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4777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方案定稿Word格式.docx

永康街以北、怡园路以西、清源街以南

建设单位

潍坊经济区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

地勘单位

山东富源勘察测绘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潍坊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管理

山东信一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2.2建设设计概况

总建筑面积(m2)

233480

地上面积(m2)

125740

地下面积(m2)

107740(含人防24464)

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

地震设防烈度

8度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防水等级

一级

工程医疗综合楼分为

门诊医技综合楼、1#病房楼、2#病房楼、3#病房楼(服务中心)

门诊医技综合楼

地上四层,地下二层;

建筑高度19.50m;

地上建筑面积51310n2

1#病房楼

地上十二层,地下二层;

建筑高度49.85m;

地上面积21960m2

2#病房楼

地上面积22380m2

3#病房楼(服务中心)

地上面积29790m2

3施工准备

3.1场地准备

定位测量施工前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障碍物后并进行施工定位放线工

作。

3.2测量仪器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质量要求、施工进度确定所用的测量仪器,测量器具

经专业法定检测部门检验合格。

使用时严格遵照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要求操作、保管及维护,测量设备台帐如下。

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

序号

测量仪器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电子经纬仪

J2

2

自动安平水准仪

DZS3-1

3

激光铅垂仪

DZJ—L1

4

全站仪

NTS-302B

5

钢卷尺

50m

5m

6

对讲机

7

塔尺(铝合金)

3.3技术准备

331施测组织

1)项目部成立测量小组,根据甲方提供的工程测量成果测定的坐标点和

高程控制点进行施测,并按规定程序复测,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

2)测量人员及组成:

测量负责人:

1名。

测量技术员:

2名,其它2名。

3.3.2技术要求

1)参加施工测量人员、验线人员应持证上岗,施工放线人员要固定,不能随便更换,如有特殊需要必须由现场技术负责人同意后负责调换,以保证工程正常施工。

2)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熟悉测量规范,充分掌握轴线、尺寸、标高和现场条件,对各设计图纸的有关尺寸及测设数据应仔细校对,必要时将图纸上主要尺寸摘抄于施测记录本上,以便随时查找使用。

3)测量人员测量前必须到现场踏勘,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复核测量控制点及水准点,保证测设工作的正常进行。

4)测量人员必须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施测方案,测设方法,测设数据计算和绘制测设草图,以此来保证工程各部位按图施工。

3.3.3施测原则

1)明确一切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2)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细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3)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现场测量放线”与“内业测量计算”工作步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4)定位工作必须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主要施工测量方法

4.1坐标及高程引入

4.1.1坐标点、水准点引测依据

根据甲方提供的工程测量坐标控制点见下表:

场区坐标控制点

J-P.点号

纵坐标(X)

横坐标(Y)

K1

4071912.935

492239.982

K2

4071790.108

492242.003

K3

4071648.806

492241.887

K4

4071504.809

492241.876

场区坐标点高程控制点

点号

高程(m)

15.901

15.995

16.124

16.401

4.1.2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4.1.3引测坐标点、水准点,建立局域控制测量网

1、坐标点

根据设计图纸、测绘队施测的楼角控制点,在士0.000以下用外控点进行布置。

第一步,施测时,首先,利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的放样方法建立,将全站仪架立于K2点上,后视K4点测出1#、2#、6#点坐标位置;

将全站仪架立于K4点上,后视K2点测出3#、4#、5#点坐标位置,现场布控点1#至6#点坐标每月进行一次复核以确保控制坐标的准确性,然后施工现场轴线控网制都由1#至6#点坐标进行施测,控制网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当士0.000以下施工完毕,用全站仪通过1#至6#布控点施测出

适合施工的内控点,如附图

2、水准点

高程控制点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控制点,采用环线闭合的方法,将外侧

水准点引测至场内,向建筑物四周围墙上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东侧设两个,

西侧设两个点。

4.2测量控制方法

421

轴线控制方法

基础部位主要采用“轴线交会法”,主体结构主要为“内控铅垂法”。

4.2.2

高程传递方法

基础部位主要采取“钢尺挂垂球法”,主体结构为“钢尺垂直传递法”。

4.2.3

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1)基础工程

2)地下结构工程

3)地上结构施工

4.3基础测量

431轴线投测

1)土方开挖:

本部开挖前根据控制桩放出槽边上口线,在挖出工作面后,先钉出距槽边1米控制桩,以此控制槽的开挖尺寸。

2)垫层混凝土浇筑后,根据轴线控制网将轴线投测到垫层面上,在垫层上弹出十字控制墨线,并进行校测后,计算出基础大方脚的外皮线,弹上墨

线,作为砖砌胎模的依据。

砖砌胎模距基础大方脚的外皮线40mm用于抹灰

层、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

3)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再按施工观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施工观测控制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4)基础部分电梯井、集水坑,根据其与主控线关系确定其长短边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放样,以便复核。

4.3.2标高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

需的标高

2)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

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偏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边坡立面位置上,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3)为了控制基槽的开挖深度,当基槽快挖到槽底设计标高时,用水准仪在槽壁上测设一些水平木桩,使木桩的上表面离槽底的标高为一固定值。

为施工时方便,一般在槽壁各拐角处和槽壁每隔3〜4米均测设一水平桩。

必要时可沿水平桩上表面挂线检查槽底标高。

4)根据标高线分别控制垫层标高和混凝土底板标高,墙、柱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上定出墙、柱标高线。

柝模后,抄测结构1米线控制顶板高度,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传递标高的工具。

4.4主体结构测量放线

4.4.1楼层主控轴线传递控制

1)在首层平面复测校核楼层施工主控轴线,预埋钢板(200x200X8mm,在内控线的钢板交点上以十字刻划或钻孔为标志作为向上传递轴线的内控

点。

以后所有上层结构板均在同一位置预留200x200mni的洞口,作为依次向上传递轴线的窗口,洞口周围要高出砼楼板面10〜20mm防止养护时向下流

水),洞口竖向不得有钢筋和架杆通过,洞口不能影响梁的结构,洞口与外围轴线的间距要便于操作仪器。

照准点投测到作业层后,校核距离,用钢尺丈量。

2)激光控制线投测方法:

在首层控制点上架设激光铅垂仪,调置仪器对中整平后启动电源,使激光铅垂仪发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投射到上层预留孔的接受耙上,查看红色光斑点最小中心点,,此点即作为第二层上的一个控制点,其余控制点可用同样的方法向上传递。

在用经纬仪置于其中一控制点上,后视相邻的控制点划点后弹出控制线。

3)根据内控主轴线进行楼内细部放样,统一以墙边线外侧0.2m控制模

板边线。

4.4.2楼层标高传递控制

1)高程控制网的布置:

本工程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法建立,现场共设置四个±

0.000水准点(绝对高程为17.400米)。

分别设在现场周围的围墙和永久的建筑物上。

2)标高传递:

基础施工(即±

0.00以下)利用塔尺将标高传入基础坑内,且基坑四周不低于四点(每一个方向不低于一点)校核后方可引测其他控制标高点,必须两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3mn之内。

主体上部结构施工时采用钢尺直接丈量垂直高度传递高程。

首层施工完后,应在结构的外墙面抄测+1n交圈水平线,在该水平线上方便于向上挂尺的地方,沿建筑物的四周均匀布置四个点,作出明显标记,作为向上传递基准点,这四点必须上下通视,结构无突出点为宜。

以这几个基准点向上拉尺到施工面上以确定各楼层施工标高。

在施工面上首先应闭合检查四点标高的误差,当相对标高差小于3nn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层标高的后视读数,并抄测该层+0.5n水平标高线。

3)由于钢尺长度有限,因此向上传递高程时采取接力传递的方法,传递时应在钢尺的下方悬挂配重(要求轻重适宜)以保持钢尺的垂直。

4)每层标高允许误差3mm全层标高允许误差15mm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尽量减少误差。

4.5装饰装修工程标高控制

1)主体结构施工时以该楼层钢筋上+0.5m线为准。

装修时安装以该层室内墙面+0.5m线为准。

2)装饰工程施工放线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制引

测建筑+0.5m标高线,要求交圈闭合,误差在限差范围内。

外墙四大角以控制线为准,保证四大角垂直方正,经纬仪投测上下贯通,竖向垂直线供抹灰控制校核。

4.6测量注意事项

1)仪器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

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垂曲和倾斜改正。

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二次法,其限差为士3mm所有抄测应以同一水准点为后视。

4.7细部放样的要求

1)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必须经过检验。

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3)方向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

4)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

5质量标准

工程测量应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二倍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工程测量规范》执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建筑物控制网允许误差

1/15000(边长相对中误差)

士20”

2)竖向轴线允许偏差每层3mm全高15mm

3)标高竖向传递允许偏差每层士3mm全高士15mm

6测量复核和资料的整理

(1)工程定位、测量工作完成后,由监理单位和业主参加验线,验线方法和验线仪器与放线时程序相同,以确保验线工作的检查独立性。

(2)楼层验线,由现场质量员及专职验线员复验合格各楼层的放线结果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查复验。

(3)外业记录采用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回到内业及时整理并填写有关表格,并由不同人员将原始记录及有关表格进行复核,对于特殊测量要有技术总结和相关说明。

(4)对各层放样轴线间距离等采用钢尺复核,达到准确无误。

7施工管理措施

7.1保证质量措施

1)为保证测量工作的精度,应绘制放样简图,以便现场放样。

2)对仪器及其他用具定时进行检验,以避免仪器误差造成的施工放样误差。

3)每次测角都应精确对中,并采用正倒镜取中数。

4)高程传递水准仪应尽量架设在两点的中间控制在15m左右,消除视准

轴不平行于水准轴的误差。

5)使用仪器时在阳光下观测应用雨伞遮盖,防止气泡偏离造成误差,雨天施测要有防雨措施

6)每个测角、丈量、测水准点都应施测两遍以上,以便校准。

7)每次均应作为原始记录登记,以便能及时查找。

7.2安全技术措施

1)轴线投测到边轴时,应将轴线偏离边轴1米以外,防止高空坠落,保证人员及仪器安全。

2)每次架设仪器,螺旋松紧适度,防止仪器脱落下滑。

3)较长距离搬运,应将仪器装箱后再进行重新架设。

4)轴线引测预留洞口200x200mn预留后,除引测时均要用木板盖严密,以防落物打击伤人或踩空,并设安全警示牌。

5)向上引测时,要对工地工人进行宣传,不要从洞口向下张望,以防落物打中。

6)外控引测投点时要注意临边防护、脚手架支撑是否安全可靠。

7)遵守现场安全施工规程。

8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8.1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仪器管理台帐,由专人保管、填写。

8.2所有仪器必须每年鉴定一次,并经常进行自检。

8.3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

8.4仪器现场使用时,司仪人员不得离开仪器。

使用过程中防爆晒、防雨淋,正确使用仪器,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使用。

9.沉降观测:

详见沉降观测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