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5086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6、表面负荷

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

32、污泥解体现象

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化,此现象即为污泥解体现象。

33、污泥腐化现象

在二沉池中由于长时间滞留而产生厌氧发酵生成气体硫化氢、甲烷等,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污泥腐败变黑产生恶臭,此现象就称为污泥腐化现象。

36、水力负荷

指每㎡滤池表面在每日所能接受的污水量。

39、污泥投配率

指每日投加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数。

43、土地处理

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地-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过程。

2、填空

46、污水按其来源可分为: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

47、污水的最终处置方式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48、按化学组成,污水中的污染物可分为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两大类。

49、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指标主要有BOD、COD、TOD、TOC。

50、水体自净过程按其机理可分为物理过程、化学及物理化学过程、生物化学过程。

51、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52、根据污水中可沉物质的性质,凝聚性能的强弱及其浓度的高低,沉淀可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四种。

53、根据沉淀的性质,初沉池初期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二沉池后期的沉淀属于区域沉淀,二沉池污泥斗中的沉底属于压缩沉淀。

60、沉砂池的主要功能是从污水中分离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一般位于泵站和沉淀池等构筑物之前,对构筑物起保护作用。

61、沉砂池在设计时规定最大流速是为了防止无机颗粒被冲走,最小流速是为了防止有机颗粒沉降。

62、沉淀池按照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

63、在生物膜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物膜。

64、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当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很高的

去除率,这种现象称为初期去除现象,它是由吸附作用引起的。

69、在对数增长期,活性污泥的增长速率与其微生物量呈一级反应,与有机物量呈零级反应。

70、影响活性污泥的环境因素主要有BOD负荷率、DO、水温、营养物平衡、PH值、有毒物质。

71、

生物脱氮过程是一个两阶段的反应过程,第一阶段为硝化阶段,第二阶段为反硝化阶段。

72、根据Monod推论,在低有机物浓度时,微生物处于减速增长期或内源呼吸期,有机物降解速率遵循一级反应。

89、在一般二级处理工艺中,初沉池的主要功能是去除进水中的悬浮物质;

二沉池的主要功能是去除由生物反应器出水所携带的生物污泥等,进一步稳定出水水质。

90、活性污泥法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为良好的活性污泥和充足的氧。

91、正常的活性污泥的外观呈黄褐色的絮绒颗粒状,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较高的含水率。

92、根据微生物净增长方程,当污泥负荷率Nrs增大时,系统中剩余污泥量将增加。

93、曝气池按照混合液流态可分为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循环混合式。

94、培养活性污泥的基本条件是菌种、营养环境。

95、在培养活性污泥的过程中,及时换水的目的是及时补充营养,排除有害物质。

96、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的目的是使所培养的活性污泥可用于处理特定废水。

97、活性污泥运行的异常现象主要有污泥膨胀、污泥腐化、污泥上浮、污泥解体、泡沫问题。

98、污泥丝状菌膨胀主要是由于缺乏N、P,DO不足,水温高,PH低等引起的。

99、结合水性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于排泥不畅引起的。

100、污泥解体主要是由于曝气过量、有毒物质存在引起的。

101、一般认为氧化沟工艺在流态上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

102、氧化沟工艺一般BOD负荷低,工艺上同活性污泥法的延时曝气运行方式。

103、在AB法废水工艺A段的作用是生物吸附,B段的作用是生物降解,其中A段比B段所承受的负荷高。

104、延时曝气法的主要优点是净化效率高,产泥量少。

105、高负荷生物滤池的高滤率是通过限制进水BOD5值和处理水回流措施而达成的。

106、生物转盘一般由盘片、接触反应槽、转轴、驱动装置四部分组成。

107、生物接触氧化池靠曝气供养,微生物以生物膜形式存在。

108、接触氧化池的结构主要由池体、填料、布水装置、曝气系统四部分组成。

109、接触氧化池按照填料的布置可分为直流式和分流式,其中直流式水流方向为上向流,分流式水流方向为下向流。

110、曝气氧化塘中DO的来源主要是人工曝气和表面复氧。

111、根据原理,脱N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脱N和生物脱N两种技术。

112、影响氨气脱塔工作效果的因素主要有PH值、水温、布气负荷、气液比。

113、根据原理,除P技术可分为混凝沉淀除P和生物除P两种。

114、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是聚P菌过量摄取P形成高P污泥排出。

115、温度是厌氧消化的一个影响因素,一般中温消化的温度为30~55℃,高温消化的温度为50~55%。

116、厌氧消化池其结构主要包括污泥的投配、排泥及溢流系统,沼气的排出、收集与储存设备,搅拌设备和加温设备四部分。

117、污泥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污泥投配率、搅拌、C/N、有毒物质和PH值。

118、污泥最终的处置方式有陆地处置和海洋处置。

3、判断

179、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不管其是否易于被微生物所降解,均可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来表示其污染程度。

(√)

180、BOD和COD是直接表示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

(×

181、污水的生化需氧量,一般指有机物在第一阶段生化反应所需要的氧量。

183、水体中DO的变化与BOD含量直接相关。

四、选择

1、下列指标不适宜评价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是(A)

A、BOD5B、CODC、TOCD、浓度

6、二沉池初期的沉淀过程属于(B)

A、自由沉淀B、絮凝沉淀C、集团沉淀D、压缩沉淀

7、污泥浓缩池中的沉淀过程属于(D)

8、为了提高沉淀效果,从理论上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B)

A、加大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降低水温,增大粒径

B、加大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升高水温,增大粒径

C、减小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升高水温,减小粒径

D、减小颗粒与液体的密度差,降低水温,减小粒径

9、在活性污泥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A、活性微生物

11、有机物降解过程中均要耗氧,其主要发生在(A)。

A、碳化阶段

12、某一污水,其BODu(S0)与培养过程温度(),BOD5与培养温度(C)。

A、无关,无关B、有关,无关C、无关,有关D、有关,有关

13、有机污染物(C、N、S、H)经好氧分解后的产物(A)。

A、CO2,H2O,SO42-,NH3B、CH4,H2O,SO42-,NH3

C、CO2,H2O,H2S,NO3-D、CH4,H2O,H2S,NO3-

14、生物除氮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进行(A)

A、好氧硝化-缺氧反硝化15、自由沉降颗粒的沉速与粒径和密度差有关,增加颗粒沉速的途径有(D)。

D、增大密度差,增大粒径

16、理想沉淀池的假设条件:

沉淀区流态,进水及颗粒沿池深,颗粒。

(C)

C、推流,均布,自由沉淀

19、由曝气池耗氧量计算公式,可推出如下结论,当污泥负荷Nrs增大时,去除每公斤BOD的耗氧量,单位体积曝气池混合液需氧量,每公斤活性污泥的需氧量。

(D)

D、下降,上升,上升

21、表面负荷q的单位是。

(B)

A、m/sB、m3/m2·

sC、m/hD、都对

30、在活性污泥系统中,若Nrs增加,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D)。

A、每公斤污泥需氧量加大,需增加供氧强度

B、去除单位有机物的需氧量下降

C、剩余污泥量增加

D、污泥龄将增加

31、下列运行方式中,产泥量最好的是(D)。

A、生物吸附法B、高负荷活性污泥法C、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D、延时曝气法

32、生物吸附法净化水质的机理是(B)。

A、物理作用B、吸附作用C、生物作用D、化学作用

33、在(A)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生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A、排泥不畅B、DO不足C、水温高D、PH值偏低

34、在(E)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生丝状菌污泥膨胀。

A、缺乏N、P营养B、DO不足C、PH低D、水温过高E、ABCD均对

35、在(B)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污泥解体。

A、DO不足B、DO过量36、在(A)情况下,活性污泥会产生污泥腐化现象。

41、好氧塘中DO的变化主要是由于(D)作用引起的。

A、光合作用B、生物降解作用C、表面复氧D、ABC正确E、AC正确

43、氨的吹脱处理技术过程中水温一定,维持PH为(D)效果最佳。

A、6B、7C、10D、11

44、氨的吹脱处理技术是属于(C)技术。

A、物理脱NB、化学脱NC、物理化学脱ND、生物脱N

47、在污泥厌氧消化中,若出现产气量下降,它可能是由于(B)原因引起的。

A、排泥量不够B、排泥量过大C、温度升高D、搅拌强度过大

48、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若消化液PH下降,则原因是(C)。

A、温度过低B、搅拌不够C、投配率过大D、C/N过低

5、简答

1、什么是污水简述其分类及性质。

污水是指经过使用,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水,也包括降水。

污水按其来源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降水。

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性污染物。

8、什么是沉淀试述沉淀的分类及特点。

沉淀是指水中的可沉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从而与水发生分离的一种过程。

根据污水中可沉物质的性质,凝聚性能的强弱及其浓度的高低,沉淀可分为四类:

(1)自由沉淀:

悬浮物浓度不高,且不具絮凝性能,在沉淀的过程中,悬浮固体的尺寸,形状均不发生变化,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

(2)絮凝沉淀:

悬浮物浓度不高,但具凝聚性能,在沉淀的过程中,互相粘合,结合成较大的絮凝体,沉速加快。

(3)集团沉淀:

悬浮物浓度较高,颗粒间相互干扰,沉速降低,悬浮颗粒结合为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液体之间形成清晰界面。

(4)压缩沉淀:

悬浮物浓度很高,固体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承,在重力作用下,挤出颗粒间的水。

13、为了提高沉淀池的分离效果,人们常采取什么措施

(1)从原水水质方面着手,改变水中悬浮物的状态,使其易于与水发生分离

(2)从沉淀池结构方面着手,创造宜于颗粒沉淀分离的边界条件。

16、为什么通常把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作为衡量污染水的有机指标

生化需氧量的反应速度与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温度有关,一般在20℃,欲求完全生化需氧量历时100天以上,这在实际上不可取。

实际观察表明,好养分解速度一般在开始几天最快,且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通常以BOD5作为有机污染物指标。

19、简述耗氧有机物指标BOD5和COD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是通过微生物呼吸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表示污水被有机污染物污染程度的指标。

不同点:

(1)BOD5是在20℃,氧充足,不搅动的条件下,微生物降解有机物5天所需的氧量,COD是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污染物氧化成CO2和H2O所耗的氧量。

(2)BOD5较COD误差大。

22、试述河流中氧垂曲线方程有什么工程意义

(1)用于分析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动态,推求河流的自净过程及其环境容量,进而确定可排入河流的有机物最大限量。

(2)推算确定最大缺氧点即氧垂点的位置及到达时间,并依此判定水体防护措施。

24、简述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试举例说明。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

例:

活性污泥法

污水→曝气池→活性污泥有机物→水体净化

吸附

生物膜法

流径

降解

污水填料→生物膜有机物→水体净化

33、简述活性污泥的特征。

(1)具有吸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2)良好的活性污泥,易于固液分离,即具有良好的凝聚沉降性能。

34、什么是污泥沉降比它有什么作用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比。

作用:

(1)可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

(2)可及时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便于及早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35、什么是污泥指数它有什么作用

污泥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

(1)反映活性污泥的活性

(2)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利用其可判断污泥是否处于即将膨胀或已经膨胀的状态,以便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42、DO的变化如何影响活性污泥的反应过程

活性污泥反应是一个好养分解过程,如果供氧不足则会出现厌氧状态,妨碍微生物正常的代谢过程,并滋长丝状菌,引起污泥膨胀;

如果供氧过量,则耗能太大经济上不适宜,所以一般DO应维持在2mg/L左右。

这说明在低浓度有机底物的条件下,有机底物降解遵循一级反应,随有机物浓度而变,因为在低有机物浓度时,微生物基本上处于减速增长期或内源呼吸期,由于微生物多而有机物少,因此有机物成为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

55、试述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1)曝气池呈狭长方形,污水和回流污泥浓度从池前端流入呈推流式至池末端流出

(2)处理效率高,特别适用于处理要求高而水质较稳定的污水

(3)耗氧不稳定

(4)抗冲击能力差

(5)体积负荷率低,曝气池庞大,占用土地较多,基建费用高

56、试述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1)池内耗氧与供氧较均匀,避免了传统法耗氧不均匀的缺点

(2)抗冲击能力好

(3)容积负荷率高

57、试述生物吸附法的特点

(1)处理效率低

(2)适用于含胶体和SS多的有机废水处理

(3)污泥的吸附和再生分别在两个池子或一个池子的两部分进行

(4)回流污泥量大

(5)容积负荷率大

(6)需氧均匀

(7)抗冲击能力强

58、试述延时曝气法的特点。

(1)曝气时间长,控制微生物生长处于内源呼吸期

(2)排泥量少,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

(3)由于曝气时间长,曝气池的能耗费高

(4)适用于小型处理站或处理要求较高的污水处理

59、试述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1)曝气时间短,处理效率低

(2)适用于对处理水平要求不高的污水处理

60、试述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特点。

(1)池内各类水质完全相同,抗冲击能力强

(2)由于池内各类水质比较均匀,因此,易将池内工作控制在良好的同一条件下进行

(3)池内需氧均匀,动力消耗低

(4)污泥降解能力低,易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5)因连续进出水,易产生短流,出水水质差

61、试述深层曝气法的运行特点。

(1)占地面积大大降低,氧利用效率高

(2)微气泡粘附在污泥上影响其沉淀,需加消泡措施。

62、试述纯氧曝气法的运行特点。

(1)氧转移率比空气曝气提高很多。

(2)供气条件改善,可使MLSS维持在较高水平

(3)很少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63、试述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特点。

(1)集各池功能于一体

(2)SVI低,污泥易沉,不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3)有较高的出水水质,除N、P效果较好

(4)适用于小水量特别是间歇排放的工业污水

(5)运行管理方便

76、什么是污泥膨胀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预防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9%左右,当污泥变质时,不易沉降,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澄清液减少,这种现象就称为污泥膨胀现象。

原因:

(1)丝状菌大量繁殖,使泥块松散,密度降低所致

(2)结合水性污泥膨胀,是排泥不畅所致

措施:

(1)按照进出水浓度,变更空气量,使营养和供氧维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2)严格控制排泥量和排泥时间

77、什么是污泥解体现象,它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如何

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此现象就称为污泥解体现象。

(1)曝气过量→F/M平衡遭到破坏→微生物减少失去活性→降低吸附能力→絮凝体缩小→处理水浑浊

(2)有毒物质→抑制或伤害微生物→使之失去活性

(1)减少曝气量

(2)去除有毒物质

78、什么是污泥腐化现象它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如何

在二沉池中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氧发酵生成气体H2S、CH4等,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污泥腐败变黑,产生恶臭,此现象即为污泥腐化现象。

缺氧厌氧发酵

(1)安设不使污泥外溢的浮渣清除设备

(2)清除沉淀池的死角地区

(3)加大池底坡度或改进池底刮泥设备不使污泥滞留。

79、什么是污泥脱氮现象它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如何

由于在曝气池内曝气量过大,产生大量硝酸盐,在二沉池中产生反硝化生成气体N2携泥上浮的现象即为污泥脱氮现象。

曝气量过大或曝气时间过长。

(1)增加污泥的回流量或及时排放污泥以减少沉淀池的污泥量。

(2)减少曝气量或曝气时间以减少DO量进而减弱硝化作用。

80、在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中为什么会出现泡沫问题,应采取何措施

由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它起泡物质引起。

(1)喷水或投加除沫剂

(2)分段注水以提高混合液浓度

81、氧化沟具有哪些特征

(1)氧化沟一般呈环形沟渠状,平面多为椭圆形或圆形

(2)在流态上,氧化过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

(3)BOD负荷低,同延时曝气系统

A、对水温、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B、Θc可达15~30d可生长硝化菌,运行得当,即可进行脱氮

C、污泥产率低,较稳定,勿需消化处理

(4)可考虑不设初沉池,有机性悬浮物在氧化沟内,能达到好氧稳定的程度

(5)可考虑不设二沉池,合建,省回流设备

82、AB法废水工艺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1)可不设初沉池

(2)A、B段各拥有自己独立的回流系统,两端完全分开,有各自独立的微生物群体,处理效果稳定

(3)A段主要进行生物吸附作用,B段主要进行生物降解作用

(4)A段较B段承受的负荷高,污泥产率高

84、画出生物膜的结构,并简述其对有机物的降解工况。

污水与载体滤料流动接触,形成生物膜,由于微生物不断增殖,生物膜不断增厚,当氧不能透入时即形成厌氧层膜,在降解过程中,好氧层不断从流动水层中摄取所需的BOD5、O2等,将好养分解的产物CO2、H2O、NH3等排出,厌氧层则进行厌氧分解,产物不断排出。

即通过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污水在流动的过程中被净化。

86、生物膜法在处理工艺方面有哪些特征

(1)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2)对低温水有一定的净化功能

(3)宜于固液分离

(4)能够处理低浓度水

(5)动力费用低

(6)产泥量少

(7)具有硝化脱N功能

87、选择滤料时,应考虑哪些条件

(1)滤料应质坚、高强、耐腐蚀、抗冰冻

(2)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3)有较大的空隙率

(4)就地取材,便于加工、运输

89、普通生物滤池有哪些方面的优缺点

优:

(1)BOD去除率高,可达95%

(2)运行稳定,易于管理,节省能源

缺:

(1)负荷低,占地大,不适于大污水量处理

(2)易堵,对预处理要求高

(3)产生滤池蝇,影响环境卫生

(4)喷嘴喷洒污水较高,散发臭味

90、高负荷生物滤池运行中,处理水回流起什么作用

(1)稀释进水,并均化与稳定进水水质

(2)提高进水量,加大q

(3)抑制厌氧层发育,使臭味、滤池蝇减少

91、塔式生物滤池有哪些优缺点

(1)处理污水量大,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经常运转费用低

(2)塔内微生物分层,能承受较大的有机物和有毒物质的冲击负荷

(3)由于塔身较高,自然通风良好,氧供给充足,产泥量少

(1)当进水BOD浓度较高时,生物生长迅速,易引起滤料堵塞,所以进水BOD应控制在500mg/L,否则需采用处理水回流稀释措施。

(2)基建投资大,BOD去除率低。

94、试述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

(1)供氧方面同活性污泥法,采用曝气冲刷生物膜,使膜更新快,并保持活性

(2)生物膜上生物相丰富,净化效果良好

(3)兼顾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

优点:

(1)抗冲击负荷强,无污泥膨胀,不需回流污泥,易于维护管理,出水水质好,污泥量少

(2)具有多种净化功能,可除N、P

缺点:

可能出现滤料堵塞,布水、布气不易均匀

97、氧化塘工艺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

(1)构造简单

(2)维护管理方便

(3)效果良好

(1)占地面积大

(2)效果受气温影响较大

(3)可能引起周围污染

103、污水进入稳定塘之前,为什么应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通过预处理

(1)去除悬浮物

(2)调整PH值(3)去除有毒有害物质使稳定塘能进行正常工作,功能不受影响

114、表示污泥性质的指标主要有哪些

(1)污泥含水率

(2)挥发性固体与灰分(3)可消化程度(4)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5)污泥的肥分(6)污泥的细菌组成

115、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温度

(2)污泥投配比(3)搅拌(4)C/N比(5)PH值(6)有毒物质

116、试述中温消化与高温消化有什么不同

(1)中温消化控制温度为30~35℃,高温消化温度控制为50~55℃。

(2)高温消化比中温消化需时短,处理效率和产气率高,对寄生虫卵杀灭率高

(3)高温消化比中温消化耗热量大,保温费用高。

117、污泥投配率是如何影响厌氧消化过程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一般分为酸性发酵阶段和甲烷发酵阶段,两阶段起作用的分别是产酸菌和产甲烷菌,这两种细菌因世代时间的不同而使两阶段过程产生差异。

若污泥投配率过大,使污泥很快转化为有机酸而使消化液PH降低,污泥消化不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