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5102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2.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Word格式.docx

面对自己的学生,我曾经是无法理解:

为什么连加减法也错?

为什么作业一点也不写?

以前反复思考,总也找不到答案!

无奈、徘徊,在痛苦中我甚至感觉到绝望:

为什么我总是接手这么差的学生?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小A同学的作业:

这样的学生占到班级中的三分之一,我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这些学生还有没有学习的欲望?

带着这些思考,我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学生访谈:

师(师来代表刘勇):

方便面0.5元一包,请问三元可以买多少包方便面?

小A同学立即答道:

6包。

师:

你能列出计算的式子吗?

小A同学默默地望着,流露出无助的眼神——不用再说什么,这肯定是不会呀!

反思:

我们可以做一下调查,就是连一年级的学生,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算出三元能买多少包方便面。

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居然不能进行列式计算?

这也就是说,我的学生居然在经历了经历了三、四年的教育后,连自己原来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敢做了,这难道就是我们的数学教育?

我深为这些学生感觉到不平:

为什么这么聪明的孩子,居然成了一个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的学生?

我如何才能让这些聪明的孩子重新找回自我?

其实,这就是学校文化与学生生活文化的一种冲突,我在阅读郑艈信的书时发现这样的论述:

德渥布罗西指出:

“在上学以前和学校以外,世界上几乎所有儿童都发展起了一定的应用数和量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推理能力,然而,所有这些“自发的”数学能力在进入学校以后都被“所学到的数学能力”完全了取代了”德渥布罗西指出,尽管儿童所面临的是同样的事物和需要,他们却被要求使用一种全新的方法。

从而,这事实上就在这些儿童的心中造成了一种心理障碍,后者并直接阻碍了他们对学校数学的学习,更有甚者,这种早期的数学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从而就会对其一生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1)

反复思考之后,我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以实例证明这些“学困生”并不笨,而是由于学校教育中的不当造成了他们的学习困难。

(2)几个后进生,听得更是心潮澎湃,看来他们是心动了哟!

特别是我许诺的:

只要你想学习,我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帮助你学习!

作为老师这话可不能落空呀!

2010-11-29,周一,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应该记录下这个伟大的日子

第一节课讲《确定位置》一课时,我于是把班级中有学习困难的一位同学拉到讲台上,并告诉他:

可不是批评你哟!

当你面对咱班同学时,让你给同学们编一下位置,你会怎么编?

如课本情景图:

小国同学用(1,1)来表示,小平用(2,1)来表示,那小芳用()来表示?

小青呢?

小敏呢?

很多学生说:

先从左到右,数一数是第几个;

再从前到后,数一数是第几个。

然后放在一起就是这位同学的位置。

在同学的引导下,这位后进生居然很快就掌握了确定位置的方法。

此时我所思考的:

如果才能让学生理解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居然用不上了!

自然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一位自从上学以来,从来没有受到过表扬的同学。

课堂此时沸腾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激情特别高,我不得不制止学生回答问题:

有很多学生好几年没有听到表扬的声音了,我们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他们好吗?

所以请同学们做好两管:

一是管好自己的大脑,不要走神了哟;

二是管好自己的嘴,不要泄露天机哟!

班级中几位调皮大王,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是我意料不到的情况。

于是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会的同学自己看书,我找了一位后进生,说出一个数对(3,2)让他去找相应的学生。

结果发现有四到五位同学不明白,我让学生去教一下这几位同学,我负责再找几人试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相应的同学。

在找人的游戏中帮助学生积累相应的数学经验,构建数对的数学模型。

一切进行得那么顺利,就在提问P81练一练第二小题时小B举起了自己的手。

我无疑被震撼了:

怎么他也想回答问题?

他应该是被老师与同学遗忘的人,字不会写,作业从来也不做!

此人比小A在学习数学上的困难更大.我应该怎么做?

是不是给他一个机会?

我几乎没有给自己留下思考的余地,便点名让他回答问题:

(5,1)。

换来的是学生哈哈大笑。

大家可以看一上图,此生说得是溜冰场的位置,可从图形中来看,当我们看到溜冰场的时,最先看到的是什么?

还不真是5吗?

再找下一个数字,自然是1,也就是说(5,1)这个答案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哟!

符合学生的观察顺序,当然这并不能成为学生错误的护身符!

我一边制止学生的笑,一边提醒他注意观察,结果第二次回答对了。

我表扬了这位同学,就算是回答错误,也值得我表扬!

为什么?

学习中的困难如同滚雪球,越是不会,越是感觉困难,越是困难,越是不想学习!

雪球越滚越大,学生如何才能克服这越来越大的困难?

就是这节课,我班中几个后进生都积极回答了问题,特别是小A、小B这样的学生,每人都回答了三五次,当然每次回答都能获得同学们的掌声哟!

当然,这里有我“作弊”的成份:

如果不是我制止其他同学回答问题,那这些机会后进生是根本得不到的!

孙子兵法: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其实在上课之前,不少优秀生已经给我看了自己的预习作业,我让他们来回答这些练习,不正如举秋毫一样,不但不能显现出学生的聪明,反而让学生有一种骄傲感:

老师不讲我也会呀!

可就是这些后进生,特别是这些众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回答问题的学生,如果能正确回答,这才显示出数学的魅力——原来我们的数学这么简单!

而且这也成功地把危机感传给了优秀生:

如果我不努力学习,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后进生的成绩就会超过我呀!

可从今天的课来看,学习的动力也如同滚雪球!

热爱学习的同学越来越多,甚至连从来不做作业的学生也加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了!

我真的希望学生学习的雪球越滚越大,最后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成长与锻炼!

(1)选自郑艈信教授的《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P12,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市马家街31号210009)2008年8月第一版

(2)当然这是令老师们难以接受的,甚至会以为我不是一线教师,可我却一直在农村小学教书,所以我说的情况,只代表部分农村小学。

胡光锑:

你这一天真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你的案例说明了在课堂上如何关注“学困生”很好。

说明以下几点: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座位表),便于学生参与;

2、通过交流,在同学的引导下,“学困生”也参与了,获得了掌声,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3、组织小游戏,扩大参与面。

4、在方格图上,当学生回答错时,你能看到它的合理成分,给了他“护身符”,维护其自尊心,鼓励其自我纠正。

就这样学习动力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希望能看到更多的这一天。

在我发现学生的优秀之后,特别是在我发现连字也不认识的学生也能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后,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我们老师不能早点发现学生的优点?

自从三年前研究学生的错误开始,我一直为了解学生的想法而努力。

三年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应该说自己在读懂学生方面应该的自己的专长了,应该可以说是对自己的学生特别熟悉了,可我却没有这种感觉——甚至是害怕了解自己的学生。

上周五,我采用了学生互助的方法进行学习。

有一优秀生报告说:

“老师,他连125×

8都不知道是几”。

听到这样的消息,我已经不再有什么感觉,这也许是太正常了——如同人每天要吃饭一样,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张秋爽点评:

可我不免还要思考:

怎么才能了解自己的学生?

为什么乘法分配律讲了N次了,学生还是错?

做到前有孕伏,后有照应试试看。

错误是合理的,没错就不正常了。

看错的什么?

分析错误原因,关键是诊,然后是断——采取对策;

诊要准,对症下药。

甚至我专门在课堂中讲解乘法口诀,当然借助图形等手段,重在让学生掌握思想方法。

甚至还给学生介绍了游戏:

1到9与10到90,共18张卡片,任意抽两张,说出积来。

也曾经在课堂中组织过这样的游戏,作为四年级的老师,要讲到这种程度,我不知道自己还要做什么,真的不知道。

前几天曾经学生提醒我,你今天应该检查乘法口诀的背诵了。

我笑了笑,说晚天吧。

终于检查了,结果是什么?

有近十位同学不会!

面对自己的学生,我无言——他们到底是怎么了?

难道真的是智力问题?

面对自己的学生,我不得不想起自己的一个反思:

方向与位置一课的反思。

连名也不会写的学生,依然正确回答我的问题,难道我的学生真的笨?

不可能,这节课的表现足以证明班级中没有这么多的差生,可为什么?

为什么他们这么差?

我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一次以又一次地思考,终于在一个故事中得到启发:

讲的是一个印第安老人,买了一辆奔驰,便驾上了几匹马,拉回了家。

虽然读时也明白:

讲得是忽视了本身的动力,而采取了外在的驱动。

难道说我的学生,放弃了自己的努力?

今天检查学生的练习,发现一女生做得相当认真,字也特别清秀,于是多看了几眼——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我居然不明白这学生做的是什么地方的练习,只见抄写的内容不少,全是计算的式子,一个计算过程也没有。

从头到尾,写得那叫漂亮呀,我还真是佩服。

问她做什么地方的练习,越问越没有声音,其实我也不用问:

这学生什么也不会呀!

这就是我的害怕:

当我真正了解学生时,我才发现是多么可怕。

在讲25×

4=100时,特别在计算中直接运用这个结果时,这些学生能听懂吗?

她们加法都成问题,怎么可能理解这个计算过程呢?

这难道还不可怕吗?

在我们讲课时,学生听不懂,可还得听;

当做练习时,学生不会做,可还得做。

如此以往,我们的课堂岂不是成了无人听得懂的天书?

那我的教学还有什么意义?

这样的状况是怎样造成的?

是教师的原因、学生的原因还是家长的原因?

还是学生基础薄弱?

先前老师的原因?

一直困惑着我的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

熟能生巧。

至今还记得卖油翁的话,总以为熟练熟练,多练习就行了。

可往往事与愿违:

百以内的加法练习了多少次了?

学生还是错。

乘法口诀练习了多少次了

每做一个计算几乎都有乘法口诀有运用(四年级乘法、除法的计算比例相当大),可为什么学生计算能力这么差?

真的没有答案吗?

苦苦思索的内容,难道是没有答案的?

今天讲了一个练习题:

5,引导学生这样思考:

把5分成4与1,这就计算就变成了25×

4+25×

1,我看到不少茫然的眼神,细问之后才明白:

为什么要把5分成4与1?

我怎么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练习呢?

我了学生的解释,这里有两个问题:

对呀,这样的题目竖式能够计算,为什么还要分?

要分也应该在最初学习乘法竖式时分,现在学生竖式计算已经形成技能,为什么要分?

是不是时机不适宜呢?

一是25×

4,计算结果为100,这个知识学生会不会?

 

二是把5分成1与4,真的是没有练习过吗?

其实,第一个问题印证了我的思考:

为什么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

某些学生把练习把练习当成一种任务,把所有的练习当成一种负担,越做越少,恨不得一字也不写。

虽然计算了多次,但由于没有自己的思考,正如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怎么可能记住这个结果呢?

至于二个思考,可以说是对学生的提高性的要求:

作为学生应该用已有知识来探索新知识。

如25×

2+25=200+25=225,而这又有几位同学能做到呢?

面对现实,我不得不思考:

如何才能真正让学生进行学习?

看了这篇文章,也的确为老师们着急,为我心中的一份育人责任担忧。

也深为老师的敬业而高兴。

不知是否理解了您的意思?

1、打好基础,后续循环应用所学知识。

(联系的观点)

如一年级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也就是说分与合的思想,在后续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文中提到的竖式乘法计算、乘法分配律、除法竖式计算等。

2、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不要期待学生能够和老师一样,不用成人的眼光看学生。

学生自有他的认知特点。

学生不明白,我们可以用模型支撑:

点子图、方格纸。

3、把学生的错误、偏差变成一种资源让学生争论,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刘勇:

谢谢您的回复,让我看到自己的教学也有一定的问题。

至于计算的设计,我也是没法,想通过一题多解的形式来上复习课,而且在课堂中通过数形结合等方式来复习巩固相关的知识。

至于合理与否,我不敢说,自己在尝试。

现在主要想通过这些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这种想法:

运用自己的知识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

重在把数学的训练变成学生的智力游戏。

一是先前老师的原因,我所在的学校应该是薄弱学校。

学生成绩不好,老师们有情绪化的反应,这不仅造成了学生的基础差,而且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障碍。

我害怕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有研究说明这是表示无能——就是我什么都不做,这总行了吧?

二是学生的原因,喜欢玩。

而且疯玩,一点学习的时间也没有。

这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不把学习放在心上。

三是家长的原因。

家长自己能力本来辅导孩子就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农村忙,家长多没有时间来管理孩子,更不用说辅导。

甚至一次与家长沟通,家长说要打完麻将来!

以上原因都曾经分析过,从一线老师的身份来考虑,我重点放在研究学生上。

也就是通过读懂学生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2010-12-28

今天重点检查了学生乘法分配律与结合等内容,而且就以课本练习为主,进行了小测试。

最后选择八题作为测试内容,结果是:

共有25人上交,其中一题不错者15人,错一题者5人,错两题者三人,还有两人错三题,还有6人,三人无法完成测试——一题也不会;

另外三人基本上可以做出一到两题。

面对这样的测试结果,我不知如何表达:

应该是高兴,因为就这样的结果,已经有很多学生进步神速了。

而且有三到五名学生从原来的什么也不会,到现在这些练习基本上做对,应该是表扬。

可我依然在思考:

其他的学生,怎么办?

特别是班级中几个特殊的学生,应该如何教育?

数学练习全是抄写,一个式子再加一个式子,一个计算过程也没有,我如何调动这样的学生学习兴趣?

他山之石——马宏言老师的点评

刘老师,你想知道我对这篇文章的感想吗?

你写的很好,那位分析的老师分析的也不错。

但是治标不治本。

何谓治本?

原因在老师上。

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很多很多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要成为老师。

有很多人为了一个安定的生活。

却不知道应该正确的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

年轻教师不知道如何和学生交流。

教学经验上的不足导致了老师只会教而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

因此才导致了你的困惑。

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引子,让你意识到了教育存在的很大的问题。

不管学生是怎样的,都要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而不是一味的只教不导。

在我眼里,学生的错误,直接的原因是教师和家长。

而不是学生自身。

不是说有了本科学历就可以做老师。

不是说自己的教书科目优秀就可以做老师。

关键是教师的意识。

作为教师,对自己事业的一种意识。

为什么要做教师,要做什么样的教师?

这是一种境界问题。

有很好的老师,也有很差的老师。

那是因为意识境界的不一样。

没有觉悟,就不要做老师。

这就是我的研究。

关练习课的思考

引子:

班级中有不少学生是老师们说的后进生,甚至是有相当困难的学困生。

我曾经发过学生的练习照片,四年级了,字也不会写,乘法口诀也不会,虽然已经是复习课了,可这练习进行上?

怎么才能照顾优秀生与学困生?

读懂学生的价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当我真正走向学生的内心时,当学生沉迷于数学课堂时,当学生围绕在我的身边让我再上一节数学课时,我感觉到的不是喜悦与幸福,而是一种恐惧与无奈!

这是我讲课后发现学生的练习,大家可以仔细看,除了抄写外,还有什么?

我内心涌起的那种是恐惧是那么深刻,以至于我在数天后想起这事才能感觉到自己的那种心有余悸的情形。

因为困扰我的是我的学生,曾经我以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学生就是学不会!

对于数学计算,学生不易理解,那好,我采取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讲,这样学生总可以理解了吧?

可发现依然有近十名的学生一点反应也没有!

究竟问题出在哪?

困惑与无奈,曾经让我情绪化,以至于影响自己教学时的心情。

如果那时是自己的情绪化,那么当我发现学生的这张练习时,却产生的深深的恐惧!

我多次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扔纸条等,甚至有学生告诉我:

某人在课堂中画鬼子!

自己也曾经采取过不同的措施,可最后放弃了自己的努力:

大家可以看这张照片,我无法相信:

四年级的学生,不仅不会,而且连字也不会写,这样的学生我怎么教?

但那时没有恐惧,以为只是个别的现象。

当我看到胡文静的练习时,恍然大悟:

原来班级竟然有这么多的学生根本无法听课!

他们听不懂课堂上老师在讲什么,他们不明白课堂上自己应该做什么,他们还必须安静在坐在教室里听讲,而且还必须认真地做练习,只要自己写字就行,只要自己表现出学习就行!

也许这不是恐惧的理由,可这样的课堂,给学生带来的是什么?

只能是无奈,只能是怨恨。

而这些怨恨在学生心中越积越多,怨恨的种子不仅在成长而且也在无限膨胀。

那么总会找机会发泄,于是就自然产生的打架、骂人的行为,同时当这部分学生打架、骂人后,学生又往往报告给老师,这自然又引起了老师的再一次批评,于是又产生的新的怨恨。

想到此处,我不由想起一句话: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瑞!

这种怨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此下去,学生的心中还有什么?

以此来看,近年来师生关系的紧张,以至于学生骂老师,甚至学生直接或间接伤害老师、甚至导致老师死亡的案例就不难解释了:

我们的教育过程中给学生种下了怨恨的种子!

恐惧,无奈,是我的心情真实写照,因为我仿佛看到这恶的种子发芽成长,仿佛看到学生在种怨恨中失去了理智的情景……

学生叫嚷着再上数学的声音让我回到现实,看到学生天真的笑脸,听着学生纯真的童音,我陷入了沉思:

难道我们愿意看着学生在怨恨中成长?

后记:

恐惧与无奈,并不代表我没有办法,因为学生已经热爱数学,特别是学生已经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我要做的是什么?

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此我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调整,由此产生的下文:

让奔马车自己动起来

马宏言:

就关于你说的那种恐惧与无奈,我发表下我的意见。

你的恐惧与无奈很理解。

首先是关于学校方面。

在你的学校里,像你这样关注学生的点滴,关注学生问题的老师应该很少,或者说你是在孤军奋战。

导致了你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其次是学生家长的问题。

你所在的城市在全中国来说,应该是属于高学历,或者是接受过高学历的家长人数比较少,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重视起来。

很多人认为人长到了一定岁数就一定要结婚生子繁衍后代。

但是忽略了一点,不管是结婚生子都需要考虑到未来。

尤其是孩子。

当一个家庭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甚至可以说不明白什么叫做家庭教育的话,可怜的是孩子。

作为大人,当结婚生子的时候要考虑清楚了,当自己有了孩子后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健康的成长。

就如同你文章里提到的,很多家长只要求学生写字。

而不是因材施教等等。

再次,城市环境,社会环境的问题。

虽然我不是很清楚你的城市具体情况,但是很多孩子的一些行为其实是社会的一种侧面反映。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很多学生都会模仿自己父母的对人对事的态度。

并且很多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是不对的。

最后,不仅仅是你所在的学校,整个教育界共同存在的问题,第一,很多教师不懂得什么是教育。

老教师与年轻教师都存在着如何教书育人的共通问题。

第二,何谓教育者,何谓学校教师。

这需要今后更加的重视起来。

第三,全体教师缺乏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

所谓心理咨询就是通过学生的一举一动能够预测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谈话聊天的方式,具体了解到学生内心世界的变迁。

从而引导学生如何解除负面情绪,辅助学习质量的提高。

以上是我对你文章的一些见解接下来是如何解决现状。

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牺牲一节课的时间,好好的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

再牺牲一节课的时间,和全班学生坐下来谈心。

利用课间午休时间,与个别特殊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详细谈心。

所谓的谈心,切忌自己不是一名教师,不是一名教导者。

而是一名学生贴心的朋友。

接下来,你可以进行家访,或者是开一个自己班的家长座谈会。

了解每位家长的内心想法等。

然后是个别家长谈心。

这个时候,你的身份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家长的帮手。

特别是在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教育方面你有经验,可以把你的一些好方法告诉家长。

其实关于育人,家长比教师更加的不安。

有必要的话,可以来一个家长学生教师的三方座谈。

起的作用是让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误解,不安,纠纷缓解,或者是解除。

当然,学校管理层方面的协助也是很重要。

如果你现在是一个人,会感觉到很多不安,恐惧,无奈。

不是中国的教育悲哀,是没有真正关注教育的人在而感到悲哀。

一切皆以人起。

关于复习中练习课的设计

作为老师,我不得不为学生的成绩而伤心,就是少数学生的基础太差,甚至几个学生乘法口诀也不会、字也不认识,我应该如何进行练习课的教学?

学生做课本P38练习中的第一小题,安排完之后,学生欢呼雀跃:

这也太简单了。

确实这样的练习对学生来说应该没有意义。

如30×

6、300×

6,于是直接告诉学生:

不要以为只要求你计算,那是不是太简单了?

你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计算又快又准?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结果学生很快得出结论:

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然后看有几个0,直接放在积的后面就行了。

看着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特别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周围的同学,我认识到:

学生应该是真正明白了。

于是把题目进行了变化:

18÷

3、180÷

30、1800÷

300等,学生恍然大悟道:

这不就是除法的商不变规律?

接着出示几个利用商不变规律来进行计算的练习。

目的与用意:

一是乘法口诀都不会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如果专门以练习课来进行辅导,肯定会让优秀生感觉到没有意思!

这时如果放弃他们,作为老师是不是有些不安?

为此我以乘法口诀计算为基础,进行练习(P38练习中的第一小题)。

以满足这部分学困生的学习需求。

二是多数同学会认为这样太简单,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怎么解决?

把题目稍加变化,简单的练习变成了复习:

商不变规律的复习,从引导学生来思索,如何掌握好商不变规律。

这就避免了学生以为练习简单而不动脑思考的情况。

三是变练习为智力游戏。

心理研究表明: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自以为是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产生了竞争甚至战争。

也就是没有一个学生会承认自己是笨蛋,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一特点,把简单的计算变成智力游戏?

具体做法:

如102×

15,不少学生以为自己可以用竖式计算,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就已经相当聪明了。

得意地告诉我:

我已经有了五种计算方法!

指导学生展现自己的方法:

竖式计算是基本方法。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5=100×

15+2×

15(此处也有其他几种不同一的计算过程,都为分配律的运用)

数形结合帮助理解计算过程:

100×

15

在学生展现自己的方法后,我提出这就是对数的拆分,把102变成100与2的和,或把15变成10与5的和,这是基于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那有没有考虑乘法结合律的运用呢?

面对学生的报告,我则展示了一种做法:

102×

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