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5282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学要药及配伍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

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

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

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

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

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

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

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

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

香附

治胸痹之要药:

薤白

止呃之要药:

柿蒂

治油腻肉积之要药:

山楂

消食运脾之要药:

鸡内金

治小儿疳积之要药:

使君子

治血热妄行之要药:

大蓟

治水火烫伤之要药:

地榆

安胎之要药:

苎麻根

收敛止血之要药:

白芨

温经止血之要药:

炮姜

血瘀诸痛之要药:

五灵脂

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

郁金

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

虎杖

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

益母草

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

丹参

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

川芎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

自然铜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

乳香

治湿痰寒痰之要药:

半夏

治肺胃气逆之要药:

旋复花

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

瓜蒌

治新久咳嗽之要药:

百部

治疗咳喘之要药:

杏仁

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

白芥子

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

朱砂

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

石决明

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

羚羊角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

钩藤

治肝阳眩晕之要药:

天麻

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

麝香、冰片

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

人参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

蛤蚧

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

鹿茸

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

杜仲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

当归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

熟地黄

补益肝肾之要药:

山茱萸

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

益智仁

眼科外用之要药:

炉甘石

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

升药

疥疮之要药:

硫磺

2)良药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

白头翁

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

砂仁

治湿热淋痛之良药:

滑石

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

木通

理气良药:

沉香

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

三七

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

何首乌

治崩漏带下之良药:

乌贼骨

3)佳品

疏肝解郁之佳品:

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

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

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

麝香

平补气阴之佳品:

山药黄精

阴阳并补之佳品:

山茱萸菟丝子

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

内科补血之佳品:

4)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

5)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

荆芥

治风通用药:

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

秦艽

6)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

“夏月麻黄”:

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

“将军”:

“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血中之气药”:

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

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

“祛瘀生新”:

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

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7)病证选药

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白术(脾虚气弱胎动)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

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

破伤风:

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

胃寒呕吐:

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

胃热呕吐:

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

石膏

阴署证: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

羌活

项背强痛:

葛根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桑枝

太阳头痛:

阳明头痛:

白芷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

鼻渊头痛:

辛夷苍耳子细辛

引产:

天花粉

无汗骨蒸:

牡丹皮

有汗骨蒸:

地骨皮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

白花蛇舌草

鸡眼赘疣:

鸦胆子

回乳:

芒硝(外用)麦芽

诸骨鲠喉:

吐泻转筋:

木瓜蚕沙

膏淋:

萆薢

血淋:

蒲黄

虚寒呃逆:

寒疝腹痛:

乌药荔枝核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

鸡内金虎杖

肺胃出血:

白及

手足皲裂:

脱发:

侧柏叶(外用)

阴疽流注:

白芥子

痨嗽及百日咳:

噤口痢:

石菖蒲

休息痢: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

口中甜腻:

佩兰

排石:

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

喉痹:

络石藤灯心草

口疮:

龋齿疼痛:

筚拨

失音:

诃子桔梗胖大海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

全蝎蜈蚣

毒蛇咬伤:

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

退虚热:

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

利咽:

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

透疹:

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

升阳举陷:

升麻柴胡葛根黄芪

亡阳证:

附子干姜

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

寒凝肝脉诸痛证:

泻痢里急后重:

米面薯芋食滞证:

麦芽

绦虫证:

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

风痰证:

天南星

滑脱诸证:

龙骨牡蛎

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

西洋参

乌须黑发:

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

肾不纳气之喘:

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

润肠通便:

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

烫烧伤:

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

疟疾:

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

胸痹:

通经下乳:

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

梅毒:

脾胃虚寒吐泻:

血淋涩痛:

石韦蒲黄

乳痈:

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

肺痈:

鱼腥草薏苡仁栝楼

肠痈:

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

梅核气证:

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

暑湿吐泻:

白扁豆高血脂症:

山楂蒲黄姜黄没药

降血压:

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荠菜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

明目退翳:

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

扩瞳:

青葙子

清心利尿:

连翘关木通瞿麦竹叶淡竹叶

虚火咽痛:

玄参

阴虚外感:

玉竹

安蛔止痛:

乌梅

夏月之麻黄:

香薷

疮家圣药:

连翘

8)配伍用药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

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石膏:

肺热咳喘.

桂枝配白芍:

风寒表虚有汗证

.柴胡配黄芩:

少阳寒热往来

生葛配黄芩、黄连:

湿热泻痢初起

石膏配知母:

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

阴虚火旺

知母配川贝母:

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栀子配茵陈:

湿热黄疸

黄连配吴茱萸:

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木香:

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黄柏配苍术:

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

白薇配玉竹:

阴虚外感

大黄陪芒硝:

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

大黄配巴豆、干姜:

寒积便秘

独活配桑寄生:

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苍术配厚朴、陈皮:

湿阻中焦或夹食积

滑石配甘草:

暑热烦渴

附子配干姜:

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

附子配麻黄、细辛:

阳虚外感

丁香配柿蒂:

虚寒呕逆

高良姜配香附:

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橘皮配半夏:

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

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川楝子配延胡索:

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

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蒲黄配五灵脂:

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

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旋复花配代赭石:

气逆呕恶、喘息

朱砂配磁石:

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

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

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

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

中气下陷诸证

甘草配白芍:

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

血虚或气血双亏

9)毒烈性中药用法及用量:

生姜能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之毒

熊胆内服,熊胆:

不入汤。

入丸散1.25--2.5克

甘遂0.5—1g、

大戟1.5—3g、

芫花煎服,1.5—3g。

入丸散剂,每次0.6g、

牵牛子煎服,3~9g。

入丸、散剂,每次1.5~3g。

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巴豆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

砒石:

0.002-0.004

雄黄:

0.05-0.1

巴豆:

0.1-0.3

马钱子——入丸散,日服0.3-0.9g

鸦胆子:

0.5-2

川乌:

1.5-3

雷公藤:

10-25(煎)

雷丸:

6-15

牛黄:

入丸散0.2—0.5克

麝香入丸散0.06—0.1克不宜入煎剂

朱砂入丸散或研末冲服0.3—1克忌火煅

羚羊角磨汁或研粉服0.3—0.6克,煎服1—3克

巴豆内服剂量0.1-0.3g

蟾酥——入丸散,,每次0.015-0.03g

硫黄——入丸散,1-3g

细辛——煎服1-3g;

入丸散剂0.5-1g

槟榔——6-15g,单用杀虫60-120g

人参——5-9g,挽救虚脱15-30g

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

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

一)中药的性能

四气:

寒、热、温、凉,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症作用的概括。

五味。

辛:

发散、行气、行血。

甘:

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

酸:

收敛固涩、生津止渴。

苦:

泄、燥湿、坚阴。

咸:

软坚散结和泻下。

归经指药物对脏腑、经络或部位的选择性作用,是药物作用定位的概念。

升降浮沉指辛、甘,温热药物多升浮,酸、苦、咸,寒凉药物多沉降;

药物多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少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二)中药的应用

一、中药的配伍“七情”配伍。

1.单行:

指药物的单独应用。

2.相须:

药物的性能功效相似,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

3.相使:

药物的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以提高主药疗效的配伍。

4.相畏:

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的配伍。

5.相杀: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配伍。

6.相恶:

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原有功效降低或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

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

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二、用药禁忌

1.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2.十九畏:

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三、妊娠禁忌歌

芫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及天雄,野葛水银既巴豆,牛膝薏仁并蜈蚣,棱莪赭石芫花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砒石硝黄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通兼通草,瞿麦干姜桃木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庶虫。

妊娠禁忌

(二):

雄黄轻草莪巴川,草子玄明京芒丁,土鳖商路扮南星,天仙遂附蛭蚣麝,雪莲皂霜魏牵牛,三芫千金马钱闹。

慎用:

桃花红、芦荟绿,姜黄枳壳牡丹皮,肉桂蝉蜕冬葵叶,附子急芒射牛膝。

28种毒性中药

披金戴银一天仙,半升半降黄白钱,川南狼,闹粉娘,遂草炒豆熬酥糖

四、用法

A一般而言,解表药、芳香药应避免久煎,以免耗散药物有效成分,降低疗效;

B矿物药、贝壳类药、滋补药大多应久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确保疗效;

C有的粉末状药物或细小植物种子宜包煎,使在煎药时不致浮散或糊底(如蛤粉、车前子等);

D贵重药宜另煎(如人参等);

E胶质药宜烊化(如阿胶等);

F液体药(如生姜汁、竹沥等)及某些不宜煎煮的药物(如芒硝等)宜冲服。

2.服药时间:

一般中药大多可在饭前或饭后1—2小时服。

此外,A滋补药宜饭前服,B驱虫药、泻下药宜空腹服,D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药宜饭后服,E安眠药宜睡前服。

朱砂忌火煅,火煅则析出水银,有剧毒

三)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

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

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

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

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

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

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

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

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

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

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

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

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

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

鳖甲

下乳——关木通、穿山甲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穿山甲

5)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

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

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槟榔

6)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黄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杜仲、续断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

黄芩、苎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

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

白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7)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8)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

(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贯众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

芦荟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

牵牛子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

花椒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

川楝子、苦楝皮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川楝子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

9)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郁李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

杏仁、苏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

肉苁蓉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

生首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

肉苁蓉、硫黄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

柏子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

麦冬

麦芽:

回乳消胀

使君子蛔虫病,蛲虫病;

小儿疳积;

苦楝皮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

疥癣,湿疮。

;

槟榔杀绦虫、蛔虫、截疟

小蓟善治尿血、血淋;

地榆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

侧柏叶肺热咳嗽;

白茅根胃热呕哕;

茜草血热夹瘀

川芎“血中气药”;

治头痛的要药;

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