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529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docx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导学案

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导学案

课题

第一课教室一角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3、.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增强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

难点:

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能力。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队角是我们少先队的活动阵地,用文字、图画、实物、照片、图书及相应的制作等来宣传一个中心内容,供我们经常参观和利用。

今天我们一起来策划一个有创新意味的队角布置方案。

那如何设计布置方案,又如何实施方案呢?

二、了解队角

1.队角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我们来看看这个队角是什么主题的呢?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主题)

2.为了表现这个主题,队角的教育与宣传内容有哪些?

3.队角还有咨询箱、工具箱、小队日志、中队日志等项目内容。

4.这个队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吹塑纸、彩纸、图片等)

三、探究设计方法

1.我们教室原来的队角是什么主题?

你准备用一个什么主题来创意我们的队角?

(学生表达创意)

2.比较队角你觉得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

分析,小结:

构图散乱、颜色灰暗的不好,层次分明的好。

3.说一说教材上设计方案草图的特点。

4.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布置方案?

我们来试试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尝试草图设计训练)

5.反馈与指导布置方案的设计。

四、分工设计

1.根据座位分布,分出8个小组,组内自选小组长。

小组成员合作,每组选定和完善出一个队角布置方案。

对分工提出建议:

每组由3人设计队角教育与宣传内容,l一2人设计小队或中队日志封面,l一2人设计医药箱等物品的外观。

2.学生分工设计。

五、展示评述

每组派代表来介绍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分工情况,将准备用一些什么材料来制作。

其他同学说说,觉得最有特色、最好看实用的队角设计是哪个?

对设计有特色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二课时

一、任务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队角布置的设计,今天,我们就要大显身手,将队角制作和布置出来,大家有信心吗?

二、学习制作方法

1.根据所带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上节课的设计进行排版。

排版注意疏密变化、均衡协调。

2.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吹塑纸,皮纹纸等可用来给图片或文字衬底框边。

提问:

还可以怎样有效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材料?

3.队角刊头的制作可以剪贴,也可以绘画。

4.应同时进行队角周围的咨询箱、医药箱等的制作。

三、分工制作

学生分工合作进行队角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分小组布置队角,展示于教室角落。

2.说一说,自己组队角的特色。

评出最优秀的队角布置,师生共同贴到教室的队角处。

第三课时

一、欣赏导入

1.上节课我们齐心协力美化了教室的那一角(指向队角等),这节课我们用集体的智慧再来美化教室里的一件东西,它是我们学习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好朋友,猜猜是什么呢?

怎样把普通的课程表美化成充满创意又美观有趣的课程表呢?

2.我们来看看这张表有什么特点?

(课程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

3.揭示课题——课程图标设计

二、认知了解

1.借助学科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形式、特有符号、象征图形等进行设计,以突出各门课程的特点。

2.用最简练的图案(形象或文字)表明课程的特征。

三、探究设计方法

1.想一想我们的美术课可用什么图形表示呢?

板书:

工具材料。

看看这三幅草图,哪一幅最适合做课程图标呢?

为什么?

第一幅罗列太多内容,不精练。

第三幅外形散乱,不美观。

板书:

“简洁”。

看到它你会想到什么课呢?

还有什么课也可以用工具材料表示?

(科学课、信息课、数学课)

2.数学课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板书:

特有符号。

还有什么课具有很典型的符号?

(音乐)

3.同学们看这个是什么课程的活动形式?

板书:

活动形式。

怎样把这样的场景图案化成代表课程的图标呢?

学生上台绘出草稿,大家进行评选。

老师指导:

精简到2—3个内容并进行排版。

4.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图标,看看它精选哪些内容?

是怎样排版的?

想想它是代表什么课呢?

(思想品德课)板书:

象征图形为什么它也是用了象征图形呢?

师生互动交流。

5.讲一讲它是怎样进行综合运用的。

6.看看这个课程表上周二第三节课是什么课。

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再指几节课,让学生判断。

7.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图标,为什么?

你想设计哪一科的图标?

四、分工设计

1.六人一组分配工作纸,每人按组内分配完成一课的图标设计。

2.图案设计大小合适、简洁美观、色彩鲜艳、富有创意。

3.剪下图标,插入课程表底纸,准备参加“精彩二选一”。

五、集体组合、展示评述

1.学生将完成的图标设计参加“精彩二选一”的游戏,通过互评被选为优秀者即可组合进入大课程表。

2.将完成的课程表贴在教室一角,为我们大家的杰作鼓掌。

通过这一课我们运用集体的力量美化了教室,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呢?

当堂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课花手帕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重点难点

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生宣纸、颜料等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活动一:

一、欣赏感量: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

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

它有何特点?

(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

花手帕

(一)纸手帕

二、方法指导

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

提问:

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

(小结板书:

折纸,染纸)

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

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

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

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

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

提示:

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

提问:

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自主表现

I.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分析交流

I.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块?

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活动二:

一、尝试表现

1.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回顾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导人新课,提问引导思考:

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

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备将布料做怎样的处理?

3.学生讨论、尝试。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仿效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

5.板书课题:

花手帕

(二)布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观看幻灯片,了解民间扎染的发展、制作过程、方法,以及民间扎染作品欣赏,画面配讲:

①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

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进不去,这样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颜色的面貌而形成图案,因此叫扎染。

②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

③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2.教师模拟民间扎染作坊师傅的身份,示范、讲解课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捆扎布料。

(2)、浸染布料。

(3)、展开呈现。

三、观察分析

1.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

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扎、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进行设计。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扎染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

1.将学生的扎染作品悬挂在教师课前牵扯的铁丝或绳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提问:

①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

有小窍门吗?

②你最喜欢哪一块?

说说你的理由。

③再给你一块白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成花手帕?

当堂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3课纸品乐陶陶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2、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3、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4、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重点难点

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各种纸、剪刀、胶水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活动一:

一、欣赏导入

1.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

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翻作的?

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纸品乐陶陶

3.学生尝试将皱纹纸制作成纸绳或纸团。

4.师生交流解决捌作问题:

(1)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

(2)怎样搓纸绳不易松敢?

5.教师规定时间,学生合作准备材科

二、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步骤讨论方法

(1)构思画草图:

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

(2)涂胶:

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粘贴:

将纸绳或纸团牯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结合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6.学生根据出示的草图讨论,什么地方可用纸团,什么地方可用纸绳。

7.学生为两幅作品提出评价。

(1)纸团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8.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设想。

三、掌握技术自主表现

1.两人合用材科,各自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

相互评价延伸拓展

2.学生自评、互评作业。

3.艺术作品欣赏。

活动二:

一、尝试探究纸条成形方法

1.出示厚、薄两张纸条让学生用力拉扯或折制,并谈感受.

教师总结厚纸条的性能特点:

有弹性、易成形。

2.学生尝试将纸条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3.评析作业,了解纸条成形的多种方法:

折、卷、压、扭等。

4.小组合作将尝试制作的纸条小零件进行组合拼摆。

教师适当提供技术指导。

作品赏析提供更多参考

5.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欣赏。

(抽象、具象作品,半立体、全立体作品)

二、归纳制作步骤和方法

6.教师示范,小结纸条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将卡纸裁成等宽纸条。

(2)构思:

要求将实物变形.运用概括、夸张、添加、想像等方法,使之变得适合于用纸条制作。

(出示动、植物变形图辅助讲解)

(3)制作:

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进行想像创造。

(4)粘贴组合成形。

7.出示一朵花的草图及相关的纸条工艺品,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由于制作方法、组织形式不同,可产生很大变化。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8,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老师指导粘贴固定纸条的方法。

四、评析交流

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当堂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4课时间告诉我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像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利用生活中废旧材料进行钟面的设计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各总钟的资料、剪刀、胶水、各种装饰材料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活动一:

一、观赏钟

1.观看迪士尼影片《time》的幻灯片,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二、了解钟

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结构。

三、设计钟

1.师生讨论,考虑钟表设计方法及要求,设计体现创意。

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

2.欣赏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

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如:

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等。

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指正。

四、创造钟

2—3位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只精美别致的钟表。

也可折叠一只纸手表,设计添画完整。

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评析钟

开展“我的红星送给谁”的评价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进意见,说一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己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

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六、知识迁移

1.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时间的?

2.欣赏历史上最早的计时器(日晷、沙漏等)。

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钟的历史文化。

3.课后通过上网找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

活动二:

一、游戏导人

“报时”小游戏:

a.讲台前面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请一名学生七台根据播音员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观看课件.学生设置时间)

b.请学生上台,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拨动大钟表指针。

其他学生_在座位上用上节课制作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二、方法探索

A.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活动。

1.师生互动:

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己在于什么。

 

2.观看课件,教师依次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a.这三幅画各画了什么?

这三幅画有什么联系?

b.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

为什么这样排?

(按时间顺序)

3.观看幻灯:

找错误,(不是同一主人公。

两幅画的内容太接近。

)并说说理由。

B.表现在相同时间里不同人物的不同活动。

1.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人都忙着做些什么呢?

2.游戏表演:

请一名学生上台拨动大钟表报时,三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不同角色(如:

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

3.讨论:

了解有“时差”的现象——世界各地时间不一样。

4.观看课件:

说说这些绘画作品的特点,与前面的作画方式有什么不同?

三、创作训练

1.课件出示作画要求。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独立创作。

3.教师巡同辅导。

四、展示交流

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

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五、拓展延伸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当堂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5课蔬果的联想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2、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

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小刀、各种蔬果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教师看幻灯:

"池塘里的小青蛙".

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二、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提出思考:

你认为南瓜变青蛙,妙不妙为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联想(桥)

形体(圆鼓鼓)

南瓜色彩(黄绿色)青蛙

纹理(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

4,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和教材第14页小训练中的白萝卜,分组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想法.

三、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指导一学生根据联想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

2,教师提示正确使用垫板和刀具,注意安全.

3,学生自学教材,阅读说明文字,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

镂,刻,组合,插接等.

四、作品赏析,创造表现.

作品赏析.

分组自由创作.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

当堂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6课玻璃水彩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玻璃、水彩颜料、笔、盐等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一)学生欣赏一组图片。

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二)教师提问:

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

山峰、石峰……

教师提问:

像什么?

学生讨论:

……

小结:

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

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

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r美的形象。

二、新授

(一)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

 

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二)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

学生讨论:

……

小结:

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

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

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

(板书课题)

(三)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

(师生共同完成)

1.在玻璃上涂色,稍浓。

2.点水渗化开来..3.覆盖纸张,轻抹。

4.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

5.发现形象:

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

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

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

a.用剪刀背刮色;h.弹水;c.撒盐。

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三、学生作业

(一)作业要求:

1.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

2.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二)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1.请自认作业成功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

当堂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7课窗口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2、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

3、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欲望。

重点难点

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

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线性表现工具、水彩笔。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幻灯展示窗口,了解窗的作用。

2.揭示课题——《窗口》

二、新授

1.看窗

老师:

通过窗口可以看到景色,给人们美的享受,那么生活申窗户a.有哪些形状?

b.有哪些部分组成?

(投影展示2至3幅图片)。

学生:

讨论回答。

a.方形、方圆结合等。

b.窗框、窗页、窗帘等。

(教师同时板书)。

2·忆窗

老师:

请同学想想,刚才通过窗口a.看到了什么季节、时间的景物?

b.还有描述哪些季节、时间的窗口?

c.哪些物体上还有窗口?

学生:

讨论回答:

a.白天、春天。

b.夏、秋、冬、夜晚、雨雪c.汽车、飞机、轮船等。

3,评窗

老师:

a.展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各种造型窗口图片。

b.展示欧式建筑申窗户图片二、三幅。

c.展示我国雅罗申标《到处是生活》、美国罗志威尔《出游》的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回答:

a.这几幅画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b.您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4·画窗

老师:

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发现a.有直接表现以窗户造型为主的。

b.有表现有人物、景物的窗口。

(插播两类较为典型的作品各一幅,并同时板书)

学生讨论回答:

a.自己想表现的窗口。

b.如有近、申、远景应怎样表现?

(学生回答时,教师示范)

三、作业要求

1·以线为主,创作一幅构思,构图妙巧且有新意的窗□》作品。

2·画面饱满,注意近、申、远景的表现。

3·教师巡回辅导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帮助,特别是在近、中、远景有层次画面的处理上。

4·鼓励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间接体验,有目的,创造的想象。

四、欣赏讲评作业

请学生自己选择本组二、三幅作业展示,共同赏评。

a.先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b.再请学生评优劣或提修改建议(一句话)。

六、观察与思考

a.窗口有什么功能?

b.选择一幅打开窗户是一完整景物,关上窗户,窗档又把景物变成独立几幅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