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三篇文档格式.docx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三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三篇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确指的是所提出的看法必须客观,实事求是,这些观点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考验。
拿到一篇议论文,应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准论点。
论点的位置通常在文首,即作者往往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或者先引出一个有关的话题,然后“伺机”(在适合的地方)提出论点。
有的论点也可能在篇末,也有的可能在中间。
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准确地把握论点非常重要。
文章论点。
这是议论文的必考项目。
在文中寻找论点时要注意:
A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B应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C应具有概括性。
3、如何寻找论点:
(1)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沦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鱼我所欲也》。
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作者的观点就在文章的后面,在经过驳斥敌论之后,让读者去认识那些“中国的脊梁”,十分有力地肯定了“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并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隐含在文章中的。
(2)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
(3)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
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如《大小猫洞》中“牛顿给猫开洞”得出“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第二个故事“晏子使楚”得出“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汉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这两个论据都来证明“故事里有道理”。
(4)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
注意区别:
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如《最苦和最乐》,是论题,不是论点。
但它里边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往往就能找到论点。
一般地说,政论、报刊社论、评论,论点都比较明快,直截了当出现作者的观点;
而杂文、随笔、小品文、读后感、驳论文等,受散文的影响,写得比较活泼自由,不拘一格,甚至文意曲折委婉,理解起来难度大些,把握作者的观点需要费一些工夫。
(二)论据
1、定义:
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要让人们接受你的观点,信服你的主张,就必须用事实说话,以道理服人。
这些事实和道理是提出论点的根据,这就是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2、论据的类型
(1)事实论据:
包括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这些事例或史实可以是高度概括的,但必须真实可靠、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例如:
《中国人失去自信力吗》中谈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吴汉何尝杀妻》中引了《后汉书》的记载,《大小猫洞》晏子使楚的故事,《鱼我所欲》里的“不食嗟来之食”《订鬼》中的“伯乐相马”“疱丁解牛”
(2)道理论据:
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格言、民间谚语,以及人们公认的事理等。
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是人们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这些作为论据,也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
道理论据比事例论据更具有鲜明性,只要是支撑论点的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都是道理论据,判断起来一般也不会有困难。
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
①有些名言、谚语、公理、典章、法则等被直接用来充当论点,它往往具有自己证明自己的作用,此时,这个论点同时又具有了论据的作用。
如《想和做》中引了孔子的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觉则殆”作者借用这句话既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时又充当文章的论据。
②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
虽然引用名人名言能够构成道理论据,但是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
(三)论证
一篇议论性文章仅仅只有观点和材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条联系这些观点和材料的纽带,这条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就论证。
1、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
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2、论证方法
①事实论证(例证法。
):
用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
论据与论点的逻辑联系是个别与一般的联系,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作为论据的事实,可用现实生活的事例,也可用历史事实,还可用某些统计数字。
一般来说运用事实论证来证明论点时,必须对事例作一定的分析,分析事实中与论点的关系。
(要求所举事例简明概括,真实可信,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
引用经典、古今中外名言、警句来证明。
道理论证是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的方法。
论据与论点的逻辑联系是一般与个别的联系,(有力地支持和加强文章的立论,有权威性、说明力)。
引用名言警句、公理、格言来证明论点是道理论证,作者所作的理论分析或阐述,也是道理论证。
如,《鱼我所欲也》中对于为何会舍生取义的分析就属于道理论证。
我们阅读议论文时稍加注意就能辨别判断出来。
③对比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论据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这是种将两种相反或有明显差异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照的论证方法。
用这种论证方法可使两种事物或现象互相映衬,给人们以鲜明的印象,加深对是非的认识(对比论证在比较中证明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有力,使主题更加鲜明)。
勤奋地学习,勇敢地进击,是一切成功的秘诀;
安于现状,畏缩不前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会有出息。
珠峰的高度有限,而攀登之道无穷,前进,是绝无止境的。
但是如果不勤奋努力,不要说攀登,即使是挪动一寸也是不能的。
“勤人登山易,懒人伸指难”,我国不是有这样的一句谚语吗?
文段不论是论点的揭示,还是举例说理、引用谚语,都用正反对比展开,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使得说理更加鲜明深透。
④比喻论证:
用比喻来证明论点。
这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比喻论证借助比喻将深奥的道理论述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说理形象生动。
如《论求知》课文中就用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来比喻精神上的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感觉,那好像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
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以征服我们队伍中意志薄弱者。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的。
我们必须注意预防这种情况。
⑤归谬法:
在驳论中,还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推倒对方论点的“归谬法”注意多种论让方法的套用。
在议论文中,作者为了把道理说充分,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五、关于论证结构:
论证结构一般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
在此基本结构下,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逐层深入的递进式论述结构,又可称为“纵式”。
六、关于论证的方式
1、立论:
在论证中逐步树立自己的论点。
2、驳论:
在论证中以反驳对方观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
俗话说,不破不立。
在议论文中,立论和驳论常常是相互联系、交错使用的。
立论性的文章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观点,以充分阐述正面观点;
驳论性的文章也要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
七、关于驳论文
驳论:
在论证中以反驳对方观点来树立自已的观点。
驳论是一个反驳的过程。
目的是驳倒对方的观点。
反驳的方法有三种
1、反驳论点。
直接驳论点,确定被驳论点的虚假性。
2、反驳论据。
指出对方所用的论据的虚假性,从而使对方论点失去论据,立不住脚。
其价值在于说明对方的论点缺乏支持,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3、反驳论证。
通过驳倒对方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指出对方论证过程的错误,从而使对方的论据和论点之间失去逻辑上的纽带,驳倒了对方的论点。
总结:
综上所述,反驳就是确定对方论点的虚假性或不能成立。
驳论点的价值在于确定对方论点的虚假性,驳论据和驳论证方法的价值在于确定对方论点的不能成立。
从反驳力度而言,当然是驳论点的反驳力度大。
八、议论文语言:
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生动性。
议论文是说理的,以理服人,因此其语言具有严密、逻辑性强,富有说明力等特点。
它也会运用一种富有表现力的修辞语句,例如,它用比喻,是为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它用排比,是为了增强气势,更有说服力。
有时,议论文也会抒情,那是为了使文章富有感召力。
有的议论文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使人更容易在感情上信服作者的观点。
九、注意结合中考方向,把握议论文阅读要点。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重点是:
1、把握论点。
2、分析论据和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
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3、辩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A、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B、答题方式:
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4、找出文中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并理解其含义。
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5、为文中观点再找一个论据,或联系现实再补充一个恰当的例证等。
6、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所举事例是否合适,如换一个可不可以?
例如上下文中有“古今中外”字样,下面举例往往是照应这四个字的,倘把外国的事例换成中国的,就不能照应了。
7、给文章拟一个醒目恰当的标题。
要扣住论点来拟题。
虽然考点都是这些,然而考查的方式方法是因文不同,因时而异,多有变通,富有创意的。
本着淡化文体的要求,题目不一定直接问论点论据是什么,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考查时首先会关注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对精美文句、重点文句的理解,对局部内容的分析品评,关注考生的生活感受和情感态度。
篇二: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回顾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点。
2.了解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
以议论文三要素为切入点,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难点:
议论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用
教法:
1.启发引导法;
2、整理归纳法。
学法:
“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
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
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只要我们在复习中善于思考,探寻规律,总结方法,就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会有更大的收获。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议论文阅读的专项复习。
★二、出示目标
★三、预习检测:
议论文知识小测试(出示幻灯片)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2.和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3.常见的论证方法有、、、等。
4.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5.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是、等。
6.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
★四、考点导航
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比较明确,《南通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对议论文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幻灯片(显示)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和阐述。
议论文阅读是中考难点。
了解考什么、怎样考,复习方法得当,就会化难为易。
★五.经典回顾、归纳考点
★六、知识梳理
(一)、准确找出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1.请判断以下各句哪是论点,哪是论题。
(1)敬业与乐业()
(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
(3)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6)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我的发现:
1)论点在句式表达上应该是
2)论点可能出现在文中以下地方:
;
有时论点表述不集中,要在把握段意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
3.论点的类型:
中心论点、分论点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1)请判断以下几句哪是中心论点,哪是分论点。
A.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
B.珍惜梦想的“有效期限”。
C.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D.珍惜生命的“有效期限”。
中心论点:
分论点:
(2)我的发现: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
小试牛刀
20XX年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
记者问:
“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
”丁肇中回答:
“我不知道。
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又追问:
“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
”丁肇中依然回答:
”记者还是不甘心:
“怎么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日后想起来不后悔?
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记者无奈:
“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
”丁肇中这次作了肯定回答:
“是!
确实这是事实。
不知道的,你绝对不能说知道。
”
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以诚待人,以心感人。
诚实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需要甜言蜜语来遮掩,它是生命的原汁原味,它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本真和自然。
本文的论点是:
(二)、A.要能分辨论据:
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
1.论据分为两类:
(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
(自然科学的定义、定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
2.请判断以下论据的类型。
(1)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
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
“光看太没意思了。
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
”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
(2)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3.下面是一位同学在作文《学贵有疑》中用到的论据材料,请按照材料必须说明观点的要求进行分析,看看这些材料是否都恰当。
①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牛顿就有了疑问:
苹果为什么落地呢?
他据此思考再思考,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②李政道:
“遇到问题,要敢于问个为什么。
③刘禹锡: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④清代学者戴震,幼年读书时就敢于提问,经常把老师问得无言以答,后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⑤孟子:
“尽信书不如无书。
⑥司马迁遭受腐刑,坚持撰写《史记》。
以上材料恰当的是(只填序号)
B.把握文章论据
1.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
论据考查题一般是三种题型:
一是概括事实论据,二是分析论据的作用,三是补充仿写论据。
看中考题《打造心灵的韧度》17题。
①有则故事耐人寻味。
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
“用力捏捏它。
”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剩下了花生仁。
哲人又让他用力搓搓,结果红红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
哲人再让他用力捏捏,年轻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做了。
可是,他怎么也捏不碎这花生仁。
哲人语重心长地说:
“虽然屡受打击与磨难,失去了很多东西,但始终都要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这样才会有美梦成真的希望啊!
17.请分析文章开头引述故事的作用。
归纳:
(幻灯片)开头引述故事有三方面的作用——内容上论证作者的观点。
结构上引出论点或论题。
还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2.补写仿写论据:
继续看中考议论文阅读题《打造心灵的韧度》19题。
19.罗曼•罗兰说:
“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请针对文中罗曼•罗兰的观点,列举一个名人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提示:
围绕罗曼•罗兰的观点列举名人的事例,选取个人经历中相关的内容阐述。
示例:
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辱发奋著《史记》。
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把不幸的遭遇化为前进的动力,发奋著书,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史记》。
滕子京被贬巴陵郡做太守,他没有消沉,而是励精图治,把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补充论据有理有据,密切配合。
还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论据要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
二是事实论据的运用要简明扼要。
(幻灯片)
(三)、掌握论证方法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过程就是由论据推导出论证观点的过程。
常见论证过程为:
先提出观点,再举事实或讲道理等加以论证,最后再做结论。
论证方法就是由论据推导出论证观点的方法。
1.判断以下各题所用论证方法。
(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知识的。
(2)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3)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
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安心。
以嘲笑对付权贵;
以怜悯安抚百姓。
(4)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小试牛刀《谈欣赏》
欣赏能够让人的心态充满阳光。
有了这种心态,即便冬天来了,也会说,春天还会远吗?
即便无路可走了,也会说,路不都是人走出来的吗?
即便有人犯错了,也会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这种阳光心态有一个稳定的基因:
积极多于消极、乐观多于悲观、自信多于自卑。
这种心态,在欣赏别人中展现了自身人格的魅力。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尚未学会欣赏。
这种人,对人、对事、对物,要么以粗求精、以浅揣深,要么以一己之心、一时之情来度社会之腹、时令之变。
这样,不仅白白丢掉了欣赏的情趣,而且平添了几分忧愁。
这委实不值得、不必要。
运用——根据该方法的作用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题目:
本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何作用?
对比论证的作用:
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具体语境:
本段的论点是“欣赏能够让人的心态充满阳光”,所用的论证方法一定是为了证明这一观点。
答案:
一正一反进行对比,突出了“欣赏能让人拥有阳光心态”的观点,从而证明了欣赏的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小结:
无论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总是为证明论点或者分论点服务,答题时一定要围绕这一点规范作答。
★七、当堂反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①总有这样一些人让我们感动。
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以勤政为民、忘我工作诠释“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桥吊工人许振超在普通岗位上创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乡邮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大凉山中用脚步丈量工作的苦乐……从中,人们无不感受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责任。
②也有这样一些事令我们痛心。
一起起惨痛矿难带来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一种种假劣食品导致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一次次严重污染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从这些安全事故和重大案件中,人们看到了共同的祸根,这就是责任的缺失。
③什么是责任?
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
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④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
父母养儿育女,儿女孝敬父母,老师教书育人,学生尊师好学,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
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
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⑤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
一切追求文明和进步的人们,应该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奉献。
()是道德责任,()法定责任,()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不履行道德责任,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良心的拷问;
不履行法定责任,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度的惩处。
⑥责任是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
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
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
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
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
⑦责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都以责任相联结,都通过履行责任来体现,来升华。
每个人只有在全面履行责任中,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每个人只有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中,才能实现个性的丰富和完美。
⑧中华民族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诸葛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挺身而出,尽忠职守,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⑨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建设责任社会的过程。
“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
”每一位公民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对个人是这样,对所有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也是这样。
⑩责任是高尚的,需要崇尚;
责任是美好的,需要赞美。
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2、本文阐述了“责任”的多种作用,请写出其中4种。
3、选文的开头两段有何作用?
4、请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仿照前后句子的形式,在选文第⑧自然段的画线处写上一句话。
5、根据文章意思,请选择一组恰当的关联词,填入选文第⑤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