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5347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docx

安全健康教育教案

三年级上册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

环境的美化

一、教学目标:

让生了解美化环境的意义、养成美化环境和保持环境美化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重点:

掌握美化环境的意义。

难点:

养成美化环境和保持环境美化的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1、美化环境的意义:

每个人都希望能在清洁、优美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环境的美化和清洁能使人保持轻松的心情,消除身体疲劳,有利于学习和生活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2、美化环境、要注意几项具体工作:

(1)定期清扫,搞好卫生、清除垃圾废物,保持环境清洁。

(2)清理卫生死角,填平臭水沟,防止苍蝇,蚊子孳生。

(3)大搞绿化、多种花草树木。

(4)爱护益虫鸟。

(5)根据条件搞好园林规划。

3、在注意、美化环境建设的同时,要要靠大家共同努力保护好环境的美化:

(1)培养公德心,人人自觉保护环境。

(2)制定规章制度,保护环境者奖,破坏环境者罚。

(3)加强管理,持之以恒,保持环境美化。

四、作业:

1、环境美化有什么好处?

2、美化环境需要做什么工作?

第二课时同学相处防意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懂得不避风险学相处要友爱谦让,不相互打闹,学会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

  2、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赞成误伤的意识,学会辨别具有危险性的游戏。

  3、学会正确安排课间休息时间,课余时间做有意义的活动。

   教学过程:

  每天早晨,伴随着灿烂的朝阳,倾听着清脆的鸟叫,同学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校园,快快乐乐地学习知识、开展活动,多么幸福啊!

可是,你知道吗?

即使在美丽的校园内,我们也要注意安全,不能疏忽大意,要不就有可能发生一些意外伤害事故。

因此,我们要让安全的警钟长鸣,请记住:

“安全无小事”,处处要小心。

  

  一、什么叫校内活动时的意外伤害

  小学校内活动致意外伤害事故,主要是指学生在校活动时,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或不可抵抗的力量而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

 二、如何预防校内活动致意外伤害?

  首先,我们要明确,最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时间出现在:

体育课、运动会、课外活动、全体集体活动、上实验课,最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点是楼梯、校门口200米内,操场、实验室、厕所等。

  其次,我们要注意在校园活动时有意识的加强安全防护。

请你先读读下面这首儿歌,再看看一些具体的建议。

  教室走廊不追逐,课间文明做游戏。

  体育活动要注意,加强保护很重要。

  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在楼梯上嬉戏。

  远离阳台不爬高,不往楼下抛物品。

  扫地拖地不玩耍,擦门擦窗要小心。

  1、教室走廊不追逐,课间文明做游戏。

  2、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在楼梯上嬉戏。

  3、远离阳台不爬高,不往楼下抛物品。

  4、校内劳动守纪律,擦门擦窗要小心。

  三、校内活动时致意外伤害后如何自救互救?

  1、鼻子出血不要慌,塞入纱布就可行。

  2、遇到扭伤或挫伤,马上冷敷有成效。

  3、遇到皮肤有擦伤,迅速止血很重要。

4、遇到骨折不乱动,放平伤者送医院。

第三课时警惕病从口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警惕病从口入的重要性;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还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抗力避免疾病进入我们的身体。

  2、在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懂得怎样警惕病从口入,并能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懂得怎样警惕病从口入,并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湿、擦、搓、捧、干”,人人饭前便后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1、够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

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

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一旦不注意易发生食品中毒,故烹调及保存食物时应特别注意卫生,尤其是厨房环境设施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原材料调理都要注意。

  2、除了服药预防外,食疗也是方便可行的选择。

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

  (三)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

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

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国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四)小结:

  第四课时防火自护、自救安全教育

  教学内容:

  学习一些家居防火自护。

自救知识

  教学目标:

  ①通过学习防火安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②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难点:

树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佳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

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意外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象不久前发生在本班同学毛光辉家里的一场火灾、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引以为戒、下面就谈谈家庭火灾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找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雷电时,应关闭正在使用的个种电器、特别是电视机。

  (6)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设法及时关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7)发现有老化爆皮的电线应及时向家长反映、并要求他们换掉。

  2、煤气的泄漏以及用吹风时造成的火灾。

  3、小心使用打火机不让小孩玩弄打火机。

 小结:

遇到火灾:

临危不乱、暗记出口。

扑灭小火、不乱玩火。

第五课时:

近视眼的形成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近视眼发生的原理、引起近视的原因。

重点:

近视眼发生的原理。

难点:

纠正不正确的读书写字姿态。

教学过程:

1、眼睛的作用:

心灵的窗口。

2、眼睛的特性:

眼睛在看6米以外的东西时,不用加强屈光度便能看清楚,但看6米以外的东西时,就必须加强屈光才能看清。

3、近视眼的形成:

(1)看近距离的东西持续时间太长,中间又无适当休息,就会使眼睛因长时进行调节活动而疲劳。

久而久之,收缩的肌肉便不能自然放松,使眼睛只适合看近物面出现近视状态。

(2)学生不注意读书写字姿势、字迹模糊色浅,在光线太强太弱的环境下看书写字,躺在床上、走路、坐车看书等等不良习惯。

都易使屈光调节活动加强、使眼肌持续地紧张收缩而且由于过度特久地调节活动,造成了代谢产物的蓄积,进而剌激眼肌加强收缩。

(3)缺乏某种营养素,也容易高近视。

(4)遗传近视眼。

作业:

1、发生近视眼的原理是什么?

2、你有哪些不良的看书写字习惯,能指出和纠正吗?

第六课时学会应对突发事件

  ----防震减灾

  教学目标:

地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震带给社会和人们的危害和影响,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2.通过对学生进行防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对待突发地震,学会在突发地震面前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进行合理的自我防护,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防震减灾的正确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身感受地震的危害,能够在发生灾难时采取有效措施。

  教学内容:

  一、地震的产生

  地球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二、地震的危害

  汶川大地震

  ___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

  三、地震的预兆

  1.地下水异常。

  由于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壳内部气体和某些物质随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发浑、变味等。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天雨水质浑,天早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

  震前一、二天,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烦燥不安,饮食减少;一些猪羊不吃食,烦燥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叫不止;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家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树;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等。

  震前动物有预兆;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麻蛇早出洞;鱼儿惊慌水面跳。

  3.地光和地声。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兆。

地震有“前震一主震一余震”的规律,要注意掌握,防止

 

  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明确地震时的疏散路线,当地震来时,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撤离到安全地带。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

  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

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教学后记:

  通过对地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震带给社会和人们的危害和影响,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通过对学生进行防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对待突发地震,学会在突发地震面前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进行合理的自我防护,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七课时:

看电视的卫生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看电视时应怎样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二、教材分析:

重点:

让学生了解看电视与视力的关系。

难点:

让学生掌握看电视时的用眼卫生。

三、教学过程:

1、电视画面的形式:

是由90万个闪动的小光点组成。

2、看电视的距离:

距离应是荧屏对角线的5倍,最小不少于2米距离。

3、造成眼睛疲劳的原因:

(1)近距离看电视时,光点更明显,眼睛受影响更大,调节屈光的强调也加强,眼睛更易疲劳。

(2)电视画面的亮度同周围环境的亮度相差悬殊时,眼睛也容易疲劳。

(3)躺着看电视,头颈部肌肉特别紧张,眼睛处于由下向上观看状态,易使眼睛疲劳。

(4)时间太长,又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对视力、血液循环、关节和肌肉都有不良影响。

4、看电视的卫生:

(1)保持看电视的合适距离。

(2)晚上看电视时屋内应开一盏灯(8瓦以下)置于观看者后上方;白天看电视应用有色窗帘挡住门窗,将亮度和对比度调整到合适的状况。

(3)眼睛平时以向前下方及正前方观看居多,尤其以向前下方观看最为舒适。

电视机应放置观看者的前下方。

(4)看电视注意“劳逸“结合。

四:

小结

五:

布置作业:

怎样看电视才符合用眼卫生标准?

第八课时如何应对溺水意外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有关溺水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游泳的危险性,尽量避免到河流,池塘等危险地方游泳。

  2.通过对溺水意外知识的学习,学会应对溺水意外,能做到不慌不乱,冷静对待溺水意外。

  教学内容:

  溺水的紧急救护:

自救:

1.首先应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拚命挣扎,可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

只要不胡乱挣扎,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身体就不会下沉得很快。

2.除呼救外,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踢掉双鞋,然后放松肢体,当你感觉开始上浮时,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

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因为肺脏就象一个大气囊,屏气后人的比重比水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

3.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将头伸出水面是不可能的,这种必然失败的作法将使落水者更加紧张和被动,从而使整个自救者功亏一篑。

  4.当救助者出现时,落水者只要理智还存在,绝不可惊惶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部位,一定要听从救助者的指挥,让他带着你游上岸。

否则不仅自己不能获救,反而连累救助者的性命。

5.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救助溺水者:

1.注意:

若您未受过专业救人的训练或未领有救生证的人,切记请不要轻易下水救人。

谨记一点:

会游泳并不代表您会救人。

  2.若发现有人溺水,应立刻通知119与当地救难人员协助求援。

  3.溺水情形发生时,在岸边的民众不宜直接下水,最好救援的方式是丢绑绳索的救生圈或长竿类的东西,千万不要徒手下水救人,可就地取材,树木、树藤、枝干、木块、矿泉瓶都可利用来救人。

4.抢救溺水者需要入水,须先脱衣解裤,以免被溺水者缠往而无法脱身。

游到溺水者面前约3至5公尺,先吸大口气潜入水底从溺水者背后施救,才不致于被对方困住。

须知当一个面临死亡的一瞬间,出劲的力量绝对惊人,万一被溺水者缠住,应速设法摆脱,不然准死无疑。

如果你状态不佳,不要试图下水,你最好就是呼救,从而成为陆地英雄。

第九课时:

呼吸系统的保健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呼吸系统保健的重要性并做好呼吸保健的有关事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呼吸系统与少年儿童健康的关系。

难点:

坚持做好呼吸系统保健有关事项。

三、教学过程:

1、呼吸系统与少年儿童健康的关系。

(1)儿童,少年的呼吸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组织十分娇嫩,呼吸道粘膜容易损伤、呼吸道的屏障作用出不如成年人,呼吸系统的功能相对较弱。

(2)灰尘,各种细菌、病毒对儿童、少年的危害更大,后果更严重。

(3)儿童,少年新陈代谢旺盛、对氧的需求比成人大。

综上的述,要保证儿童,少年身体健康发育成长,注意保护呼吸系统的健康非常重要。

2、保护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方法:

(1)室内通风换气。

(2)保持空气的清洁,注意防尘。

(3)注意个人卫生。

(4)不吸烟,吸烟对呼吸、心血管系统有损害作用,对少年儿童损害更为明显。

(5)衣服要适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6)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增强体质。

作业:

少年儿童为什么要注意呼吸系统的保健?

第十课时:

感冒与流行性感冒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基本知识、掌握预防方法。

二、教材分析:

重点:

感冒和流感的预防方法。

难点:

感冒和流感的不同点。

三、教学过程:

1、感冒

(1)感冒的定义:

(2)主要症状:

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部干痒,头痛等,一般不发烧或发低烧。

(3)特征:

大约持续3—4天,最多7天经治疗和休息后痊愈。

2、流感

(1)定义

(2)症状:

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全身不适,四肢酸痛。

(3)特征:

传播迅速,容易流行,体质弱者还容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

3、感冒与流感症状的区别:

流感起病急,发高烧,全身酸痛明显,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状较轻;感冒主要症状表现于上呼吸道,无高烧及全身酸痛,

4、感冒与流感的预防方法:

(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注意睡眠和营养,增强身体的耐寒力和病毒,病菌的抵抗力。

(2)注意保暖,预防病毒、病菌的入侵。

(3)不用感冒和流感病人用过的行活用品。

(4)在流感流行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接触病人,并经常用药物对住房、课室的空气进行消毒。

布置作业:

1、“感冒”与“流感”有什么不同?

2、如何预防感冒与流感?

 

建成学校安全卫生课教案

班级:

(2)执教者:

贺敏日期:

9月24

一、教学课题:

“防秋季腹泻”主题班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学习,为学生控制秋季疾病流行和健康的生活提供了知识保障。

2、使学生知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过程:

1、学生说说秋季常会生一些什么病。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

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口角炎、秋燥症等)。

2、这些病症一般是这样容易产生的?

又如何预防?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

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3、讨论:

平时,我们怎样做回更有效的预防疾病的产生?

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

4、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从事餐饮业、保姆等工作的人员应定期体检。

5、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

四、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

1、管好水源自来水要按规定消毒;不喝生水;消灭苍蝇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和控制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蟑螂、老鼠。

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五、学生谈学习收获。

 祝大家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学习生活!

 

建成学校安全卫生课教案

班级:

(2)执教者:

贺敏日期:

10月29

一、教学课题:

“防秋季流感”主题班会

二、教学目标:

让大家了解到预防春季流感的关键是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提高大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应对各种传染病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了解秋冬季流感的主要症状。

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主要病征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

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2.了解秋冬季流感的预防及专业知识。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3.及时发现症状要及时就医,同时要多注意休息、多喝水。

 

4、得出结论。

四、活动总结:

1、我们在学校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在家里同样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这是预防 秋冬季染病的关键。

2、冬季昼夜温差大,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决不随地吐痰,要持家中室内空气流通。

3、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

我们应积极加体育锻炼,劳逸结合。

4、另外,要早睡早起,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显得相当重要。

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学习愉快!

 

 

建成学校安全卫生课教案

班级:

(2)执教者:

贺敏日期:

11月26

一、教学课题:

“防呼吸道疾病”主题班会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讲卫生的好处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流感

3、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流感

三、教学过程

(一)、关于流感的事例通报

1、 香港因流感而停课  ,香港有关部门公布,截止2月24日在香港流感死亡儿童人数增4人。

香港政府宣布全港小学、特殊学校、幼儿园今天起停课两周。

 

2、深圳发现9宗局部爆发的流感疫情  ,深圳发现的疫情与香港的不同在于此种病情为乙型流感,尚未出现人员因流感死亡。

(二、)从事例中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流感?

流感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

(三、)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什么不同及如何传播的呢?

 

流感与普通感冒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四、)流感如何预防?

流感为乙类法定报告的传染病。

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

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室内注意通风。

1、勤开窗户,保持寝室、教室的空气流通。

每天通风至少20分钟。

其次,保持居室的清洁卫生,尽量少开空调。

 

2、注意防寒保暖并勤晒被褥。

3、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常用冷水洗脸,不随地吐痰、不随便拧鼻涕以减少空气

飞沫传播流感病毒。

4、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提高耐寒能力,增强体质。

(五)、学校针对流感采取的措施

(六)、建议同学们应该怎么做

四、总结。

 

建成学校安全卫生课教案

班级:

(2)执教者:

贺敏日期:

12月31

一、教学课题:

“防水痘和猩红热疾病”主题班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对水痘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反思自己个人卫生上的疏忽,从而珍惜健康,珍爱生命.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

二、组织讨论:

1、学生讨论关于水痘和猩红热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预防。

2、报告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

预防水痘和猩红热的发生其实并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会远离传染病:

(1)、头发:

头发整洁无异味;男生不留长发。

脸:

洁净无污垢。

颈:

脖颈、耳根干净无污垢。

手:

手干净无污物;不留长指甲,指甲缝内无污垢。

红领巾:

整洁,勤换洗。

衣服:

衣服整洁,勤换洗;衣领、衣袖无污垢;鞋袜:

鞋子整洁,上学穿袜子,不拖鞋带。

书包:

书包干净整洁,书本摆放整齐。

      桌兜:

整洁无杂物。

(2)、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症疹为止。

对有接触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带状疱疹免疫血浆,以减少发病的危险性。

 

(3)、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或出疹后7天。

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

接触水痘的易感者应留检3周,也可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0.4-0.6ml/kg)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显降低水痘的发病率,减轻症状。

最近几年研制的水痘病毒活疫苗,用于正常易感儿童预防有效。

 

(4)、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