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5380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7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第1章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突发环境事件时能高效应对,从而降低环境事件风险,及时、有效、安全地处理厂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健全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力争把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规范厂区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当发生重特大事故时,能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XXX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1.2.1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国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5)《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7)《重金属污染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8)《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

(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0)《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2)《吉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3)《吉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15)《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03年第2号);

(16)《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第1号);

(17)《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第77号);

(18)《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第98号);

(19)《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应急手册》;

(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2号);

(21)XXX市环境保护局“长环管[2013]15号”关于加快推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备案工作的通知

(2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2.2相关标准

⑴《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⑵《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⑷《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2007)

⑸《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2007)

⑹《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2007)

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2007)

⑻《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⑼《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⑾《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

⑿《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⒁《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

⒂《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⒃《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在XXX内厂区范围内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控制和处置行为,主要适用于因处理不当而引起重金属泄漏而发生事故,危及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

厂区搬迁重建后需另行编制新厂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1.4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环境风险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快速分级响应。

接受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加强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针对不同污染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4)属地管理、依法办事。

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及时上报属地环保、安全等相关单位,及时排除风险、及时救援。

事故应急终止后,依法对事故进行调查,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1.5事件分级

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级,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1.5.1 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级)。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

(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

1.5.2 重大环境事件(Ⅱ级)。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

(7)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

(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1.5.3 较大环境事件(Ⅲ级)。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

(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1.5.4 一般环境事件(Ⅳ级)。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1.6应急预案联动说明

根据实际需要和形势变化,当发生Ⅰ级、Ⅱ级环境污染事故时须向省环保部门、市以及地方政府报告,同时向集团、周边单位报告,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地方应急预案,集团及周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也相应启动集团或各单位应急预案。

1.7应急系统

公司应急预案体系框图如下。

 

图1-1应急体系框图

第2章单位基本情况

2.1企业基本情况

人员组成:

现有员工150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20人,拥有一支由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化团队。

公司为多年老企业,公司于2010年进行了电镀废水设备改造和工艺改进工程,经XXX市环保局([2010]51号)对该工程进行了批复,同意改造工程建设。

2010年12月15日,由XXX市环保局对改造工程进行了验收,同意该项目通过环保验收。

2.2产品方案

本项目年电镀锌镍合金工件m2、镀锌工件m2、镀铬工件m2。

本项目产品方案详见下表。

表2-1主要产品及规模

产品名称

数量

单位

减震器杆镀硬铬类产品

万m2

镀锌类产品

万m2

镀锌镍类产品

万m2

2.3单位空间格局

公司内空间布置较为紧凑,可分为生产区、办公生活区、化学危险品贮存区、污水处理区,其中办公生活区、位于车间东北角出入口处,危险化学品贮存区紧邻生活区南侧,办公生活区隔应急通道为污水处理区。

从平面图可以看出,办公生活区、化学危险品贮存区、污水处理区集中布置在车间东北侧,其余空间均为生产区,生产区共布设锌镍合金生产线、微裂纹镀铬线、镀锌线、预处理线等主要设备。

应急疏散通道布设在厂区中部,宽度约为4.5m,连接位于东北侧及南侧的两个大门,方便车间内各个方位发生风险事故时人员及时疏散。

厂区中部设置一个15t的地面应急泄漏贮池,车间中部靠南侧设置2个8t地下应急泄漏贮池。

3个应急泄漏贮池容量共31t,应急泄漏贮池可照应到车间各生产线,一旦发生泄漏,可及时应急收贮泄漏液。

化学危险品贮存区主要贮存盐酸、硫酸、电镀渣。

该区域地面进行了防渗处理,盐酸贮存区与电镀渣隔离贮存,盐酸贮存区与硫酸存储区各自设立围堰。

一旦发生盐酸泄漏,可有效防止盐酸溢流,将泄漏控制在贮存区范围内。

铬酐单独置于污水处理站旁的小仓库内。

车间内共设5处消防点,分别为车间西北角1处,中部疏散通道2处、东北角生活区2处。

消防点布设可辐射整个车间,为及时扑灭火灾提供了保障。

2.4主要原辅材料

本项目原辅材料及用量详见下表。

表2-2材料消耗量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年消耗量

危险品

贮存量

贮存方式

贮存

备注

主要金属材料

1

锌板

Kg

15000

收发室旁仓库内

电镀用

2

铬酐

Kg

18000

100

塑料桶

化学危险品存贮区

电镀级

主要辅助材料

1

硫酸(分析纯)

Kg

800

20

塑料桶

化学危险品存贮区

2

硫酸(工业级)

Kg

10000

500

塑料桶

化学危险品存贮区

3

盐酸(工业级)

Kg

30000

3000

塑料桶

化学危险品存贮区

4

碳酸钠(三级)

Kg

3600

化学危险品存贮区

5

氢氧化钠(片碱)

Kg

30000

30

塑料桶

化学危险品存贮区

2.4生产工艺

XXX主要生产各种汽车零部件。

主要生产设备见下表。

表2-3生产设备情况一览表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锌镍合金生产线

非标

2

微裂纹镀铬线

自制

2

减震器杆线镀铬线

DUH2

1

镀锌线

非标

2

预处理线

非标

1

2.5.2主要生产工艺

XXX现主要生产线工艺流程见图2-1至图2-4。

2.5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2.5.1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

根据工艺分析,工程主要污染物产生分析如下:

⑴大气污染物

废气排放源主要为各工艺生产线,主要成分为铬酸雾、硫酸雾、盐酸雾等。

⑵水污染物

生产废水主要包括:

镀锌前清洗水,其主要污染物为pH、COD、石油类等;镀锌后清洗产生的含Zn碱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PH、COD、Zn2+等;钝化后漂洗产生的含铬酸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PH、COD、三价铬等;镀铬前清洗水,其主要污染物为pH、COD、石油类等;镀铬后清洗产生含Cr酸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PH、COD、Cr6+、总铬等;镀锌镍合金前清洗水,其主要污染物为pH、COD、石油类等;镀锌镍合金后清洗水,其主要污染物为主要污染物为PH、COD、Zn2+、Ni2+。

⑶噪声污染

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电镀生产线、整流设备、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等,其噪声级在75-85dB(A)左右。

⑷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为生活垃圾。

危险废物包括:

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和废过滤介质、电镀过程中产生的镀槽滤渣、离子交换废树脂、废机油、废油棉纱等。

2.5.2主要污染物污染防治措施基本情况

㈠生产废水处理设施

本企业生产废水处理设施主要包括镀铬废水处理及锌镍废水处理。

废水经车间内各自污水治理措施治理达《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1标准后进入XXX处理厂处理后排入xx河。

(1)镀铬废水处理工艺

A工艺流程

含铬污水→还原反应罐→中和反应罐→絮凝反应罐→斜板沉降槽→中间水槽→砂滤罐(或碳滤罐)→排放车间专用排污口

斜板沉降槽的污泥→沉淀槽→板框压滤机→污泥槽→清水送回到斜板沉降槽继续按工艺处理

B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详见图2-5。

(2)锌、镍废水处理工艺

A工艺说明

锌、镍废水用泵提升送至两个除镍螯合树脂塔内进行离子交换,在进入螯合树脂塔前调整原水pH至4~6,漂洗水中络合态的锌镍离子被螯合树脂吸附去除,处理完的漂洗废水直接回用到锌镍电镀线漂洗水槽或者直接按环保要求排放。

B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详见图2-6。

㈡生产废气净化设施

生产废气主要为铬酸雾、盐酸雾、硫酸雾。

公司目前仅设置了铬酸雾处理吸收装置。

为防治酸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公司拟补设盐酸雾、硫酸雾收集处理系统。

所采用工艺设备均配备废气处理装置。

盐酸雾基本处理工艺:

酸洗槽槽边均设集气口,酸性废气通过集气口,收集后采用碱液吸收后通过风机和15m高的排气筒高空排放,盐酸雾去除率≥85%。

铬酸雾基本处理工艺:

电镀浸蚀槽、镀槽等均设槽边的集气口,酸性废气通过集气口,由引风机引出,铬酸雾废气首先进入冷凝塔,冷凝下来的液体回流至镀液溢流槽,未冷凝的尾气进入洗涤塔洗涤、过滤网过滤,通过风机和15m高的排气筒高空排放,铬雾去除率≥99%。

硫酸雾基本处理工艺:

浓硫酸桶顶设集气口,硫酸雾通过集气口,收集后采用碱液吸收后通过风机和15m高的排气筒高空排放,硫酸雾去除率≥80%。

㈢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项目涉及固体废物主要为电镀渣、废槽液、废过滤介质、电镀污泥、废树脂、废化学品桶、油棉纱、废机油等,全部送至XXXX有限公司统一处置。

2.6化学品及危险品贮存情况

2.6.1危险化学品与危险废物清单

根据工艺分析可知本公司主要涉及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为:

铬酐;盐酸、硫酸;电镀废水中一类污染物:

总铬、六价铬、总镍;电镀渣、废槽液、废过滤介质、电镀污泥、废树脂、废化学品桶、油棉纱、废机油等。

表2-4危险化学品与危险废物清单

序号

名称

单位

年消耗量/产生量

暂存量

贮存方式

备注

1

铬酐

Kg

18000

100

塑料桶

2

硫酸(分析纯)

Kg

800

20

塑料桶

3

硫酸(工业级)

Kg

10000

500

塑料桶

4

盐酸(工业级)

Kg

30000

3000

塑料桶

5

电镀废水

t

260

废水处理系统

6

电镀渣

Kg

200

5

专用贮槽

7

废槽液

kg

500

20

专用贮槽

8

废过滤介质

kg

100

5

专用贮槽

9

电镀污泥

t

10

1

专用贮槽

10

废树脂

2

0

直接回收

11

废化学品桶

450

40

危险品贮存室堆放

12

油棉纱

kg

3

0.2

专用塑料桶

13

废机油

kg

5

0.3

专用塑料桶

2.6.2危险废物的产生与贮存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为:

镀铬废渣、镀锌废渣、锌镍合金线废渣、废过滤介质、废槽液、电镀污泥、废树脂、废化学品桶、油棉纱、废机油等。

根据危险废物特征,企业将各电镀渣分类采用各自的贮存槽单独贮存。

为防止危险废物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危废贮存设置在专用贮存间。

为防止电镀渣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企业拟将贮存间地面和1.0m高的墙裙进行防渗处理,使地面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易于清洁和消毒,设置管道,使产生的废水采用管道直接排入废水处理系统,禁止将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外环境。

污水处理站污泥每月清理一次,不在厂区内贮存,直接清运。

所产生的的危险废物均由专人负责,采用专用运输车辆完好无损的送至XXXX有限公司统一处置。

2.6.3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与贮存区域

危险化学品均贮存在化学危险品贮存区,各危险化学品购置到场区后,均采用原罐/桶进行存放。

不相容的化学品隔离放置。

第3章 周围环境情况调查

3.1环境状况

3.1.1自然环境

2.1.2社会环境状况

3.2周围环境、环境保护目标

周围情况:

本公司位于X厂区内,厂区东侧为X公司、南侧为X公司、西侧为X公司、北侧为X公司。

公司废水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对第一类污染物处理后,排放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至x河,因此,x河为本公司水环境风险保护目标。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本项目风险评价范围为以盐酸桶为圆心,半径3km的圆。

在此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5:

3.3交通运输

项目位于XXX内,XXX内道路纵横交错,道路宽度均在8m以上,公司交通极为便利。

3.4危险品及危险废物的运输路线

公司危险品主要为铬酐、盐酸、硫酸等原料,在集团内运输主要路线均为集团内道路,公司紧邻2号路及12号路,集团内运输畅通无阻。

集团外主要经x大街进入。

东风大街为XXX市区内主干大路,汇通东西,交通便利。

危险废物由XXXX有限公司统一处置,主要经由号路、x大街运输。

3.5区域基础设施情况

第4章环境风险评价

4.1风险识别

4.1.1物质危险性识别

物质危险性识别,包括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等,根据工艺分析可知本公司主要涉及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为:

铬酐;盐酸、硫酸;电镀废水中一类污染物:

总铬、六价铬、总镍;电镀渣、废槽液、废过滤介质、电镀污泥、废树脂、废化学品桶、油棉纱、废机油等。

4.1.2各物质的理化性质

(1)铬酐

物理性质:

铬酐是紫红色针状或片状晶体。

比重2.70。

熔点196℃,在熔融状态时,稍有分解。

铬酐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易溶于水。

15℃时的溶解度为160克/100克水,溶于水生成重铬酸,也溶于乙醇、乙醚和硫酸。

化学性质:

铬酐有强酸性及腐蚀性,它的浓溶液在高温时能腐蚀大部分金属,稀溶液也能损害植物纤维,使皮革脆硬等。

铬酐是强氧化剂,其水溶液重铬酸在常温下能分解放出氧,破坏动植物的组织。

铬酐的硫酸溶液与双氧水作用时,生成硫酸铬,并放出氧气,与盐酸共热放出氯气,与氧化氨放出氮气,此外铬酐还能分解硫化氢。

当硫化氢通过干热的铬酐时,即生成硫化铬和硫。

铬酐可以氧化各种有机物,但不与醋酸作用。

铬酐加热至250℃时,分解而放出氧气并生成三氧化铬和三氧化二铬的混合物,在更高的温度下,全部生成三氧化二铬。

毒理性质:

铬酐的毒性较大,人体吸入铬酐后可引起急性呼吸道刺激症状、鼻出血、声音嘶哑、鼻粘膜萎缩,有时出现哮喘和紫绀。

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

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等;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此外,铬酐还对人体有致癌的作用。

(2)盐酸

物理性质:

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会因有杂质三价铁盐而略显黄色),有腐蚀性,为氯化氢的水溶液。

盐酸为无机强酸。

有刺激性气味。

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会看到酸雾。

pKa:

-7

熔点(℃):

-114.8(纯HCl)

沸点(℃):

108.6(20%恒沸溶液)

相对密度(水=1):

1.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26

饱和蒸气压(kPa):

30.66(21℃)

溶解性:

与水混溶,浓盐酸溶于水有热量放出。

溶于碱液并与碱液发生中和反应。

能与乙醇任意混溶,氯化氢能溶于苯。

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试剂反应

2)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水

3)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生成氢气

4)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5)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6)与大部分碳酸盐和碳酸氢盐(H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7)具有还原性

8)可能用来制取弱酸

毒理性质: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该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性毒性:

LD50900mg/kg(兔经口);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

(3)硫酸

物理性质:

纯硫酸一般为无色油状液体,密度1.84g/cm3,沸点337℃,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

加热到290℃时开始释放出三氧化硫,最终变成为98.54%的水溶液,在317℃时沸腾而成为共沸混合物。

硫酸的沸点及粘度较高,是因为其分子内部的氢键较强的缘故。

由于硫酸的介电常数较高,因此它是电解质的良好溶剂,而作为非电解质的溶剂则不太理想。

硫酸的熔点是10.371℃,加水或加三氧化硫均会使凝固点下降。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剂,通常用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用以干燥酸性和中性气体,如CO2,H2,N2,NO2,HCl,SO2等;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以及常温下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如H2S,HBr,HI等。

化学性质:

具有强酸性;

具有脱水性;

具有强氧化性:

A可与与金属反应:

①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②加热时,浓硫酸可以与除金、铂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成二氧化硫。

反应中,硫酸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B与非金属反应

热的浓硫酸可将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到其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二氧化硫。

在这类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C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毒理性质:

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

LD502140mg/kg(大鼠经口);LC50510mg/m3,2小时(大鼠吸入);32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4)六价铬

项目电镀废水、电镀渣、废槽液、废过滤介质、电镀污泥等物质中均以六价铬为主要污染物。

六价铬为吞入性毒物/吸入性极毒物,皮肤接触可能导致敏感;更可能造成遗传性基因缺陷,吸入可能致癌,对环境有持久危险性。

但这些是六价铬的特性,铬金属、三价或四价铬并不具有这些毒性。

六价铬是很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它可通过消化、呼吸道、皮肤及粘膜侵入人体。

有报道,通过呼吸空气中含有不同浓度的铬酸酐时有不同程度的沙哑、鼻粘膜萎缩,严重时还可使鼻中隔穿孔和支气管扩张等。

经消化道侵入时可引起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