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539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docx

上海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可直接打印

第一单元实验探索

第一课时惯性小实验

一、教学内容:

1.P1-4

二、教学目标:

了解惯性的原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了解生活中的常见惯性现象。

四、教学准备:

玻璃杯、书本、纸条、细棉线、条状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观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做一做:

1.将盛有水的茶杯放在桌边,压在一张纸条上。

迅速抽出纸条,茶杯仍会留在原处。

茶杯内的水盛的越多,抽纸条时茶杯越稳定。

2.用一段细棉线把书捆住并悬挂起来。

另取一段细棉线,快速猛力下拉,则下面的细棉线易被拉断。

3.将一块条状木块直立放在玩具小车上,让玩具小车沿桌面运动。

当玩具小车遇到障碍而突然停止时,条状木块并不随玩具小车停止,而是向前倾倒。

4.当你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奔跑时,突然听到停步的命令,却不能立刻止步,而是会继续向前跑几步才能完全停下来。

(三)想一想:

1.根据运动速度、载重量、耗能量和工作的平稳性等不同的需要,人们设计制造出尺寸、质量、用途各不相同的设备,相对于各种飞机而言,战斗机显得比较轻巧,而相对于各种加工设备而言,机床则显得比较笨重。

2.根据你已经获得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你认为哪些物体应该做得轻巧?

哪些物体应该做的笨重些?

把你的观点填在表格里,并与同学展开讨论。

名称

质量要求

原因分析

﹙四﹚广角镜:

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神奇的金属桶

一、教学内容:

1.P5-8

二、教学目标:

了解金属桶能阻隔无线电波。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金属桶阻隔无线电波现象。

四、教学准备:

闹钟、收音机、金属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手机为什么在电梯里听不到一点声音,而一出电梯手机又正常了,是手机有问题了吗?

﹙二﹚做一做:

1.在桌面上放几本厚书,把一个正在叮当作响的闹钟放在书上。

2.用一个金属桶罩住闹钟和书本,大家仍然可以听到铃声。

3.拿走闹钟,在书上放一台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然后同样用这个金属桶,慢慢地罩住收音机。

随着金属桶的下移,收音机的音乐声会越来越模糊,最后几乎没有声音了。

4.慢慢地移开金属桶,收音机的音乐声会渐渐的清晰;完全拿开金属桶时,收音机的声音又恢复正常了。

(三)想一想:

小亮发现家里的电视电缆比普通的导线粗很多。

他用一把小刀,仔细剥开一根废旧的电视电缆和一根普通的导线,发现电视电缆除了包有塑料绝缘层外,还包有一层铝皮或一层金属丝网,而普通的导线却只包有塑料绝缘层。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四)广角镜:

“金属桶”的奥秘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简易电动机

一、教学内容:

1.P9-12

二、教学目标:

了解简易电动机。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电动机。

四、教学准备:

小磁铁、直径约0.31毫米漆包线、电池、粗铜丝、图钉、小木块、砂纸、尖嘴钳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动机是一种常用的能量转换装置,它可以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为人们服务。

电风扇、洗衣机、空调、全自动照相机、电动剃须刀等家用电器中都有类型、作用不同的电动机。

﹙二﹚试一试:

现在自己动手来做一台建议电动机。

1.制作转子。

用漆包线绕制一个长约50毫米、宽约25毫米的矩形线圈,匝数为5匝半,两边各留出30毫米长的一段作为转动轴。

线圈收头时要在窄边的中央部分绕上几匝。

以免转动轴滑动。

用砂纸将两转动轴下半边漆皮打磨干净。

2.制作支架。

将粗铜丝剪成两段,每段长60毫米。

用砂纸把铜丝的两端打磨干净,然后用尖嘴钳小心的弯成两个支架。

3.组装。

用图钉把支架钉在一块小木板上,将转子放在支架上,在转子下面的木板上放上小磁铁,电动机就装好了。

从两个支架的下端接上导线,并将导线连接在电池的两级上。

用手稍微转动一下线圈,线圈就会不停地朝一个方向转动。

(三)想一想:

1.电动机装好后,按照书中图示进行调整,想一想转子的转动会有什么变化?

怎样才能增大电动机的转速?

2.电动机能提供的功率范围很大,而且使用、控制非常方便,又没有烟尘、气味,不污染环境,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方面应用极广。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走访附近的工厂、农村,调查一下那里使用了一些什么类型的电动机,使用电动机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等。

(四)广角镜:

电动机的发现。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科技制作

第四课时设计缓冲包装

一、教学内容:

教材P13-17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缓冲包装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缓冲包装

四、教学准备:

各种缓冲材料、鸡蛋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鸡蛋受到稍重的撞击时很容易破碎。

是否能找到一种使鸡蛋不容易破碎的包装方法呢?

﹙二﹚做中学

1.探究如何防止鸡蛋破碎

找一些市场上常用的缓冲包装材料将鸡蛋包装起来,然后从一定的高度落下,观察鸡蛋是否破碎。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研究、讨论和分析,总结导致鸡蛋破碎的原因和保护鸡蛋的秘诀。

导致鸡蛋破碎的原因:

保护鸡蛋的秘诀:

2.设计缓冲包装

根据所了解的缓冲方法对鸡蛋进行包装设计,将设计方案写在方案栏中。

1了解常见的缓冲设计方法,分组提出设计方案。

2讨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3动手制作。

④进行试验,修改设计。

﹙三﹚测与评:

1.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测试,看一看哪组作品的缓冲效果最好。

通过比较,分析自己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尝试改进自己的设计,使它更趋完善、合理。

2.到商场或有关生产单位进行调查,采访熟悉包装技术的工程师和专家,了解包装技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联系实际,写一篇有关商品防震技术的小论文。

(四)广角镜:

了解缓冲包装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制作晶体“宝石”

一、教学内容:

教材P18-22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哪些物质可以结晶。

2.自己动手制作晶体挂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自己动手制作晶体挂饰。

四、教学准备:

盐、面粉、明矾、玻璃杯、泡沫塑料盒、酒精温度计、棉线、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将盐溶液烧干后,就会有形状为立方体的固体小颗粒产生,这种现象称为结晶。

﹙二﹚做中学:

1.哪些物质可以结晶

实验中生成的颗粒就是盐结晶,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质都是晶体,说说你找到的晶体。

①将盐、面粉分别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观察它们能不能充分溶解在水中。

②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缓慢加热,直到水烧干后,一个杯底产生了颗粒状的晶状体,另一个杯底则产生了一层粉末状的物质。

2.制作盐晶体挂饰

1将盐溶入80℃热水中,直至无法再溶解,制成浓盐水。

2将绳结悬挂在筷子上,浸泡于浓盐水中。

3把杯子放入泡沫塑料盒中,让盐水慢慢冷却。

一段时间后绳结上便粘有许多盐的结晶体。

3.制作明矾晶体“宝石”

盐水冷却的越慢,晶体颗粒就越大。

1将400克水、80克明矾放入锅中加热至沸腾,待明矾完全溶解后将火熄灭。

冷却至70℃左右,倒入玻璃杯中。

2将悬挂的棉线放入明矾溶液内,并使玻璃杯平稳的放置一个晚上,棉线上会生成许多小晶体。

只保留1~2个形状好看的结晶体,其余的均剪掉。

③再将粘有结晶体的棉线放入杯中明矾溶液内,放置2~3个星期即可制成漂亮的明矾晶体“宝石”。

﹙三﹚测与评。

你是否能够成功地制作出盐晶体装饰品和明矾晶体“宝石”?

如果没有成功,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应该如何改进制作过程和方法?

改进后的效果如何?

请将每次所制作作品的外观效果填入表中,以便判断改进的过程和方法是否有效,并将你的体会与总结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交流。

(四)广角镜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利用废油

一、教学内容:

教材P23-27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

2.制作昆虫“琥珀”标本。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制作昆虫“琥珀”标本。

四、教学准备:

昆虫数只、优质透明松香、大头针、火柴盒、镊子、酒精灯、石棉网、小刀。

五、教学过程:

﹙一﹚做中学:

1.将松香放入容器中加热熔化。

2.把熔化了的松香倒入火柴盒内,至火柴盒高度的1/3处。

3.待松香稍冷却但尚未变硬前,用大头针戳住小昆虫背部,插在火柴盒中央,再把松香倒满火柴盒,并立即拔出大头针。

4.待松香变硬后,剥去火柴盒,并清除粘在松香表面的碎纸。

5.用烧热的小刀烫去标本表面的碎屑,并磨光表面。

一块晶莹透明的人造昆虫琥珀标本就做成了。

﹙二﹚测与评

1.对着光线观察你制作的昆虫琥珀标本,从外形是否美观、通透程度、昆虫形态是否完整、是否有气孔几个方面对它进行评价。

想一想:

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怎样克服?

2.展示各自制作的昆虫琥珀标本,评一评谁制作的最好,与大家交流制作的方法。

(四)总结

琥珀:

琥珀是史前松柏科植物树脂的化石。

植物在一定的温度下,分泌出一种粘稠状或凝胶状的液体的分泌物,分泌物经长期掩埋,渐渐失去挥发性成分,在经过氧化、固结,逐渐形成树脂化石。

这类化石虽然没有岩石类的石质感,但它也经历了成百上千万年的地下埋藏,经历了形成化石的一切过程,我们称之为特殊的化石——有机化石。

类似的还有煤精等。

琥珀可能含有昆虫、苔藓、地衣和松针等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自制风筝

一、教学内容:

教材P25-29

二、教学目标:

1.感受风,认识风。

2.制作风筝。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风筝的制作

四、教学准备:

竹丝、棉线、尼龙布、铅笔、剪刀、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来了,风和日丽,天高云淡,正是放风筝的好时机。

让我们自己动手制作一只风筝,在大自然中放飞快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吧!

﹙二﹚做中做:

1.感受风能

流动的空气——风是一种能源形式,这种能量可使物体移动。

讨论:

怎样才能知道风的存在?

风可以做什么?

2.制作风筝

①先将适当大小的尼龙布料按图中所示形状和尺寸裁剪,再沿虚线将布边缝合,并缝上拉线布边。

②将三根竹丝穿入所缝合的布边中,并将一根竹丝用线系在两边竹丝中部,将风筝撑开成型。

③在风筝底部缝上几根布条,画上图案,一个漂亮的风筝就制作成功了。

(三)测与评

1.找一块空地,将棉线系在拉线布边上,同学们可一起开展一次放飞风筝的活动。

你的风筝风的高吗?

2.放风筝时,你的风筝是否会出现一会儿东歪、一会儿西斜并翻滚跌落的情形?

为什么风筝的平衡性这么差?

3.看着天空中飞翔的风筝,你是否想过:

风筝为什么能够飞上蓝天?

4.通过这次活动,你认为要让风筝飞的又高又稳,在判断风力、风向和选择材料等方面应注意些什么?

(四)总结

风筝主要是靠风的推力升到空中的。

风筝本身有质量,会往地面降落,它之所以可以在空中漂浮飞翔,是因为受到流动的空气向上支撑的力量,这种力量称为扬力。

风筝在空中时,风筝附近的空气会分为上下气流层,其中风筝下面的空气受风筝面的阻碍,流速减小,致使气压升高;风筝上面的空气流通顺畅,流速增大,致使气压降低。

扬力就是有这种气压差产生的。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科技应用

第一课时简易降温

一、教学内容:

教材P30-33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盐的降温作用。

2.认识盐的降温效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盐的降温效果

四、教学准备:

烧杯3个、温度计、氯化铵、硝酸铵等。

五、教学过程: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是指食盐,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其实,盐类物质还有很多,而且绝大部分并不能食用。

盐还可以用来降温,你相信吗?

(一)试一试

我们用氯化铵和硝酸铵这两种盐类物质来做降温实验。

1.在A、B、C三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冷水。

在B和C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氯化铵、硝酸铵,搅拌,使之完全融解。

2.立刻用温度计分别测出A、B、C三杯液体的温度。

3.比较三杯液体温度的高低,并据此比较硝酸铵和氯化铵的降温效果。

(二)想一想

1.氯化铵、硝酸铵溶于水时会使水的温度降低,怎样利用这一特性为人们提供服务?

2.做一些调查,看看还有哪些用来降温的盐类物质。

(三)看一看

1.给发烧病人降温。

在热水袋中放入盐和冷水,可以制成冰袋,用来给发烧病人降温。

2.往覆雪路面上撒盐。

为了给路面除雪、除冰,常将氯化钙或者氯化钠撒在冰雪区,降低水溶液的凝固点,达到防滑的目的。

3.冰镇凉茶。

夏天农民在户外劳动时,常常又累又渴,如果休息时喝上一杯自制的冰镇凉茶该多好啊。

氯化铵、硝酸铵、碳酸氢铵(俗称碳铵)等盐类物质是常用的氮肥,我们可以用它们制成盐水冷却剂,用来做冰镇凉茶。

不仅如此,用过的冷却剂晒干后又能得到固体的盐类物质。

这样不但可以喝上冰镇凉茶,而且没有浪费肥料。

(四)广角镜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神奇的转基因生物

一、教学内容:

教材P34-39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转基因生物。

2.认识转基因生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转基因生物。

四、教学准备:

转基因生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

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

如果知道乙肝疫苗制备早已运用了转基因技术,也许你会感到惊讶——难道转基因技术已经介入我们的生活了吗?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转基因生物?

(一)看一看

基因是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

人们通过改变生物的基因,将其改良成具有人类所需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1.转基因植物。

1抗虫的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抗虫棉

2抗病的转基因植物:

抗病毒的转基因甜椒

③其他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富含赖氨酸的转基因玉米

2.转基因动物。

1提高了生长速度的转基因动物:

生长速度大大提高的转基因鲤鱼

2其他转基因动物:

乳汁乳糖含量大大降低的转基因奶牛

3.用于生产药物的转基因动物、用作器官移植供体的转基因动物等。

(二)试一试

进一步搜集并了解有关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的资料。

(三)想一想

我的思考:

(四)广角镜

转基因食品的管理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人们食用转基因食品会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由于担心转基因食品对人的影响可能要隔一代甚至隔几代才能显现出来,而目前缺乏这样的实验数据,所以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实行极为严格的管理。

世界各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管理的主要原则:

(1)执行严格的安全评价制度。

(2)执行严格的标示制度,即必须在转基因食品包装上加贴转基因标识。

(五)拓展活动

开展一次关于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的辩论比赛,将你支持的观点写下来。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车船造型

一、教学内容:

教材P40-44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流线型

2.了解流线型外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流线型外形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在电视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精彩的赛车比赛,那壮观的场面令人兴奋不已。

在兴奋至之余,你也许会感到奇怪:

为什么赛车要做成那副模样呢?

(一)看一看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鱼和鸟的形体很适合水和空气中运动,像这种可以减少流体阻力的外形种类,人们把它称为流线型。

(二)试一试

做两组对比实验,体会其中的道理。

1.气流所受阻力。

比一比在两种情形下吹蜡烛,哪一种容易将蜡烛吹灭。

2.水流所受阻力。

在水槽内分别放方形、圆柱形、流线型形状的物体(物体最宽处尺寸相等),打开水龙头,让水从水槽一端缓缓流向另一端。

在水流的上游滴入数滴墨水,观察并记录水的流动情况,画出水的流动示意图。

物体形状

水流示意图

水流能否顺利绕过物体

方形

圆柱形

流线型

在上面的实验中,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想一想

1.上面的实验说明了流线型物体对水流(气流)的阻力最小,反过来是否能说明流线型物体运动时受到水流(气流)的阻力也会最小?

2.常见的交通工具中,那些采用了减少阻力的外形?

(四)广角镜

风洞实验

风洞实验是依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将飞行器的模型或实物固定在地面人工环境中,人为制造气流流过,以此模拟空中各种复杂的飞行状态,获取实验数据。

这是现代飞机、导弹、火箭等走向定型和生产的“必经之路”。

根据实验速度范围,风洞主要分为:

低速风洞、亚声速风洞、超声速风洞、高超声速风洞等。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专题研究

第一课时天气预报

一、教学内容:

教材P45-48

二、教学目标:

1.调查建筑物的材料建构。

2.建筑材料中哪些是隔音材料和保温材料。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调查建筑装饰材料,观察它们的图案,造型和颜色。

2.在外界噪声干扰的情况下,我们怎样建造。

四、教学准备:

登记本

五、教学过程:

在我们生活、居住的城镇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中用到了很多材料,比如砖瓦、沙石、金属,陶瓷、塑料、橡胶等。

它们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奥妙。

你知道它们哪些来自天然?

哪些是人工制造?

哪些材料构成了建筑物的骨架?

哪些材料把建筑物装饰得更好?

哪些材料能把声音藏起来?

哪些材料能把雨水挡在外面,防湿又防潮?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建筑材料吧!

(一)做一做

1.调查一些建筑物,观察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统计一下,你调查的建筑物一共用到了多少种不同的材料?

2.调查一些建筑装饰材料,观察它们的图案、造型和颜色是什么样的,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3.查阅资料或访问建筑工人,调查一下建筑材料中有些隔音材料和保温材料。

为了防止隔壁、楼上楼下或外界声音的干扰,阻止机器等物体发出的噪声干扰外界,建筑物的墙面及窗户等都需要使用良好的隔音或吸音材料;在噪声严重的地方,还须建造隔音房、声屏障等。

(二)自由研究

如果学校要建造一个特定用途的房屋或教室,如音乐教室、植物栽培室、动物饲养室、室内体育馆等。

想一想,为了满足特定用途的需要,你设计的房屋应该有哪些特殊要求?

根据这些要求你应该选择哪些建筑材料?

利用课余时间与其它同学一起研究一下,并进行设计和交流。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身边的垃圾

一、教学内容:

教材P50-54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一个家庭每天会产生多少的生活垃圾。

2.倡导学生应该爱护环境卫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重点:

如何将生活进行分类。

2.难点:

调查周围每天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四、教学准备:

课前通知了解生活垃圾方面统计。

五、教学过程: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正不断地受到污染。

垃圾成堆、河水黑臭、噪声不断等,天不再蓝、水不再清,人类的生存正受到严重的威胁。

其实,许多污染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

我们每天都要消耗事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生活垃圾。

一个家庭每天会产生多少垃圾?

垃圾里有些什么?

让我们来调查一下生活垃圾吧。

(一)调查与统计

1.对要扔掉的垃圾进行分类,如塑料、玻璃、陶瓷、金属制品、蔬菜皮果等。

2.统计一下自己家里每天要扔掉的生活垃圾。

统计全班所有家庭垃圾的总重量,算一算每人每天平均产生垃圾的重量,算一算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去环保部门调查,了解一下每天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最后被运到了什么地方,它们是如何被处理的?

这些处理方法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4.调查附近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了解他们回收些什么;家庭垃圾中,有哪些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

(二)资料整理

整理好你的调查记录,并撰写一篇家庭生活垃圾调查报告。

提示:

一份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说明你所调查的是什么问题。

2.介绍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进行调查的,你是如何解决调查中所遇到的困难的。

3.介绍你所了解到的情况,尤其要附上一些必要的数据。

4.针对调查的结果,提出你的看法,比如讲一讲你认为应如何处理生活垃圾。

(三)自由研究

家庭生活中,除了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外,同时还会产生其他的污染。

利用课余时间,也可以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

参考课题:

1.生活污水调查。

2.生活噪声调查。

3.其他污染调查。

4.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近视眼的调查

一、教学内容:

教材P55-57,近视眼的调查

二、教学目标:

1.近视眼的形成的原因。

2.怎样预防近视眼。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重点:

视眼的形成的原因。

2.难点:

近视眼的预防。

四、教学准备:

视力体检表。

五、教学过程:

(一)近视眼的调查:

1.确定本班同学的视力变化情况,查阅以前的视力体检表;

2.对全班进行一次视力检查;

3.了角子近视形成的原因,做问卷调查表。

(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三)写出调查报告:

1.介绍调查结果;

2.分析调查结果;

3.提出合理的建议。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创新发明

第一课时希望点列举法

一、教学内容:

教材P55-59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创新,给人们带来便利

2.怎样预防近视眼。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重点:

希望点列举法的实施步骤。

2.难点:

近视眼的预防。

四、教学准备:

视力体检表。

五、教学过程:

日本人喜欢吃面,拉面的生意特别好,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人排队等着吃拉面。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需要更快速、更方便的面食。

日本的料理师安藤百福想:

“如果面条只要用开水泡就可以使用,该有多方便!

这种面食肯定会有市场。

”于是,他开始为实现这个希望而努力,经过三年的研究,终于成功研制出冲泡就可以食用的方便面。

这种方便面一上市,立即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方便面的发明就是实现了人们的一个希望。

在创造发明活动中,希望是灵感的源泉,通过对希望的挖掘,使研究的本来目的聚合成焦点,再加以考虑的技法,就是希望点列举发。

(一)看中学

1.希望幼儿园用剪刀又不会伤及幼儿而发明了幼儿用安全剪刀。

2.文韬同学希望溜冰不摔伤,他就发明了“摔得乐”。

3.窃贼最可恨了,人们希望有一种机器能够帮主人捉住正在偷窃的贼。

日本一公司发明了保安机器人,可以自动发射网状物将窃贼套住,并将图像发到主人的手机上。

希望点列举法不同于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是围绕现有物品的缺点提出各种改进设想,是一种被动型的创造发明技法。

希望点列举法是从发明者的愿望出发提出各种心的设想,可以不受原有物品的束缚,是一种积极的、主动型的发明方法。

只要我们打单地想象和“希望”,就会给人们带来许许多多新的发明。

怎样运用希望点列举法?

你最好召集几个人,围绕你希望解决的问题一起讨论,尽可能多地列举希望点,然后选出目前可以实现的若干希望点进行研究,制定出发明方案。

希望点列举法的原则是“如果能够…该多好”。

下面,以日常使用的笔来说明希望点列举法的实施步骤。

(1)研究目标:

开发笔的新品种。

(2)笔的希望点可以列举如下:

1如果能有好几个颜色可以更换,该多好!

2如果能调整笔的粗细,该多好!

3如果能同时具有测电功能,该多好!

4如果能同时具有镭射指示的功能,该多好!

5如果能长久使用又不会断墨水,该多好!

6如果能带一盏灯方便在黑暗中写字,该多好!

……

以上仅列出部分希望点,并未完全列举出来,可按个人主观意念加以列举,接着评估所列出的希望点,构思新方案,提升笔的功能。

(3)根据这些希望点,构思出满足期中一项或多项希望点的设计,实现新的创意。

有位同学根据第6点希望设计了一种适合于野外晚上工作人员用的笔。

(二)动动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