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5686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docx

集电线路基础作业指导书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施工地点

华电昌邑胶莱河风电场工程场址位于昌邑市市区东北胶莱河西岸,省道320以北区域,场址范围东西长约10km,南北长约2.3km,风电场场址面积为23.85km2。

昌邑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渤海莱州湾南岸,市域总面积1669.79km2,下辖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共691个行政自然村(居),总人口57.97万。

昌邑市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1.2施工范围

华电昌邑风电有限公司集电线路总体由Ⅰ、Ⅱ、Ⅲ回架空集电线路组成,分别按10台、12台、11台风机按顺序相连,采用35KV单/双回架空线路送至110KV升压站。

其中第Ⅰ线路为单回路,第Ⅱ、Ⅲ回线路为双回路线路,全线新建线路全长29.513km,其中双回线路7.288km,单回线路22.225km。

第回Ⅰ线路

 

第回Ⅱ线路

 

第回Ⅲ线路

 

三回架空集电线路共计211个杆位,其中铁塔杆位100个,钢管杆杆位11个,强力杆杆位35个,水泥杆位杆位65个。

铁塔杆位的基础由4个独立钢筋混凝土基础呈础矩形分布组成,钢管杆及强力杆杆位均由为1个独立的钢筋混凝土基础。

水泥杆采用埋入土体固定。

1.3工程特点

大部分线路沿田间路路分布于田间地头和养殖池之间,目前正处于庄稼生长期。

因此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征地边界范围操作,严禁越界施工,特别注意青苗和农田基础设施的保护。

2.编制依据

2.1华电昌邑风电一期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2.3《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2.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2.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2013

2.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2.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1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1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土建工程DL/T5210.1-2012

2.12《风力发电场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建筑专业(2008第一版)

2.13《建筑施工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4《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指南》(2013版)

3.开工应具备的条件和施工前应做的准备

3.1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并审核、批准完毕。

3.2施工前根据编写的施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认真的施工方案交底及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

3.3人员准备:

施工前应确保相关施工人员到达指定作业地点。

目前各工种人员已就位。

3.4工器具准备:

混凝土机械:

混凝土由商混站集中供料,满足施工需求。

材料水平运输:

钢筋运输车2辆已经到位,负责材料运输。

钢筋机械:

钢筋由钢筋场统一制作,目前人员机械满足工程需要。

3.5施工道路:

以通往各风机位道路作为集电线路主要施工道路,然后由各支路通往各个集电线路基坑。

3.6施工材料:

施工用材料准备齐全并经验收批准使用。

3.7施工用水、电:

搅拌站及基础养护用水由拉水车运送至现场,基础周边用电采用柴油发电机供电。

4.人员组织、分工及要求

4.1人员组织、分工

工种

人数

职责

技术员

2

负责相应的技术工作

施工员

2

负责现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工作

安全员

1

负责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工作

质检员

1

现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测量员

1

现场定点、放线、标高控制

试验员

2

现场抽检及委托试验

班组长

2

组织人员到位、内部协调

钢筋工

18

钢筋制作、运输、安装

木工

8

模板制作、运输、安装、拆除

瓦工

8

砼浇筑、养护

壮工

10

负责材料运输及倒运,配合技术工种工作

焊工

2

焊接固定螺栓样板架

司机

8

钢筋、混凝土运输车辆司机

电工

1

电气系统的接、拆线,电源盘、电源线的日常管理维护

泵车操作工

2

操作汽车泵及检修

4.2人员要求

4.2.1所有施工人员年龄必须在18-55周岁之间,必须经过三级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并经医务部门体检合格后执证上岗。

特殊工种如电工、电焊工、驾驶员等特殊工种必须持有有关部门颁发的有效证件。

严禁非特殊工种操作特殊专业工作。

4.2.2施工人员施工前必须参加由技术人员组织的现场技术、安全交底,并在交底上“一对一”亲笔签字,方可参与施工,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一对一”结伴工作,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保护,如一方违反安全施工规定,两人均应受到处罚和相应连带责任。

严禁未参加交底的人员参与施工。

4.2.3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劳保用品。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下颌带。

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并做到高挂低用。

若无可靠挂点,必须在合适位置设置安全绳,将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

登高作业要穿防滑鞋。

4.2.4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施工,应首先熟悉和掌握施工区域的环境及施工区域的危险因素,必须检查施工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机具是否完好、牢固,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是否齐全,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严禁盲目施工。

4.2.5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明火,严禁酒后施工。

严禁在施工现场嬉戏打闹和打架、斗殴。

严禁穿高跟鞋、拖鞋、裤头背心进入施工现场。

各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4.2.6所有施工人员要具有较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做到懂规章,知法规,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自觉做到“四不伤害”。

各工种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工种的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严禁越工种施工。

4.2.7所有施工人员应时刻注意安全,按规程作业,听从指挥。

不得攀坐不安全位置,不得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或别的施工区域。

决不从事有可能引起危险发生或导致伤害的活动。

遇到问题及时向上反映,不得擅作主张。

4.2.8施工人员严禁到与自己工作无关的场所闲逛或干与自己工作无关的事情,严禁胡乱触摸电器设备的按钮、开关等。

4.2.9施工人员必须服从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的指挥,严禁野蛮施工。

同时,施工人员有权拒绝任何对安全不利的、不合理要求及指挥性违章。

4.2.10技术员、施工员、施工负责人、监护人在每天的班前分工及安排施工时,必须进行三交、三查,以保证消除存在的危险因素;必须指导施工人员以安全的方法作业;必须督促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和用具。

对新入场人员和变换了工种、岗位、施工对象与环境的人员,要重新培训及交底。

5.所需的施工机械、工器具、材料及要求

5.1主要施工机械、工器具、材料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用途

1

反铲挖掘机

2

土方开挖

2

自卸运输车

4

土方运输

3

装载机

1

现场道路修整

4

拖拉机

2

水平运输

5

泵车

1

砼浇筑

6

插入式振捣器

8

砼振捣

7

钢筋切断机

4

钢筋加工

8

钢筋弯曲机

4

钢筋加工

9

水准仪

1

测量,已检测

10

GPS

1

测量,已检测

11

50m钢卷尺

1

测量,已检测

12

5m钢卷尺

4

测量,已检测

13

木工机械

2

模板加工

14

柴油发电机

4

现场施工用电

15

养护材料

m2

200

混凝土养护

5.2所用机械、工器具的安全施工要求

5.2.1中小型机械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1各种施工机具(小型电动工器具除外)运到施工现场,必须经工地安全部门检查验收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5.2.1.2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基座除必须与PE线连接外,且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装设漏电保护器。

对产生振动的设备其金属基座、外壳与PE线的连接点不得少于两处。

5.2.1.3每台用电设备必须设置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保护”并按设备的计算负荷设置相匹配的控制电器。

5.2.1.4各种设备应按规定装设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置。

5.2.1.5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5.2.1.6作业人员应按机械保养规定做好各级保养工作。

机械运转中不得进行维护保养。

5.2.2手持式电动工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5.2.2.1空气湿度小于75%的一般场所可选用Ⅰ类或Ⅱ类手持电动工具。

若采用Ⅰ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必须将其金属外壳与PE线连接,操作人员应穿戴绝缘用品。

5.2.2.2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应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

手持式砂轮等电动工具应按规定安装防护罩。

5.2.3移动式电动机械应符合下列规定:

5.2.3.1移动式电动机械(如振动棒)的扶手应有绝缘防护,负荷线应采用耐气候型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用品。

移动电动机械时要切断电源。

5.2.4固定式机械应符合下列规定:

5.2.4.1机械安装应稳定牢固,露天应有防雨棚。

开关箱与机械的水平距离不得超过3m,其电源线路应穿管固定。

操作及分、合闸时应能看到机械各部位工作情况。

5.2.4.2混凝土泵车作业前,应支牢支腿,周围无障碍物,无电源线;混凝土浇筑人员不得在布料杆正下方作业;泵车操作人员业务熟练,指挥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进行操作,当布料杆呈全伸状态时,不得移动车身。

5.2.4.3木工平刨、电锯必须有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置,严禁随意拆除。

操作人员必须是经培训的指定人员,严禁其它人员随意使用。

5.2.5驾驶员应持有特种作业人员合格证。

行车时必须将车斗锁牢,严禁车斗内载人。

在坑边卸料时,应设置安全档块,接近终点时应减速行驶。

司机离机时,应将内燃机熄火,并挂挡、拉紧手制动器。

拖拉机应有专人驾驶及养护,驾驶人员应持驾驶许可证上岗。

使用前应检查制动器、喇叭、方向机构等是否完好。

5.2.6电焊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5.2.6.1电焊机露天放置应有防雨设施。

每台电焊机应有专用开关箱,使用断路器控制,一次侧应装设漏电保护器,二次侧应装设空载降压装置。

焊机外壳应与PE线相连接。

5.2.6.2电焊机二次侧进行接地(接零)时,应将二次线圈与工件相接的一端接地(接零),不得将二次线圈与焊钳相接的一端接地(接零)。

5.2.6.3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应超过3m,且不应拖地,与焊机接线柱连接牢固,接线柱上部应有防护罩。

5.2.6.4焊接电缆应使用防水橡皮护套多股铜芯软电缆,且无接头,绝缘良好,电缆经过通道和易受损伤场所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严禁使用脚手架、金属栏杆、钢筋等金属物搭接代替导线使用。

5.2.6.5焊钳必须采用合格产品,手柄有良好的绝缘和隔热性能,与电缆连接牢靠。

严禁使用自制简易焊钳。

5.2.6.6焊工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操作,并按规定穿绝缘鞋、戴手套及面罩。

5.2.6.7焊接场所应通风良好,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否则应予清除或采取防护措施。

5.2.6.8进行下列作业时必须首先分断该机电设备的电源,并暂时拆除该机电设备的PE线后。

a)改变焊机接头;b)更换焊件、改接二次回路;c)焊机转移作业地点;d)焊机检修;e)暂停工作或下班时。

5.2.7照明灯具:

夜间施工必须具有足够的照明,照明灯具应设支架,支架应稳固,支架不得带电移动。

照明灯线应采用软橡胶电缆,照明灯应设有安全防护罩,该工程照明灯具采用现场流动镝灯照明。

5.2.8所有施工机械和工具组装经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操作人员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现场所有施工机械必须性能良好,刹车、制动装置、润滑、转动系统及灯光系统良好。

现场使用的工器具必须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机械性能良好,电路系统运转正常,漏电保护系统灵活可靠。

6.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先施工1C线及1D线,然后施工1B及1A线,最后施工1CD线。

施工分项

施工时间

备注

第Ⅰ回线路

2014-08-01~2014-09-30

第Ⅱ回线路

2014-08-10~2014-09-20

第Ⅲ回线路

2014-08-20~2014-10-10

7.主要施工方案

7.1总体施工工序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绑扎钢筋→浇筑基础混凝土→混凝土养护→回填→杆塔组立

7.2定位放线

在进行定位、放样测量以前,必须对测量仪器和器具进行一次认真检验和校正,使之符合规定所要求的误差,并对各拓为中心桩之间的档距、转角度数和各塔位每个塔腿的施工基面,如与设计不符,应通知设计人员处理。

转角塔分坑定位时应将受拉基础置于线路转角外侧,受压基础置于线路转角内侧。

业主将定位桩交付后,用全站仪及GPS对集电线路中心点进行复测,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在基础东、南、西、北方向用木桩做基础的定位桩,作为基础放线的控制点。

做好控制点的保护,要避免车辆碰撞、碾压或震动。

控制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

将标高引测到控制点桩上,作为该基础的统一标高。

7.2.1线路复测

a.直线定向复测

复测是以直线桩为基准,校核直线杆塔桩是否在两个相邻转角桩的连线上,其偏移值不应大于5厘米,校核方法应采用重转法即正倒镜分中法,如图1所示:

将仪器置于Z2桩上,整平、对中后,用正镜后视Z1桩,然后竖转望远镜前视5号桩(此时为倒镜)并测的一点A。

望远镜沿水平方向旋转,仍瞄准Z1桩,再竖转望远镜前视5号桩(此时为正镜),并测的一点B,量出AB之中点C。

如C点与5号桩重合,说明该直线杆塔是正确的,否则应量出偏移值,如偏移值超出允许范围,应将杆塔桩移至C点上。

b.转角桩复测

其目的是检查设计所钉转角桩的位置和转角度数是否符合设计图,其复测方法见图2

1)以直线定向复测所视的方法,将仪器分别置于B、C两桩。

2)当J装位置无误后,将仪器置于J桩。

3)将仪器前视B桩,然后垂直转为倒镜,读出水平度盘的角度值a1。

4)将仪器顺时针方向旋转对准C桩,此时再读出水平角a2。

5)再次水平旋转仪器,以倒镜对准B桩,再垂直旋转望远镜呈正镜,读出水平角a1’。

6)将仪器顺时针方向旋转对准C桩,再读出水平角a2’

7)将a1和a2之差(即第一次实测转角)与a1’和a2’之差(即第二次实测转角)进行平均后,与设计转角相比较,差值1′30″以内即为合格。

7.2.2分坑

a.正方形塔基础分坑(图3)

1)将经纬仪置于要分坑的塔位中心桩O上。

2)前视线路中心桩Z、旋转45°,钉出A,倒镜钉C,旋转135°钉出B,倒镜钉出D

3)在OA线上,O点起量距离E1与E2,钉出1、2两点。

E0=2/2XE1=2/2(X+a)E2=2/2(X-a)

4)用长度为2a测绳,将绳两端分别与1、2两端对准,中间钉出3点,反向钉出4点;

5)依同样方法钉出另外三个腿的坑口桩。

b.矩形塔基础分坑(图4)

1)将经纬仪置于要分坑的塔位中心桩上;

2)前视线路中心桩Z,钉出A、B两点:

OA=OB=1/2(X-Y);

3)将仪器搬至A点前视Z,旋转45°,钉出E点;

4)在AE线上,从A点起量距离E1、E2,钉出1、2两点。

E0=2/2XE1=2/2(X+a)E2=2/2(X-a)

5)用一测绳,使其长度等于2a,将其两端分别与1、2两点对准,中间拉紧钉出3点,反向钉出4点;

6)将仪器再对2点,向另侧旋转45°,钉出C点,依上述4、5操作方法,钉出另一腿之坑口桩;

7)将仪器搬至B点,依同样方法然出另两腿之坑口桩。

7.3土方工程

7.3.1土方开挖

杆塔基础的坑深应以设计图纸为准。

基坑开挖施工时要保护好分坑时所钉的辅助桩,特别是中心桩,辅助中心桩。

如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原钉桩要受到干扰,则应移至不受干扰位置,即增钉辅助桩,用以找出中心桩。

根据控制桩放出基槽开挖边线,基底按照1m留设操作面,为减少土方开挖对地貌破坏,方便施工人员进入基坑内,沿基坑搭设梯子进入基坑内作业,尽量不挖设上下坡道。

当边坡高度在2m以上时,按照1:

0.7(根据土质视情况调整)放坡,施工时应严格按要求的位置与深度开挖,特别是深度不应超挖。

深度允许误差为+100毫米、-50毫米,坑底应平整。

在挖掘前应将基面及基面附近的浮石等杂物清理干净。

人工开挖基坑时,只允许一坑一人操作。

机械开挖基坑时,应选择合造的挖掘机械。

挖掘机机手应有驾驶合格证,不允许无证开机,挖掘过程中应有一人地面指挥,按设计的基坑尺寸挖掘。

坑挖好后,用人力修整坑底并铲除浮土。

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土壤的变化。

如果发生土壤湿度增大,或者土质松散时,应采取措施,或加大坡度或坑壁加以支撑。

主杆坑坑底必须铲平,中间不得有凹凸不平现象,坑的四角宜呈直角,坑口和坑底宜呈等腰梯形。

开挖拉线坑时,拉棒侧不得大开挖,以保证拉棒侧坑壁的原状土结构。

拉棒位置应开挖成窄长马道。

预制拉盘基础的坑底应根据拉线与电杆轴线间的夹角大小挖成适当斜坡。

土坑挖好后应快安装底、拉盘或浇制混凝土,避免雨水浸湿基坑。

本工程土方开挖根据基础型式不同采用不同的开挖型式,转角塔等阶梯型基础采用机械大开挖,小型基础采用人工开挖。

应注意遵循以下事项:

1)开挖基坑之前,应将基础周围的障碍物清除,并确认开挖区域无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

2)基坑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土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坑壁有塌方先兆时应暂停挖掘,报告工地技术负责人研究处理。

 

3)清理基坑的任务是修理坑壁及清除坑底未挖掘的部分。

基坑清理应由上至下进行。

 

4)清理好的基坑,应采取防止雨水或泥土流入坑内的措施,例如设置挡水沿,盖塑料薄膜,在坑外侧开挖小排水沟等。

 

5)基坑清理完毕,应测量立柱、阶台断面尺寸及坑深,符号规范偏差要求,并做好施工记录。

基坑尺寸属隐蔽工程,应有监理代表在现场复查并签字认可。

  

6)人工挖坑施工时,基坑周边需有人监护,不得擅自撤离,基础土方开挖完成后,在基坑周围拉设警戒绳,对于人员经常出入地方,周围应设置安全围栏。

7)土方不得随意堆放,堆在基坑上方的松土离坑口边的距离应不小于基坑深度且不能影响农田耕作。

7.3.2土方回填

1)待基础模板拆除完毕,并清理干净后,并基础接地完成后便可进行基坑回填。

由于基础间空间较小,无法采用压路机等机械大面积碾压,回填采用蛙式打夯机压实。

2)本工程采用回填土由业主提供,回填土中不得夹杂垃圾或大块石头,以免影响回填质量。

3)填方从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水平分层铺填碾压,回填土施工时应连续进行并分层夯实,人力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

夯实基槽时,夯行路线应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向中间。

夯实系数不小于0.93,每层厚度宜为200mm~300mm,不得大于300mm。

4)基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夯实。

面积较大采用蛙式打夯机进行振实,基础边角处用人工夯进行夯实。

每填完一层,进行抽样试验,压实系数、干容重、含水率达到设计要求,方可回填下一层。

4)干、湿料搭配使用,含水率低时,洒水处理,高时翻晒处理。

5)回填土应高出地面300mm作为防沉土(注意:

塔材不能埋入土中)。

7.4垫层施工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请监理、业主、设计(地勘)、施工人员进行地基验槽,确定符合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土质根据设计院处理意见进行处理。

浇筑垫层前应确保基坑内无杂物、杂土、及浮动碎石。

为确保浇筑后的垫层平整,浇灌前用钢筋头钻孔打入地基土中,使钢筋头顶面标高与垫层顶标高齐平,钢筋头纵横间距为2m。

混凝土浇灌时,使用平板振动机振动,用木搓板搓平,使混凝土垫层密实,表面平整。

砼浇灌过程中,施工人员严格控制好标高,平整度,垫层浇灌完毕后需用直尺刮平,保证表面平整度在10mm范围内。

7.5钢筋工程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工程上所用钢筋须具备进场合格证并经进厂检验合格报审后使用。

钢筋表面应清洁,无污泥,油污或浮锈,且无外观损伤。

钢筋绑扎前,应首先依据设计图纸及相应的设计变更单对钢筋进行准确翻样,使用过程中应对钢筋进行质量跟踪。

钢筋加工完毕后,应分类堆放,挂牌使用,以免混淆。

钢筋成品、半成品运到现场后,分别按规格、型号分类堆放整齐,底部垫方木以防泥水污染,并挂好标志牌,注明规格、型号、使用部位及试验状态。

7.5.1钢筋加工制作

钢筋根据已审阅的钢筋翻样单在钢筋场统一配料制作。

钢筋端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下料长度偏差控制在±10mm。

钢筋弯曲要求形状正确,平面没有翘曲不平现象,钢筋末端弯钩净空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2.5倍,钢筋弯曲点不得有裂缝,三级钢筋一次弯曲成型,不得二次弯折。

7.5.2钢筋安装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绑扎前,应熟悉施工图纸,核对钢筋配料表和料牌。

核对成品钢筋的钢种、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

准备绑扎用的铁丝、绑扎工具、绑扎架等;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时,应研究好钢筋穿插就位的顺序及与模板等其他专业的配合先后次序,以减少绑扎困难。

钢筋绑扎时,要先确定合理的绑扎顺序,主筋位置要正确,施工时应注意钢筋位置、数量、规格、钢筋间距及有效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注意钢筋笼的标高,到达设计位置后应采用工艺筋(吊筋、抗浮筋)固定,避免钢筋笼下沉或受混凝土上浮力的影响而上浮,并注意钢筋笼保护层的支垫。

成品保护:

钢筋绑扎完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钢筋的变形、位移,浇灌混凝土时,应搭设上人和运输通道,禁止直接踩压钢筋。

各工种操作人员不准任意切割、焊接钢筋,不得在主筋上点焊。

7.6模板工程

该工程选择15cm厚木质胶合板作为框架结构模板。

要求模板表面平整光滑,厚度均匀一致,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以保证结构的几何尺寸均匀、断面一致,尤其露出地面部分柱段必须采用全新整块模板施工以保证美观。

7.6.1模板加固

1)独立基础模板加固

模板支设前应将杂物清理干净,然后根据定位线进行支设。

模板外侧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沿模板边封堵密实(砼浇注前1~2天进行)。

模板加固采用φ48mm×3.5mm钢管、50mm×100mm方木和对拉螺栓进行加固和围护,钢管支撑同垫层夹角不大于45°。

变阶处模板用钢筋(间距不大于1.2m,以防止模板中心下沉)马凳支撑起来,然后四周用钢管进行围护和加固,钢筋马凳采用Φ22mm钢筋制作。

对于上部柱段与基础承台需要分两次施工的基础,支设上部柱段模板时应先将施工缝内清理干净凿毛,并将松动石子剔除,然后冲洗干净。

模板支设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所新浇砼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施工中所产生的其它荷载,要求方木龙骨间距不大于250mm,钢管支撑间距不大于1000mm,要求方木必须用压刨刨光,以保证尺寸一致。

模板按所弹模板边线支设,内侧边与墨线平齐。

模板拼缝间全部采用5mm厚双面胶条压填,以免漏浆影响外观质量。

底层模板支设加固完毕,进行上层模板施工。

为保证模板位置准确,模板支设前,在基础边线打设钢筋头(φ12mm)做限位。

模板外支撑采用直径Φ48mm钢架管,内加固采用Φ14mm对拉螺栓,钢管间距600mm,对拉螺栓间距600mm。

独立基础相互之间用钢架管锁牢成一体,确保相互之间在砼浇筑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