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5814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21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

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

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四)强制原理

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三、事故致因理论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H.Woods)

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

(2)人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

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

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枚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几枚骨牌相继被碰倒。

如果移去中间的一枚骨脾,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

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2.现代因果连锁理论的提出

博德(FrankBird)

博德的因果连锁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控制不足——管理

(2)基本原因——起源论(3)直接原因——征兆(4)事故——接触(5)受伤——损坏——损失。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提出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1966年,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轨迹交叉理论

1.轨迹交叉理论的提出

约翰逊(w.G.Johnson)

斯奇巴(Skib。

上述理论被称为轨迹交叉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是: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四)系统安全理论

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五、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

在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安全生产标准化

一、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二、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一)确定目标

(二)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

(三)安全生产投入保证

(四)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五)教育培训

(六)生产设备设施管理

(七)作业安全

(八)隐患排查和治理

(九)重大危险源监控

(十)职业健康

(十一)应急救援

(十二)事故管理

(十三)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第二节企业安全文化

三、安全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一)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安全文化是指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生存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五、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

(一)建立机构

(二)制定规划

(三)培训骨干

(四)宣传教育

(五)努力实践

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

(一)评价指标

1.基础特征:

企业状态特征、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形象特征、企业员工特征、企业技术特征、监管环境、经营环境、文化环境。

2.安全承诺:

安全承诺内容、安全承诺表述、安全承诺传播、安全承诺认同。

3.安全管理:

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管理效果。

4.安全环境:

安全指引、安全防护、环境感受。

5.安全培训与学习:

重要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

6.安全信息传播:

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效能体现。

7.安全行为激励:

激励机制、激励方式、激励效果。

8.安全事务参与:

安全会议与活动、安全报告、安全建议、沟通交流。

9.决策层行为:

公开承诺、责任履行、自我完善。

10.管理层行为:

责任履行、指导下属、自我完善

11.员工层行为:

安全态度、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团队合作。

一、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

我国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三)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除外),与下列场所、设施、区域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居住区以及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

(二)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三)饮用水源、水厂以及水源保护区;

(四)车站、码头(依法经许可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通信干线、通信枢纽、铁路线路、道路交通干线、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以及地铁站出人口;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渔业水域以及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生产基地;

(六)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七)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场所、设施、区域。

二、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体系框架

(四)应急救援系统

企业应负责建立现场应急救援系统,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系统、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场外应急救援系统由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根据企业上报的安全评价报告和预案等有关材料建立。

应急救援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清楚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

应确保职工和相关居民充分了解发生重特大事故时需要采取的应急措施,每隔适当的时间应修订和重新发放应急救援预案及宣传材料。

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该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四、重大危险源评价

(一)评价单元的划分

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

一般把装置的一个独立部分称为单元,并以此来划分单元。

在一个共同厂房内的装置可以划分为一个单元;

在一个共同堤坝内的全部储罐也可划分为一个单元。

(二)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

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乘积,即危险性评价一方面取决于事故的易发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事故一旦发生后后果的严重性。

(四)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的评价

具有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可分为7大类:

(1)爆炸性物质。

(2)气体燃烧性物质。

(3)液体燃烧性物质。

(4)固体燃烧性物质。

(5)自燃物质。

(6)遇水易燃物质。

(7)氧化性物质。

考虑到毒物扩散的危险性,危险物质分类中将毒性物质定义为第8种危险物质。

一种危险物质可以同时属于易燃易爆7大类中的一类,又属于第8类。

对于毒性物质,其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下列4个参数:

①毒性等级;

②物质的状态;

③气味;

④重度。

(五)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

的评价及工艺——物质危险性相关系数的确定

同一种工艺条件对于不同类别的危险物质所体现的危险程度是不相同的,因此必须确定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Wij可以分为5级:

A级:

关系密切,Wij=0.9;

B级:

关系大,Wij.=O.7;

C级:

关系一般,Wij=O.5;

D级:

关系小,Wij=0.2;

E级:

没有关系,Wij=O。

(六)事故严重度评价

为了对各种不同类别的危险物质可能出现的事故严重度进行评价,根据下面两个原则建立了物质子类别同事故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每种事故形态用一种伤害模型来描述。

这两个原则是:

(1)最大危险原则。

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2)概率求和原则。

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八)危险性分级与危险控制程度分级

用A*==lg(B1*)作为危险源分级标准,式中B1*是以10万元为缩尺单位的单元固有危险性的评分值。

定义:

一级重大危险源A*≥3.5;

二级重大危险源2.5≤A*<

3.5;

三级重大危险源1.5≤A*<

2.5;

四级重大危险源A*<

1.5。

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愈小,说明单元现实危险性与单元固有危险性比值愈小,即单元内危险性的受控程度愈高。

因此,可以用单元综合抵消因子值的大小说明该单元安全管理与控制的绩效。

一般说来,单元的危险性级别愈高,要求的受控级别也应愈高。

建议用下列标准作为单元危险性控制程度的分级依据:

A级B2≤O.001;

B级O.001.<

B2≤0.01;

C级0.01<

B2≤0.1;

D级B2>

O.1。

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

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

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

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

(一)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

3.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

(1)正常运行阶段。

正常工况下,危险源运行模拟流程,进行主要参数(温度、压力、浓度、油/水界面、泄漏检测传感器输出等)的数据显示、报表、超限报警,并根据临界状态判据自动判断是否转入应急控制程序。

(2)事故临界状态。

当被实时监测的危险源对象的各种参数超出正常值的界限时,如不采取应急控制措施,就会引发火灾、爆炸及重大毒物泄漏事故。

在这种状态下,监控系统一方面给出声、光或语言报警信息,由应急决策系统显示排除故障系统的操作步骤,指导操作人员正确、迅速恢复正常工况,另一方面发出应急控制指令(例如,条件具备时可自动开启喷淋装置,使危险源对象降温,自动开启泄放阀降压,关闭进料阀制止液位上升等);

或者当可燃气体传感器检测到危险源对象周围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浓度达到阈值时,监控预警系统将及时报警,同时还能根据检测的可燃气体的浓度及气象参数(风速、风和、气温、气压、温度等)传感器的输出信息,快速绘制出混合气云团在电子地图上的覆盖区域、浓度预测值,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火灾、毒物的进一步扩大。

第四节安全规章制度

四、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

(一)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

(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

(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

(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1O)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11)防灾减灾管理制度

(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

(13)应急管理制度

(14)安全奖惩制度

(二)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4)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5)岗位安全规范

(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三)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三同时制度

(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

(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

(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

(5)安全操作规程

(四)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3)工业卫生管理制度

五、安全规章制度的管理

(1)起草。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由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部门负责起草。

应对起草目的、适用范围、主管部门、解释部门和施行日期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同时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工作。

规章制度的编制,应做到目的明确,文字表达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用词准确、文字简明、标点符号正确。

(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

责任部门起草的规章制度草案,应通过正式渠道征求有关部门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意见不一致时,一般由分管安全的负责人组织讨论,取得一致意见。

(3)审核。

安全规章制度在签发前,应进行审核。

一是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法律事务的部门,对规章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及与生产经营单位现行规章制度一致性进行审查;

二是专业性较强的规章制度应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审核;

三是安全奖惩等涉及全员性的制度,应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进行审核。

(4)签发。

技术规程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性较强的安全规章制度,由生产经营单位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类安全规章制度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

(5)发布。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应采用固定的发布方式,如通过红头文件形式、在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办公网络发布等。

发布的范围应覆盖与制度相关的部门及人员。

有些特殊的制度还应正式送达相关人员,并由接收人员签字。

(6)培训。

新颁布、修订的安全规章制度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安全操作规程类制度,还应组织进行考试。

(7)反馈。

应定期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或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掌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效果。

(8)持续改进。

修订。

第五节组织保障

=一、机构设置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1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具体是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的大小、从业人员的多少、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等因素确定。

在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的有关安全质量标准化试行标准中对此作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可参照执行。

2除上述三类高风险单位以外且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具体由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二、人员配备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应满足如下要求:

1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除上述三类高风险单位以外且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也可以只配备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可以委托具有同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3当生产经营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时,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第六节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二、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和管理

(一)法律依据与责任主体

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而定。

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

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

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

上述保证人承担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事故后果的法律责任。

(二)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其中,

①矿山企业安全设备设施包括矿山综合防尘、防灭火、防治水、危险气体监测、通风系统,支护及边帮滑坡设备、机电设备、供配电系统、运输(提升)系统以及尾矿库(坝)等。

②危险品生产企业安全设备设施包括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的监控、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

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设施设备。

③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设备设施包括运输工具安全状况检测及维护系统、运输工具附属安全设备等。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四、风险抵押金的存储和使用

1.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

(1)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或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存储标准:

1)小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

2)中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1OO万元;

3)大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l50万元;

4)特大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

(2)煤矿企业的存储标准

按照煤矿企业核定(设计)或者采矿许可证确定的生产能力核定,其标准为:

1)3万吨以下(含3万吨)存储60万~100万元;

2)3万吨以上至9万吨(含9万吨)存储150万~200万元:

3)9万吨以上至15万吨(含15万吨)存储250万~300万元:

4)15万吨以上,以30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吨增加50万元。

2.风险抵押金存储的要求

(1)风险抵押金由企业事先按时足额存储,企业不得因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合伙人、停产整顿等情况迟(缓)存、少存或不存风险抵押金,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职工摊派风险抵押金。

(2)风险抵押金存储数额由省、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同级财政部门核定下达。

(3)风险抵押金实行专户管理。

五、风险抵押金的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必须做到“专户存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挪用”不得在企业之间互相调剂;

各级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定期对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第七节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一、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一)、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与安全技术措施。

2、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核心是安全技术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