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5883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docx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关于洛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陈元

一、洛阳历史文化的资源优势与旅游业现状

  洛阳的古都历史和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

本人走了不少地方,觉得其它地方在这方面与洛阳相比,或显得单一,或显得缺乏内涵,或显得粉饰太厚。

相比之下,洛阳给人的感觉一方面是大气又不失深沉,另一方面则是细腻又不失灵气。

洛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历史文化遗存相当丰厚。

按类别分:

古建筑、石刻、陵墓、遗址、书籍、民间工艺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都是极其丰厚;按区域分,河洛大地俯首皆是,并且分布非常集中。

密度如此之高,全国除了关中平原、北京周边一带可以相提之外,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类别如此之全,全国无二。

  二是时间连续纵贯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

从华夏文明起源阶段开始,直至封建社会全时期、近现代,每一时期在洛阳都有相对应的重要文化遗存被发现,并且阶段性的高峰除了元明清时期略显单薄之外,其它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可圈可点的。

在这方面全国也仅西安所代表的关中地区可比,但西安的夏商时期与洛阳相比略逊色,洛阳则在明清以后略逊色于西安。

河洛文化和文化遗存的影响力远比其它区域文化范围广、时间持久。

三是历史文化遗存和区域的人文载体内涵丰富。

洛阳发现的相当多的文化遗存以及没有遗存的文化地区区域,依附其上的历史、典故、传说等人文载体的内涵非常丰富,甚至是多层叠加。

譬如汉魏城遗址、邙山、龙门等等,时间和空间留下的历史、传说等不胜枚举。

四是部分遗存历史价值极其重大。

像龙门、白马寺、周王陵、二里头遗址等等,其历史价值重大,在全国甚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五是尚待研究的空间广阔。

正所谓有差别才会有发展动力。

我市目前从事洛阳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还是太少,对许多领域的研究尚属起步甚至是空白。

与西安、北京等地区相比,我们有很大差距。

但这也是一种优势,不断的研究会有更多使人惊喜的地方。

譬如对二里头夏文化的研究,以后肯定会有新发现。

洛阳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是什么呢?

总的来看应说是前景好,当前发展也挺快,但不足之处尚多。

好的地方不说了,指不足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目的。

以下便是洛阳旅游业的不足之处:

一是游客不知道来看什么。

或许是我们可供展示的内容太多了吧,游客来洛阳不知道要看什么。

首先知道是古都,其次知道有龙门石窟,再则知道牡丹,还有就不好说了。

来洛阳之前了解的程度肯定没有西安给人的深刻,那么来了参观的地方就不多,时间也不会很长。

与宣传推介的方式和力度都有关系。

二是导游不知道给游客讲什么。

即使是散客,现在也多是跟着团队的导游走。

导游讲的好、讲的精彩、讲出内涵,游客印象就好,就有扩大效应,反之也就是留几张照片而已。

正因为我们的历史积淀太厚了,导游往往讲不出它的价值和内涵,或把非常专业的词汇套用给游客,或历史知识张冠李戴,或并不优美的传说。

三是景点“少”。

尤其是团队开列的景点套餐中的景点少,组合方式有问题。

分析一下不难发现,游客绝大部分集中在龙门、白马寺等少数几个地方,但对同样具有参观价值的汉光武帝陵、古墓博物馆、偃师商城博物馆等基本上不在团队游的视线范围内。

四是“服务”跟不上。

服务指的是住、行、吃、购物等三产的综合服务能力。

游客住的地方,往往没有洛阳特色的小吃,多数小吃的门面不是太另人满意,工艺品的价位令人不知深浅。

二、洛阳历史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原则问题

   针对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怎么才能结合我们洛阳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使两者能够和谐发展、改善民生呢?

有这样几个原则必须要把握好,值得深入思考:

一是应以保护文化遗存为主,旅游价值开发为次。

如果我们以牺牲遗存保护为代价,片面强调、看重它的旅游价值,后果将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文化遗存毕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文化价值会不断增值。

二是应以展示遗存原貌为主,搬迁复原改造为次。

这不单单是经济投入的问题,而是原汁原味的原貌是历史的再现,不到万不得已,尽量避免改变它的现状。

譬如白居易故居复原问题,网上探讨了不少,我认为在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还是不复原、保持遗址原貌为好。

三是应以挖掘人文内涵为主,视觉冲击效果为次。

“天子架六”应是一个例子,不管什么原因,当前其规模没有达到兵马俑给人的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和震撼,但是同样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展馆,应该说周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立足于现实,洛阳的遗存首先也要考虑挖掘人文和文化内涵,其次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再讲求视觉效果。

夜游龙门或许可以成为另一个范例。

四是应以创新科学管理为主,追求规模扩张为次。

这两年国内不少景点推出了为数码照片网络传输的服务,应该也可以说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个具体体现。

我们洛阳的景点是否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在这种管理上加大创新和改进力度呢?

规模扩张有几个概念:

附近景点捆绑式收费,或是原有景点附近新建、扩建、复原项目,多数是不可取的。

之所以说上面四个原则,是因为许多地方已经把古的东西改的面目全非或者为了让游客感兴趣在宣传上不惜去历史化、哗众取宠,虽然旅游收入上去了,但是对想了解历史真相的人来说是一种亵渎。

个人看法是让文化遗存自己去向游客“说”,达到“说而不说,不说是说”的境界。

三、关于老城改造的建议

“旧”的我们该怎么改进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老城改造是近期的一个话题。

看看我国的古城,基本上没有一个在这方面做的非常成功的,政府、游客、历史专家三方在这方面没有完全一致满意的时候。

对比来看,古城丽江的改造是比较成功的。

云南丽江古城在1990年代的地震中曾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城中心的木府也是文革后重修的。

然而今天丽江旅游的成功除了宣传策划和民族风情之外,与其自身独特的“水在城中流”城市地理环境有一定关系,或许用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在丽江的完美体现有很大关系。

对震后的建设坚持了原貌恢复的原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在策划上也是比较成功的,部分地再现了宋朝城市市民生活,感觉缺少一点历史文化遗存的支撑,可以看做是游园,不能看成是旧城改造的范例。

从整个开封古城来看,恰恰相反,原本比洛阳更有优势的老城被改造的有点令人心痛。

1、老城的现状

首先,要认清老城的现状。

洛阳老城的现状是什么?

多数人也是清楚的。

历史文化街区建的应该说是不错的,尽管存在瑕疵,但政府是尽力了。

可走进老城能看到许多不和谐的红砖房,毕竟是令人感到很不舒服的,是老城的硬伤。

其次,要找到老城改造的目标。

开发商投这么多的钱改造,怎么收回成本?

个人认为仍要坚持让政府、游客、历史专家三方满意,外加开发商也要满意。

现在老城丽京门以东位置的文化遗存我认为可以划分为三类:

隋唐都城里坊遗址区、宋金陪都城遗址区、明清地面古建筑和明福王府城遗址区。

三者均有互相叠压之处。

复原古城应该综合考虑三类遗存的保护问题。

老城现在有一个优势或许是国内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比拟的:

在方圆很小的范围之内积聚了隋唐洛阳城、河南府文庙、祖师庙、山陕会馆、潞泽会馆、洛八办等数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多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改造风格的思考

提几种方案:

一是完全复原古城、以展示宋城风貌为主。

在古城复原方面可以按照古时洛阳城的建筑工艺、建筑布局恢复古时风貌,日本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我们可以借鉴。

我们可以以宋城风貌为主,恢复衙署(考古发现基础上)、西京留守(欧阳修等)官邸、部分北宋名园(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为版本)或在城中居住过的名人故居、民宅等。

部分重要的隋唐城遗存可以保护性原貌展示,在建筑风格上兼顾与现存明清建筑的协调。

二是分唐代、宋代和明清风格三区完全复原古城。

以目前考古发现的北宋衙署遗址为中心复原成宋城区,其它部分建成唐城区,两者各占约一半的比例(明清建筑夹杂在老城区内,完全区分开是比较难以操作的)。

前者同上种方案一样,只是规模上为唐城让出区域;后者也是以在隋唐时期老城区域内生活过的名人故居为主、里坊复原为辅。

两城在风格上应有较为明显的区分,达到一城两制的效果。

三是以明清风格复原。

以福王府、现存古民居为主调,复原明清建筑风格,对唐宋遗存保护性展示、不复原。

四是不复原、展示现有遗存和古建筑为主。

就是将非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全部拆除,保留明清和近代古建筑、隋唐城遗址和宋金城遗址做保护性展示。

3、预期效果的设想

第一种方案:

园林里可以种植精品牡丹或建成牡丹文化博物馆,衙署官邸和民宅可以构成影视基地。

整体可以构成集“吃、住、游、玩、工艺品、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类似于开封清明上河园的宋城。

这样做的优势是把北宋时期洛阳的牡丹文化、浓厚的京城后花园气息展示出来,拉深补充了游客在休闲体验洛阳古都文化方面的不足,有了个歇脚的集中之处。

宋城在国内虽然有开封和杭州的品牌,但直接复原在宋代遗址上的却是没有。

不足之处是有了宋朝的休闲、缺乏大唐的盛气。

洛阳老城不应仅是属于宋代的。

第二种方案主体思想和上面的一样,分别展示两个时期文化的特点。

或许做为影视或休闲基地给导演和游客多了一种选择。

唐城复原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国家文物局刚公布的隋唐城大遗址保护的名义进行、全国征集方案。

个人认为上面两种方案洛阳的优势都是建立在文化遗存基础上的,让人可以感受到有历史的根基存在。

第三种方案:

优势是明清建筑的复原工艺相对成熟、与现有古建筑的融合非常容易。

不足之处是格调太单一,预期效果应该远不如平遥古城等现有清代城市,与洛阳周汉魏晋唐宋的主调不完全相符。

第四种方案非常有利于文物保护,使得老城成为一个类似于王城公园的文化和绿地广场。

不足之处是对老城居民就业安置不利。

4、居民安置建议

   老城居民如何安置?

个人认为应以外迁和回迁均要侧重、外迁为主的原则。

目前来看,老城人口密度过于集中,即使改造区域内的居民,在改造后也不可能全部回迁。

所以应以个人意愿和政府引导两种方式结合。

在考虑古城合理容纳的基础上,多余居民在改造区域附近安置(便于城内工作)。

5、资金筹集方式及社会收益思考

复原古城就离不开资金投入。

钱从何来?

仅靠开发商是不妥的,需要政府引导。

个人建议是政府、开发商和居民三方入股方式最好。

建设过程和建成后按公司化管理运作。

政府在文物勘探、外围基础设施、制订改造策略、政策处理方面、古建筑工艺开发与研究的投入是不可少的;开发商可按政府提供的古建筑工艺做预算进行工程投入、施工管理、建成后的物业管理等;居民可按总体规划计算建成后的预期收益,按照公司化运作模式入股(如果民居本身就属于文物保护单位,可直接折价入股)。

政府投入方面最大的困难应该在总体规划和古建筑工艺复原和设计方面。

开发商的困难应在资金筹措和工程管理方面。

社会收益来源应该是什么呢?

个人认为主要还是旅游相关产业的销售收入。

古建筑复原后不应该是空的,老城居民肯定还要住进去,所以在产业上注意规划。

譬如“住”:

内部陈列可以按照古代模式进行布局、服务按照星级标准;“吃”:

老字号的分店完全可以多开几家,还有丰富的洛阳小吃。

其他日常营生照常也可以开,要尽量实现协调。

应该说人气是实现老城居民生活改善的基本条件。

开发商的收益是什么?

我认为主要应是公司化运作的利润(譬如旅游产业的广告收益、加盟开发商服务标准的会费等)。

开发商应以规范的服务标准、服务模式开发、打造特色服务品牌为主。

当然,老城改造是个大问题,希望政府能慎重考虑。

如果开发商真能投那么多钱,我们希望的不仅是他能见到经济效益,关键是要把老城的古城风貌能够给展示出来,形成一道新的旅游名片。

四、对部分文化遗存开发的设想

   除老城外,还有许多文化遗存的开发和保护力度是不够的。

比如:

1、邙山片区

做为全国最大的重点文物和大遗址保护区,邙山陵墓区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

一是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已经或正在加大占用这片难得的宝地,二是许多工业项目也正在向上面转移,三是村庄的不断拓展,四是盗墓贼的频繁光顾。

如果找这样下去,我们真的给后世留不下什么了。

关于邙山片区,我个人的想法是:

一是响应国家文物局单局长关于建立大遗址保护特区的设想,将邙山陵墓区的发展规划和保护有一个统筹考虑的机构;

二是应逐渐限制部分工业项目到邙山上发展。

当我每次看到孟津新庄的那个水泥厂的时候我觉得就非常扎眼,还有洛钢,为什么一定要上邙山呢?

三是制订村庄搬迁计划,分村制订搬迁政策,将邙山上的村庄逐渐向地理交通条件好的非重点保护区域集中。

邙山上的耕地和空出来的土地以经济果林、花木观赏园或森林公园的方向发展,改善农民收入。

四是制订旅游路线、完善基础设施和标志牌,将邙山陵墓区主要的可观赏点的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建成一个特大的旅游区。

五是借前些年开展的邙山陵墓文物调查为契机,加大研究和保护力度,使人们对邙山有个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在旅游开发方面的建议是:

一是在现有主干道边上设置醒目的标志牌,将帝王和名人陵墓的位置显示出来,在孟津新庄和朝阳一带设个观光台(这两处的古墓群看起来比较壮观);

二是将耀店-平乐-新庄-朝阳的乡村路升级改造(穿越陵墓区至观光台),成为旅游观光车通道;

三是将象庄汉代大象-新庄邙山陵墓群观光台(东汉帝王陵区)-孟津李村明尚书墓(有较完整石刻)-汉光武帝陵-李煜墓-魏孝文帝陵-班超墓-古墓博物馆-上清宫(邙山晚眺)这个大致的环线形成邙山陵墓群的旅游线路。

如果能实现将是洛阳又一世界级的名片。

因为这个区域内的“坟头”具有规模、时间跨度、精品博物馆、文化内涵等四大优势,并且投入很少。

2、隋唐城片区

隋唐城的保护目前有喜有忧。

原市领导关于在隋唐城遗址上建植物园和森林公园的想法是非常好的。

但目前隋唐城的现状是洛河以北的宫城和里坊区建筑开发过度,南面的建筑侵占也在逐年加大。

关于保护方面,建议是这样的:

一是洛河以南地区,基于现状,将安乐等已经难以展示隋唐城遗存地区实行城市化改造,尽量缩小外延占用区域,部分目前基础设施和经济较为薄弱的村庄实现类似于新区的移民搬迁策略。

洛河以北地区,将目前可以展示的明堂遗址、应天门/周公庙等区域建成类似于周公庙的小游园性质。

如果玻璃厂可以搬迁,我认为大部分厂区的文物勘探应该会有大的宫城遗址被发现,将来可以与明堂遗址一道建成隋唐宫城遗址核心保护区,尽量避免进行商业开发(听说准备建物流中心,个人感觉还是非常心痛的)。

二是隋唐城南面怎么保护展示的问题。

去年开工的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个人认为非常好,无论是否复原城门对隋唐城的保护来说都是一大步。

那么进城之后呢?

能否把定鼎大街的遗址原貌展示出来呢?

可以铺上石板路或覆盖上可以踩踏的草坪,两旁还是按森林公园或植物园的设想实施。

以大街为中心,在一些可以确定隋唐名人故居基本位置的区域局部或成片复原故居或里坊遗址,或者简单设置一些指示牌,介绍当年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什么事。

这一点与历史研究要同步,譬如专人搜集隋唐城里坊内的名人故居定位信息。

前不久我才发现,原来唐睿宗落魄时和李隆基当年就住在安乐附近。

三是森林公园和植物园的规划建设要避免伤及遗存。

高大的乔木根系是否对基础有破坏?

肯定是有的。

建设时能否考虑按里坊区的道路分隔情况分别种植不同的物种,让人一看便知当年里坊的分布。

四是名人故居的复原。

个人认为南面没必要整体复原里坊区,但对名人故居可适当考虑,或者集中建设一个博物馆。

像白居易故居的保护问题,是否需要复原?

从发展旅游的角度来说未必需要,因为它现在所处位置离主干道比较远,真的复原了,人气不一定很旺。

我看网上有人提议建诗歌博物馆,我认为非常好。

诗歌博物馆在建筑风格上应是唐代的,陈列上可以以在洛阳生活过的大诗人为主,可以分列诗歌书法艺术(类似于白园诗廊)、诗词历史研究、洛阳相关诗人的文化遗存、文物展示(白园和故居、杜甫墓、故里、李白出生地研究等等)。

其他复原工程可以适当考虑。

五是洛龙路以东的南市和里坊区保护问题。

目前这一大片区域基本上是以农业为主,对隋唐城的破坏较小,建议考虑出台政策,限制工业和大型商业开发,对村民自建房实行统一规划、适当分批搬迁的政策。

六是在靠近洛河的区域,除了新建洛阳博物馆外能否考虑再建一个大运河博物馆?

3、汉魏城/白马寺片区

汉魏城片区除了有个铁路、国道和立交桥外,其它地面建筑很少,对保护总体来看是有利的。

虽然省里通过了故城保护条例,但它目前不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如何开发?

个人建议是:

一是借助大遗址保护契机,将重点区域保护展示。

目前做完的永宁寺塔基保护和准备实施的阖闾门遗址展示工程是一个重要信息。

下步应将灵台遗址、太极殿、城墙等保护起来。

二是修一个围绕汉魏城的城外旅游环线,口当然开在310国道上。

在环线上设置通向重要遗存的地理坐标和简要说明。

汉魏城的文化积存太深厚了,仅有遗址就完全可以吸引游客的目光。

三是在白马寺或汉魏城的边上建设一个汉魏城博物馆和丝绸之路博物馆,将汉魏城出土的重要文物陈列、历史沿革等等汇集起来,以汉魏王者之都的大气和文化底蕴建设这个在国内一流的汉魏时期的博物馆。

有必要的话将辟雍碑和散存于上海和陕西博物馆的熹平石经、正始石经残片回归这个博物馆。

四是以灵台为依托,建设古代天文博物馆或展览馆,作为了解古代我国天文观测、地震观测、农历发展的一个窗口。

五是以白马寺为依托,建设佛教区。

目前市里已经有了这个规划,但我觉得资金是个比较大的问题。

我看普陀山、少林寺等联系起来,觉得我们仅宣传历史悠久还不够,应以印度风格佛殿建设为机遇,从佛教圣地的高度来提升白马寺的价值。

佛教圣地在佛教徒中的心目中应是不一样的,各大山、各大派均要以白马寺最为尊,必要的话要以官方名义做一定工作。

这点想法是有感于如今太多的寺院道观已经不清净了,难得能在白马寺中看到读经的和尚和信徒。

以这个名义建设佛学院、斋食饭庄等是非常好的。

六是在白马寺边上建设佛教主题博物馆,将佛教发展史、洛阳出土重要佛教文物、洛阳周边佛寺历史与现状、全国佛教相关的石窟、寺院、石经等分布情况、佛教研究成果等在博物馆中汇集。

汉魏城片区按我的想法或许博物馆多了一点,但个人认为博物馆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可以容纳信息,并且我们洛阳建这些博物馆的优势就是文化底蕴和文物实证都非常丰富。

4、夏商城片区

偃师的夏商两座城相距不是太远,目前还处于考古发掘阶段,虽然商城列入了大遗址保护示范,但能否进入多数游客的视线我还是表示怀疑的。

建议如下:

一是以商城大遗址保护为一个点,争取使人能感受到商朝是洛阳建都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

二是以商城博物馆为重要支撑,避免更多的非专业游客去打破二里头和尸乡考古现场的宁静。

市里应该突出商城博物馆做为全国唯一的夏商主题博物馆的特色,在馆藏陈列上丰富内容。

二期扩建我看了,觉得将石刻做为扩建主题并不是太妥,建议市里统筹考虑陈列主题,扩大夏商文物和研究成果信息的展示。

偃师商城博物馆不应只属于偃师的。

很多外地客人去了,感觉夏、商的文物陈列非常震撼,三四千年前的文明近距离接触感觉非常真实。

我们总说五千年历史看洛阳、三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但洛阳的五千年历史如何才能让游客看的完整?

建议商城博物馆的改进应做为重点。

5、洛浦公园

就简单的拿洛浦公园来说洛河的事吧。

简单来说,就是要填充它的内涵。

杭州西湖有什么?

济南的大明湖有什么?

黄鹤楼又有什么?

可那些城市总拿它们说事就不一样了。

洛河不缺文化底蕴,更不缺风景。

洛阳八大景与洛河相关的就有天津晓月、洛浦秋风,间接相关的还有龙门山色、邙山晚跳等。

感觉洛浦公园建的不错,但展示的内容太抽象了,不注意的话根本看不出它的主题。

所以我建议有针对性的建一些与洛河相关的地面复古建筑还是有必要的,风格上尽量与整体规划相协调。

洛河本身就很柔美,如果再辅之以很多别具一格的建筑会更加动人。

也可以再建个桥梁博物馆,这个想法是因为我们洛河上还有那座被砌成亭子的金代拱桥天津桥、吴佩孚桥、林森桥以及历史上的我们国家最早的拱桥晋代旅人桥、最具有大唐风范的天津桥等,可以做为洛浦公园的补充。

五、文化遗存相关主题建设的深入思考

   上面是对现有部分文化遗存开发的设想,这里再谈谈对发展规划一些主题的想法。

这些主题是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的。

1、关于博物馆建设

建设博物馆有几个好处:

一是内容丰富、主题突出;二是寓教于乐、形式多样;三是可以不断的填充最新信息;四是对于洛阳而言,最明显的是可以弥补部分地面可观赏性遗存相对不足的缺点,满足各层次游客的需求。

济南趵突泉公园,里面的李清照纪念馆可以说是什么文物都没有,仅凭知识性的介绍就引得游客非要进去看看。

我们洛阳在这方面做的太欠缺了。

白园还是不错的,但为什么吸引不了游客呢?

白氏后人反映的问题值得关注。

博物馆建设的风格一定要明显,同时要与所处位置周遍的环境协调。

如果是小型博物馆,最好几个集中建,大型的就一定要大气。

最好把洛阳建成一个特色鲜明的、融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博物馆齐全的城市。

博物馆建设资金建议以政府投资问主、民间资本参与为辅,收益应以相应纪念品销售、服务等为主。

2、关于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个行业。

青岛啤酒博物馆是工业旅游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

青啤博物馆就是以老的啤酒厂的办公楼为依托,就啤酒生产工艺实物陈列、发展历史、企业精神与荣誉、生产车间等通过固定线路串起来,使人对啤酒的生产过程和厂家有了个非常深刻的认识。

我们洛阳是不缺乏这类企业的,但已经开展旅游试点的企业做的效果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我觉得存在几个问题:

一是宣传力度是否够大?

二是机械工业为主是否妥当?

三是是否有商业机密或影响生产过程的线路?

四是企业领导是否重视、市里是否有统一的营销规划?

譬如中油一建公司的荣誉室,虽然规模小了一点,对外也没有开放,但客人来了之后看到实物模型、各类荣誉之后还是对企业在国内甚至是国际上的影响力有了很深的认识,同时对大型炼油厂建设、石油加工等知识多少有了了解,对企业机密也没有造成泄露。

青啤厂的旅游通道建设采用的是隔离的封闭参观通道,一条路走到底,展示的内容全部在线上。

我们洛阳的工业旅游也应采用这种方式,既安全、又能学到知识。

当然,多数游客感兴趣的还是在参观内容是否新颖有特色、能否学到知识、内容是否丰富方面。

3、关于旅游线路整合问题

上面对邙山旅游线路做的只是一个设想。

但看了多数对外宣传的旅游线路,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线路单一,仅分东南西北中,或是几个老景点,这样游客看完就走了,没有全面了解这个城市;

二是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小景点干脆就不显示,那么游客根本就不知道了;

三是一些景点的交通和配套服务跟不上也是一个原因。

建议对目前的旅游线路(不包括自然风貌类的)进行系统规划。

目前陆续提出的丝绸之路、三国文化、寻根游等我看都应属于策划阶段,并且代替不了原有的固定线路。

这与宣传推介、导游服务等均有很大关系。

从我接待的几拨外地朋友对洛阳的认识来看,以下几处是游客非常感兴趣的:

龙门石窟/白园、关林,少林寺、唐恭陵/玄奘故里、商城博物馆、杜甫墓、白马寺/狄仁杰墓、汉魏城,汉光武帝陵、古墓博物馆、拟山园,民俗博物馆、周公庙/应天门、老城、天子驾六、洛八办,范仲淹墓、二程墓。

以客人要求的“两天看到五千年历史”为例,我安排的路线是:

第一天:

少林寺(名气)-唐恭陵(唐,帝王气)-商城博物馆(周以前,夏商都城)-杜甫墓(诗魂,西晋皇陵,小村访古)-汉魏城(未长时间停留,简单介绍)-白马寺(佛教,名气)-天子驾六(周,帝王气);

第二天:

龙门石窟(魏、唐皇家石窟,名气)-白园(诗魂,小园林)-关林(三国,圣人墓,石刻艺术)-民俗博物馆-(明清,古建筑)-汉光武帝陵(汉,帝王气,古木陵园)-古墓博物馆(墓葬文化,特色)-老城(宋,明清)。

上面的时间安排是非常紧凑的,有一个效果就是客人回去一人带了本书去研究洛阳历史去了。

这样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可以为客人做全程讲解,多数导游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