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5960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x

广东省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2015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地理

选择题:

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5•广东)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的视野展示世界.读图,完成1~3题.

1.(2分)甲、乙、丙、丁位于北半球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考点:

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分析:

划分东

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解答:

解:

读图可得甲北美洲,乙是印度洋,丙是南极洲,丁是太平洋,其中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印度洋跨南北半球,南极洲完全位于南半球,太平洋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2.(2分)乙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  )

 A.(30°S,105°E)B.(30°S,105°W)C.(30°S,75°E)D.(30°S,75°W)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

解:

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据此读图可知,乙点的纬度是30°S;其所在经线与150°W组成经线圈,根据经线圈的特点可知,乙点的经度为75°E.根据题意.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关键是利用读图要领确定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

 

3.(2分)甲、乙、丙、丁对应的地理区域,正确的是(  )

 A.甲﹣南美洲B.乙﹣太平洋

C.丙﹣南极洲D.丁﹣印度洋

考点: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

(1)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解答:

解:

根据图中大洲的轮廓以及大洲、大洋的分布情况可知:

图中甲是北美洲;乙是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包围的印度洋;丙是位于南极点附近的南极洲;丁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大洲、大洋的分布情况,属基础题.

 

(2015•广东)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如图所示),完成4~5题

4.(2分)图中春分点的位置是(  )

 A.①B.②C.③D.④

考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

解:

北半球春分日时,太阳光直射点位于赤道,日期为3月21日左右,与图中的④点相符.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概况.

 

5.(2分)当地球运行至③时(  )

 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B.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C.北半球昼夜平分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下的物体没有影子

考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

解:

从地球公转示意图看出,当地球位于位置③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下的物体最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昼最短夜最长.根据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概况.

 

6.(2015•广东)如图是广州某一天太阳东升西落的轨迹示意图,这一天可能是(  )

 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

考点:

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分析: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

解: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使得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读图可得,广州的昼长为13小时27分,广州昼长夜短,结合选项,AC昼夜平分,D昼短夜长.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概况,属于基础题.

(2015•广东)读“东西半球分布图”(如图),完成7~8题.

 7.(2分)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北半球

 B.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南半球

 C.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D.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考点:

海陆分布概况.

分析: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解答:

解:

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和南半球,故A错误;

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故B错误;

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故C错误;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牢记即可.

 

8.(2分)有关大洲、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B.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海洋

 C.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D.大洋洲全部位于南半球

考点: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

(1)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解答:

解:

根据图中大洲的分布可知,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位于南极点附近的南极洲,故A不正确;

太平洋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岛屿也最多,故B正确;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故C不正确;

由图可知,赤道穿过大洋洲北部的岛屿,因此可知,大洋洲跨南北两半球,故D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洲与大洋的分布情况,属基础题.

 

(2015•广东)读图,完成9~11题.

9.(2分)M观景台的海拔是(  )

 A.400~450米B.450~500米C.500~550米D.550~600米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

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

解答:

解:

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图中M观景台的海拔在550﹣600米之间.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10.(2分)M、N两观景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是(  )

 A.1千米B.10千米C.100千米D.1000千米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

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

解:

根据比例尺的公式:

可推出,实地距离=2×50000=100000厘米=1千米.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计算.

 

11.(2分)N观景台的主要作用(  )

 A..仰望飞瀑B..俯瞰奇峰C.近观云雾D..远眺群山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解答:

解:

读图可得,N观景台处于山谷,附近有陡崖,其主要作用仰望飞瀑.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015•广东)读图,完成12~13题.

12.(2分)今年4月,尼泊尔发生的8.1级地震对我国影响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

 A.青海B.西藏C.新疆D.云南

考点: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分析: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解答:

解:

尼泊尔北部与我国的西藏自治区相邻,今年4月,尼泊尔发生的8.1级地震对我国西藏自治区影响很大.

故选:

B.

点评:

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要理解记忆.

 

13.(2分)关于印度半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季风气候显著B.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C.半岛南部东、西高止山对峙D.恒河自东向西流向海洋

考点:

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

印度半岛可以分为三部分:

北部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中部平原区是由印度河、恒河冲积而成的平原,是世界著名大平原之一,构造上属新褶皱山地的前渊地带.南部德干高原区略成三角形的德干高原,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古老地块.

解答:

解:

印度半岛季风气候显著,受夏季风的强弱的影响,洪涝灾害严重;印度半岛印度地形分为三部分:

北部为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半岛南部东、西高止山对峙;恒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孟加拉湾;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该题考查印度半岛自然地理特征.

 

14.(2015•广东)下列地区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A.河流三角洲地区B.河流上游地区

 C.热带雨林地区D.热带沙漠地区

考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分析:

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解答:

解: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

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河流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河流上游地区,一般地形崎岖,是人口稀疏区;热带雨林地区,气候太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热带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水源缺乏,不适合人类居住;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该题考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理解解答即可.

(2015•广东)读图,完成15~17题.

 15.(2分)以下地区全部位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是(  )

 A.东亚、东南亚、西亚、西部欧洲

 B.东亚、南亚、西亚、东部欧洲

 C.中亚、西亚、东部欧洲、西部欧洲

 D.西亚、东南亚、东部非洲、西部欧洲

考点: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解答:

解:

“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读图可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由我国西安(东亚)出发,途径中亚、西亚、东部欧洲、西部欧洲.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况,属基础题.

 

16.(2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  )

 A.多位于温带地区B.多为发展中国家

 C.多为黑色人种D.多以平原为主

考点: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分析:

(1)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目前,全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分别居住在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

解答:

解: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

的交往,将串起连通东盟(东南亚的国家)、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

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主要位于热带,欧洲位于北温带,故A不正确;

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的国家均属于发展中国家,欧洲大多数为发达国家,故B不正确;

东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地区以白色人种为主,故C不正确;

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南亚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西亚、北非地形以高原为主,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故D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况,属基础题.

 

17.(2分)关于甲、乙、丙、丁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长缓慢

 B.乙是中东地区,淡水资源丰富

 C.丙是欧洲西部,经济发达

 D.丁是俄罗斯,轻工业发达

考点: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分析: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目前,全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分别居住在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解答:

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落后,人口增长快,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故A不正确;

乙是中东地区,该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水资源匮乏,故B不正确;

丙是欧洲西部,欧洲西部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也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故C正确;

丁是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俄罗斯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能源、冶金、机械、化工、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重工业部门占据突出地位,轻工业相对薄弱,故D不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概况,属基础题.

 

18.(2015•广东)如图所示的自然景观,不可能出现在(  )

 A.美国B.俄罗斯C.中国D.泰国

考点: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分析:

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热带风光,图中的树是椰子树.

解答:

解:

美国跨寒温热三带,中国主要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泰国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俄罗斯纬度高,气温低,跨北寒带和北温带,没有热带,故B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国家的气候,读图解答即可.

 

19.(2015•广东)美国许多电影大片在全球获得巨大的票房收入,其电影产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发达的交通

 B.有

厚重的历史

 C.有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创新的意识

 D.有众多的人口

考点: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分析: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该国家的电影城好莱坞位于洛杉矶.

解答:

解:

美国许多电影大片在全球获得巨大的票房收入,其电影产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创新的意识,美国的电影城是好莱坞.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美国的经济和文化,理解解答即可.

 

20.(2015•广东)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炭、铁矿、水能资源丰富B.科考的最佳时间是6、7、8月

 C.企鹅、海豹、袋鼠的故乡D.冰盖面积逐渐缩小

考点: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分析: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

解答:

解:

南极地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南极地区有巨厚的冰层覆盖,水能资源不丰富,故A错误;

去南极地区考察的时间是12、1、2月,故B错误;

南极地区的动物有企鹅等,袋鼠的故乡是指澳大利亚,故C错误;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逐渐缩小,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21.(2015•广东)读图,对两地气候描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伦敦

 B.两地降水都集中在夏季

 C.北京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伦敦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各月降水较均匀

考点:

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分析: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解答:

解:

读图可知,北京的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大,其气温年较差大,故A错误.伦敦降水均匀,北京夏季多雨,故B错误.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故C错误.伦敦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各月均匀,故D正确.根据题意.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气候资料图的判读方法,属于基础题.

 

(2015•广东)规划中的两洋铁路,是指横跨南美洲大陆,连接太平洋及大西洋的铁路建设项目,如图所示,完成22~23题.

22.(2分)关于“两洋铁路”修建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沟通东部太平洋与西部大西洋的陆上交通

 B.将成为那美洲大陆南北交通大动脉

 C.减轻巴拿马运河的运输压力

 D.对巴拿马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考点: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分析:

“两洋铁路”经过的地

形区是亚马孙平原,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

解答:

解:

“两

洋铁路”沟通西部太平洋与东部大西洋的陆上交通,故A错误;

“两洋铁路”将成为南美洲大陆东西交通大动脉,故B错误;

“两洋铁路”会减轻巴拿马运河的运输压力,故C正确;

“两洋铁路”经过的国家主要是巴西,对巴西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两洋铁路”的意义,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3.(2分)关于修建“两洋铁路”可能遇到的问题,正确的说法是(  )

 A.巴西高原的冻土问题

 B.亚马孙平原干旱缺水问题

 C.热带雨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D.防范野象群攻击的问题

考点: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分析:

读图可得,修建的“两洋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是亚马孙平原,该平原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

积最广的地区.

解答:

解:

修建的“两洋铁路”经过地形区是亚马孙平原,遇到的问题是热带雨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该铁路不经过巴西高原,故A错误,C正确;

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故B错误;

大象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但野象群攻击的问题不是修建“两洋铁路”遇到的问题,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修建“两洋铁路”可能遇到的问题,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015•广东)读“广东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如图),完成24~25.

24.(2分)1990年2010年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

 A.劳动力人口比例不断增大B.儿童比例不断增大

 C.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下降D.人口年龄结构20年保持不变

考点:

广东省.

分析:

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省内土地丰足、水资源丰富,潮汕平原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地处珠江沿岸一带的珠江三角洲一直被称作华南地区的“渔米之乡”,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世界上大都会区和大都市区之一,拥有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

解答:

解:

从“广东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可以看出,少年儿童所占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而劳动力人口、老年人口两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都呈上升趋势.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人口的变化,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5.(2分)针对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规模

 B.提高人口素质

 C.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D.积极引进青壮年人口,弥补劳动力不足

考点:

广东省.

分析:

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省内土地丰足、水资源丰富,潮汕平原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地处珠江沿岸一带的珠江三角洲一直被称作华南地区的“渔米之乡”,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世界上大都会区和大都市区之一,拥有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

解答:

解:

从“广东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可以看出,少年儿童所占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而其他两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都呈上升趋势.因此,针对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的问题,应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人口的空间变化,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6.(2015•广东)读“我国沿36°N地形剖面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海拔高,雪山连绵

 B.乙地地表崎岖,多喀斯特地貌

 C.丙地沟壑纵横,黄土层深厚

 D.丁地有黄河注入,是我国内海

考点:

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分析: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到近海海底,其地形称为大陆架.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解答:

解:

读“我国沿36°N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可知,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为甲为青藏高原,该地海拔高,雪山连绵;位于

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为乙为黄土高原,该地沟壑纵横,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位于第三阶梯上的地形区是丙为华北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