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9606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41 大小:58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1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1页
亲,该文档总共1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1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Word文档格式.doc

这种直奔大法者有时依靠上师的加持,当时感觉不错,似乎通达了密法或禅宗的最高境界,但由于没有稳固的前行基础,尤其是缺乏共同加行中的看破今世,以至于处处贪图暂时的名闻利养,这样下来,修行绝不会长久,最后有些出家人还俗了,有些居士生邪见了,很容易误入歧途。

有些人上半生修行非常好,但因为没有打好前行基础,到了下半生,很可能对佛法生邪见,自己尚且无法解脱,更不要说以大悲心去利益众生了。

反之,若一开始就把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修得非常圆满,那么上上的功——对三宝的信心、利益众生的菩提心、积累资粮、忏悔业障等,自然而然可以显现出来。

前行基础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但有此上师显现上不是特别重视。

其实,除了个别利根依靠上师加持可速得成就以外,对大多数人来讲,还是需要修前行。

修持前行能把基础打得扎扎实实,并完全依此而成就。

法王如意宝的弟子那么多,弘法利生的能力如是强,却不会让世人产生邪见、毁谤,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上师合格的传承弟子很谦虚,不会到处宣扬自己证悟了、能看到他人的前世后世。

而这一切如法的言行举止,归根结底来源于前行的修持。

4、华智仁波切在造论之初,为什么写那么多顶礼句?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为了在造论过程中遣除一切违缘、增上一切顺缘作者作这么多的顶礼句。

这些上师具足通达一切万法的智慧与利益一切众生的大悲,而智慧与大悲又是一切功行之根本,所以,这些上师该有的功德都具有了,作者在他们足下恭敬顶礼。

作为后学者,通过随学顶礼祈祷这些传承上师,相续中的烦恼通过上师的加持即可遣除,智慧和大悲无形中会自然出现。

为此,我们应时常祈祷上师三宝。

5、请详细解释什么叫“三大传承”?

为什么要了解这些?

你平时是如何祈祷传承上师的?

1)所谓的“三大传承”,即是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耳传。

如来密意传:

佛陀以无言语、无表示的方式传授诸法,使如海眷属现前了实相密意,断证功德与本师成为无别。

持明表示传:

持明上师不通过语言、文字来传法,仅仅以身体的表示,比如直指虚空等,就能使弟子证悟法性,上师的境界全部融入弟子心中。

初特伽罗耳传:

莲花生大士来藏地之后,依靠语言、文字来口耳相传,令弟子领受法义,依此实修而成就。

2)饮水思源,我们一切的改变和证悟,其加持的来源无非包括在三大传承中,因此,对三大传承上师一定要以虔诚信心恭敬顶礼。

科学家发明一件只利于今生的东西,后人在使用的过程中,常会随念他们恩德,而传承上师给我们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今生的快乐,而且是生生世世的快乐,有远见、有智慧的人更要有强烈的感恩之心!

3)时常会祈祷根本上师,祈祷时观上师为上师诸佛菩萨的总集,三宝的总集。

第二讲 思考题答题

6、《大圆满前行》的内容是什么?

这些内容是否只是前行法?

为什么?

 答:

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共同外加行、不共内加行,以及教言的支分——捷径往生法。

 此引导文圆满包含了释尊八万四千法门的精要,从理论和实修相结合的角度讲,也囊括了两位全知所传下来的论典——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和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比如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很多道友也都学过,华智仁波切在《窍诀金钥》中赞叹道:

“如来诸宗无谬具,如此善说前未有。

”它圆满具足佛教各宗各派的无谬教言,如此善妙的论典,在人类历史上旷古绝今、前所未有。

他还说:

“九乘佛皆居此。

”所有九乘次第的佛法都居于《心性休息》中。

而这些论典的窍诀精要,全部汇集于《大圆满前行》中。

故本论是一切佛法的精要、一切佛法的总纲,依靠它,今生就能获得圆满正觉佛果。

所以不要以为“这个法是前行啊,不一定殊胜”,实际上它具足一切圆满的教言,既可以算是前行,也可以算是正行。

7、本论是华智仁波切怎么样造的?

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这部论典不是华智仁波切随随便便臆造的,而是他按照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的传授,一字不漏记录下来的。

他在结文中也说:

“我原本十分精通繁冗的词藻学,也十分善巧绘制诗韵的彩虹图,可这些并非大恩上师的口传教言,故而在我的论中未掺杂自己分别念所造的文字。

”因此,所有内容均是如来芽尊者的无谬口传,华智仁波切在其座下听闻二十五遍以后,才汇集成了这一部《大圆满前行》。

 古大德的闻法精神与我们确实不同。

现在有些人不要说听二十五遍,仅仅听了三四遍,再听就觉得不耐烦了——“怎么要讲《大圆满前行》呀!

”这种心态是不合理的。

对本论,你也许文字上过得去,但内容不一定完全通达,反复听闻还是必要的。

8、有些人认为,闻思太多了只会增加分别念,故而听一两部法就可以了。

这种想法是否正确?

请以你自己的体会进行说明。

这种想法没有必要。

在蒋扬钦哲旺波尊者的传记里,说他一辈子听法七百多函!

短暂的一生中,很多人不要说七百多函,连七十函也没有;

不要说七十函,连七本书的传承也没有圆满过。

有些人学一两部论典就满足了,这种心态要不得,学佛应该有强烈的渴求心,不能得少为足。

若是世间的妙欲,大可知足少欲,有一间房子就够了,没有必要贪太多,但是对于佛法,应该欲望越大越好——学了一本书肯定不行,还要学一本;

这法听过一次不行,还要再听一次;

五十万加行修了一次不行,还在再修一次、两次、三次……

佛法是相融相通的,不可能相违,有些道理闻思一次不一定能生起定解,而通过反复闻思或闻思不同法对同一问题的诠释而得能全面的了知,或者以前某些方面不清楚,而其它论典又专门对此进行剖析阐述的,道理越听闻愈明白,这样经验大多数人都会有。

第三讲 思考题答题

9、发菩提心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

请一一说明。

你是不是这样发菩提心的?

一、缘众生的大悲。

就是发心利益一切有情,即缘一切有情生起大悲。

二、缘佛果的智慧。

就是愿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的佛果。

观察自己,平时行持善法,也常能以这种菩提心来摄持,为此,也随喜并愿更好地行持。

但也时常发现无记的状态或不如理的状态,愿皆能完全转为正法,如理以行持大乘佛法。

10、怎么样缘一切有情生起大悲?

请以窍诀的方式阐明。

你这样观想之后,自相续有哪些改变?

我们要这样思维:

身处在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无始以来没有一个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

做父母时,他们都是无微不至地呵护我、恩宠我,最好的食物先给我,最好的衣服先给我穿,十分慈爱地抚育我成长。

但他们虽然拼命地追求各种快乐,却不知奉行快乐之因——十种善业,虽然不愿意遭受任何痛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十不善业,为此在轮回之中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

我们现在拥有人身的时候,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方向。

同时那些迷茫的老母有情生起大悲心,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

通过如是观想,确实有对老母有情拔苦予乐的强烈愿望。

11、什么叫做三殊胜?

行持善法为何要以三殊胜摄持?

你今后能否做得到?

三殊胜:

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结行回向殊胜。

行持善法如果不以三殊胜来摄持,善根很容易耗尽,所生果就像《入行论》中的比喻一样,像巴蕉树果一样,只成熟一次。

没有被“三殊胜”摄持的善根,很容易被贪嗔痴心所摧毁。

而被“三殊胜”摄持的善根,不但功德大,而且善根永远不会耗尽,并蒸蒸日上。

因此,所有善行以“三殊胜”摄持必不可少。

“三殊胜”应作为有生之年不忘的修法。

12、善行是大是小以什么来决定?

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说:

“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

善法功德大不大,关键要看自己的发心。

倘若相续中掺杂很多烦恼,对别人有竞争心、炫耀心,即使你修了十三层楼的经堂,这个功德也不大;

但若能以菩提心摄持,有些善根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功德无量无边。

就像《贤愚经》中贫女供灯的故事一样,那个贫女费了很大的劲,好不容易得到一点油,发菩提心供灯之后,声闻圣者(阿罗汉)也没办法扑灭。

所以,我们平时哪怕有一点点钱财,遇到一点点机会,也应以菩提心摄持来行持善法。

比如,自己实在业力深重,没有因缘听完全部的佛法课程,那即使只听一堂课,最初也要发菩提心,中间专心致志地听,最后以圣者金刚语所造的回向偈来作回向。

或者,没有钱长期作上供下施,但偶尔赚了一点钱,也可用来买一包奶粉,刚开始时发菩提心:

“为了众生获得无上佛果,我用它来供养僧众。

”供僧众的时候一心一意,很快的时间就处理了,最后再作一个回向。

如此,这件善事就有头有尾了,其功德在你的菩提道路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四讲 思考题答题

13、请以教证概述密宗有何特点?

请具体阐明密宗哪方面与显宗相同,哪方面比显宗超胜?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关于密宗的特点,诚如《三相灯论》所云:

“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

如颂词中所说的“一义”,是指密宗与显宗在究竟成佛的目标上没有差别,都承认通过最初发菩提心、中间积累二大资粮,最后能现前色身与法身双运的佛果。

然而,在见解、修行、行为、根基方面,密宗确实超胜于显宗。

密宗在四个方面胜过显宗,具体而言分别是:

(1)“不昧”:

见解方面不愚昧。

见解分为胜义、世俗两种,在抉择胜义时,显宗虽然依中观理论承认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但并没有像密宗一样,如实抉择光明如来藏的本体;

在抉择世俗时,显宗虽然承认万法如幻如梦、现而无自性,但并不没有像密宗一样,通达一切显现是五智、五佛身的本体。

所以在这方面,显琮 不如密宗。

(2)“不难”:

行为方面不难。

密宗依靠殊胜的直指方法,可将五种妙欲直接转为道用,不舍烦恼的同时证得菩提,地道顿时获得圆满。

(3)“方便多”:

修行方面具有诸多方便。

密宗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生圆无二大圆满等许多不共修法,生起次第又分有相、无相之别,圆满次第又有风、脉、明点的观修方法,同时,上师们的窍诀开示也不胜枚举。

这些方便方法,在显宗经论中并不明显,只是以隐藏方式叙述的。

(4)“为利根”:

根基方面是利根。

“根”分为涅槃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其中最根本的是信根。

如果对上师和密法有强烈信心,弟子当下即可开悟,这类现象在密宗历史上非常多。

密宗揭示的是显宗的隐藏义,若不借助密宗的窍诀,很难以揭示《华严经》、《妙法莲华经》等显宗甚深经典的隐藏义。

一个人如果只精通显宗,不可能解释得了密宗;

但一个人如果精通密宗,肯定能把显宗讲清楚。

14、密宗有许多不经苦行即证佛果的甚深方便,归根结底主要依赖于什么?

你打算如何观修?

依赖于转变意乐——观清净心。

  

15、观清净心应避免何种错误观念?

这是否唯一是密宗的修法?

请引用公案进行说明。

  答:

应避免将本来不清净的东西强行观为清净。

这并非唯一是密宗的修法,实际上一切万法本来清净,显宗了义经典中也提到了这方面的道理。

例如,显示《维摩诘经》就有一个具髻梵在的公案,在《大幻化网》中曾引用过:

一次,佛陀给大众开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道理。

当时舍利子听后,心生怀疑:

“如果说心净则佛土净,那世尊因地时心岂非不清净,要不然他的娑婆世界怎会如是杂乱秽恶?

”佛陀知道他的心念,问:

“盲人看不见天上的日月,是日月的过咎吗?

”舍利子回答:

“不!

是盲人自己的问题,非日月之过。

”佛陀说:

“同样,我的佛土非常清净,只是众生见不到而已,并非如来的过咎。

此时,螺髻梵王(具髻梵天)对舍利子说:

“你不要认为娑婆世界不清净,在我的眼中,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清净无垢,宛如自在天宫。

”舍利子不相信,说自己所见的全是泥石瓦砾、丘陵坑坎等。

于是佛陀以脚趾压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庄严无比、极其清净,呈现出无量的功德。

舍利子见后叹为稀有。

佛陀说:

“我此佛土恒常清净,只不过你没有见到罢了。

譬如天人享用同一食物,由于各自福德不同,所感受的味道千差万别,同样,众生因为业力各异,有些人见不到此土功德庄严。

心清净的人,才能见到诸法清净。

”佛在《华严经》中也说:

“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

因此,《华严经》、《维摩诘经》、《入楞伽经》等显宗经典的观点,跟密宗所提倡的观清净心完全一致。

16、听闻佛法的时候,应当怎么样观清净心?

请一一阐述不同的明观方法。

你会用哪一种?

按照有些上师的观点,其明观的方法是:

  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印度鹿野苑,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五比丘与八万天子,闻法时间观为佛陀成道四十九天后,所传之法是第一转法轮——四谛法门。

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印度灵鹫山,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舍利子目犍连等五千比丘、众生主母等五百比丘尼、给孤独施主等优婆塞、萨嘎玛等优婆夷及其他无量众生,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十二年中,所传之法是第二转法轮——般若法门。

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广严城、王舍城、人间天界等不定的地方,传法上师观为要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共同和不共的天龙夜叉等无量众生,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三十二年中,所传之法是第转法轮——分别法门。

或者可按密宗所说,把传法之处观想为远离一切戏论、无法用语言描述、诸法自性清净的密严法界宫;

传法上师观为一刹那于自现获得证悟的法身普贤王如来;

闻法眷属观为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的勇士勇母及男女本尊之自性。

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为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传法上师明观为莲花生大士;

闻法眷属观成八大持明、君臣二十五尊及勇士空行的自性。

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为东方现喜刹土;

传法上师观为报身金刚萨埵;

闻法眷属观成金刚部尊众——勇士勇母、男女本尊的自性。

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为西方极乐世界;

传法上师观成无量光如来;

闻法眷属观想成莲花部尊众的自性。

17、什么叫做“本来常有清净轮”?

明白这一点,对你有哪些帮助?

所谓“本来常有相续轮”,是密宗不共法语,意为永不间断。

也即是说佛陀没有出世与涅槃,正法也没有兴盛与隐没,一切都是恒时存在,这就叫“本来常有相续轮。

从其中能了知密宗的殊胜性,对修学密法更具信心。

第五节课 思考题答题

18、请以上师为例,说明一切万法本来清净。

并具体分析,上师是三宝、三根本、三身、三世佛的总集。

上师是三世诸佛之本体。

佛在经典中也说,上师是诸佛的化现,其本体与佛陀无二无别。

比如佛陀示现涅槃之际,曾对阿难等有缘眷属说:

“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

”这个教证亦可说明,一切具有法相的上师,全部是佛陀化现,与佛陀的本体无有差别,就像大海与波浪的关系一样。

关于此理,下面详细阐述:

1、上师是三宝的总集。

上师身是僧众的本体:

上师的身体住于清净的戒律,令无量众生的身心暂时趋入善法,究竟得到无上解脱。

这与僧众的特点相同。

上师语是妙法的本体:

上师的语言宣讲三藏十二部等殊胜的教言,给无量众生的相续中种下善根,最终断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

这与妙法的作用一致。

上师意是佛陀的本体:

从自性住佛性来讲,每个众生的心与佛陀无别,上师也不例外;

从修增长佛性来讲,上师的心已远离一切戏论,恒时住于无离无合、本来光明的境界中,这即是佛陀尽所有智与如所有智的本体。

2、上师是三根本的总集。

上师身为上师:

一切诸佛在引导众生时,化为人的形象进行饶益,这就是上师的身体。

上师语为本尊:

上师口里说出的语言,如果依教奉行,就能获得成就。

这如同修持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本尊而得成就一样。

上师意为空行:

凡是证悟大悲、空性的圣者佛母,均称之为空行。

如云:

“空性的虚空中,大悲的妙力任运行持上。

”由于上师始终安住于大悲、空性的境界中,故上师的密意就是空行。

3、上师是三身的总集。

上师身为化身:

上师的身体在孩童时代,纵然跟其他小孩玩耍嬉戏,这种行为也能给他人植下解脱的种子;

在年轻或中年时,通过转妙法轮,可令许许多多众生感悟获得解脱;

最后示现圆寂,能让无量众生感悟无常之理。

因此,上师的身体是完全利益众生的一种幻化身。

上师语为报身:

语言清净和风清净时,在所化清净众生面前所现之身,就是报身。

而上师的语言清净,在证得圣果的有情(登地以上)面前,全是与报身无别的一种妙力,这种妙力即是所谓的报身。

上师意为法身:

上师的心识与法界光明无二无别,而法界光明的智慧实际上就是法身。

所以,上师是法、报、化三身的总集,而且上师的三身遍于整个法界。

4、上师是在世佛的总集。

上师是过去诸佛之化身:

《中观庄严论释》说,如理如法地讲经说法的上师,其实就是佛陀的化身。

佛陀不一定以自己身体来佛法,他可以在人面前化为人的形象,动物面前化为动物的形象,地狱众生面前化为地狱众生形象……所以在人群中,佛陀一般以普通上师的形象来渡化众生。

上师是未来诸佛之源泉:

上师讲经说法之后,众生的相续会得以成熟。

若没有上师开示,劝众生发出离心、菩提心,未来那些佛显现上也不可能出现。

上师是现在诸佛之补外:

十方世界的诸佛现在住于清净刹土,上师是他们的补处或代表。

因为弘扬佛陀事业者肯定是佛,如果不是佛,一般凡夫人不可能利益那么多众生,弘扬那么大的事业。

因此,上师是在世诸佛之本体。

19、惹琼巴梦中去邬金净土时,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在梦中,不动佛给大众宣讲了过去诸佛菩萨稀有、微妙的精彩传记,接着又讲了帝洛巴、马尔巴三位上师的感人事迹。

要散会的时候,不动佛对大家说:

“一切传记中最稀有、最伟大和最动人的,要算是米拉日巴的传记,明天你们再来听吧!

惹琼巴听到几个人私下议论:

“米拉日巴尊者如今在什么地方啊?

”米拉日巴尊者吗?

他不在东方现喜刹土,就在普贤如来的常寂光刹土……”他心里暗想:

“尊者现在明明是在西藏,为什么说在清净佛刹呢?

后来惹琼巴从梦中醒了过来,那时天已快亮,他心想:

“这次到邬金刹土去听法,完全是上师的加持中。

那里的人说上师在常寂光土或现喜净土,我人却以为是在西藏,与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一样过着人的生活。

哪里知道上师早已成佛,与十方诸佛等无有差别,法身遍满宇宙,报身,化身的变化更是不可思议。

我们自己业障深重,见圣人亦如见凡夫,真是诬蔑了圣者!

”他转念又寻思:

“昨夜的梦,不是一个寻常的梦,是空行叫我向上师请法的暗示,我一定要祈求上师宣说稀有传记!

”于他向上师请求,米拉日巴尊者就开始叙述自传……

通过这个公案可知,上师无论于你面前显现何种形象,其本体实则与十方诸佛无别,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度化众生。

因此,对上师理认观清净心,了知上师绝非一般凡夫人,只不过因为我们有无明烦恼的病,看到再清净的东西也觉得不清净。

实际通过教证和理证来观察,外在的环境也好,传法上师、听法道友也她,全部都是清净的,这是最强有力的事势理。

20、为什么说上师的恩德胜过诸佛?

有人认为这只是密宗的片面之词,你对此是如何看待的?

并不只是密宗的观点,显宗中也乏其数。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引用过显宗《无垢虚空经》的一个教证:

“阿难,诸如来非于一切众生前显现,而现为善知识宣说佛法,令播下解脱种子,故善知识胜于一切如来。

”这已经非常明确地说了,善知识胜于一切如来。

因为在末法时代,如来不可能于众生面前显现,而上师在娑波世界中,可以见解脱、闻解脱的方式跟众生结缘,最后令其获得成就。

21、我们应当怎么样对道友观清净心?

这是基于什么理论?

请引用教证加以说明。

应视道友为佛菩萨。

闻法道友表面上虽有贪嗔痴等各种过失,但每一个人无不具足如来藏。

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云:

“一切诸众生,皆具如来藏。

”弥勒菩萨通过三个理证成成立“故说诸众生,具有如来世藏”。

同时,他们获得了珍宝人身,又幸运地遇到了具法相的善知识,承蒙善知识以方便摄受,拥有听受佛法的机缘,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未来佛。

未来佛和现在佛本体上也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时间尽早而已。

《喜金刚·

二观察续》亦云:

“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

”众生本是相好圆满的佛陀,然而犹如天空被乌云遮盖一样,众生的佛性被无明烦恼障蔽了,所以在轮回中显得愚笨、迷茫、有烦恼,实际上若能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马上就可以现前佛的一切功德。

因此,我们不要将道友看成是坏人,理当互相观清净心。

22、在闻法时,什么叫做法器之三过?

此三过如何依次障碍闻、思、修?

你平时具有哪些?

今后打算怎么做?

法器三过:

耳不注如覆器之过、意不持如漏器之过、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听法三种过失,依次障碍闻、思、修:

第一种过失,是障碍闻慧,耳朵若没有好好专注,佛法不可能听进去;

第二种过失,是障碍思慧,如果一点都没有记住,已经全部漏光了,则无法如实地思维法义。

第三种过失,是障碍个修慧,若杂有贪嗔痴烦恼,修行的智慧就无法现前。

第六节课思考题答题

23、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五个阶段?

其各自有什么特点?

请以比喻一一说明。

闻、思、修、行、果五个阶段。

一、闻——听闻佛法。

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样,有些野兽酷爱听琵琶声,猎人为了将其捕获,一个人弹奏乐器以吸引其注意,另一个人则乘机向它射毒箭,可它根本不发觉,仍旧怡然专注地听着。

同样,我们在听受佛法的过程中,无论在上师面前还是电视面前,也要力求做到如此全神贯注,对法一定要有极其虔诚、纯洁的信心。

二、思——思维佛法。

听完上师所讲之法后,理应逐字逐句地思维,就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羊到春天,褪旧毛换新毛,人们把旧毛从下到上全部剪光,绝不会留下一只前腿或后腿不剪。

以此说明,我们在思维法义时,要将上师所讲的道理全部细细分析,没有什么好取舍的。

三、修——观修佛法。

观修的时候,应该像愚人品尝美味一样,有感觉却说不出来。

愚人吃酸甜苦辣的东西时,明明品尝到了味道,决定有这种感受,但就像哑巴吃糖一样表达不出来。

我们修行也应该如此,譬如观想“人身难得”,若只是绝思绝虑,闭目坐一会儿,这不会有什么收获,理应再三思维人身怎么样难得,从而找到一种感觉,这时候才算尝到佛法的美味。

四、行——行持佛法。

行持时,应当如理如实地做到,而且一定要有强烈意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