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094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I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他在位期间,突出体现这一民族观的事例是

A.派遣文成公主人藏和亲B.在六部下设鸿舻寺

C.采取“战而后和”策略D.发动“玄武门之变”

9.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铲除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打击官僚地主,抑制土地兼并

C.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国家统一D.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富国强兵

10.在“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思想指导下,王安石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保甲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的是

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

C.《千金方》D.《四库全书》

12.17世纪晚期,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当时管辖台湾的省级行政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B.台湾省C.福建省D.台湾府

13.与下栏康熙帝所写诗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平定西南地区的三藩之乱

B.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C.派遣大将施琅收复台湾

D.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14.下列与康熙帝有关的史实及其评价,搭配正确的是

A.亲征噶尔丹——解决了中国和俄国东段边界问题

B.多伦会盟——巩固了清朝对天山南北地区的统治

C.册封四大活佛——加强了清朝对蒙藏地区的管辖

D.智除鳌拜——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巩固海防

15.以下各项,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A.筹划海防,成立海军衙门B.开办京师大学堂和各级学校

C.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D.实行预备立宪,组建内阁

16.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述评,正确的是

①是一场爱国的政治改革运动②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

③彻底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秩序④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17.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曾说:

“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

”他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最大贡献是设计和修建了

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粤汉铁路D.京张铁路

18.下图方框指向的是一些留下了孙中山先生革命足迹的城市。

下列地点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立地

B.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的创立地

C.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地

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

19.下列图片与相应历史时期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十年对峙时期

D.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20.下列关于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探索,正确的是

A.《井冈山的斗争》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

B.《论持久战》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论联合政府》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目标

D.《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

21.下列重大史事,体现了毛泽东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实践是

①首创用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③1953年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④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本质的共同点是

A.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一贯坚持把阶级斗争放在首位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23.中国勘探部门能找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油田,主要依据了李四光的

A.大陆板块学说B.第四纪冰川研究

C.地质力学理论D.地震预报的探索

24.邓小平曾说: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此话体现了他主张

A.对外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B.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5.外电评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

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

”此评论的依据是这次会议

A.决定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创办首批四个经济特区

B.指导了全国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

26.梭伦改革按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享受相应的权利,其主要意义在于

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缘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②满足了所有雅典男性公民参政议政的要求

③促进了雅典奴隶制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④保障公民权利,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7.梭伦颁布法令,鼓励和发展农工商业。

此举起到的作用不包括

A.雅典公民避免了成为债务奴隶

B.利于工商业奴隶主拥有更多权利

C.较大地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

D.扩大了下层雅典平民的就业机会

28.下图彩陶上的图案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对话。

下列有关他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柏拉图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组成

③“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出自亚里士多德

④亚里士多德被人们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9.下图为1521年的赎罪券。

马丁·

路德在一所大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宣称“赎罪券的功效是微不足道的,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A.因行称义B.因信称义C.先定论D.信仰自由

30.恩格斯说:

“他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他)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

”恩格斯所说的“他”是指

A.马丁·

路德B.薄伽丘C.亨利八世D.加尔文

31.下列有关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述评,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任何关联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残酷镇压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的愚昧

D.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

32.英国165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

“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

”此项规定的意图是

A.争取扭转议会军在英国内战中的被动局势

B.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摧毁其海上霸权

C.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打击“海上马车夫”

D.在与法国争夺殖民地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33.下栏为世界近代史上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的“成长记录”。

据此判断他是

A.克伦威尔B.华盛顿C.拿破仑D.甘地

34.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邦联条例》生效②通过《独立宣言》

③华盛顿任美国总统④制定1787年宪法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④②①③

35.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

下列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是

A.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恋权位

B.主持编纂的《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

C.被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

D.为美国的独立和民主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36.以下不属于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做出的贡献是

A.打败了欧洲封建君主的进攻B.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C.主持编纂了《拿破仑法典》D.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欧洲各国

37.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杰出的军事家②都走上军事独裁的道路

③都制订有效的内外政策④都反对帝制,主张共和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8.史学家认为“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越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下列能支持此说法的史实是

①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②凯末尔改革③明治维新

④1861年农奴制改革⑤罗斯福新政⑥洋务运动

A.①④⑥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③⑤

39.马克思称赞阿里改革后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惟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其中的“生命力”是指其

A.赶走侵略者,获得了土耳其的独立

B.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C.引进西方技术,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D.消灭马木路克势力,巩固了统一

40.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因素很多,其中最为根本的是

A.俄国农奴制盛行,农奴生活困苦B.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落后于西欧

C.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D.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遭到惨败

41.19世纪末,日本建成第一个大型冶金企业——八幡制铁所。

它的部分资金来自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赔款,铁矿石来自中国大冶铁矿。

它第一年生产的钢铁占日本钢铁产量的53%,钢材产量的82%。

据此材料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黑船事件”对日本影响深远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当时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D.日本钢铁行业出现垄断

42.《全球通史》评述:

“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从材料可判断,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

A.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学习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全盘西化,全方位地学习D.对西方文明完全排斥

43.1981年是凯末尔诞辰1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年定为“阿塔图尔克(意为土耳其之父)年”。

后人缅怀和追思这位伟人是因为他

A.推动土耳其实现了国家复兴B.领导民族独立推动国家近代化

C.主张以善良忍让感化殖民者D.先后废除了素丹制和哈里发制

44.下列对凯末尔国家主义经济体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它是凯末尔政府“以苏俄为师”的直接产物

②该体制的突出特点是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③它使土耳其成为当时工业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④它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5.下列有关改革的内容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内容

结论

A

欧洲宗教改革

形成了君主权力与教会权力的分立

B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建立了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

C

俄国农奴制改革

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

D

土耳其凯末尔改革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46.《图说世界文明史》一书评价: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和发展,丰富了19世纪后的政治学理论,对于国家体系的发展提出另一种可能。

”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的标志是

A.《新莱茵报》的创办B.“国际工人协会”的建立

C.剩余价值学说的提出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7.1924年列宁逝世时,孙中山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追悼大会,并撰写悼词:

“惟君特立,万夫之雄;

建此新国,跻我大同。

”悼词中盛赞了列宁的突出贡献在于

A.领导十月革命,缔造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胜了国内外敌人

C.其思想精华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D.探索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8.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

“(列宁时期)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商店又开始有商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

”文中所说的“政策”是指

A.《土地法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D.计划经济政策

49.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他在科学研究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是

①奠定了光谱学的基础②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

③构建了经典力学理论④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0.下图为《北京大学日刊》(1922年11月14日)刊载校长蔡元培迎接爱因斯坦来华讲学的一段文字。

下列对此事的述评,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毕生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B.北京大学关注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前沿

C.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D.北大校长蔡元培与爱因斯坦交情深厚

二、综合题(51题20分、52题18分、53题12分,共计50分。

51.(20分)人类历史上许多改革都涉及土地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有关土地的改革措施,结合所学分析其意图。

(4分)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佰(阡陌),急耕战之赏,回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史记》

材料三(北魏)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

——《魏书·

食货志》

(2)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并说明促使后者出现的前提条件。

(6分)

材料四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解放农奴宣言》(1861年)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五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1978~1990)(单位:

万吨)

粮食

棉花

油料

糖料

1978年

30477.0

216.7

521.8

2381.8

1980年

32056.0

270.7

769.1

2911.2

1985年

37911.0

414.7

1578.4

6046.8

1990年

44624.0

450.8

1613.2

7214.5

——摘编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4)依据材料五,分析1978年以后,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

促使其变化的农业制度创新。

52.(18分)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

材料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用非其才,改难致治。

今所任用,改以德行、学识为本。

——《贞观政要》

材料二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三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科举制的演变

时间

事件

1888年

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

1898年

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

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戊戌政变后,慈禧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1901年

清延实行新政,各地官吏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

1904年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科举考试虽未废除,但已改八股为策论。

(1)概括材料一所体现的唐太宗的人才观,结合所学指出他对于科举制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说明北宋中期在人才选拔上存在的弊端;

结合所学,列举王安石对科举考试进行的改革。

(3)依据材料三,概括科举考试在近代出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53.(12分)19世纪以后人类社会迅速向近代化迈进。

材料一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是由阿里所代表的新型统治者在第一次浪潮(指工业革命)冲击下,被迫作出的以面向现代化社会的最初尝试,是以“西方化”为最大特征的一场埃及早期防御性现代化运动。

……在以后像德国、日本这样十分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中,都可以找到阿里早期现代化的影子。

——王泰《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与早期埃及现代化》

材料二(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清末驻日参赞黄遵宪于1887年写成《日本国志》后,向李鸿章、张之洞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各送一部。

书中有如下描述:

“日本迫于外患,廓然更张……百务并修,气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遗余力……富强之机转移颇捷,循是不辍,当有可与西国争衡之势。

(1)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列举史实,概括说明材料一所说“日本的现代化运动中,可以找到阿里早期现代化的影子”。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魏源著《海国图志》与黄遵宪著《日本国志》的相同目的,分别简述清政府体现上述思想的变革。

B卷[学期综合]本卷满分:

20分

54.(20分)和谐社会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意为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材料二在理想的社会中,每一部分都要遵循正确的等级。

柏拉图把社会中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上面的是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第二等级是御国御侮的战士,第三等级是劳动者。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演说

材料四报复的本质只是增加了邪恶。

因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

——甘地《青年印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位先哲心目中理想社会的相同之

处,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他们提出其理想社会的背景。

(2)分别列举孙中山为达到材料三所说“三样目的”而进行的奋斗。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对比孙中山和甘地的异同

点。

(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