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29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docx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

生涯教育中“理想”教育的重拾与突破

——从“理想”系列课堂中定位奋斗目标

【摘要】教育是用生命去感染生命的事业,不仅仅是传道授业,其本质是为生命提升品质、丰富色彩。

让学生学会自己规划自己的未来,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学习,去充实自己,去拼搏,才是教育的理想。

没有理想,即失去目标,失去方向,读书怎会有乐趣可言。

只有制定适合自己,并且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理想,学生才会自律,才会奋进,梦想才会照进现实。

但是,通过调查高一7个班级和高三3个班级学生的理想制定和实施情况来看是不容乐观的,一些脱离自身条件,好高骛远的理想,只会让学生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失去自信;另一方面,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而盲目地制定理想的,也是不科学的,不能很好地实现理想,更会使理想夭折。

本文着重阐述,在学校的课堂教育环境中,“理想”教育的突破和运用。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了解自己的能力、潜力,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悦纳自己,成为有自信的自己,分析自己的实力,了解身边的环境,社会的职业环境等,以此来制定适合自己的理想,让理想成为自己的引路灯,一步步引领自己让梦想变成现实。

【关键词】生涯教育理想目标课堂教育成长自我实现

题项

1、你现在有比较明确的理想吗?

选项

A有

B没有

人数

150

170

百分比

46.8%

53.2%

小的时候,大人边教我们呀呀学语,边满含期待地告诉我们长大希望我们当什么样的人,做一份什么样的职业,那是他们的理想。

上了小学,学了课文,老师讲述了一个个的伟人,希望我们向他们学习,长大以后能成为“他”,那是老师给我们定的理想。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慢慢放弃了一些大人和老师给的理想,开始思考自己的理想和人生。

而我们的理想也随着我们的成长一直在变化,我们一直在选择。

太高远的理想只能是幻想,容易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不切实际的理想只是空想,太近的理想又太容易实现,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动力。

到底什么样的理想才是适合自己的,我的理想又能定到多高多远的位置,哪个理想才是我真正适合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陷入了思考……

带着这些思考,我在学校展开了对理想的调查。

我在高一选择了7个班级进行调查(调查问卷见附件1),高三选择了3个班级进行调查(调查问卷见附件2)。

其中高一7个班级,共回收有效问卷320份。

从上图的调查当中得出,只有150个学生有比较明确的理想,占到46.8%,超过半数的学生还没有较清晰的理想。

没有理想作为导航,学生的学习就会显得动力不足。

从调查问卷的第二个题目中,即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80%的理想,都是高薪高位或者稳定职业的,比如总裁,CEO,企业老板,公司经理或者作家,画家,教师,公务员等等。

其中有5%的理想,应该说是梦想,离现实比较遥远。

另有15%的理想,应该还谈不上理想,因为目标太低了,并且与学校学习无关。

比如成为职业游戏玩家,成为美容师,修甲师,或者家庭主妇等等。

如果学生的理想与自己现在的学习关系不大,那么他在学习上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与理想的初衷和作用是背道而驰的。

题项

3、你设立理想考虑最多的因素是什么?

选项

A兴趣

B环境

C家长的建议

D地位

E金钱

F其他

人数

40

42

45

75

83

35

百分比

12.5

13.1

14.2

23.4

25.9

10.9

从上图当中,我们看出,学生设立理想的很大的影响因素是金钱、地位和家庭的意见。

赚大钱,住大房,开大车,固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一个高一的学生,在不了解自己的所长,自己的兴趣基础上,这些理想似乎显得有些遥远了,这和生涯发展规划的原理是不吻合的,只有选择适合自己性格和发挥自己所长的理想才能让理想实现地更加彻底,更加完美。

关于问卷调查中的,你想报考的大学和想就读的专业。

高达92%的学生,5分钟内没法下笔,而是在脑海里思考,以前可能从没清晰地想过这个问题。

最后交卷时,有些同学匆匆忙忙填上一个答案。

但最后的统计结果,仍然有46%的同学没有想好要报考的大学,高达65%的学生不知道自己要选什么专业。

课后,从学生口中得知,之所以没有答案,是因为身边有哪些大学和专业都不知道,没法填。

多么现实的一个问题啊,有多少同学是到了最后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刻才第一次看到一些大学的名称。

读了12年的书,到了最后一刻才知道自己有哪些选择的机会,这是本末倒置。

比如有的同学说他初中就想当医生,但后来理科不行,学了文科,没法报了。

所以设立自己的理想是多么的重要,把自己的理想细化,制定实现理想的步骤,走好每一步,最后才能到达彼岸。

从下图中看出,只有一半的学生制定了实施的计划,这和只有34%的学生正走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的数据是不谋而合的。

制定了计划的人当中,更有不乏一批学生是没有按照计划来实施的。

所以,仅仅只有一个理想的“名词”,而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或者

题项

6、你曾为了你的理想制定过实施的计划之类的吗?

选项

A有

B没有

人数

167

153

百分比

52%

48%

更加没有对自己和身边的职业环境等等进行分析,这样的理想是缺乏动力,苍白无力的。

题项

7、你现在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吗?

选项

A正在

B不在

人数

107(34%)

213(66%)

从左表中看出,只有34%的学生正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

66%的学生或是走一步算一步,或者是走了一半换方向了,或者没有勇气走下去了,这些都可能最终让自己的理想夭折。

题项

8、你觉得你自己的理想是力所能及的吗?

选项

A是

B不是

人数

267

53

百分比

83%

17%

从左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7%的学生的理想是力所不能及的,那么很可能是梦想而不是理想。

分不清楚理想和梦想之间的差别,定下的理想作用又有多大呢,又给得了学生多少动力呢,只能更挫败他们的积极性。

题项

9、你觉得设定了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多大?

选项

A对生活、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B有点影响,偶尔可以得到鼓励

C开玩笑一般,不太记在心上

D毫无影响

人数

80

167

45

28

百分比

25%

52.2%

14.1%

8.7%

 

从上表中得出,只有25%的学生认为设定目标(理想)对自己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大多数的学生认为作用不大,更有近20%的学生认为目标(理想)可有可无。

是什么原因导致目标的作用发挥不大呢?

有一部分原因是理想设定的太高远了,还有一小部分是设立地太低了,目标触手可及。

但我想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关键的因素是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在哪里,离目标有多远,目标(理想)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我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达到,做不到知己知彼,如何实现理想。

教育的理想是什么呢?

是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路。

这和生涯教育是统一的,统一于都是为未来服务的,其本质是为生命提升品质、丰富色彩。

这就需要有个明确的规划,用理想来做指导,做引路灯,通过制定适合自己的理想,然后根据自己的理想来学习和生活。

那么现在校园的教育,又把“理想”教育这块重要的内容放置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从事的工作、所担任的职务、角色的总和。

生涯具有独特性、终身性、发展性、综合性等特征。

生涯规划指个人对自己未来发展所作出的主动的、自觉的计划与设计。

主要内容包括:

从年龄、性格、兴趣、局限、生活方式等方面评估自己,了解自己;了解工作的世界,包括工作的要求、工作环境、发展机会和发展前景等;培养抉择能力,综合以上两种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规划,培养个人面对转变的弹性。

一“理想”教育的现状

理想,多么熟悉,又多么陌生的字眼。

孩童时,就曾拖着腮帮,思考着“我的理想”,但有多少人坚持了当初的理想,又有多少人实现了当初的理想,亦或是有多少人再不曾想起当初那个懵懂的理想。

在教育中,理想似乎仅仅是在学生对理想还懵懵懂懂的阶段时才对他们提及,而等他们逐渐长大,对人生和理想开始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和需要时,我们的教育却不再谈理想了,理想教育便脱节了,或者轻描淡写,或者一谈而过。

因而以前和学生谈的理想似乎变成了一场欺骗,这是多么荒谬的现象啊,教育这一人类最富于理想的事业却不和学生谈理想了。

理想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应试教育的挤压。

分数成为评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标准,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还有几个人能够坚强地抵抗,从容不迫地谈人生谈理想呢?

二是当前中国浮躁社会风气的熏染,人们拜倒在权力和金钱脚下,匍匐前行。

理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物质利益的狂热追逐,眼前的蝇头小利取代了曾经的高远理想。

物质世界大大丰富的同时,精神世界却在严重萎缩。

下面是高三的学生在开学的第一周所做的“我的理想”(见附件2)的调查。

高三3个班级参与了调查,共回收154份,其中空白6份,有效问卷148份。

理想

(目标)

初级目标

(报考的大学)

中期目标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长期目标

(毕业10年)

终极目标

(人生奋斗的至高点)

有明确目

标的人数

97

91

108

101

96

百分比

65.5%

61.5%

72.9%

68.2%

64.8%

在我的理想空格栏中,有97位同学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占到65.5%。

剩下的51人中,45份在此空格栏是空白,另有6份,写了但是又划去了。

初期目标当中,超过35%的的学生不知道要报考的大学。

中期目标中27%的人没有思考过自己要达到的一个状态。

长期目标中,即毕业10年后,32%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奋斗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的。

终极目标中,65%的学生的学生都填了,但是,在这65%,208人当中,有35个学生的理想写着,享受天伦之乐,相夫教子,安享晚年等等之类。

这些确实是一些理想的状态,但这和我调查前的指导是不符的。

他们填写的并不是自己当初理想的实现,很多的学生对自己的终极目标信心不足。

在调查当中,学生对于自己的优势劣势,共4个方面,身心方面,心理方面,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

70%以上的学生都是很笼统概况地写,用的词语,类似:

还行,还可以等等之类,学生无法清晰、详细地分析自己的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试想,连自己的实力都不了解,发挥不了自己的长处,躲避不了自己的短处,无法做到扬长避短,设定的理想(目标)也不是量身定做,那么在实现的过程中,必定会走很多的弯路,或者走不了多远,或者停滞不前,选择放弃。

高三的学生,即将面临着高考了,教室前面的最显眼处都挂上了高考倒计时的提醒牌。

然而学生还是没有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理想,可想而知,等到了6、7月份,学生面对那张神圣的高考志愿卡是多么忐忑和犹豫啊!

他们感到非常的盲目,又紧张又谨慎,或许会采纳父母的意见,或许会参考亲戚的建议,或许会询问老师,但是老师仅仅是任课教师,不是招生处的专业人员,不是市场分析员,给的只能也是一己之见,又或许学生只是凭自己有限的所知所闻来进行选择。

这样的选择太主观,太盲目,太武断了。

12年的寒窗苦读,却因为没有足够了解到自己,了解到外面的职业世界,就这样仓促地思考几天后,就做了可能影响一生的决定。

这批90后的学生,他们所受的教育到了最后的环节是如此的仓促,当初他们所接受的学好数理化的理想目标就能走遍天下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知识的力量是不可动摇的,但是,偏离自己的优劣势,不符合自身实力的理想同样没有着可行性,这和生涯规划的理论也是想违背的。

没有量身定做的理想作为引导,作为动力,一味督促学生好好学习,是显得多么地苍白无力呀!

不是随随便便的理想都能实现的,不是随随便便的努力都能成功的。

遥不可及的理想,只会让学生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失去信心,失去自信,选择放弃,只有那些分析自身实力和身边社会环境,制定适合自己的理想目标,才能真正给人以动力。

所以,“理想”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他的引领作用无可替代,他在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二.“理想”教育不可动摇的地位

什么是理想?

理想应当是一个奋斗目标,是一个能够实现的目标,并且是需要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的想象。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正确目标和方向,是人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是人生前进的旗帜和力量的源泉。

理想是能实现的梦想,有理想,就意味着对明天充满了追求与渴望,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向往。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理想,就如同一个人的灵魂,给予一个人目标,激进起你的斗志!

一个人没有了理想,就如同灵魂被枷锁禁锢,肉体,只是迷茫而又无助的躯壳罢了。

王庆根自杀事件就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正值人生黄金年龄的美国白领精英王庆根选择了永远离开这个世界。

王庆根是江苏省首位化学奥赛的金牌得主,在母校海安中学,他是像“神”一样的存在,所有的学弟学妹都是听着王庆根的故事长大的……   

王庆根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失去了理想。

报道称,王庆根为了挣更多的钱,放弃了原来化学专业,而改入IT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的收入比化学多得多。

但收入的增加并没有为他带来快乐,原因很简单,他是为了钱而不是理想作出这样的选择。

所以,我们的教育要从应试教育中,重新拾起“理想”教育,让学生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向着理想去生活。

理想的力量一旦内化为学生动力,还需要那么多外力的督促、鞭策和学校的严加管教吗?

三.“理想”教育的重拾和突破

无论在什么时代,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学生也不例外。

孩童时向往一件精致的玩具,小学时向往脖子上挂着一条红领巾,这都是理想。

年代渐长理想也更远大,理想越远大,越坚定,影响支配作用就越大。

回想我们的小时候,写理想的作文。

大家想到的基本都是医生,教师,工程师,科学家,作家等等。

现在,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也实现了当初的理想。

而如今,我问我的学生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答案就五花八门了,但基本都是和金钱相关的,比如老板、淘宝店店主、理发师、美容师、高管、白领、住上大房子、开豪车等等。

他们受社会不良风气和拜金主义的影响,把自己的理想和金钱等同起来,有些理想根本不需要文凭来支撑,试问,他们又何来学习的动力。

学习松散了,行为也懒散了,整个人都变得慵懒了,于是慢慢就加入了学校的“后进生”的队伍。

追根究底,不是这批学生不想学习,也不是这批学生行为习惯有问题,真正的原因是缺乏理想。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人生因为有了理想而有意义,生活因为有了理想而丰富多彩。

理想必须是正当的,积极向上的,能引导自己走上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

所以,“理想”的教育不可或缺,我们要重拾“理想”教育。

但不能照搬以往的教学模式,我们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今天我要说的理想教育,教师仅仅是引导者,不是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的理想就完事了,而是帮助同学们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实力,能力和潜力,分析身边环境等,让学生学会自己来规划自己的未来,只有这样的“理想”教育,才是真正的理想教育。

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周边环境,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来调整适合自己的理想,这样的理想,才是可以实现的梦想,梦想才能照进现实。

我的理想,生涯规划下的理想,首先是从我出发的,学生得了解自己,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明白自己能力与实力的基础上,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理想。

以前的理想教育只引导学生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然后向着理想前行,这是不科学的。

学生必须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了解身边社会环境,然后再规划自己的未来,这才是有着可行性的,可操作性的,理想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动力源。

本文认为在课堂上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引导。

1.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是“理想”教育的开堂系列课程。

自我认识准确、深刻,对于接纳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具有重要的意义。

将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分成四个方面来重新认识:

公开的我,背后的我,内心的我和隐蔽的我。

让学生不断地探索自我,扩大公开的我,袒露内心的我,缩小背后的我,发现隐蔽的我。

自己眼中我是什么样的,别人眼中的我又是怎样的。

我的优点有哪些,缺点有哪些,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全面又客观地认识自我。

还可以借助量表来认识自己,比如霍兰德职业量表,气质类型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等。

通过测试,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性格特征,适合的职业倾向等,更好地为自己的理想把准方向。

参考的课程有《我是谁》、《别人眼中的我》。

在《我是谁》这堂课中,主题围绕一个游戏,即把自己比喻成一种动物或植物,然后寻找相互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学生会重新审视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优点,然后各小组(6~8人)进行分享。

学生会很乐意接受这样的课堂和课堂的氛围,给学生这样一个时间来思考自己,勇敢地和同学分享自己,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接纳和认同。

《别人眼中的我》这节课,也同样是通过一个活动来完成。

设计了一张表格(如下图),让学生真诚客观地评价2~4位自己熟悉的同学,不可以借题发挥或者口出恶语,需要做到真实地写出对方的优缺点和希望对方能做调整的地方。

这堂课的效果非常的

()在我人眼中的形象

他/她的优点

他/她的缺点

希望他/她改变的地方

好,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觉得同学们的评价很真诚,能接受同学们的评价,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虽然有个别同学因为同学给的评价与自我的认识反差很大而情绪低落,但却是真实地看到来自同学们对自己的评价。

每位同学都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可,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孩子,可塑性非常的强,很在意同学间的评价,但是又不知在那些方面做调整让自己变更优秀。

对于一些一时不能接受同学们意见的学生,我鼓励她们来辅导室找我谈心。

事实上,有2位学生主动来辅导室要求谈心,她一直放不下那堂课给她带来的影响。

学生只是一时是无法接受来自同学们负面的评价,而这恰是鞭策自己的机会。

最后从认知层面上,帮助学生改变了想法,从来改善了情绪,并试着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受欢迎。

2.接纳自己。

在自我认识课程之后,就要学会接纳自我,接收不完美的自己。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乐意接纳自己的整体自我。

让学生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要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劣势,同时要放大自己的优势,让自己的优势成为自身的一个闪光点,成为自己奋斗的一种实力。

只有在客观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地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坦然面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识和肯定自我价值,设定自己的目标,对自己的行为和将来负责,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的课程有《扬起自信的风帆》和《优点大轰炸》。

自信是来自多方面的,有知识上的,能力上的和形象上的。

高中阶段的孩子,非常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上学期,一个孩子因为满脸的痘痘,休学了),所以选择了其中一个角度——自我形象的认同。

在《扬起自信的风帆》这堂课中,课堂第一部分,我让学生来找自己身上不满意的地方,全班的学生都指出了好多好多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比如眼睛不够大、鼻子不够挺、身高不够、脸上长痘痘、脸型不够好,身材不好……学生能说的真是太多了,而说得越多课堂的效果就越好。

第二部分,让学生来分析,因为自身外在形象条件的限制,对自己学生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这个部分,学生就感觉没有前一个活动热闹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外在形象不是交朋友的唯一准则,也不是评判他人的唯一标准,甚至是次要的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让学生去整容,想怎么整就怎么整。

前提是告诉学生整容的后遗症和对韩国女人从小整容,长相相似的评价。

结果,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去改变自己,整容不仅有风险,而且还失去的属于自己的独特性。

课堂的最后一部分,让学生去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形象美化。

学生会想到很多,比如知识的储备上,能力的培养上和习惯的培养、心态的调整上等等。

《优点大轰炸》这个课相信很多老师都尝试过,具体的操作我就不多说了,下面是课堂的最后5分钟一位学生写的一点感悟:

今天我们玩了一个心理辅导游戏—优点大轰炸。

在小组里,组长说轰炸谁,小组的组员就把纸轰炸到谁的桌子上,纸上写着他(她)的优点。

我收到了许多人给我的优点,其中有:

聪明,漂亮,善良,认真......

我终于知道了老师为什么让我们做这个心理辅导游戏了:

因为在家里经常被爸妈责骂,在学校经常被老师批评,有时又碰到学习难题,有时又会出现人际关系的紧张,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顺,很不自信,这次被同学找出这么多优点,原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和长处,通过这个游戏首先树立了我们的自信心。

还有,就是通过游戏,我们发现每个同学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别人身上的优点值得自己学习。

保持自信,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就能够不断走向成功。

3.自我潜能开发。

潜能开发课堂,让学生认识到,人的能力是很强大的,因为每个人都有潜力可开发。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擅长的领域,能力有很多种,如语言能力、数理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察觉细节能力、书写能力、社交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等。

同时,学校还要注重学生思维潜能的开发,发散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社交潜能等等。

我们经常因为一些失败的事而否定自己的能力,然后失去信心,从而否定自我。

事实上,不是因为事情难以做到而使人失去自信,而是自己失去了自信,才显得事情难以完成。

所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增加自己的自信心,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参考的课程有《我有我潜能》、《发现我的职业技能》、《发散思维训练》。

《我有我潜能》这堂课,是参照一档中学生节目——《不可能的任务》来组织的。

任务:

记忆小数点后100位的圆周率。

时间:

35分钟。

方法:

发挥你的潜能。

半个小时后,让学生默写。

结果出乎意料,每个班都有3~4位学生能全数写出。

另外70%左右的学生能写对八成以上。

在上这个课之前,我提前花了两节课的时间讲记忆的技巧,结果学生将记忆的技巧巧妙地运用在这个任务上。

有的用了谐音法,有的进行了归类,有的将那些数字谐音后编成了一个个有趣的,便于记忆的故事。

以前,我们在电视中看到记忆达人的惊人表现,会惊叹不已,其实记忆达人只不过是比我们更懂得训练,更灵活的运动记忆方法罢了。

课后,学生们都会惊叹自己的记忆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自觉地运用记忆的技巧,学起来也更有自信。

《我的职业技能探索》这堂课,主要是通过一份量表来完成。

让学生认识到人的九种技能,自己在那些技能上擅长,在哪几类技能是欠缺,扬长避短是成功的关键。

《发散思维训练》是让学生来争做福尔摩斯。

素材是从网上截取的,非常好的一些视频资料——《你是福尔摩斯》,让学生开发自己的大脑,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多维度的分析来“破案”。

学生非常喜欢这个课程,不仅开发了发脑,打破了思维定势,更让一批学生找到自信。

虽然有一半的学生做不了福尔摩斯,但是从这堂课中,学会了从多角度来看待事情,更细致地分析事情。

4.制定适合自己的理想目标。

通过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让自己和10年后的自己说说话,让理想更真实化。

分解目标,将目标细化,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目标来实现大目标。

分析自己在心理方面,身体素质方面和家庭方面等等因素,来评判自己制定的理想,离理想有多远,实现的几率有多大,多久能实现,让理想清晰化,更能带动自己充满自信地朝着理想前进。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建立远大的,有抱负的理想。

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是靠金钱来衡量的,还有很多的值得我们去奋斗的目标,比如:

名誉、贡献、地位、影响力,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

我曾给我校的学生上过这堂课,在重点班和普通班里就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在填写我的理想卡片时,重点班的学生很安静,都在思考或者认真填写着自己的理想,但是普通班的学生很躁动,一半以上的孩子不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有的则带着好奇心在探听同学们的理想,自己的理想卡片无从下手。

我想这就是典型的带着理想学习,和漫无目的学习的区别。

他们之间相差的或许不是成绩,不是行为规范,而是缺乏理想。

没有理想的导航,他们不知何去何从!

参考的课程有《理想路上我有我计划》、《十年之约》、《价值观拍卖会》。

《理想路上我有我计划》围绕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