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40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文档格式.docx

▪现代化手段在教育研究中运用。

6、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计划:

选题和设计

实施:

应注意以下几点:

研究条件的控制,操作定义的执行,研究过程的监控和调整,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总结:

主要工作:

分析资料、解释结果、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成果。

7、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一)按目的、功能和作用分

1、基础研究是指那些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有关的研究领域可直接增添知识内容的研究。

基础研究的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

2、应用研究是有直接应用价值的研究。

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理论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发展研究是为某一领域的教育改革提出改进建议,主要解决如何改进现实,展望未来,提高教育水平的问题。

4、评价研究是对某一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5、预测研究是对教育的某一个领域未来发展和趋势的研究。

(二)按研究方法分

1、历史研究:

是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进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或改进现实的研究方法。

2、调查研究:

是了解现实中某些问题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相关研究:

是对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以及相关程度的研究。

相关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运用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预测。

3、比较研究:

是按一定标准对相互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的研究。

4、实验研究:

是按照一定的假设,通过人为控制某种教育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分析教育现象的变化和产生的结果,进而论证某种因果关系的研究。

5、理论研究:

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从理论上对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的研究。

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现象的内在规律或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8、教育科学研究的四种水平

(一)直觉观察水平(“发生了什么事情?

”)

(二)探索原因水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

(三)迁移推广水平(“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吗?

(四)理论研究水平(“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和原则?

9、教育研究的目的:

是为了完善教育、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

10、教育研究的作用:

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

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特色;

有助于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1、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其意义重大:

1.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

3.教师的教育研究也是教育科学繁荣的需要。

4.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尊严感。

5.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

温忠麟《教育研究方法基础》分类:

类别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

概念

定义

性质

又称学术研究,以创新探索知识为目标的研究。

 

确立基本概念、定义和命题,探讨基本规律、原则、原理,为全人类所通用。

运用基础研究成果解决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的研究。

解决的是具体问题,可操作,实用化。

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基础上把成果进行推广的研究。

主要领域

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法学、教育评价、教学理论、课程理论、教育管理学等

教育政策研究、发展规划研究、课程与教学法研究等

教科书、教学软件、量表等

原则

方法

1.没有实际要求

2.没有时间限制

3.不急于评价

4.关键是带头人水平

5.多数情况,费用没有固定要求

6.一般没有保密性

1.有目标、计划

2.有时间限制,有弹性

3.适当时候作出评价

4.选题和组织工作起重要作用

5.费用较多,控制较松

6.有一定保密性

1.有具体明确目标,计划性强

2.有严格时间控制

3.完成后立即评价

4.须各方面协调配合,更须注重组织和集体的作用

5.费用投入一般较大,控制较严

6.有很强保密性

成功率

一般不到50%~60%,实现商业化、企业化的可能性较小

一般到50%~60%,实现商业化、企业化的可能性较大

一般可达90%以上,实现商品化、企业化可能最大

成果形式

学术论文

学术专著

学术论文、专利、原理模型

专利、图纸、论证报告、量表

13、好选题的特点:

⏹1、研究的价值性

⏹2、研究的科学性

⏹3、研究的创新性

⏹4、研究的可行性

⏹5、研究的明确性

14、对教育研究选题的评价:

研究是否有意义;

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

研究是否有创新;

问题是否具体明确;

研究的科学性。

15、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它至少符合三个方面要求

1.问题的前提必须正确

2.问题的答案必须存在,可以预测的

3.问题不应当模糊不清,笼笼统统

16、教育研究中选题不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范围太大,无从下手2、目标不清,方向不明

⏹3、问题太小,意义不大

⏹4、课题太难,资料缺乏

⏹5、经验之谈,不是问题。

17、从哪里选题?

■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

■来源于对已有教育理论的怀疑;

■来源于对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

■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移植、借鉴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提出问题

■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

18、选题策略

选择感兴趣的课题;

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选题;

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有关的课题;

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

19、研究问题的表述要求

1、清楚简洁:

名称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一般认为,研究者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

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

⏹如“学科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不清楚

⏹如:

初一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

⏹如“中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研究对象、研究的问题清楚

⏹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不清楚

⏹如“玉环县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清楚

2、规范醒目

指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所以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用陈述句,慎用疑问句“家庭压力对中学生学习成绩有何影响”,可改为“家庭压力对中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或“家庭压力与中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课题新颖醒目,使人一看就留下深刻印象。

3、准确具体

术语界定要清楚;

问题研究范围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

在研究中,所研究的变量和条件必须有可供操作的定义。

20、表述不对的课题:

(1)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中学生语文成绩的基础(用肯定的语句表述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2)语文学习规律的研究(没有确切的涵义,过于笼统)

(3)浅谈教职工队伍建设(不是有待于解决验证回答的问题,浅谈不是研究)

(4)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不是问题,没有确切涵义,用语不严谨)

(5)自我学习能力形成的研究(表述不完整,缺少研究对象)

(6)校长素质的调查研究(研究对象的范围太大,缺乏界定)

(7)提高中小学学生家长素质的研究(无可行性)

21、研究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研究依据及目标的设计

(二)研究方法的设计

(三)研究取样的设计

(四)研究操作设计

(五)研究变量的设计

(六)研究过程的设计

22、研究方案设计的功能

是实现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研究结论的前提。

能够提供研究者符合逻辑的推理流程,突出研究工作的重点,指引研究者明确、顺利、经济地完成研究任务。

有助于使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

23、研究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研究依据及目标的设计

(二)研究方法的设计

(三)研究取样的设计(四)研究操作设计

(五)研究变量的设计(六)研究过程的设计

24、研究意义、依据、目标的设计

研究的意义主要有:

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研究的依据主要有:

理论依据、实践依据,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等。

研究目标包括:

总体目标、分级目标

25、研究方法的设计

在确定研究方法时,需要对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综合加以考虑:

1、研究被试的取样方法(明确研究的总体、样本的大小、取样的手段等);

2、研究的控制方法(操作、控制变量的方式,实验处理,仪器的配备和程序的安排等);

3、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确定测量指标、测定方法,设计量表,规定数据记录方式等);

4、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资料特征,选择数据量化处理和检验假设的方式)。

26、取样的意义:

(1)解决总体研究的困难。

(2)节省人力、时间、费用(3)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深度。

27、取样的原则:

取样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

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均等的。

28、取样的一般过程(程序)

完整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规定总体、选定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容量并选取样本。

29、随机取样的主要方法:

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随机取样法、多段随机取样法

例:

某项研究着重考察工作态度方面的年龄差异,需要从24000人的职工总体中选取500人的样本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

30、如何取样?

采用比例分层取样的方法,先确定总体的层次以及每一层次的人数,然后求出每一层人数与总体人数的相应比例值,以此作为层次抽选的系数;

最后,在各层次完成分层取样。

31、样本大小的确定

一项研究所用的样本究竟以多大为好?

一般人认为,只有采用大样本才能从一定研究数据作出有效的结论;

或者认为样本越大越好。

方法论方面的研究却表明,当样本增大到一定规模以后,更大的样本对提高研究准确性的作用就不很显著;

同时,当样本太大时,容易引起统计上的某种敏感效应,增加统计决策错误的可能性,因此,不少研究者不主张运用过大的样本。

32、样本容量的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a研究对象总体的性质。

总体的大小及其分布的离散程度是决定样本大小的首要条件。

一般来说,总体越大,相应需要的样本容量越大。

总体的离散程度越大,相应需要的样本容量也越大。

总体的同质性越高,相应需要样本的容量则较小。

b研究目标、方法和研究者的经费、经验、时间、精力等主客观条件。

例如,进行访谈法调查只能选取容量有限的研究样本,因访谈研究比问卷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费用。

c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般情况下不小于30,这是根据样本分布的原理确定的。

因素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所需的样本容量一般为10—20倍,最少不能少于5倍。

若是为了检验误差和推论可能出现的错误的概率,需要用公式计算样本数目。

研究变量的设计:

常量、变量

常量:

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有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

如地名、校名、人名、具体时间等

变量:

因变量是可以测量的变量,如分数。

自变量是条件或分类变量,如教学方法

有机变量:

研究个体的先天特征,如性别

中间变量:

可推断其存在的变量,但不能控制或测量,如学习风格,教学风格

控制变量:

效果可以被控制的变量,如性别

无关变量:

除自变量外,能改变因变量的一切影响因素,起干扰作用的变量,又称干扰变量。

例:

两种教学方法对5年级学生学科成绩的效果的影响研究

自变量:

教学方法

因变量:

学科成绩

教学风格,学习动机

性别

学习基础,性别,学风,班风

操作性定义的作用:

第一,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

第二,它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

第三,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统一性。

第四,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第五,它有利于研究的评价和重复。

信度---研究的可信性、重复性

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通常,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研究的信度分为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

内在信度:

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例如,使用多个人收集的资料,内在信度的问题是:

研究的材料收集人之间能达成一致吗?

如果对学习者进行行为研究,使用课堂观察方法收集资料,内在信度的问题便是:

两个或更多的观察者在看待同一学习者的表现时,能产生相同的看法和观点吗?

观察者之间的协同程度如何?

如果缺乏内在信度,资料仅是收集者个人意义上的一种看法,不能客观地反映真实发生的情况。

外在信度:

指的是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同样的研究。

如果能重复的话,那么结果是否总能够保持一致?

如果研究者在相同方法、相同条件下可以多次得到与先前研究相同的结果,则该研究是可信的,说明研究的外在信度较高。

如果反之,则说明外在信度差。

影响研究信度的随机因素主要有:

1、被试方面的因素(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意力、持久性、对待研究的态度)

2、主试方面的因素(不按规定程序实施研究、制造紧张气氛、给予特别关注、评判主观等)

3、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研究材料取样不当、问题陈述不清等)

4、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研究环境的各种难以控制的变化条件等)。

5、研究工具必须准确、可靠。

判定信度的方法主要有3种:

a重复法:

采用相同条件、相同方法进行重复测量、重复研究(两次以上)的方法,是基本的方法。

b相似法:

选择同质的或同类的研究活动,对这些活动的研究工作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考察判断它们的一致性程度,是常用的方法。

c独立评判法:

让参与研究活动的多名研究者同时对某一研究工具或研究内容进行独立判断或评价,然后对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判定研究者之间是否一致性的方法。

效度---研究的有效性、普适性

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内在效度:

是指在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明确程度。

外在效度:

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适用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到其它的总体中的程度。

一般认为,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五个步骤:

1、选择课题2、制定方案3、实施研究,搜集资料

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得出结论,形成成果

文献的类型:

1、按文献的社会属性可分为:

政治文献、军事文献、经济文献、教育文献等

2、按文献的处理、加工程度可分为:

一次文献:

未经加工的原始文献,如实验报告、会议记录、统计报表等。

二次文献:

在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如文摘、索引、目录等。

三次文献:

是对原始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后形成的,如综述文章等。

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1.文献的知识传承和信息传播作用;

2.文献的成果查新作用;

3.文献的理论证据作用。

教育文献检索的的方法和途径:

分类途径;

书名途径;

著者途径;

主题途径;

关键词途径;

序词途径。

教育经验总结的含义:

教育经验总结,就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科学的研究程序,在不受控制的自然条件下,把已有的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作为研究内容,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联系和规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的标准:

典型性、现实性、创新性、效益性、稳定性、适用性、发展性。

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

☐以已有经验作为研究内容

☐保持研究过程的自然状态

☐注重对教育经验的理性思考

☐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教育经验总结的意义:

☐教育经验总结是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

☐教育经验总结是教育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

☐教育经验总结是增强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

2.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3.要全面考察,注意多方面联系;

4.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5.要有创新精神。

调查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准备阶段:

确定课题、选择对象、草拟提纲、制定方案、组织和人员培训

二、调查阶段:

发放问卷、进行访谈、收集材料

三、研究阶段: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推断结论

四、总结阶段:

写调查报告

调查研究与实验研究区别:

调查研究:

一般研究现状

实验研究:

一般是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观察效果,进而研究影响和差异

问卷的结构:

一份完整的问卷,通常应包括标题、指导语、问题三部分,问题是核心

调查问卷问题的类型一般有三种:

一是结构型题目,也称封闭式题目,回答者不能任意作答。

二是开放式题目,它要求答卷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答案。

三是混合式题目,它介于结构型题目和开放式题目之间,虽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供选择,但限制了可能回答的范围。

如“你现在学习的课程中最喜欢的课程是什么?

”“你目前最苦恼的事情是什么?

”“昨天晚饭后,除了睡觉外,你在什么事情上花的时间最多?

答案的设计:

根据形式不同可分为正误型、选择型、编序型三种

根据内容分定类回答、定序回答和定距回答三种

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穷尽所有可能的回答。

数字不遗漏,不重复。

二是答案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

三是档次不宜太多,档内距离也不宜太大。

为此,可将档的两端定为开放式。

问卷编排的要求:

1、同类组合。

2、由易到难。

3、由大到小。

4、由一般到特殊。

5、由事实到态度。

6、由结构型到开放型。

7、避免拥挤。

问卷的使用和修订:

1、试用。

为保证问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调查者在问卷初步完成后,一般要选择小部分调查对象作尝试性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以下三部分:

(1)操作性:

受调查者是否愿意接受调查,是否理解问卷的“指导语”,能否按要求回答问题。

(2)科学性:

所设计的问题是否科学、答案是否合理,所搜集到的信息能否达到调查目的。

(3)可统计性:

问卷的编排是否易于整理与分析信息等等。

2、修订。

在试用的基础上,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修改与补充。

问卷的回收:

70%以上的回收率,可作为研究结论

50%-70%的回收率,可采纳建议

30%-50%的回收率,可作为参考

30%以下的回收率,无效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与局限:

优势:

1、标准化程度高。

2、被调查者较少顾虑。

3、调查效率高。

局限:

第一,当被调查者缺乏合作的诚意或为了迎合主流意识不作实事求是的回答时,调查的结果就不真实;

第二,当问卷的设计不规范、不科学时,调查者尽管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却难以归纳、分析与整理;

第三,问卷调查的程序一旦启动,调查者很难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卷。

调查者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

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有下列:

1、灵活、深入。

调查者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灵活使用事先准备好的访谈提纲,还可根据访谈中所获得言语信息或非言语信息,作若干深入的探讨,从而获得更丰富、更生动的材料。

2、直接、可靠。

调查者可以通过观察与分析,确定被调查者回答的真实性,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3、回收率高。

访谈,尤其是面对面的交谈,不论被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如何,接受调查的意愿如何,只要访谈调查的程序一旦展开,调查一般就会进行到底。

局限性:

例如,效率较低,标准化程度较低,调查过程易产生偏差、被调查者容易有思想顾虑等,都是研究者需要正视的

教育观察法:

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的特征:

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能动性

观察法的类型:

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时间取样观察与事件取样观察

观察法的步骤:

是一个循环的步骤。

观察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观察法的优点:

⒈可以直接向被观察这了解情况,获得第一手资料;

2.可以在自然情况下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

3.可以对同一个人或同一现象作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

4.对其它研究方法起辅助作用。

观察法的局限:

1.不适合大规模的宏观调查;

2.不适合对过去的事情、外域社会现象以及隐秘的私人生活进行调查;

3.不适合对当地人的思想观念、语词概念和意义建构进行细密的探究;

4.不适合对社会现象进行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

5.不适合对社会现象进行因果分析。

个案研究法涵义:

指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与认真分析,从而认识个案的现状或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的意义:

1、个案研究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

2、个案研究是适合教师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3、个案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具有实践意义

4、个案研究是教育反思的主要手段

个案研究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3、研究过程的深入性。

个案研究的局限性:

1、研究对象较少,研究结果的适用性常常受到怀疑。

2、个案研究常常是定性分析,难以标准化,结论往往不精确。

3、个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