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阵地10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6439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阵地1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阵地1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阵地1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阵地1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阵地1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阵地10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阵地10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阵地10页.docx

《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阵地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阵地10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阵地10页.docx

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阵地10页

“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阵地

  《莽原》是鲁迅第一次真正主编的刊物。

创办《莽原》后,鲁迅才真正开辟了自己的阵地。

鲁迅屡次写出创办《莽原》的目的:

“中国现今文坛(?

)的状况,实在不佳,但究竟做诗及小说者尚有人。

最缺少的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我之以《莽原》起哄,大半也就为了想引出些新的这样的批评者来,虽在割去敝舌之后,也还有人说话,继续撕去旧社会的假面。

”{2}

  有研究者指出,《莽原》创刊有三方面原因:

一、鲁迅早有办刊物之意;二、邵飘萍为办刊物提供了阵地;三、北京《狂飙》周刊停刊,为《莽原》创刊准备了人才{2}。

据许钦文回忆,1924年5月30日,鲁迅曾说过:

“我总想自己办点刊物。

只有几个老作家总是不够的。

不让新作家起来,这怎么行!

”③鲁迅在1925年3月31日致许广平的信中也写道:

  我又无拳无勇,真没有法,在手头的只有笔墨,……。

但我总还想对于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施行袭击,令其动摇,冀于将来有万一之希望。

而且留心看看,居然也有几个不问成败而要战斗的人,虽然意见和我并不尽同,但这是前几年所没有遇到的。

  北京的印刷品现在虽然比先前多,但好的却少。

《猛进》很勇,而论一时的政象的文字太多。

《现代评论》的作者固然多是名人,看去却显得灰色。

《语丝》虽总想有反抗精神,而时时有疲劳的颜色,大约因为看得中国的内情太清楚,所以不免有些失望之故罢。

……我现在还要找寻生力军,加多破坏论者。

{4}

  1925年4月24日,鲁迅主编的《莽原》周刊在北京创刊,希望通过办杂志对旧文明开战。

据荆有麟回忆,他劝说邵飘萍将《京报》的戏剧周刊停刊,邵飘萍请他约鲁迅先生,鲁迅很赞成,说:

“我们还应该扩大起来。

你看,《现代评论》有多猖狂,现在固然有《语丝》,但《语丝》态度还太暗,不能满足青年人要求,稿子是启明他们看的,我又不大管,徐旭生先生的《猛进》,倒很好,单枪匹马在战斗,我们为他作声援罢,你去同飘萍商议条件,我就写信约人写文章。

”{5}这就促成了《莽原》周刊的创刊。

《莽原》为《京报》第五种周刊,“率性而言,凭心立论,忠于现世,望彼将来”⑥。

1925年10月,《京报》要停止副刊以外的小幅,鲁迅决定将《莽原》周刊改为半月刊。

1926年1月,《莽原》半月刊出版。

  当时住在西三条附近的青年章衣萍,莽原社成立也在场,时常拜访鲁迅。

章衣萍致鲁迅的信,从侧面记叙了《莽原》周刊的情况:

  鲁迅先生:

  这两天真窘极了,所以也没有到西三条来吃点心。

《莽原》的第二期应该要发稿了罢,然而我的小作《中国的知识阶级》也终于写不成!

听说《莽原》的投稿很丰富,这是我听闻而心慰的。

我万想不到荒凉的北京城竟会有这么多而且硬的打手!

{7}

  青年亚侠给《莽原》寄来投稿《这是谩骂栏里的几则杂话》,在信中写道,《莽原》刚出第二期时,热心致力的朋友问他有无稿子,鲁迅先生编刊的准则起到了鼓励作用:

“据说:

‘鲁迅先生是专爱登无名作家的作品的。

’”这位朋友随后说:

“就是骂骂也可以。

”{8}

  尚钺回忆鲁迅曾谈起《莽原》外来稿件的问题,并有着独有的文风期待――“言中有物”,“粗糙泼辣的青年态度”:

  一日夜饭后,几个朋友集在先生的小书斋中,谈起《莽原》外来稿件的问题。

据先生说外来的稿件并不少,但大多都是“言中无物”之类,只要“言中有物”,即使文字技巧差一点,《莽原》也是非常欢迎的。

因《莽原》本身并不是一种什么“纯文艺”或据(疑为具)有什么崇高水准的刊物。

但有一点似乎是先生与我们一致的感觉:

就是“脂粉骷髅”式的散文或小说和“祖母教训”式的大小诗,即使文学技巧上很优美,作者的名望也很大,《莽原》为着自身不愿作隔靴搔痒的无病呻吟,和保持它的粗糙泼辣的青年态度,也不得不向作者表示歉意。

{8}

  尚钺并且在文中举例说曾有一位“当时发表文字很多的作家”给《莽原》投稿多次,鲁迅不得不多看几遍来稿,而结果还是未刊,因“《莽原》无须有这种光荣”{1}。

  刘半农的来稿《江阴的山歌》未见刊于《莽原》周刊及《莽原》半月刊。

这六首民歌已经达到了发表水平,但显然与《莽原》进行“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主旨无关。

在半月刊上登出的刘半农作品,均更接近《莽原》的编刊思想:

译作(法)左拉著《猫的天堂》(献给打猫打狗的鲁迅翁){8}、译作(法)丹梭著《黑珠》{9}、译作(法)左拉著《失业》{10}、译作(法)嚣俄著《〈克洛特格欧〉的后序》{11}、译作(法)服尔德著《比打哥儿》{12}。

  废名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听过鲁迅的课,也给鲁迅投过稿。

笔者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查阅鲁迅保存的稿件时,发现了一篇废名的佚文。

这是一封废名寄给鲁迅的投稿信,内附废名的一篇文章《也来“闲话”》{13}。

信和文章都用红行稿纸写成。

信封上写明寄至“宫门口西三条西头路北周宅周树人先生”,寄信者为“国立北京大学冯”{14}。

信封上的邮戳显示时间为:

1925年12月26日。

  1925年12月至1926年4月,废名介入了“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论争,写了《忙里写几句》、《也来“闲话”》、《“偏见”》、《作战》、《“公理”》、《给陈通伯先生的一封信》等系列文章。

这篇《也来“闲话”》是继他1925年12月15日发表在《京报副刊》上的《忙里写几句》而作。

废名给鲁迅的信中说:

  鲁迅先生:

  冯文炳,十二.二十六。

  我的住址:

马神庙西斋。

  我到先生家来过几次,都是空空而返。

{1}

  废名的佚文抄录如下:

  也来“闲话”

  春风

  白话文自有他的不朽作品,胡适之,梁漱溟也自有他的特别地方,若有人捧《中国哲学史大纲》,《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替白话文保镳,我敢说他是“以耳代目”。

  鲁迅,疑古玄同反对“东方文明”,自然都不是无病的呻吟,“东方文明”若嘲笑于捧梅兰芳者之口,我敢说他是“人云亦云”,――他自己就是活“东方文明”。

  冯文炳的《忙里讲几句》里面有这么一句:

“倘若真正的找出了一篇或两篇……”我读了很觉惊异。

他“自有他的身分”,何至于这样降格轻许?

而我又相信他的话是有分寸的,于是真到“大报”上去找,――啊,有了,一篇,两篇,他自己的恰恰两篇。

但我怪他太客气了一点。

{2}

  《也来“闲话”》所署笔名“春风”,笔者未见冯文炳在发表其他文章的时候使用过,这为他的笔名录增加了一个新笔名。

在发表于1926年7月26日《语丝》第89期的《无题之三》,冯文炳开始用“废名”这个笔名,“之前基本都用本名”③。

  《也来“闲话”》引述了《忙里写几句》中的半句话:

“倘若真正的找出了一篇或两篇……?

”{4}这句话的机锋指向《现代评论》第五十三期陈西滢的《闲话》谈到的文艺上的“标准”。

这个“几篇”即为《闲话》中所写:

“至于本刊的文艺部分,别的不敢说,至少在中国的新文坛里添了几篇极有价值的创作和批评。

”{5}废名于是在“大报”《现代评论》上找了两篇,写成文章《也来“闲话”》。

  《现代评论》上确有文章以《中国哲学史大纲》,《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替白话文保镳”,也有文章“捧梅兰芳”。

《现代评论》第二卷第三十七期,登载了陈西滢《闲话》与仲揆(李四光)《在北京女师大观剧的经验》。

《闲话》中写道:

“这二十年里,有过什么文言著作可以比得上吴稚晖先生的《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胡适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都是些白话的作品?

”⑥李仲揆《在北京女师大观剧的经验》则将1925年的北京女师大事件比作戏场,在文章开头写道:

“听说北京老听戏的大爷们有一个特别的习惯;那就是他们必要到什么梅兰芳、王凤卿出台的时候,才到戏园;……那是何等的畅快。

”{7}引述《现代评论》两篇文章中的这几句话,可以看出废名这两段议论的针砭所指。

  在这次投稿前,废名已是《莽原》周刊的作者:

1925年5月8日,废名的《河上柳》发表于该刊头版,“声援”了《莽原》周刊。

1925年12月19日的《国民新报副刊》上,林语堂《再论骂人》中引用了废名同年12月14日在《京报副刊》发表的文章{1}:

“由此我们更明白(如十四日《京副》上冯文炳君所说),还是我们的不干净为干净,‘我们的不干净也是干净,否则世上到那里去找干净!

’(《从牙齿念到胡须》一文)”{2}。

  1925年12月24日的《国民新报副刊》登载了一篇《反“闲话”》③。

废名这篇《也来“闲话”》是为批评《现代评论》而作,鲁迅为什么没有将它发表于《国民新报副刊》或者《莽原》呢?

目前尚无确切的证据来作出解释。

废名这篇文章在语言上很晦涩,写得十分微妙,需要读者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并对所涉及的言说背景十分了解。

如果一般读者不能理解这篇文章的意旨,它就很难实现批评的功能。

而文章写得如此晦涩有两个原因:

其一,废名时为北大英语系的学生,正是《现代评论》的主要编者的学生,以学生的身份对老师进行批评,有违伦理{4};其二,废名的语言本就有晦涩的风格,这样的语言风格写作小说、散文都很好,写作议论性的杂文则容易主旨不明晰,不同于鲁迅所欣赏的杂文风格。

  未名社的台静农是在1925年4月27日夜,应张目寒之邀首访鲁迅,始与鲁迅认识{5}。

此事在鲁迅日记中有记录⑥。

这一时期,台静农与鲁迅往来频繁,时常通信,并多次寄文稿给鲁迅,在鲁迅日记中有多处记录。

台静农在《莽原》周刊、半月刊,《国民新报副刊》、《语丝》等发表多篇文章、小说。

现存台静农寄给鲁迅的两篇文章及书信,未见收入台静农的《龙坡杂文》等文集,也未被列入陈子善、秦贤次所编《台静农先生前期创作目录》{7}和台静农《学术论著暨艺文作品类目编年》{8},为台静农的佚文。

一篇是题名《人彘》的散文,署名静农。

另一篇是台静农1925年10月13日给《莽原》的投稿,题为《画阳的老头儿与章士钊》,署名。

《画阳的老头儿与章士钊》一文讽刺批评了林琴南和章士钊的复古,并批评了章士钊的党徒――“章士钊怀中之一部分的自命学者与走狗”{9}。

  青年作者的杂文创作明显受到鲁迅的影响,在文章中不断征引鲁迅的言论。

李宗武《十月》开篇即写道: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有一种古怪的脾气,就是大家喜欢一个“十”字:

请客的菜,须有“十大碗”;告人的状,须凑成“十大罪”;道人的喜,要说“十大全”。

……这种例子,不一而足。

{10}

  李霁野《反表现主义》也提到:

“大概是L先生说的罢,中国有这么一大片地方,统共出版的定期刊物大约不到二百种,便有人多了多了的嚷起来,真是些没出息的小器东西。

”{1}此外,还有例如张同光的《“国骂”之研究》{2};李天织的《猫,狗》后附信,也自言是仿鲁迅在《莽原》发表的《猫狗鼠》而作③。

  1924年1月,鲁迅应北京师大附中校友会之请,做了题为《未有天才之前》的讲演。

会场在附中大操场,听讲的人除本校外,还有别校的,把场地挤得满满的{4}。

蹇先艾回忆说:

“正是聆听了鲁迅先生的‘未有天才之前’以后,‘就不顾幼稚的大胆动笔了’”,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5}。

1925年9月28日,蹇先艾向《莽原》投稿诗作《积水潭之畔》,并给鲁迅写了一封信⑥。

  一些作者前往拜访鲁迅。

北平法政大学法律系学生柯仲平1925年结识了鲁迅,荆有麟“曾记诗人柯仲平第一次访先生时,带着大批诗稿”{7}。

鲁迅将柯仲平的《伟大是“能死”》推荐发表于1925年6月15日的《语丝》第31期。

1926年3月25日,鲁迅又将柯仲平1923年冬创作的诗歌《此千起万伏的银河》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第六期。

  汪静之读懂鲁迅所写的《爱之神》后,写信给鲁迅,附了学写的新诗请他指教{13}。

鲁迅日记中记录了鲁迅寄回诗稿给汪静之{14}。

汪静之回忆鲁迅在给他的信中指点他读拜伦、雪莱、海涅的诗:

“情感自然流露,天真而清新,是天籁,不是硬做出来的。

然而颇幼稚,宜读拜伦、雪莱、海涅之诗,以助成长。

”{15}《蕙的风》出版后,遭到顽固派的攻击,鲁迅写了《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所以,汪静之写道:

“我是鲁迅的私淑弟子,鲁迅是我的恩师。

”{16}魏金枝将《留下镇上的黄昏》投稿《莽原》,经鲁迅校对发表,被鲁迅称为“是描写着乡下的沉滞的氛围气”的“新作品”{17}。

  郁达夫回忆了鲁迅对年轻人的鼓励:

  有几位鲁迅同辈的朋友,时常把青年们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中的错误词句做背面挖苦的材料。

例如,刘半农曾把大学入学考试时,学生在国文试卷中错误的地方和字句,写了几首打油诗,发表在上海的一个杂志上,鲁迅就写文章批评了他{2}。

钱玄同也常好把青年们作品中的错误词句和缺点,当作谈话资料或加以讥讽。

“鲁迅先生就总对我们说:

‘自己么现在不动笔,青年们写点东西又嫌他们写的不好,评头论足的指摘他们,这会使青年们不敢再写,会使出版界更没有生气的。

’”③

  《莽原》半月刊的封面使用了青年司徒乔的画。

司徒乔时为燕京大学的学生,《语丝》上曾有一段文章介绍他,《莽原》半月刊共出两卷,全用司徒乔的画作封面,司徒乔还为未名社的出版物画过封面和插图{4}。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导言》中,鲁迅对莽原社的文学成绩做了总结:

  莽原社这个以鲁迅为主编的青年知识群体,后来内部发生冲突,借《莽原》改为半月刊之机,分立为未名社和狂飙社。

此即鲁迅所说:

  但不久这“莽原社”内部冲突了,长虹一流,便在上海设立了狂飙社。

{10}

  而在李霁野的叙述中,未名社与莽原社本就没有关系。

与莽原社有关系的“有高长虹、向培良、荆有鳞等。

未名社五人中,只有一二人以个人名义给《莽原》写过很少稿子。

我们和高等无交往,与所谓莽原社更无关系。

”{11}李霁野回忆他所作的《微笑的脸面》,鲁迅说在《莽原》周刊上发表有点可惜,留着在未名社出版的《莽原》半月刊上发表了。

李霁野以这件小事来指明鲁迅对高长虹的文字评价,以及《莽原》半月刊和《莽原》周刊的一个区别,还有未名社和莽原社的分界{1}。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常自认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都合情合理,有这样平常心态,将会战胜很多困难。

2、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有好脾气和仁义广结好缘,多结识良友,那是积蓄无形资产。

很多成功就是来源于无形资产。

3、一棵大树经过一场雨之后倒了下来,原来是根基短浅。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打好基础,才能坚固不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