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534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Word文件下载.docx

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

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

由此可知(  )

A.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 

 

B.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

C.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 

D.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源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解析】董仲舒把阴阳五行家等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东汉末年才出现道教组织,但董仲舒是西汉儒家的代表人物,与材料中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

为恶”“程朱理学认为……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表明两者的人性观有相似之处,故B项错误;

材料中“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表明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故C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三纲五常,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6·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君命顺,则民有顺命;

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

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

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

盐铁皆归于民。

去奴婢,除专杀之威。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然后可善治也。

夫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摘编自《汉书·

董仲舒传》《春秋繁露》等

材料三董仲舒……开启了儒家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

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中哪些继承了先秦的儒家思想?

(2分)在哪些方面发展了儒家思想?

(2分)在此基础上概括指出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产生的影响。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儒家思想在先秦和汉代的不同地位说明了什么?

(2分)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第一小问继承,“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然后可善治也”、“夫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说明董仲舒的思想继承了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

第二小问发展,“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体现了神化皇权和天人感应;

第三小问问特点,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外儒内法和神学倾向回答。

(3)此题问影响,“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体现了其奉为正统,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有利于大一统、中央集权,“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体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心理特征的形成。

(4)此题问说明,从儒学在不同时代的变化可以看出思想要适应时代需要,与时俱进。

(2)继承:

民本、仁政。

发展:

神化皇权、天人感应。

特点:

外儒内法、神学倾向。

(3)影响:

有利于大一统、中央集权;

奉为正统,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利于中华民族心理特征的形成。

(4)说明:

思想要适应时代需要,与时俱进。

3.(2016·

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

21)(11分)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思想以儒家学说为核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是基于其特定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化思考,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韩进军刘永艳《论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材料二朱熹认为,只有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才能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使儒家维护封建纲常的价值形态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认同。

——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

材料三在一个排斥农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社会里,绅士社会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教化、伦理、法规、祭祀、宗族等一切社会责任与权力为一体,成为乡土社会的实际权威……在全国范围内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网络。

国家所必须的思想意识——包括国家的法令政策,就是通过这个网络突破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性习俗与文化,渗透到那些看似封闭的乡村角落的。

——杨阳《王权的图腾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目标。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为实现材料二中的构想提出的主张。

比较材料一、二,说明董仲舒和朱熹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侧重点。

(4分)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认识。

(4分)

(1)根据材料一中“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可知其内容为性善论和天人感应,其目标是实现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

(2)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二中“只有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可知其提出的主张为把三纲五常视为天理,通过“存天理,灭人欲”来维护这个理;

第二小问侧重点,根据材料一中“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可知董仲舒侧重于国家意识的形成,根据材料二中“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使儒家维护封建纲常的价值形态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认同。

”可知朱熹侧重的是乡村宗族伦理。

(3)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三中“绅士社会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通过这个网络突破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性习俗与文化,渗透到那些看似封闭的乡村角落的。

”可知其观点为绅士成为乡土社会的权威,成为国家意识传播到乡村的媒介;

第二小问认识,从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内容及影响分析作答即可。

(1)内容:

天人感应,独尊儒术。

目标:

实现“大一统”。

(1分)

(2)主张:

三纲五常即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侧重:

前者侧重国家意识层面;

后者侧重乡村宗族伦理。

(3)观点:

绅士成为乡土社会的权威,成为国家意识传播到乡村的媒介。

认识:

传统社会控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根本宗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任意两点,2分)

由此可知(  )

D.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源

材料“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程朱理学认为……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表明两者的人性观有相似之处,故B项错误;

江苏南京、盐城一模·

4)王阳明《传习录》载: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由此判断,王阳明主张(  )

①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②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

③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④良知需通过外在探求实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宋明理学;

排列组合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材料中“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得出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故①正确;

根据材料中“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得出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故②正确;

根据材料中“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得出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故③正确;

良知是通过内心自省,不是外在探求而实现的,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江苏泰州一模·

3)蒋传光在《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中指出:

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

……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

由此可见宋明理学(  )

①以“礼”为核心,构建新儒学体系②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

③通过强化伦理道德来巩固统治④使儒学上升为正统思想、官方哲学

C.②③ 

D.①②③④

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材料中宋明理学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是以“理”为核心,故①错误;

宋明理学继承传统儒学的“礼”的思想,同时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发展了传统儒学,故②正确;

宋明理学将伦理道德上升为“天理”,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故③正确;

儒学上升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4.(2016·

江苏常州一模·

3)北宋理学家“二程”说:

“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

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

”这表明“理”是(  )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 

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

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 

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

【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从材料“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

”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精神实体、万物的总根源、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与材料信息不符,选择C项符合题意。

5.(2016·

江苏苏锡常镇一模·

4)某思想家强调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之所以有时会违背道德本性,是因为“物欲牵蔽”,该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李贽

【解析】材料中“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之所以有时会违背道德本性”表明是心学的“致良知”,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

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与材料中“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相符,故C项正确;

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6.(2016·

——韩进军刘永艳《论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任意两点,2分)

7.(2016·

江苏南通一模·

21)(12分)明清时期,我国传统农业文明继续发展,同时在其内部也生长出了某些新的思想观念。

材料一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王阳明《传习录》

(1)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4分)

(1)第一小问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一“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得出人人皆有良知;

依据材料一“学贵得之心”得出人应该独立思考判断;

依据材料一“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得出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第二小问影响,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是程朱理学,它用纲常名教对人们进行思想束缚,王阳明以“良知之在人心”来否定“三纲五常”“格物致知”,对程朱理学的纲常伦理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冲击。

(1)主张:

人人皆有良知;

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人应该独立思考判断。

影响:

冲击了程朱理学的纲常伦理。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材料二有人者(君主)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

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梨洲(黄宗羲)之学,自然以阳明为根底,……他一生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

……梨洲不是王学的革命家,也不是王学的承继人,他是王学的修正者。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政治理想。

据材料三,说明黄宗羲是“王学的修正者”。

(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解释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

(3分)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第一小问政治理想,依据材料二“为天下,非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公”得出天下大公;

依据材料二“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得出从政为民;

依据材料二“以天下

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得出君臣平等。

第二小问说明,依据材料三“自然以阳明为根底,……他一生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分析得出汲取心学精华,注重实行,由“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分析得出反对心性空谈。

(3)由材料一王阳明“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概括出倡导个性解放;

由材料二黄宗羲“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概括出蕴含初步政治民主观念;

由材料三黄宗羲“他一生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概括出讲究经世致用。

(2)理想:

天下大公;

从政为民;

君臣平等。

说明:

汲取心学精华,注重实行;

反对心性空谈。

(3)表现:

倡导个性解放;

讲究经世致用;

蕴含初步政治民主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