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传导机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6588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贷传导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信贷传导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信贷传导机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信贷传导机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信贷传导机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信贷传导机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信贷传导机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信贷传导机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信贷传导机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信贷传导机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信贷传导机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信贷传导机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信贷传导机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信贷传导机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贷传导机制.docx

《信贷传导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贷传导机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贷传导机制.docx

信贷传导机制

 

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一号华文魏碑,居中)

经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小初黑体,居中)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问题研究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论文提交日期:

 

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所涉及的项目为本人亲自负责或者参与实施的项目。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本人完全了解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士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摘要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理论上分为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两种,这两种渠道的作用机制和作用大小因经济运行状况和运行机制而定。

在西方发达国家,货币渠道是主要传导渠道,货币供应量是唯一的中介目标。

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不小差别。

本文将结合我国时代背景,探讨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对策

Abstract

Intheory,thetransmissionmechanismofmonetarypolicycanbedividedintomonetarychannelandcreditchannel.Thefunctionmechanismandsizeofthesetwochannelsdependontheeconomicoperationandoperationmechanism.Inthewesterndevelopedcountries,themonetarychannelisthemaintransmissionchannel,andthemoneysupplyistheonlyintermediarytarget.ThisisquitedifferentfromtheactualsituationinChina.BasedonthebackgroundofChina'stimes,thispaperdiscussesthecredittransmissionmechanismofChina'smonetarypolicy,analyzestheexistingproblems,andputsforwardrelevantsuggestions.

Keywords:

monetarypolicy;credittransmissionmechanism;countermeasures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货币政策是央行为调控经济而在货币供给、信贷及利率等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它政府影响经济的主要方式之一。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与传导渠道与西方国家相比均存在不同之处。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和常备借贷便利。

其中利率政策因利率市场化改革而逐渐被淡化。

在传导渠道方面我国的特殊之处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在金融市场上存在多种利率定价,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货币市场利率也称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它由货币市场自行决定,是货币的“市场价格”;另一种是央行管制的存贷利率,它由央行根据对货币市场的判断决定,是货币的“计划价格”,这种价格双轨制影响了金融市场效率,让市场间的利率并不能真正反映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也造成了城乡之间和企业之间的信贷分布不均衡现象。

第二点是我国对信贷规模的管理,在1998年我国实施信贷管理模式,由政府直接对信贷进行管控。

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体系的重要一环,传导机制变量向最终目标的传导渠道是否畅通,以及货币政策工具对传导机制变量的传导是否畅通共同决定了我国的货币政策体系是否有效。

如果中介目标与传导机制变量、传导机制变量与最终变量间的关系显著,那么央行可以通过有效地控制中介目标来调控实体经济。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凯恩斯理论告诉我们,当利率处于低水平状态下是,是能增加投资支出的,经济也会随着发生增长。

当然主要是因为低的利率水平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我们知道在McKinnon和Shaw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后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抑制论”。

认为利率可能在发展中国家是不适用的。

我们从他们的分析中可以知道,由于流动性约束在发展中国家是普遍存在的,这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因为流动性约束的存在,那么低利率的话就限制了货币的供给,也就是造成了对货币可能存在的超额需求问题。

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那么将会使得整个金融体系运作的效率严重下降,使得利率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具体来看就是不能很好的改变投资的数量和质量,引起资金短缺问题。

利率传导机制是逐渐引起了国外研究学者的重视,他们分别对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的时间段都进行了考证,其得出的结论也是存在多样性的。

其中,主要分两大派:

一部分学者认为利率对消费、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那么显著;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利率与经济增长、投资有相关关系,利率传导渠道不但是存在的,而且其在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中所起到的作用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是越来越重要的。

1.2.2国内研究现状

马理、黄宪、代军勋在货币政策调整与银行资本约束的双重约束下,对我国的4个主要的市场进行了分析。

贷款、货币、债券以及商品市场会不会在银行资本约束的情况下,传导路径和效果发生变化。

实证结果告诉我们,银行资本约束可以改变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同时具有降低风险修复的功能。

周建、况明利用BVAR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系统动态传导可靠性以及货币政策的动态影响机制。

通过BVAR方法所得到的实证分析结论更加准确、深刻地揭示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影响机制。

通过以上认识,我们当然可以看出由于实证研究方法、数据变量选择及样本区间进行不同的选择的话,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也是呈现出多样性的,自然不必说。

那么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有效性研究便显得更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第2章理论基础阐述

2.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念的界定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当局通过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中介目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

中央银行在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过程中,会涉及各种中间环节相互间的因果联系,如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作用如何?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否能够引起信贷余额的变化?

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对实际GDP、名义GDP和物价的影响如何?

这些因果变动的总和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本文所研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由四大部分组成,即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

研究其传导机制就是研究其组成部分之间传导渠道是否存在,传导过程是否畅通,影响力度如何。

2.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不同的经济学流派,根据当时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站在不同的视角,形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2.2.1货币传导机制

货币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三大类:

利率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和汇率传导机制。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有分为托宾q渠道、财富效应传导渠道。

(1)利率传导机制

率传导机制以凯恩斯的工S-LM模型为基础,描述了货币当局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货币供应量的上升将导致实际利率下降,工业企业的资本成本随之下降,投资支出增加,从而引起了总需求和产出的增长。

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强调长期实际利率而不是短期利率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约翰·泰勒(JohnB.Taylor)对凯恩斯的传统利率途径做了进一步扩展。

由于价格粘滞的存在,因此,降低短期名义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也会降低短期实际利率。

在理性预期下,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表明,长期利率是未来短期利率的期望值,实际短期利率的下降将导致长期实际利率下降,进而影响投资需求,如企业固定投资、居民住房、耐用消费品投资和库存等。

明确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影响投资支出,进一步为货币当局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提供了依据。

即使在通货紧缩期间,名义利率接近零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会刺激投资增长,这是因为货币供应量的扩张会提高预期价格,从而提高预期通货膨胀率,进而实际利率水平下降,投资和产出增加。

(2)汇率传导机制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以及浮动汇率制度的确立,汇率对净出口的影响日益受到货币当局的重视。

汇率传导机制是否有效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利率的变动能否引起汇率调整。

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实际利率下降,本国货币存款相对于外币存款的吸引力降低,本币存款价值与其他货币相比,出现下跌,即本币贬值,国内商品价格相对低廉,贸易条件改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导致净出口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2.2.2信贷传导机制

信贷传导机制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和银行贷款传导机制,这两种传导机制强调了信息不对称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约束。

(1)银行贷款传导机制

银行贷款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基础是银行在金融系统的地位具有特殊性。

银行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在解决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上极具优势。

借款人在一定程度上非常依赖银行信贷。

在没有其他融资渠道能够完全替代银行存款的条件下,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增加银行存款,银行可贷资金规模提高,贷款的增加会导致投资支出增加。

其传导过程如下:

银行贷款传导机制隐含的一个观点是,货币政策对那些更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小公司影响较大,而对那些能够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的大公司影响较小。

(2)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

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也源起于信贷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企业的净资产越低,向这些公司提供贷款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就越严重。

净资产越低意味着贷款的担保较少,逆向选择所造成的损失越高。

同时,企业较低的净值也增加了道德风险问题,他们参与风险投资项目的意愿更加强烈,贷款人还款的可能性更低,这两者都造成了对低净值企业的贷款规模下降,从而导致投资支出减少。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1.导致股票价格上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提高了企业的净值,银行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减少,对企业的贷款增加,从而导致投资支出和总需求增加。

其传导机制如下

2.扩张性政策会降低名义利率,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改善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贷款增加促进经济增长。

产负债表传导渠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名义利率影响企业的现金流。

这与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中实际利率影响投资恰恰相反。

此外,短期利率在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短期债务利息支付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远远大于长期债务。

3.通过货币政策影响总体价格水平是另一种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

企业的债务成本根据合同,以名义价格计算是固定的,未预期的物价水平上升会降低了企业的实际负债水平,企业债务负担减轻,但不会降低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

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价格水平意外上升,提高了企业的净资产,从而降低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促使投资支出和总产出上升。

第3章我国货币信贷传导机制的变化

我国经济日益面临国际化,金融业也日益面临自由化。

这些均将对我国货币信贷传导机制产生深刻的影响。

已逐步证实我国将有四个明显变化:

一是对外贸易将继续扩大,二是对华投资将增多,三是外资银行业务将增大,四是外汇市场将日益活跃。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不断加深,稳定汇率的难度亦加大,而利率改革滞后将不利于提高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能力。

3.1货币信贷渠道发生变化

1994年我国实行汇率制度并轨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同时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巨额外资蜂拥而入,因而导致我国一直处于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

人世后,我国出口波动与外资流动将日益频繁,这又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外汇信贷占款,也将影响到我国有效的货币信贷供给。

3.2部分货币政策工具效应发生变化

外资银行将陆续大量进入我国,这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将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给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降低了一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

例如,如何加强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存贷款的信贷管理以及人民币业务的信贷管理,相应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的课题。

又如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由于在我国经营的外资银行可以转移相关业务,以避免受准备金制度的约束,因而随着外资银行业务所占比例的不断提高,准备金这一政策效应将随之相应降低。

除此之外,利率政策、再贷款政策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3.3支付清算系统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客观上要求形成全国统一的支付清算系统。

但目前我国中央银行的支付系统总体上建设较慢,人为限制较多,清算速度达不到客户的要求,影响了资金的及时清算划拨和调度,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银行业务的需要。

各国有商业银行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导致一方面国家资金、资源严重浪费,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结算困难,同时也不利于中央银行对内资和外资银行的统一监管。

所以,全国统一的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

可以预计,一旦该系统投入实际运行,必将大大提高资金流动速度,提升货币传导机制的运行效率。

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中外金融机构将更多地通过国内外金融市场获得资金融通,而同中央银行进行的资金融通规模将减少,造成了中央银行更多地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参与金融市场交易,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进而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

因而客观上要求中央银行加强间接调控的力度。

此外,随着本外币业务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逐步放开,微观经济主体面临选择的融资渠道将增多,因而外资金融机构也成为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部分,他们对货币政策实施有效性的影响不可忽视。

所以还应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中作为交易主体的比例。

新时期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将形成主要以基准利率为核心的调控体系。

通过调节基准利率,包括再贴现利率和再贷款利率,从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资产价格,影响人民币汇率及市场参与者的理论预期,再由此传导至国内总需求;与此相对应,货币供应量相应增长并共同促进经济增长。

第4章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主要问题

4.1货币信贷市场发展滞后

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滞后削弱了传导机制的调控功能。

同业拆借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性市场,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信息源。

目前,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远不能适应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需要,从而必然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正常运行,主要表现在:

同业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偏少,结构也不合理;同业拆借市场交易规模小,交易品种少。

票据市场不成熟制约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

完善而发达的票据市场是中央银行利用再贴现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扩张或收缩信用的基础。

我国票据市场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票据市场工具单一,银行承兑汇票、本票比较少,特别是没有建立起依靠企业本身信誉而流通的商业票据,中央银行利用再贴现工具通过票据市场影响企业融资行为的传导机制受阻。

国债市场不完善制约传导机制。

国债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场所。

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通过在国债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依靠国债市场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进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减和利率升降变化,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而我国的国债市场规模较小且期限结构极不合理,难以成为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的市场依托,制约了传导机制的运行。

4.2银行体制不完善

在当前以信贷渠道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的情况下,银行体系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效果。

我国银行均为国有及国家控股,通过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虽然大大提高,但与国外银行相比在风险管理、资产运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2015年,国有商业银行在投资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不愿意对外放贷,一度出现大银行不用中央银行再贷款、不大量购买国债的现象,贷款渠道出现体制性萎缩,货币供应量下降。

反之,2019年,我国经济形势好转,银行信贷猛增,全年新增贷款突破2.77万亿元,其中,60%以上的新增贷款是国有银行放贷的。

银行业的利润动机不强,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受影响。

4.3利率监管存在问题

利率管制造成了我国金融资产间利率结构的形成机制不合理,利率信号失真,从而利率传导渠道不畅。

利率是储蓄者与金融企业、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之间在资金方面达成交易,是各经济变量与经济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关键要素,利率机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的大小依赖于利率市场化程度的高低。

利率市场化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市场化、国债利率市场化、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化和储蓄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将会使货币市场包括导向性利率在内的不同利率水平之间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

央行对导向利率的调整会通过适当的传导方式影响其他利率,利率政策的作用将通过贴现窗口发挥,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引导商业银行的利率变化并传导给资金市场和企业,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由于央行对利率实行管制且利率结构复杂,利率的调节作用受到限制。

第5章完善我国货币信贷传导机制的建议  

5.1疏通信用渠道传导的阻梗

由于近期内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宏微观环境不会有根本性改变,所以信用渠道的主导地位在一段时间内会仍旧存在,此时要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依靠疏通信用渠道的阻梗,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和辅助设施,调整信用等级评定标准,重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

具体措施有广泛宣传和普及社会信用知识,逐步提高社会信用意识;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进一步充实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打击逃避银行债务的行为,应出台一部保全银行贷款资产的法规;尽快建立起由政府出资、多方人入股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商业银行在贷款评审过程中,应根据国家新的《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评级灵活处理,使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更趋合理、公正。

5.2发挥货币信贷传导的优势

从中长期看,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的改革深化,我们要加快改革,培育理性的市场主体,为货币渠道最终成为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创造良好的宽松的环境。

首先,推进利率市场化,充分发挥利率渠道调控作用。

我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以信用关系为基础的多样化利率体系,形成利率的市场决定机制。

为此,应逐步放开利率管制,形成完整的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体系;然后放开属于直接融资方式的债券利率;再按照央行的改革思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再放开贷款利率,最后放开存款利率;逐步取消对利率变动的行政性限制,完善利率在调节银行、企业、个人资金运用方面的杠杆作用。

接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杠杆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建议由几家主要商业银行根据当日外汇市场供求,前一营业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加权平均价,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买卖的汇率浮动幅度;银行与客户间的限期买卖汇率可在公布的市场即期汇率的一定幅度内由银行直接确定;而客户与银行间的大额买卖,汇率可由客户与银行自由议定。

央行可根据国际市场情况调整汇率,放宽汇率波动幅度,增强名义汇率的灵活性,从而减少央行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压力。

然后,完善货币市场,强化货币市场与其他金融子市场的关联。

中央银行在利用好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贷款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调控货币供应量,相应增加对中小银行的再贷款,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开发新的交易工具,允许承兑贴现票据、CD、大型企业债券进入市场流通。

金融当局应把工作重点转向培育市场机制上,同时,加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使货币政策能得到充分扩散。

最后,增强商业银行对宏观形势反应的灵敏度,提高风险定价水平,落实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

商业银行要与央行上下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便于克服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要严格控制新增贷款的质量,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和扩大银行信贷的关系,在保证本息归还的前提下,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简化贷款手续,提高效率;充分利用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区别对待客户,既要争取高端客户,也要帮助成长中的企业。

5.3强化央行货币政策运作的独立性  

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统一性和及时性,货币调控权应相对集中于中央银行总行,坚决按照《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按季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讨论和研究与货币政策有关的经济金融问题,保证货币政策决策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同时,应该在上保证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独立于地方政府,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受其干扰。

一方面,改变中央银行行长的任免程序,将目前中央银行对国务院的隶属关系改变为对全国人大或人大财经委负责;另一方面,应将货币政策委员会从目前的“咨询议事机构”提升为“决策机构”,将货币政策的决策程序规范化、科学化,并适当增强决策的透明度。

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能够保持中国货币政策及金融市场的稳定,可以采用渐进方式加以推进,即逐步调整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成员构成比例,初期以政府代表为主,待条件成熟以后再逐渐减少政府方面的代表比例,相应增加市场方面代表的比例,既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效率,也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中央银行应充分利用其分支行掌握当地情况的优势,不仅搞好金融监管,也有责任为促进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作贡献。

可考虑进一步从法规上明确央行分支机构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地位、权责和作用,督促其充分发挥窗口指导的功能。

结论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实现的整个过程,与中央银行的职能实现密切相关。

但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还不完善,滞后的金融体系市场化进程、货币政策传导主体和传导客体尚未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及宏观外部环境的不利都影响到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在我国金融市场对世界的全方位开放之际,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梗阻,使央行的货币政策得以有效实施,对我国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近些年来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演变研究,可以看出只有科学的,创新的货币货币传导机制才能为经济发展推波助澜,创造更多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向东.金融危机的起因及经验教训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3):

324-326

[2]Mishkin.SymposiumontheMonetaryTransmissionMechanism[J].JournalofEconomic

Perspective,1995(9):

24-31.

[3]张莉.中国的IS-LM模型与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分析[DB/OL].http:

∥202.118.8.5,2002-05-01.

[4]谢平.银行稳健性和竞争性影响货币政策传导[N].金融时报,2004-04-16(5).

[5]《中国钢铁工业五十年》编辑委员会.中国钢铁工业五十年[M].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60-73.

[6]杜厚文,黄泰岩.通货紧缩下的经济增长[M].北京:

经济

[7]张金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N].金融时报,2004-08-02(6).

[8]曾华,赵爽.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第8卷第1期:

27-30

[9]申树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综述[J].经济师,2009年第11期:

38-39

[10]刘宣炜.论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J].中国商界,2010年第6期:

P56-58

[11]盛朝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分析:

1994—2004[J].金融研究,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