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590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8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docx

整理锂电池产业研究

锂电池产业研究报告

一、锂电池产品分类及特点

锂电池的分类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电解质的材料划分,另一种是根据可否按充电方式划分。

(一)根据锂电池所用电解质材料不同,锂电池可以分为液态锂电池和聚合物锂电池两大类。

其中聚合物锂电池又可分为三类:

1、固体聚合物电解质锂电池。

它的电解质为聚合物与盐的混合物,这种电池在常温下的离子电导率低,适于高温使用。

2、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锂电池。

即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中加入增塑剂等添加剂,从而提高离子电导率,使电池可在常温下使用。

3、聚合物正极材料的锂电池。

采用导电聚合物作为正极材料,其能量是现有锂电池的三倍,是最新一代的锂电池。

由于用固体电解质代替了液体电解质,与液态锂电池相比,聚合物锂电池具有可薄形化、任意面积化与任意形状化等优点,也不会产生漏液与燃烧爆炸等安全上的问题,因此可以用铝塑复合薄膜制造电池外壳,从而可以提高整个电池的容量;聚合物锂电池还可以采用高分子作正极材料,其质量比能量将会比目前的液态锂电池提高50%以上。

此外,聚合物锂电池在工作电压、充放电循环寿命等方面都比锂电池有所提高。

基于以上优点,聚合物锂电池被誉为下一代锂电池。

(二)按充电方式可分为:

不可充电的及可充电的两类。

不可充电的电池称为一次性电池,它只能将化学能一次性地转化为电能,不能将电能还原回化学能(或者还原性能极差)。

而可充电的电池称为二次性电池(也称为蓄电池)。

它能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使用时再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

不可充电的锂电池有多种,目前常用的有锂-二氧化锰电池、锂—亚硫酰氯电池及锂和其它化合物电池。

可充电的锂电池也有多种,如锂-钒氧化物电池,锂离子电池及国外新开发的锂-聚合物电池等。

可充电锂电池是目前手机中应用最广泛的电池,但它在使用中不可过充、过放(会损坏电池或使之报废)。

因此,在电池上有保护元器件或保护电路以防止昂贵的电池损坏。

锂电池充电要求很高,要保证终止电压精度在1%之内,目前各大半导体器件厂已开发出多种锂电池充电器以保证安全、可靠、快速地充电。

除此之外还有磷酸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是指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电池。

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有很多种,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

磷酸铁锂电池是用来做锂二次电池的,现在主要方向是动力电池。

表一:

锂电池与其他电池的优势

二、行业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1.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由于铅酸电池、镍镉电池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以及电解质溶液,废弃后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其生产、销售和使用已逐步受到限制。

镍氢电池由于在能量密度方面大幅度逊色于锂电池,近年来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领域的使用已被锂电池全面替代。

由于锂电池具有比能量高、电压高、无污染、循环寿命高、无记忆效应、快速充电等优点,已经成为各类便携类电子产品的最佳电源,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锂电池也被认为是未来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的理想配套电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现在锂电池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电动工具、数码相机、摄像机、数码播放器、游戏机以及电动车等领域,市场需求一直保持增长。

近年来,随着生产成本逐渐下降,性能优势明显的锂电池将逐渐取代传统的二次电池。

此外,新能源领域也需要稳定、高效、安全的储能技术,加大了对锂电池的需求。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兴起,拥有超大容量的动力锂电池需求将飞速增长,会极大地拓展锂电池的市场规模。

未来锂离子电池在手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领域依然是厂家的首选,同时锂离子电池也会将其应用市场伸向现在相对成熟的镍镉的电动工具市场、镍氢电池的混合动力车市场以及铅酸电池的电动自行车市场。

未来还有一项应用,国务院2012年7月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正式颁布,政府鼓励民众购买新能源汽车,即以锂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

给予生产企业在销售(一些地方不限购)和税收补贴上的优惠,锂离子电池的黄金发展期还未到来,依然是潜力很大的朝阳行业。

表二:

锂电池各产品应用及产量占比

2、锂电池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链从日本不断向中韩等国家和地区转移。

日本是全球最早对锂电池进行探索性研发的国家之一和将锂电池成功推向商业的国家。

在2000年以前,日本垄断了全球的锂电池生产,从电芯到模组全产业链生产,占全球市场份额80%以上。

2001年随着中国大陆对外资的开放,基于中国大陆低廉的人工成本,国际大厂如Dell、IBM等都在大陆地区设立生产基地,日本厂商由于历史原因,在大陆扩产的非经济因素困难重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些日本厂商开始逐步将技术含量相对不高且单价低的手机和其他便携电子产品用锂电池以及模组技术外包给韩国和台湾、中国大陆厂商,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且单价高的笔记本电脑锂电池仍自己生产,这给韩国和台湾、中国大陆厂商带来了广大的发展空间。

2003年之后,日本的锂电池出货量占比则逐年下降。

2011年,韩国锂电池出货量首超日本,成为全球最大锂电池生产国,市在场份额约占39%;台湾厂商也掌握了全球80%以上的锂电池模组的供应。

产业链高低端的地域区分越来越趋于明显。

表三:

产业链的转移情况

三、市场竞争企业及情况

1.国内锂电国内制造基地分布情况及产业概况

国内的锂电池生产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天津等地,广东占总量的60%以上。

广东省也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中山等地。

其中,深圳就有比亚迪、贝特瑞(中国宝安)、比克、邦凯、华粤宝,德赛等领先的国产制造企业,是我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我国为数众多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中,内资企业数量约占总体的40%,外资和中外合作企业占50%以上,包括日本三菱、索尼、TDK等均在境内新建和收购了生产工厂。

内资企业在整体性能和可靠性低于日韩,主要原因是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产品一致性较差,产品只能作为单只电池使用,不能连成电池组使用,因此一般用在手机、数码相机、便携游戏机及MP3和DVD等移动视听设备上。

唯一是湖南瑞翔与三星合资,向三星提供锰酸锂和三元材料。

笔记本电脑用电池主要被韩国三星、LG,日本索尼、三洋、松下等垄断。

比克、力神等内资领先企业已逐步进入笔记本电脑市场。

2、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情况

2011年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产销量约为63,000吨,较2009年增长54%,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

从正极材料的市场份额看,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基本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市场份额分别为43%、11%和38%,磷酸铁锂由于此前一项专利纠纷的成功解决(具体什么事情暂时还未找到),市场应用前景更加明朗,发展很迅速,现已占据市场份额中8%,未来锰酸锂,三元材料以及磷酸铁锂的市场份额将逐渐增加,而钴酸锂的市场将逐渐被这三种材料所取代。

而从三种材料的应用领域来看,在动力电池领域,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是最有前途的正极材料;在通讯电池领域,三元素复合材料最有可能成为替代钴酸锂的正极材料。

3、国内正极材料的生产利润较少,但有些企业已出现产能过剩,急需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稳定性

从全球范围来看,锂电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和韩国,相应的锂电正极材料的生产也主要集中在以上国家。

日本和韩国的锂电正极材料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要优于我国,在高端锂电正极材料的竞争中有一定优势。

国外市场当中,日本和韩国主要锂电企业的供应商主要还是本土锂电正极材料企业。

由于我国部分锂电正极材料企业近年的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水平较之前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具备较大的成本优势,日本和韩国锂电企业近年开始逐步加大从我国采购锂电正极材料的力度。

近年来,我国锂电正极材料市场发展迅速,正极材料的产销量已占据全球的40%以上。

据行业协会统计,2009年至2011年,我国锂电正极材料的产量分别为18,600吨、23,800吨和30,800吨,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是在这4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中,我国的正极材料更多的是中等品质的正极材料,而在行业高端市场还是基本由日本与韩国的品牌占据主流。

从2011年开始,韩国号召本土企业大力发展正极材料的生产,希望通过本土企业的一条龙的产业链发展来进一步扩大其在锂离子电池以及其衍生产业的市场份额,因为韩国以三星为代表的企业在电子行业的优势近年来相当迅猛,相应的在电池行业领域的发展也被带动起来,如果我国仍然停留在中低端产品的生产而不寻求高端市场的扩张,尽管我国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但近年来人力成本上涨的很快,这一优势逐渐在消失,如果这一局面不加以改善,只会让我国的正极材料更加被动,更加依赖日韩的发展。

2011年国内最大规模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杉杉股份的年报指出,其正极材料在其所有业务中属于负增长,主要受业内正极材料投资过大,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降,以及正极材料价格降低所致。

从2011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的份额相对2010年几乎无增长,我国市场的正极材料市场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

4、主要生产企业及其竞争优势

表四:

国内主要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及其特点与优势

锂电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及其竞争优势和特点:

         1、600884杉杉股份:

看点有二:

(1)全国规模最大的锂电池综合材料供应商。

国内最大,世界前三甲的正极材料供应商。

最有潜力成为未来锂电行业明星企业,拥有完整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产品体系,电池材料的收入已经占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40%,这是目前上市公司中占比最大的。

(2)“磷酸铁锂”,是目前A股市场中,具备“磷酸铁锂”生产技术并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的公司,拥有目前全部4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生产能力。

       杉杉对锂电池的开发生产,主要通过6家控股子公司进行:

       

(1)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控股100%。

主要生产特种石墨和锂电负极材料。

       

(2)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控股98%。

主要生产锂离子电子材料及特种碳素材料。

其锂电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位列世界前三位。

       (3)湖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控股75%。

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中国国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

拥有年产5000 吨锂电正极材料的生产规模,钴酸锂年生产能力为4000吨,锰酸锂500吨。

目前产品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钴二元系、镍钴锰三元系、磷酸铁锂等。

         

(4)东莞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控股100%。

主要生产电解液。

       (5)长沙杉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控股82%。

主要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

目前有钢壳液态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几十种动力电池产品。

产品材料体系有锰酸锂系列、磷酸亚铁锂系列、三元体系电池。

产品广泛应用于矿灯、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助力车、电动工具、仪器仪表电源等。

       (6)上海杉杉新材料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100%。

       同时,它也是目前A股市场中,具备“磷酸铁锂”生产技术并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的公司,拥有目前全部4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生产能力。

       “磷酸铁锂”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全球磷酸铁锂的供给严重不足,2010年,全球磷酸铁锂的实际需求量达到15万吨,供需缺口达到10万吨以上。

目前国内磷酸铁锂的销售价格基本在18-20万元/吨,毛利率达到60-70%,进口的价格在35-40万元/吨。

“磷酸铁锂”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杉杉在“磷酸铁锂”上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2、000839中信国安:

涉足锂电池产业链最完整。

从初级原料碳酸锂,到正极材料,到最终产品锂电池。

       

(1)碳酸锂。

这是锂电池的最初级原料,青海国安公司生产。

(2)正极材料。

由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主要致力于钴酸锂、锰酸锂以及镍酸锂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配套高性能氧化物原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3)锂动力电池。

由大股东的两家控股子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和“中信国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是目前国内唯一大规模生产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厂家。

奥运期间以盟固利公司锰酸锂作为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已配备于部分电动客车。

        当前,中信国安的三大业务:

有线电视、钾肥、锂电池,除了有线电视外,钾肥和锂电池都是当前市场的主流热点。

       3、000009中国宝安。

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上拥有行业话语权。

主要通过2家控股子公司进行。

控股55%的贝特瑞公司是国内唯一的锂电池碳负极材料标准制定者;也是国内唯一的锂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标准制定者。

       

(1)天骄公司,控股75%。

主营的三元正极材料。

(2)贝特瑞公司,控股55%。

是锂电池碳负极材料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龙头。

锂电池碳负极材料国内第一,市占率80%,全球第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国内第一,目前全球第三。

贝特瑞09年碳负极材料产能是6000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是1500吨/年。

另外,贝瑞特已经通过中小板的上市辅导。

       4、002056横店东磁。

正在研发“磷酸铁锂”材料,但到目前尚未形成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成熟产品。

       5、002091江苏国泰:

控股子公司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锂电池电解液,锂电池电解液占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的30%,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是电解液的行业龙头。

2009年在扩改迁完成后,电解液达到5000吨/年产能,增加了1倍。

       6、000973佛塑股份:

2006年与比亚迪一子公司合资组建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特种电池用离子渗析微孔薄膜,佛塑股份出资额占总资本的55%。

7.亿纬锂能(300014),公司参股39%的亿能电子公司开发的电动汽车电源系统管理,技术领先,目前与长安汽车有合作。

       生产与汽车锂动力电池有关的主要就以上8家上市公司。

最适合做汽车动力电池的是磷酸铁锂电池。

因此,并不是所有生产锂电池的公司都能生产汽车动力电池,目前上市公司中生产锂电池的很多,但只有以上几个生产汽车锂动力电池的上市公司才能从新能源汽车中受益。

表五:

动力电池与便携电池的规模变化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与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导则的应用

另外还有以下几家上市公司,生产锂电池,但不生产汽车锂动力电池。

至于未来会不会生产汽车锂动力电池,尚不知晓。

因为从生产锂电池过渡到生产汽车锂动力电池,要比以前从来没有生产过锂电池公司完全全新地生产汽车锂动力电池更容易。

因此也不排除下面几家企业会从新能源汽车中受益:

       1、000049德赛电池:

生产锂电池,但目前不生产汽车锂动力电池。

公司是国内最专业电池生产商之一,主要经营一、二次高端电池产品及电源管理系统产品,产品系列丰富;主要资产是分别控股75%的电池公司、蓝微电子和惠州聚能三家子公司,以及间接控股的惠州锂电和参股公司惠州亿能;旗下子公司控股75%的惠州聚能主要进行动力电池的前期研发工作。

       2、000676思达高科:

公司控股90%的深圳银思奇公司是以研发生产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锂离子充电电池和电芯为主的高科技企业,该公司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二次化成、分容控制技术,目前已开发出了50多种规模的方型锂离子电池。

       3、600076ST华光:

公司控股85.37%的潍坊青鸟华光电池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大规模从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等环保清洁新能源的研发、生产到电芯研发、生产的企业。

公司注册资金2.05亿元,生产能力达到3800万只小型锂离子电池和50万只锂离子动力电池。

公司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极板材料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4、000100TCL集团:

旗下的TCL 金能电池有限公司是世界级的锂电池生产研发基地,是国内领先的锂离子电池设计商、制造商和供应商,目前已具备年产6000多万只聚合物锂电池的生产能力,是中国最大的“聚合物锂电池”制造企业,产量是世界前三甲。

目前,中国锂电制造企业形成了液态锂电以比亚迪为首,聚合物锂电以TCL电池为首的两大巨头。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是新一代锂离子电池,不仅具有液态锂离子电芯的高电压、长循环寿命、放电电压平稳以及清洁无污染等特点,而且消除了液态锂离子电池存在的的安全隐患。

       5、600215长春经开:

公司投资12855.32万元用于组建长春经开华软新能源技术公司,建设年产1000万只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产业发展项目。

表一:

项目基本情况; 6.、天齐锂业(002466),公司有国内储量第一的锂矿,在四川省甘孜州甲基卡建立了锂矿资源储备,其储量在全世界的储量排名也是前三四名(具体名次还未找到),因此依托丰富的上游资源,公司构建覆盖锂矿资源、锂盐和锂金属加工三大业务体系,也有一批专业的研发团队。

    7、南洋科技(002389),公司参与发起浙江泰洋锂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5%),经营范围为锂离子电池隔膜及锂离子电池其他材料,拟建设年产1500万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预计年均销售收入1.2亿元,年均净利润2500万元,项目建设周期1.5年。

  8.、赣峰锂业(002460),是国内品种最齐全、产业链最长的锂产品供应商,业务涵盖了金属锂、碳酸锂、氯化锂、丁基锂和氟化锂等20多种锂系列产品。

(2)环境影响后评价。

表六:

国内主要锂电池生产商特点与比较

  

以森林为例,木材、药品、休闲娱乐、植物基因、教育、人类住区等都是森林的直接使用价值。

四、行业关键成功要素

(7)列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的依据、原则、内容。

1、政策有利于支持国内厂商发展

C.环境影响报告书锂电池模组即锂电池,属于绿色环保能源领域。

随着世界能源供应日益紧张和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世界各国对相关行业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

就我国而言,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使其技术质量提高、成本下降,以支持锂电池行业的发展。

表七:

相关扶持政策

新增加的六个内容是:

风险评价;公众参与;总量控制;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水土保持;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2、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推动行业发展

手机领域:

手机对电池的轻重量、大容量、安全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锂电池相较其他电池具备明显的优势,在手机电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渗透率100%。

其中,智能手机相对功能手机来说,工艺更复杂,对手机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轻的重量、更大的容量、使用更安全,因此产品价值更高。

同时由于智能手机耗电量大,除iPhone外,其他品牌智能手机往往配备2块以上电池。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报批时限根据Gartner的预测,2011年全球智能出货量将达到4.67亿部,同比增长58%以上。

预计201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6.32亿部,2015年达到11.05亿部,占手机比重由2011年的26.20%提升到46.67%以上。

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手机用锂电池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内容。

笔记本电脑领域:

笔记本电脑市场是锂电池的第二大应用领域,也是使用量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目前绝大部分的笔记本电脑电池为锂电池模组。

近来来,平板电脑异军突起,2011年出货量达到6400万台,同比增长262%。

根据Gartner的预测,未来几年中平板电脑市场将持续高速成长,2012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将突破一亿,到2015年将达到3.26亿台。

电动自行车领域:

2011年我国的电动自行车产量达3096万辆,同比增长28.8%,目前处于稳定增长中。

但由于价格的原因,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主要由铅酸电池主导,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8%采用镍氢电池,锂电池及其它电池只有2%左右。

锂电自行车相对于铅酸车来说,轻量化优点显著。

目前铅酸蓄电池重量比能量仅30-40Wh/Kg,体积比能量64-72Wh/L,为了使电动自行车具有一定的行驶里程,铅酸蓄电池要达到15Kg,非常重而且大。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便捷,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惯性太大非常容易发生事故。

而且铅酸电池提供的电能较少,还存在深度放电能力和低温放电能力较差的缺点,使用寿命短,作为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源一般只能使用1-2年。

随着锂电池价格的下降,锂电电动自行车将大幅增长。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的现状。

按2015年我国20%的电动自行车使用锂电池来预计,电动自行车市场将带来5990MWh的锂电池需求量,市场容量约130亿元左右。

2、当前首要革新方向在于电池比能量的提高,若能再次获得突破性进展则可以抢占市场先机。

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过低,还无法达到纯电动车的应用要求。

目前行业实际商业化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只有100Wh/kg左右,如此低的比能量,导致为了达到电动车的行程要求,电池的重量达到1吨,如2011年在杭州试点的纯电动车,其使用的电池是众泰控股和海马汽车公司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每部车配备的电池重量达到1吨,这就造成了行程中有一半的能量实际上是背着电池在运行。

如果能够让锂离子的比能量达到200Wh/kg或者更高,会让电动车省去更多的能量从而增加里程。

表八:

上市公司盈利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