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596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0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学生自主发言

2、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可侧重于以下内容:

(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

(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

(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

(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

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学生小组讨论

三、学生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四、课堂小结

总结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呼唤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课时二

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每个小组继续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同学们,你们现在对艾滋病了解多少呢?

1、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

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

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

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接触传播。

(2)血液传播。

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

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

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

(3)母婴传播。

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

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

内容尽量具体,如:

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

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

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

蚊子等昆虫叮咬;

都不会传播艾滋病。

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

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2、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

3、学生自主发言。

三、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再次交流新的口号。

今天又学了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我们要呼吁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课时三

1、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2、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它有哪些传播方式呢?

1、艾滋病的症状

(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

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

(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

(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

上述病症一旦出现,表明患者已进入艾滋病晚期,生存时间将明显缩短。

2、艾滋病的诊断 

重点介绍两个概念。

第一,因为不同HIV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10年以上。

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

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

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

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

这段时间称“窗口期”。

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3、预防措施 

包括:

(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

(2)万一有性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

(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

(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

(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4、反对歧视,提供关爱作为积极参与全民艾滋病预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严格按政策和法律,采取以下措施:

(1)不随意泄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个人隐私;

(2)不随意渲染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态,使他们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受伤害;

(3)不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

(4)不对他们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和行为,包括破坏其财产和生活用具,强迫他们搬迁,无理限制行动自由等。

5、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

6、学生自主发言。

课时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

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一、新课导入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

请谈谈你们自己的看法。

(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课前大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搜集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位,每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当一回解说员,帮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小组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三)艾滋病预防措施

1、刚刚我们总结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家想想我们该怎样来预防艾滋病呢?

2、小组讨论总结

(四)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

1、小组讨论:

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有什么危害?

2、小组代表发言

三、课外延伸

大屏幕展示测试题

(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 

(3)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4)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 

(5)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

四、布置学生家庭作业:

回家后将本节课所获取的知识向亲戚朋友进行宣传。

课时五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了解艾滋病传播的三种主要途径, 

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使学生认识到关爱、帮助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病人是我们共同抵御艾滋病的有利行动。

2、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能识别哪些行为会感染艾滋病;

识别艾滋病人及艾滋病携带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洁身自好,关爱艾滋病人的良好道德情操。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难点:

通过了解艾滋病传播的途径转变观念,树立关爱、帮助和理解艾滋病患者的意识,共同抵御,关爱每一个生命。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游戏方式开始,再以游戏方式结束,旨在提醒学生,我们学习艾滋病基本知识,不仅要做到自己洁身自好,尊重生命,远离毒品,而且还要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毒而不是艾滋病人。

艾滋病人、艾滋病携带者都应得到社会的关爱。

这样,对于预防艾滋病、构建和谐社会都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背景分析】:

当前,全球艾滋病的形式十分严峻,全球已有2500万人死于艾滋病,估计现在全国实际感染病毒人数已达八十五万,全世界的艾滋病感染人数突破3900万人,印度已经取代南非,成为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艾滋病预防已经引起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艾滋病现状也不容乐观,艾滋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均势,特别是贵州,十多年前还是艾滋病的一块净土,1993-1995年调查显示,为艾滋病感染最低的省份,可现在艾滋病报告数已升至全国第七位,由于吸毒人数年的增多,因吸毒感染者急剧上升,已成为构建合谐社会的瓶颈。

普及艾滋病知识、预防艾滋病刻不容缓。

如果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艾滋病在中国的蔓延,不仅危及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世界其他各国的流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作为学校,普及艾滋病知识是预防艾滋病是十分重要,也是学校应大力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艾滋病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四、如何预防艾滋病

五、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径的顾虑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开始。

一、课堂游戏:

1、游戏规则:

挑选一名同学扮演成艾滋病患者,请十名同学与他近距离接触(头脑不要有过多思考,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可躲避、唾弃、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共同进餐、共同玩耍。

2、其余同学将对他们行为的评价记录在纸上。

通过学生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景,引入课题,然后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开展对艾滋病知识的学习

二、教师导语:

看到有的同学对艾滋病人的恐惧,不禁揭开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艾滋病这个名词刚刚出现,恐惧就伴随而生。

传说非常多,说艾滋病病毒无孔不入,一旦感染,十死无生,人们甚致在公共汽车上都不敢座座位,回家后反复洗手,一时间人心惶惶,谈艾色变。

确实,从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至今,全球已有2500万人死于艾滋病,2006年新发感染430万人,总数已达3950万,其中15岁儿童达250万,众多的少年儿童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说:

“现在国际社会面临着两大敌人:

一是恐怖组织,一是艾滋病。

”艾滋病无疑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隐形杀手。

那么,艾滋病究竟是什么?

是否真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防不胜防呢?

下面我们就将揭开这个隐形杀手神秘的面纱。

三、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

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

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

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是这一英文名称缩写“AIDS”的音译。

它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

它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不是一种病症,而是一种综合症。

它导致人体失去抗病能力而患多种疾病而死亡。

(多媒体展示艾滋病人感染图片:

1、学生在多媒体上展示查阅的资料并作交流发言。

2、教师总结:

3、图片展示

(1)什么是艾滋病?

(2)艾滋病致病原因:

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展示病毒)

  通过本课教学,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艾滋病有那些危害,确保学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完成学业,并为国家预防艾滋病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什么是艾滋病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四、如何预防艾滋病

  五、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径的顾虑

  一、点入话题

  师述:

请同学们想一下你们见过的艾滋病人会出现的症状和在社会中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谈谈你自身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

  (请一至三个学生描述)

  生答(略)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

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

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

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

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

(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请同学们展开探讨这一话题。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

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

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

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

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

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

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

我"

做起。

(四)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

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1、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2、加强治安管理。

  严格取缔卖淫和嫖娼活动,对与外国人及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的检查。

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有艾滋病的妇女应避免怀孕。

  3、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

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4、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对所有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凡抗体阳性者应坚决禁止供血、血浆、器官、其他组织或精液。

特别要加强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测,禁止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入库。

  5、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和医疗器机刺伤皮肤。

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直接触。

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

10漂白粉或1:

10氯酸钠液消毒。

病人收尸体需用料袋封包后火化。

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废弃物品都需要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处理或烧毁。

  6、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

  我国目前重点检测对象是;

①应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的病人,特别是1981年至1984年期间应用过进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

②与来华的外国旅游观光者或国外留学生有过性关系者;

③长期驻华的外宾、留学生来华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从艾滋病高发国家来的);

④我国长期驻外人员、劳工(特别是输过外国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员;

⑤某些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

⑥对艾滋病病人及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

  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五)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经的顾虑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握手、拥抱等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

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

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

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

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

  三、课堂讨论

  中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

  结论:

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

五、巩固练习

1、艾滋病是

  A一种性病

  B一种血液病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同性恋病

2、HIV是

  A预防艾滋病组织缩写

  B预防艾滋病疫苗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

3、第一例艾滋病人哪一年在哪个国家发现的?

  A1984年英国

  B1981年美国

  C1971年美国

  D1981年英国

4、用于艾滋病宣传的红丝带的由来和意义是:

  A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颜色醒目的统一标志。

  B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大家都戴、利于宣传的国际标志。

  C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标志。

  D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远离艾滋病的警示标志。

5、预防艾滋病的错误方法是:

  A安全性行为:

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洁身自爱,不在婚前婚外发生性行为;

  B远离毒品:

不毒、尤其不与他人共用针具吸毒;

  C避免经血感染:

提倡无偿献血,不输入被污染的血液;

  D远离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

6、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有什么区别?

  A没有区别

  B只是叫法不同

  C严重程度不同

  D感染者指艾滋病毒携带者,患者指已经被艾滋病毒攻击得丧失免疫力的人。

7、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以及他们的亲友:

  A闻“艾”色变,远离艾滋病患者;

  B不与艾滋病患者同桌吃饭、共同办公;

不使用艾滋病人用过的马桶;

  C背后指指点点,见了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马上躲避;

  D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与他们进行亲切交谈、握手、共同进餐等日常接触;

为他们的亲友提供有关艾滋病的护理和防治知识

8、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世界艾滋病日(WorldAidsDay)是:

  A每年12月1日

  B每年12月6日

  C每年6月12日

  D每年12月16日

9、在下列几种体液中,哪种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A.血液

  B.汗水

  C.精液

  D.阴道分泌液

10、既能避孕又能预防艾滋病病毒和性病传播的措施是:

  A.上环

  B.结扎

  C.使用避孕套

  D.口服避孕药

11、艾滋病病毒传播有哪些途径?

(多选)

  A.空气传播

  B.性接触传播

  C.公共场所传播

  D.母婴传播

  E.血液传播

  F.日常生活接触

12、下列哪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A到公共泳池游泳

  B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不安全性行为

  C照顾艾滋病患者

  D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针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