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125题满分练速练14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针对鸭第9或19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78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125题满分练速练14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针对鸭第9或19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125题满分练速练14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针对鸭第9或19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125题满分练速练14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针对鸭第9或19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125题满分练速练14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针对鸭第9或19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125题满分练速练14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针对鸭第9或19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浙江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125题满分练速练14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针对鸭第9或19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浙江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125题满分练速练14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针对鸭第9或19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浙江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125题满分练速练14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针对鸭第9或19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浙江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125题满分练速练14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针对鸭第9或19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浙江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125题满分练速练14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针对鸭第9或19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125题满分练速练14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针对鸭第9或19题文档格式.docx

《浙江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125题满分练速练14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针对鸭第9或19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125题满分练速练14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针对鸭第9或19题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125题满分练速练14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针对鸭第9或19题文档格式.docx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D.碘的升华

答案 A

解析 A项,石灰石在高温下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正确;

B项,生石灰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属于放热反应,错误;

C项,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发生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错误;

D项,碘的升华是物理变化,不是吸热反应,错误。

3.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N2(g)+H2(g)NH3(l)ΔH=(b+c-a)kJ·

mol-1

B.N2(g)+H2(g)NH3(g)ΔH=(a+b)kJ·

C.N2(g)+3H2(g)2NH3(l)ΔH=2(a-b-c)kJ·

D.N2(g)+3H2(g)2NH3(g)ΔH=2(b-a)kJ·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N2(g)+H2(g)NH3(g) ΔH=(a-b)kJ·

mol-1,而1mol的NH3(g)转化为1mol的NH3(l)放出的热量为ckJ,所以有:

N2(g)+H2(g)NH3(l) ΔH=(a-b-c)kJ·

mol-1,即N2(g)+3H2(g)2NH3(l) ΔH=2(a-b-c)kJ·

mol-1,C正确。

4.下图为1molSO2Cl2(g)和1molSCl2(g)反应生成SOCl2(g)的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已知E1=xkJ·

mol-1、E2=ykJ·

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反应体系中加人催化剂,E1不变

B.若在反应体系中加人催化剂,ΔH减小

C.该反应的活化能等于ykJ·

D.1molSO2Cl2(g)和1molSCl2(g)反应生成SOCl2(g)的ΔH=(x-y)kJ·

答案 D

解析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E1变小,但催化剂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不变,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之差,即ΔH=E1-E2。

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1变小,A错误;

催化剂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不变,B错误;

由图可知,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xkJ·

mol-1,C错误;

1molSO2Cl2(g)和1molSCl2(g)反应生成SOCl2(g)的ΔH=E1-E2=(x-y)kJ·

mol-1,D正确。

5.(20xx·

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由A(g)和B(g)形成2molAB(l),放出ckJ的热量

B.A2(g)+B2(g)===2AB(g) ΔH=(a-b)kJ·

C.断裂1molAB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bkJ的能量

D.AB(g)===AB(l) ΔH=(b-c)kJ·

解析 由A(g)和B(g)形成2molAB(l),放出ckJ的热量,A正确;

A2(g)+B2(g)===2AB(g),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ΔH为正值,B正确;

键能是拆开1mol气态物质中某种共价键需要吸收的能量,未指明AB的状态,C错误;

AB(g)===AB(l),要放出热量,ΔH为负值(b<c),D正确。

6.以下反应中,ΔH1<ΔH2的是(  )

A.C(s)+1/2O2(g)===CO(g) ΔH1;

C(s)+O2(g)===CO2(g) ΔH2

B.2H2(g)+O2(g)===2H2O(g) ΔH1;

2H2(g)+O2(g)===2H2O(l) ΔH2

C.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1;

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 ΔH2

D.S(s)+O2(g)===SO2(g) ΔH1;

S(g)+O2(g)===SO2(g) ΔH2

解析 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热多于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的热,反应的焓变是负值,故ΔH1>ΔH2,A错误;

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的,所以焓变是负值,气态水变为液态水的过程是放热的,故ΔH1>ΔH2,B错误;

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则反应中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偏低,即ΔH1<ΔH2,C正确;

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的,焓变是负值,固体硫变为气态硫需要吸收热量,所以ΔH2<ΔH1,D错误。

7.(20xx·

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考试)如图是298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2+3H22NH3 ΔH=-92kJ·

B.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热都改变

D.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molN2和3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kJ,若通入2molN2和6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kJ,则184>Q2>2Q1

解析 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注物质的聚集状态及反应的焓变,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2(g)+3H2(g)2NH3(g) ΔH=-92kJ·

mol-1,A错误;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路径,使发生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故图像中的b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B错误;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路径,使发生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但反应的热效应不变,C错误;

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和3molH2,不可能完全转化,所以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kJ<92kJ,另一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N2和6mol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理论上讲应该是2×

92kJ=184kJ,但反应不可能充分进行彻底,所以Q2<184kJ,同时通入2molN2和6molH2的压强比通入1molN2和3molH2的压强大,平衡还会向正向移动,放出的热量还会增大,即Q2>2Q1,D正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可表示水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相同条件下,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

C.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常温下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已知:

①H2(g)+Cl2(g)===2HCl(g) ΔH=-akJ·

mol-1,

②,且a、b、c均大于零,则断开1molH—Cl键所需的能量为(-a-b-c)kJ

解析 水的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热,图像符合,A正确;

形成化学键要放出热量,如果1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B错误;

某些放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常温下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Ba(OH)2·

8H2O和NH4Cl反应是吸热反应,常温下进行,C错误;

ΔH=bkJ·

mol-1+ckJ·

mol-1-2E(H—Cl)=-akJ·

mol-1,所以E(H—Cl)=kJ·

mol-1,断开1molH—Cl键所需吸收的能量为kJ,D错误。

9.已知:

P4(g)+6Cl2(g)===4PCl3(g) ΔH=akJ·

mol-1,P4(g)+10Cl2(g)===4PCl5(g) ΔH=bkJ·

mol-1,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kJ·

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kJ·

mol-1。

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

B.可求Cl2(g)+PCl3(g)===PCl5(s)的反应热ΔH

C.Cl—Cl键的键能为(b-a+5.6c)/4kJ·

D.磷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强

解析 不同物质中P—Cl的键能不同,无法与P—P的键能比较,A错误;

PCl5的状态为固态,与已知反应状态不同,无法求算,B错误;

根据盖斯定律②式减去①式,消去了P4,可得4Cl2(g)+4PCl3(g)===4PCl5(g) ΔH=(b-a)kJ·

mol-1,把键能带入ΔH的表达式可得:

4E(Cl—Cl)+4×

1.2ckJ·

mol-1-4×

5ckJ·

mol-1=(b-a)kJ·

mol-1,得出E(Cl—Cl)=(b-a+5.6c)/4kJ·

mol-1,C正确;

氯气能氧化单质磷,磷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弱,D错误。

10.0.3mol的气体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O2中燃烧,生成固态B2O3和液态H2O,放出649.5kJ的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B2H6(g)+3O2(g)===B2O3(s)+3H2O(g)ΔH=-2033kJ·

B.B2H6(g)+3O2(g)===B2O3(s)+3H2O(l)ΔH=-2165kJ·

C.B2H6(g)+3O2(g)===B2O3+3H2OΔH=-2165kJ·

D.B2H6(g)+O2(g)===B2O3(s)+H2O(l)ΔH=-2165kJ·

解析 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则1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2165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B2H6(g)+3O2(g)===B2O3(s)+3H2O(l) ΔH=-2165kJ·

11.汽车发动机在工作时,由于电喷,在气缸中会发生反应:

N2(g)+O2(g)===2NO(g)。

已知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C.该反应过程中有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解析 依据图像分析判断1molN2和1molO2反应生成2molNO,能量升高,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反应N2+O2===2NO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化学反应过程是键断裂与键形成的过程,C正确;

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速率,D正确。

12.已知拆开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36kJ热量,拆开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96kJ的热量,形成1molH—O共价键放出463kJ的热量。

反应2H2(g)+O2(g)===2H2O(g)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H(g)→H2(g) ΔH>0

B.图中E1=932kJ

C.图中E2=926kJ

D.2H2(g)+O2(g)===2H2O(g) ΔH=-484kJ·

解析 2个H形成氢氢键放出热量,ΔH<0,A错误;

根据图中信息可得E1=2×

436kJ+496kJ=1368kJ,B错误;

根据图中信息可得E2=4×

463kJ=1852kJ,C错误;

2H2(g)+O2(g)===2H2O(g) ΔH=(E1-E2)/1mol=(1368kJ-1852kJ)/1mol=-484kJ·

13.H2与ICl的反应分①②两步进行,且两步都为可逆反应,其能量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①H2+IClHI+HCl 慢反应

②HI+IClI2+HCl 快反应

A.反应①、反应②均为放热反应

B.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HCl的产率

C.总反应速率的快慢主要由反应①决定

D.H2(g)+2ICl(g)I2(g)+2HCl(g) ΔH=-218kJ·

mol-1,加入催化剂可使该反应的焓变增大

解析 由图可得,纵坐标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因为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①、反应②均为放热反应,A正确;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HCl的产率,B正确;

反应①为反应②提供HI,反应①为慢反应,故总反应速率的快慢主要由反应①决定,C正确;

由图像可得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

H2(g)+2ICl(g)I2(g)+2HCl(g) ΔH=-218kJ·

mol-1,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D错误。

14.已知2H2O2(l)===2H2O(l)+O2(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ΔS>0

B.途径Ⅱ与途径Ⅰ相比,可能是加了催化剂

C.其他条件相同时,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时放出的热量:

途径Ⅰ>途径Ⅱ

D.其他条件相同时,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解析 根据方程式可知ΔS>0,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ΔH<0,A正确;

途径Ⅱ的活化能减小,可能加入了催化剂,B正确;

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ΔH,因此其他条件相同时,产生相同体积的氧气时放出的热量:

途径Ⅰ=途径Ⅱ,C错误;

途径Ⅱ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D正确。

15.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s)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A—B的键能为bkJ·

C.加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焓变

D.该反应的反应热为ΔH=(a-b)kJ·

解析 由图像可以看出,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

键能是指断裂或形成1mol化学键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则A—B的键能为kJ·

mol-1,B错误;

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即该反应焓变不变,C错误;

该反应的反应热ΔH=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所以反应热为ΔH=(a-b)kJ·

16.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S(g)比S(s)的能量低

C.白磷比红磷稳定

D.CO(g)+H2O(g)===CO2(g)+H2(g)是吸热反应

解析 依据图像分析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A正确;

依据图像分析固体硫变为气态硫需要吸收能量,相同条件下,等质量S(g)和S(s)的能量比较,S(s)较小,B错误;

依据图像分析白磷能量高于红磷,能量越高越活泼,白磷比红磷活泼,C错误;

依据图像分析反应物CO(g)+H2O(g)的能量总和高于生成物CO2(g)+H2(g)的能量总和,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像表示的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则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NO(g)+CO2(g) ΔH=-234kJ·

B.2molH2与2molI2蒸气完全反应时,生成碘化氢气体,放出了29.8kJ的热量。

则该热化学方程式:

H2(g)+I2(g)===2HI(g) ΔH=-14.9kJ·

C.12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放出247kJ的热量。

Mg(s)+O2(g)===MgO(s) ΔH=-247kJ·

D.已知通常状况下,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25kJ·

mol-1,当转移1.6mol电子时,则放出的热量为256.65kJ

解析 根据图,此反应是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

NO2(g)+CO(g)===CO2(g)+NO(g) ΔH=(134-368)kJ·

mol-1=-234kJ·

mol-1,A正确;

2molH2与2molI2蒸气完全反应时,生成4molHI气体,则1mol氢气与1mol碘蒸气反应生成2molHI放热14.9kJ,热化学方程式:

mol-1,B正确;

12gMg为0.5mol,其完全燃烧放热247kJ,则1molMg燃烧放热494kJ,热化学方程式:

Mg(s)+O2(g)===MgO(s) ΔH=-494kJ·

反应物H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2价,理论上转移4mol电子,放出641.625kJ的热量,当转移电子数为1.6mol时,放出的热量为×

641.625kJ=256.65kJ,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