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6877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0 大小:10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0页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90页
亲,该文档总共1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1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用植物学课件.docx

药用植物学课件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药用植物学第二讲

概况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显微镜的发明与植物细胞的发现

细胞学说,植物细胞(cell)是植物体结构和生命的基

本单位。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电镜及细胞超微结构

细胞壁

原生质体

有生命的原生质体+非生命物质

植物细胞模式图

微管一、原生质体

中央液泡

核孔

染色质

核仁

细胞核

原生质体(Protoplast):

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包括细

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

叶绿体

肌动蛋白

纤维

核膜

核糖体

◦细胞质(cytoplasm)

◦细胞核(cellnucleus)

内质网核膜(nuclearmembrane)

平滑内质网

质膜

细胞壁

核液(nuclearsap)

核仁(nucleolus)

胞液

染色质(chromatin)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细胞内间隙

胞间层

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相临细胞细胞壁

一、原生质体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细胞器(organelle)

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

质体(plastid)

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统称为后

白色体

含物。

叶绿体

有色体

淀粉

液泡(vacuole)

菊糖

蛋白质

脂肪和脂肪油

三、细胞壁(Cellwall)

晶体

细胞壁的分层

◦胞间层

◦初生壁

◦次生壁

胞间连丝和纹孔

三、细胞壁(Cellwall)

细胞壁的特化

◦木质化

◦木栓化

第二节

◦角质化

◦黏液质化

◦矿质化

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一、植物细胞的分裂一、植物细胞的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一、植物细胞的分裂二、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减数分裂细胞生长

细胞分化(celldifferentiation)

细胞的全能性

一、分生组织

第三节

原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

次生分生组织

植物组织的种类

二、基本组织三、保护组织

一般薄壁组织

通气薄壁组织

同化薄壁组织

表皮

◦气孔

◦毛茸输导薄壁组织

吸收薄壁组织

储藏薄壁组织

周皮

四、分泌组织五、机械组织

外部分泌组织

◦腺毛

◦蜜腺

内部分泌组织

◦分泌细胞

◦分泌腔

◦分泌道

◦乳汁管

厚角组织

厚壁组织

◦纤维

◦石细胞

六、输导组织

管胞和导管

筛管、伴胞

和筛胞

筛管、伴胞和筛胞

维管束是在植物进化到较高级的阶段即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和被子植物时才出现的组织,这三类植物总称维管植物

(Vascularplant)。

有限外韧维管束

第四节

无限外韧维管束

双韧维管束

周韧维管束

维管束及其类型

周木维管束

辐射维管束

植物的器官

根(Root)

植物的器官

茎(Stem)

营养器官

叶(Leaf)

花(Flower)

果实(Fruit)

繁殖器官

药用植物学

第三讲

种子(Seed)

根Root

一、正常根的形态

•营养器官

主根和侧根

•具有向地、向

湿和背光性

定根和不定根

•吸收土壤中的

水分和无机盐

直根系和须根系

二、变态根的类型三、根的生理功能

(一)贮藏根

(二)支柱根

(三)攀缘根

五)呼吸根

(六)水生根

(七)寄生根

(一)吸收作用

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四)气生根

(二)输导作用

(三)固着作用

(四)合成作用

烟草根合烟碱,南瓜和玉米根合成氨基酸等

(五)贮藏作用

甘薯、甜菜、萝卜和胡萝卜等

(六)繁殖作用

甘薯

茎(Stem)一、正常茎的形态

•营养器官

(一)茎的外形

(二)芽及类型

•由胚芽发育来

(三)茎的分枝

二、茎的类型三、变态茎的类型

(一)依茎的质地分

(一)地下茎的变

木质茎

根茎

草质茎

块茎

肉质茎

(二)依茎的生长习性分

直立茎

球茎

鳞茎

(二)地上茎的变

缠绕茎

叶状茎

攀缘茎

枝刺

匍匐茎

钩状茎

茎卷须

小块茎和小

鳞茎

四、茎的生理功能叶(Leaf)

(一)输导作用

水、无机盐、营养物质

(二)支持作用

(三)贮藏作用

黄精、天麻、半夏、百合等

(四)繁殖作用

扦插、压条等

一、叶的组成二、叶的形态

(一)叶片

叶端

(一)叶的全形

叶基

叶缘

叶脉

(二)叶柄

气囊(水浮莲),叶枕(含羞

草),螺旋状(旱金莲),

叶片状(相思树),鞘状

(当归,淡竹叶),抱茎

(苦荬菜),贯穿(元宝草)

(三)托叶

线状(桑),翅状(月季),

卷须(菝葜),刺状(刺

槐),叶状(豌豆),鞘

状(何首乌)

二、叶的形态(续)二、叶的形态(续)

(三)叶端形状(三)叶基形状

二、叶的形态(续)二、叶的形态(续)

(四)叶缘形状

(五)叶片的分裂

二、叶的形态(续)二、叶的形态(续)

(六)叶脉及脉序

(七)叶片的质地

膜质:

薄而半透明,如半夏

网状脉序

干膜质:

麻黄的鳞片叶平行脉序

纸质:

糙苏二叉脉序

草质:

薄荷叶

革质:

山茶叶

肉质:

芦荟

(八)叶片的表面性质

光滑:

冬青

被粉:

芸香

粗糙:

紫草

被毛:

薄荷

二、叶的形态(续)三、单叶与复叶

(九)异形叶性

(一)单叶

(二)复叶

三出复叶

掌状复叶

羽状复叶

单身复叶

四、叶序五、叶的变态

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和生理功能的改变有各种变态

叶在茎枝上排列的次序或方式称叶序

(一)互生叶序

(一)苞片:

佛焰苞

(二)对生叶序

(三)轮生叶序

(四)簇生叶序

(二)鳞叶:

百合、

洋葱

(三)叶刺:

小檗、

仙人掌

()四叶卷须:

豌豆

()五根状叶:

槐叶

()六捕虫叶

六、叶的生理功能

(一)光合作用

(二)呼吸作用

(三)蒸腾作用

(四)吐水作用

(五)吸收作用

()六贮藏作用

()七繁殖作用

百合

贝母

落地生根

花(Flower)

•繁殖器官

植物的器官

•形态美丽,

色彩鲜艳,

气味芬芳

•相对保守性

和稳定性

药用植物学

第五讲

一、花的形态一、花的形态

花由花芽发育而成,是节花冠的类型:

花冠的形状

间极度缩短、适应生殖的

一种变态短枝。

花一般由

往往成为不同类别植物所

独有的特征。

花梗、花托、花萼、花冠、

(1)十字形花冠

雄蕊群和雌蕊群等部分组

成。

(2)蝶形花冠

(3)唇形花冠

(一)花梗

(二)花托:

花柄顶端膨大

的部分

(4)筒状花冠

(5)舌状花冠

(6)漏斗状花冠

(三)花被:

花萼和花瓣的

总称

(7)钟状花冠

(8)坛(壶)状花冠

(四)雄蕊群

(9)高脚碟状花冠(五)雌蕊群

(10)辐(轮)状花冠

一、花的形态一、花的形态

花被卷叠式:

花被各片

之间的排列形式及关系。

不同的植物类具有不一

样的花被卷叠式

(1)镊合状:

海参、茄、

蜀葵花

雄蕊群:

是一朵花中

所有雄蕊的总称。

目一般与花瓣同数或

倍数。

典型的雄蕊由

共丝及花药两部分组

成。

1、全着药:

花药全部着生于花丝上,如

莲。

2、基着药:

花丝顶端直接与花药基部相

连,如莎草、小檗。

3、背着药:

花药背部全部贴着在花丝上

,如油桐。

4、丁字着药:

花丝顶端与花药背面的一

点相连,整个雄蕊犹如丁字形,易于摇动

,如小麦,水稻。

(2)旋转状:

夹竹桃、黄

栀子花

5、广歧药:

药室完全分离成一直线,并

着生于花丝顶端,如地黄。

(3)覆瓦状:

山茶花

(4)重覆瓦状:

桃、杏花

6、个字着药:

药室基部张开,上面着生

于花丝顶上,在十字花科植物中较常见,

如荠菜。

7、冠生雄蕊:

雄蕊花丝与花冠结合,花

药着生在花冠上,并与花冠分离,如:

一、花的形态一、花的形态

雄蕊的类型:

(1)离生雄蕊:

大多数植物

(2)二强雄蕊:

益母草、地

黄等唇形科和玄参科

(3)四强雄蕊:

十字花科,

油菜花。

(4)单体雄蕊:

蜀葵、木槿、

棉花等锦葵科植物

(5)二体雄蕊:

甘草

雌蕊群:

位于花中央,

是一朵花中所有雌蕊的

总称。

由子房、花柱和

柱头三部分组成。

雌蕊

由叶变成而成,根据心

皮数不同,其类型包括

单雌蕊和复雌蕊两大类

(6)多体雄蕊:

金丝桃、元

宝草

(7)聚药雄蕊:

红花、向日

蚕豆

一、花的形态一、花的形态

子房着生的位置:

往往在不

同植物种类中有所不同。

胎座类型:

往往在不同植物种类中有所不同。

1.上位子房

又可分2种类型:

(1)下位花如油菜、稻、玉米等的花。

(2)周位花如蔷薇、桃、梅等的花。

2.下位子房,其花为上位花如梨、瓜类、向日葵和仙人掌等的花。

3.子房半下位,其花为周位位,如马齿苋、甜菜、菱等的子房。

1.边缘胎座如桃、豆

科植物等。

2.侧膜胎座如黄瓜、

油菜等。

3.中轴胎座如棉花、

苹果、百合等。

4.特立中央如石竹科

物等。

等。

、马齿苋、报春花科植

5.基生胎座如向日葵

6.顶生胎座如桑等。

二、花的类型三、花程式与花图式

(一)完全花和不完

全花(花萼、花

冠、雄蕊、雌蕊)

(二)重被花、单被

花和无被花

(三)两性花、单性

花和无性花

(四)辐射对称花、

两侧对称花和不

对称花

(五)风媒花(稻)、

虫媒花(丹参)、

鸟媒花(凌霄)和

水媒花(金鱼藻)

(一)花程式:

用符

号和数字列成公

式表示花的对称

性、性别、各部

分的数量、组成、

连合情况以及位

置等性状,这种

公式叫花程式

(二)花图式:

花图

式是花的横切面

简图,用以表示

花各部分的轮数、

数目、离合、排

列(包括花被卷

叠方式)、胎座

式等。

*-辐射对称

P-花被

↑-两侧对称

K-花萼

C-花冠

♂♀-两性、雄蕊、雌蕊

()-合生

A-雄蕊群

G-雌蕊群

G-子房位置

花程式♂P4A4;♀P4G(2:

1:

1)表示桑花为单

性花;雄花花被片4枚,分离,雄蕊4枚,分

离;雌花花被片4枚,雌蕊子房上位,由2心

皮组成,子房1室,每室1枚胚珠。

四、花序五、花的组织构造

(一)无限花序(总

状花序类)

(一)种子植物花粉粒的

发育和形态构造

单花序

花粉粒的形状、大小、表

复花序

(二)有限花序(聚

伞花序类)

单歧聚伞花序

二歧聚伞花序

面的纹饰及萌发孔数目、

形态、结构及位置等,常

成为植物科、属甚至是种

的鉴别特征。

(二)蕨类植物孢子的形

成构造

多歧聚伞花序

轮伞花序

(三)花粉粒和孢子的药用价

值产其在植物分类中的

意义

六、花的生理功能果实(Fruit)

(一)开花

开花年龄

•繁殖器官,是花受精后由雌蕊的子房发育形成的

•保护和散布种子的作用

开花季节

花期长短

(二)传粉

自花传粉

异花传粉

(三)受精

一、果实的形成和特征二、果实的类型

真果花萼、花冠脱落,雄蕊及雌蕊的柱头花柱枯萎,胚珠发

育成种子,了房膨大成果实,如桃、杏、柑橘等

(一)单果

花中仅一雌蕊,以后成果

假果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以及花序轴等参与果实的形

成,如苹果、梨、南瓜、无花果、凤梨等

根据果皮质分肉果和干果

单性结实

只传粉未受精果实:

香蕉、柑橘、柿、瓜类及葡萄的某

些品种

肉果:

浆果、核

果、梨果、柑果、

瓠果

果皮(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种子

构成

二、果实的类型(续)二、果实的类型(续)

(一)单果

(二)聚合果

成熟后果皮干燥,根

据开裂与否:

分裂果

和不裂果

(三)聚花果

干果:

裂果

(蓇葖果、荚

果、角果、

蒴果)、不裂

果(瘦果、颖

果、坚果、

翅果、胞果、

分果)、

三、果实的生理功能种子(Seed)

(一)保护种子

(二)种子传播

•种子植物特有器官

动物及人类传播:

桃、梨、柑橘

苍耳、鬼针草、蒺藜、猪殃殃风力传播

马钱子莲子酸枣仁

蒲公英、榆、槭水媒传播

莲蓬、椰子自身力量

大豆、油菜、凤仙花

葶苈子薏苡仁决明子

一、种子的形态种子的结构

•形状:

球形、类圆形、

椭圆形、肾形、卵形、

圆锥形、多角形等

•种皮

–种脐

–种孔

–合点•大小:

差异悬殊

–种脊•色泽:

颜色各异

–种阜•表面纹理

•胚:

胚根、胚轴、胚芽、子叶

•胚乳:

极核细胞和一个精子受精发育,含

大量营养物质

最大的种子是椰子,一般重达几千克;最小的种子是

斑叶兰种子,轻如尘埃,用肉眼很难看到它们

二、种子的类型种子的生理功能与寿命

(一)有胚乳种子

•繁殖

(二)无胚乳种子

–种子的萌发

–种子的休眠

–种子的寿命

课后作业

1)通过网络搜索尽可能多地列举出分别以根、茎(皮)

(皮)、叶、花、果实及种子为药用部位的植物。

2)从周围(校园)环境中搜寻植物各种形态的根、茎、

叶、花、果实及种子,用相机或者手机摄取图像,

以此加深对植物形态的认识。

植物分类的目的意义

药用植物学

植物分类学:

是一门对植物进行准确描述,命名,分群归类,并探索各类群

之间亲缘关系远近和趋向的基础学科。

第五讲

准确鉴定药材原植物种类,保证药材生产、研究的科学性和用药的安全性。

利用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探寻新的药用植物资源和紧缺药材的代用品。

为资源的调查、开发利用、保护和栽培提供依据。

有助于国际交流。

《药用植物学》第四、五章

植物分类与研究方法

•同名异物

同物异名

◦虎杖、木防己、威灵仙……

–甘草、乌梢蛇、海龙……

例:

威灵仙,最早出现<<集验方>>来源于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

具有袪风除

湿、通络止痛的功能。

除药典收载的3个品种外,在全国各地区以毛茛科同属植物、百合科菝葜属植物、菊科显脉旋覆花等植物常见30多种

以上称作威灵仙同名或相似名当威灵仙保使用。

例:

虎杖,始载于<<名医别录>>拉丁名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

异名155个。

植物分类简史植物分类简史

人为分类系统

恩格勒系统

仅根据植物的形态、习性、用途进行分类,未考察植物类群在

演化上的亲缘关系(古希腊植物学家提奥弗拉斯、瑞典生物学家

林奈、李时珍)

恩格勒系统以假花说为理论基础,其排列顺序是:

先单子叶植

物,后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从香蒲科开始,到兰科为止;双子

叶植物从木麻黄科、三白草科开始,到菊科为止;双子叶植物中,自然分类系统

由无被花到单被花,由单被花到双被花;双被花中,由离瓣花到合

恩格勒、哈钦森、塔赫他间和克朗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瓣花,而具有管状花冠和钟状花冠的植物被认为是最近化的。

《植物自然分科志》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和勃兰特在1897年出

版。

这部23大册的名著,包括整个植物界,分类至属为止,有时亦植物分类研究

分至种。

其后几经修订,到1964年米歇尔修订的第十二版中,共有

数量分类学、细胞分类学、实验分类学、化学分类学、超微结

构分类学、DNA分类学等

62目,344科,其中双子叶植物8目,290科,单子叶植物14目,54

科。

植物分类简史植物分类简史

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

哈钦松系统以真花说为理论基础,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

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型,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

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认为两支是平行发展的;无被花、

单被花是后来演化过程中蜕化而成的。

其排列顺序是:

先双子叶

植物,后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从木兰科、八角科开始,到唇

型科为止;单子叶植物从花蔺科开始,到禾本科为止。

《有花植物科志》Ⅰ、Ⅱ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于1926和1934

塔赫他间系统以真花说为理论基础,认为木兰目是最原始的被

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由双子叶植物的睡莲目演化而来。

首先打破了

传统的把双子叶植物纲分成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其次,在分

类等级方面增设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

苏联植物学家塔赫他间于1954年在《被子植物起源》一书中公

布的分类系统。

1980年修订版中,共有28超目,92目,410科,其

中双子叶植物20超目,71目,333科;单子叶植物8超目,21目,77

科。

年出版。

在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其中双

子叶植物82目,342科;单子叶植物29目,69科。

克朗奎斯特系统

美国植物学家克朗奎斯特于1968年在其所著《有花植物的分类

和演化》一文中发表的分类系统。

在1981年修订版中,共有83目,

383科,其中双子叶植物64目,318科;单子叶植物19目,65科。

中国药用植物学发展史

植物分类的等级

•3000年前:

《诗经》,《尔雅》-载植物200和300种

•东汉(公元200年左右):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

•梁代陶弘景(公元456-536年):

《本草经集注》-载药730

•唐代苏敬等(公元659年)《新修本草》-载药850种

•唐代陈藏器(公元739年)《本草拾遗》

•宋代唐慎微(公元1082年)《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载药1746种

•明代李时珍(公元1578年)《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

•清代赵学敏(公元1765年)《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

•清代吴其浚(公元1848年)《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载植物2552

•新中国(1955年)《中国药用植物志》-载450种;《中药志》-载药500余种;《全国

中草药汇编》-载药2074种;《中药大辞典》-载药4773种;此外有《新华本草纲要》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华本草》《中国植物志》《原色中国本草图鉴》《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等

植物分类等级,又称分类群、分类单位,通常依植物之间形态类似性和

构造的简繁程度划分。

由大至小主要有:

门、纲、目、科、属、种。

•2013年戴伦凯《中国药用植物志》

植物分类的等级

植物分类的等级

种的概念Species

是生物体演变过程中在客观实际中存在的一个环节(阶段)。

它们具有许多

共同特征,并具有相当稳定性质的一群个体。

由于环境因子和遗传基因的变化,种内各居群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如果变异

在形态上易于区分,可视差异的大小划分为亚种、变种、变型等分类等级。

亚种subspecies

形态上有稳定的变异,并在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生长季节上有隔离的种内变异类群。

变种varietas

种内有一定的差异,变异较稳定,但分布范围比亚种小得多的类群。

变型forma

无一定分布区,具有细小变异的种内类群。

品种

专指人工栽培植物的种内变异类群。

通常是基于在形态上或经济价值上的差异,如色、

香、味及大小等,有时称其为栽培变种或栽培变型。

以山楂和它的变种山里红为例表明它们在植物界的分类等级:

植物界Regnumvegetabile

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

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古生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蔷薇目Rosales

蔷薇亚目Rosineae

蔷薇科Rosaceae

苹果亚科Maloideae

山楂属Crataegus

(种)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

(变种)山里红C.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

植物的学名植物的学名

植物的物种命名法

属名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植物学名必须用拉丁文或其

他文字加以拉丁化来书写,命名采用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倡导

的“双名法”。

即一种植物的学名主要由两个拉丁词组成,

前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是种加词,之后可以附上命名人的

姓名(或缩写)。

所以一种植物的完整学名实际包括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三

部分: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名词主格

(起首字母大写)

形容词或名词

(主格、属格)

(全部字母小写)

姓氏或姓名缩写

(每个词的起首字母大写)

常用拉丁名词单数主格,

首字母必须大写

常依据植物的形态、特

征、地方名、经济用途或

纪念人名来命名。

属名的性别词尾判断:

-

us为阳性,-a、o、es、e、

is为阴性,-um、er、on、

x为中性。

种加词

通常使用形容词,有时用主

格名词或属格名词。

全部字母

小写。

Presl]

使用形容词时,其性数格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