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6936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技术哲学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西欧学派:

主要是德法,技术哲学传统最为古老、多样,从存在主义、社会学、工程学以及神学角度对技术的本性和意义进行反思,其多样与深刻性乃其他传统所不及。

但与东欧学派比,缺乏内在统一性;

与英美学派较,没有很好地利用历史知识和经验性的社会学研究。

4.英美学派:

历史深度和论题广度上不及西欧,美国虽有的实用主义,但并未与工程密切联系。

源于对技术的社会学和历史方面的探讨,更关注技术社会学。

5.苏联—东欧学派:

以马克思的思想为依,最具内在一致性,唯一称得上持有一种学说的学派。

认为生产过程不仅是首要的人类活动,也是社会和历史的基础。

6.两类问题:

一是理论问题,涉及技术的性质、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技术活动的结构、机器的本质、机器与人的区别等;

一类侧重实践,涉及技术与各种社会因素。

A作为客体:

技术的各种物化结果,包含所有人造的、物质的人工物,如工具、机器和消费品等,还有建筑、芒福德的器具、容器、公用设备等。

B作为过程:

制造和使用的过程。

工程师看来,技术的根本在于发明和设计,社会科学家则注重生产与使用。

会引入关于人类活动的本质及其制度化理论。

效益观念具有核心的重要性。

C作为知识:

感觉运动技能、技术谚语或经验方法、描述性定律和技术理论。

使认识论成为必要,把技术由人的延伸变成了人性的固有成分,使心理学等进入技哲。

D作为意志:

对技术的控制依赖于人的目的、意向、愿望和选择。

技术是人的意志的外化。

伦理和政治问题:

技术与劳动、战争、文化、宗教、价值、环境、发展、社会—政治理论

7.技术哲学的主题:

技术人性化问题—技术以何种方式、在何种程度上促进或阻碍了人性的发展。

技术与幸福

 

夏保华

技术哲学创新研究

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结构

1.技术究其根本属于实践活动范畴,包括天然自然技术、人工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

(陈文化:

自然技术、社会技术、人文技术)A从技术范畴的性质讲,技术属于实践范畴,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那么肯定就包含社会技术了;

B从技术概念的发展史来看,技术范畴包含社会技术是必然趋势;

C从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社会技术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存在紧密相联。

社会技术比自然技术更具建构性、复杂性、不确定性、风险性、路径依赖性、斗争性和价值负荷性。

2.存在天然自然技术:

A从逻辑上看,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三者紧密相联。

B达尔文、芒福德、陈昌曙等学者认为动物也掌握技术。

C从现实来看。

认识方面,或许正是因为不承认自然技术的存在,忽视了对其的认识,人工自然技术的本体被遮蔽了,我们未能真正领悟到人工自然技术的来源、本质和意义。

天然自然技术是自然生产的客观能力基础,是自然生命的源泉,直接表现是自然的各种物品;

并相互作用以一种多变复杂的技术体系形式存在。

具有物物相关律、能流物复律、负载有额律和协调稳定律。

3.技术哲学创新研究是技术哲学研究的基础:

A从理论逻辑看,技术创新是技术成为技术的实践过程,技术哲学只有抓住这点,才能向“技术”、向“自然改造”“敞开”,揭示“技术”和“自然改造”的本质。

B从历史实践看,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轴心,技术哲学只有抓住这一轴心,才能向现实“敞开”,指导和推动现实社会的发展。

C从技术哲学自身看,技术创新哲学研究有利于融合两种传统,形成统一的技术哲学。

D进行技术创新哲学研究有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哲学,也是技术欠发达国家的应该关注的问题,即怎样创新出新技术,而不是技术的政治、伦理问题。

陈昌曙

技术哲学引论

1.技术哲学:

人类改造自然或对技术过程的总体性思考,是关于技术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普遍规律的学问。

2.技术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人工转换。

这是技术的功能特征;

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的加工制作活动,这是技术的社会目的特征”;

是实体性因素(工具、机器、设备等)、智能性因素(知识、经验、技能等)和协调性因素(工艺、流程等)组成的体系。

这是技术的结构性特征。

3.我们是在承认技术的自然属性的前提下自然承认技术的社会属性,同理,是在肯定技术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接受技术的社会技术建构论。

卡普

技术哲学纲要

1.技术是人体器官的结构或功能的外界投影。

A人手作为定向、触摸、抓取和移动的原始工具,是所有为了相同目的的人造工具的原型;

B人类的所有器官,比如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心脏和头及行为,是所有机械和社会政治技术类型的摹本;

C人在制造工具过程中,发现了它在人类身体和器官中的摹本,其中部分是有意识的,但更多是无意识的。

(决策层:

大脑,官僚与垄断层:

两翼,中产层:

两腿,工农:

两脚)

马克思

资本论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1.技术是人类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它在人的存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技术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是生产力。

2.技术在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中具有首要地位,这不是逻辑推论的结果,而是一个事实。

3.将技术置于产生它的生产关系和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史、生产劳动史和技术文化史特色。

社会建构论

4.视技术为社会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力,尤其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5.其技术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

6.技术是文化和道德的基础。

技术为文化提供前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7.技术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与前提。

8.技术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

特点:

历史唯物主义技术观、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异化学说、系统整体思想。

吴国盛:

第一,他是实践哲学的创始者;

第二,他认为正是技术这种物质力量决定了物质生产的方式,而物质生产又是人类一切活动中最基本、最本质的活动;

第三,他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对工业发展给人性带来的反作用有十分深刻的认识。

陈昌曙:

有零星的看法但没有系统的思想:

一是没有建构出一个学科体系,二是不曾使用过技术哲学这个词,三是即使有国外学者的认可也不能作为根据。

杜威

确定性的寻求经验与自然哲学与文明

1.经验自然主义:

经验首要是一种”做”的活动,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生活实践范畴,或者也可说是一个广义的技术实践范畴。

2.经验的本质和特征:

A经验是一个既包含主体又包含客体,既包含物质又包含精神的统一体。

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经验的人、人的精神状态、人的活动,又包括人所作用、所经验的客体、对象和自然。

B感觉不是属于认识的、知识的,而是属于实用的。

C经验自身包含着组织与结合的原理,指向未来。

D“智慧”而非“理性”统御经验。

3.从本质上讲,技术涉及的乃是具有工具作用的事物和行动,而不是处在直接状态的事物的行动。

4.科学是完善对行动手段的控制的一种工具,一种方法,“本质就是一种工具、原料和人才相结合的一种技术”。

5.认识论所关心的不是知识,而是认识,是一种探究过程,意在解决问题,改变情景。

所有成功的探究都遵循一种模式:

(1)暗示:

在暗示中,心智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

(2)使感觉到的(或间接经验到的)疑难或困惑理智化,成为有待解决的难题和必须寻找答案的问题。

(3)以一个接一个的暗示作为导向意见,在收集事实资料中开始并指导观察及其他工作。

(4)对一种概念或假设从理智上加以认真推敲,合则取之,否则弃之。

(5)通过外显或想象(逻辑)的行动来检验假设。

伊德

技术与实践

1.技术是嵌入文化母体的人造的日常生活力量。

技术与人有四种关系,“具身关系”、“诠释关系”、“他者关系”、“背景关系”。

“不存在自在的技术,存在的只是与人类的活动一起展示自身的技术”。

2.技术嵌入文化之中,技术总体上更像一种文化而不是工具。

科技在不同的文化情景中、在不同的设计理念下,可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

“科学进步主义者的乌托邦不能看作是一种希望,而是一种闭塞,一种可能的极权主义。

乌托邦如果实现了,将变成敌托邦”。

3.“人与技术关系的严格的现象学的分析提出了理解技术承诺和威胁的最好方法。

只能通过面对技术,我们才能最终理解技术并超越对技术的迷恋和技术的诱惑”。

4.A任何技术产品都处于多重使用情景中;

B任何技术意图都可以由一系列可能的技术来满足,这就是所有的人—技术的方向中引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社会建构论)

德绍尔

技术哲学技术文化受技术操作的心灵

1.技术是自然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体。

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有目的的造型和处理而从思想中引出的现实。

技术客体有三大特征:

以自然规律为基础、负载人工目的,人工制作。

任何特定的技术问题仅有一个最优解,这个解不是创造出来的,而首先以潜在形式存在,人们的活动又是发现这种预先就存在的技术可能性并使之变为实现。

2.“发明就是在思想获得理念世界业已存在的解决方案,进而借助人工手段使其得以实现”,即理念的现实化。

我们只能对自然物进行描写,而无法知其本质;

发明物由人所造,可知其本质;

发明活动由发明者、技术理念和成果三者。

3.第三者在发明者发明技术前即已存在,由于其在构思过程见过,故为重现,不是精神的产物;

第三者引起惊奇,是新质,即新技术客体的产生;

并非全源于自然,需通过人的精神才能变为现实存在。

4.第四王国:

先验性,先于人存在,不是人精神的产物,可通过精神接近被感知;

预成性,技术的解决方案、结构等是已潜在存在的,超出其外的技术不可能实现;

开放性,技术发生的时间、地点,是否发生是开放的,不是必然的。

海德格尔

技术的追问存在与时间

1.技术是工具性和人类学的整体设置,“技术之所以是,包含着对器具、仪器和机械的制作和利用,包含着这种被制作和被利用的东西本身,包含着技术为之效力的需要和目的。

这些设置的整体就是技术。

”其本质是座架,是把自然和世界展现为单纯的持存物。

2.新时代技术展现的方式是“限定”和“强求”——对“技术是目的的手段”的批判性。

技术是一种展现,展现的结果(八个环节):

物质化、齐一化、功能化、主客两极化、谋算、贯彻和统治、生产和加工、耗尽和替代。

3.技术特别是现代技术是一种真理或展现,它揭示自然并挑战自然,以产生一种能独立储存和可以转化的能量。

技术展现具有限定自然、强求自然的性质。

现代技术把事物限定在某一方向上,自然事物就成为贯彻技术意志的被限定强求、被谋算、被统治利用的对象性存在物,丧失了其作为事物的本性。

因而,技术发展是危险的,技术使人从存在中异化。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重视物质,忽视精神和人的价值,从而造成了社会的混乱。

4.持存物:

一切遭受强求性的展现的东西如何存在的方式;

一切处在多样性的限定(物质化、功能化、谋算、统治等)的视野中的东西如何存在的方式。

5.强求性的要求即为座架或“会集起来的强求(这种强求使人和存在相互涉及,以至于人和存在交替地相互限定)的名称叫做座架。

6.新时代的技术是一种展现,是一种世界构造。

人与存在之间的纯技术关系。

技术的东西(存在的技术)不可与机器技术等同,也不能归结为机器技术。

技术的本质是把自然和世界展现为单纯的持存物。

埃吕尔

技术社会技术秩序政治幻觉

1.技术是人类活动中理性地获得具有绝对效率的所有方法“现代技术已构成人类生存的整体环境背景,因此,无论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或思想的研究,都必然会涉及技术,这是不以任何的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所有事物都被技术所改造,以适应自主技术的需要,人们的一切工作和行动都受技术命令支配,人变成了技术的奴隶。

2.现代技术的特征:

合理性、人工性、自动性、自增性、一元性、必然性、普遍性、自主性技术的发展限制了人类选择的自由,扭曲了人性,把地球从人类的乐园变成人类的牢笼。

因此必须教会人们同技术保持距离和独立性。

3.技术系统中的人:

A当人达到对技术的自觉意识时,发现技术已经不存在了;

B技术社会中的人被分裂成两种生存方式,一方面人很熟悉自己掌握的技术和专业,另一方面对此之外的事则所知甚少;

C技术系统中的人是技术化了的人;

D技术不断满足人的需求和欲望;

E在技术系统中,人滑任何智力的、道德的或宗教的标准可使其对技术作出评价和批判。

4.科技的后果与影响是内在于科技的,他们被设计在科技之中,而不管设计者是否完全意识到它。

5.技术环境对人的思维有决定性影响;

引发越来越多的技术难题;

正在对人类实行全方位包围,人类的语言也难逃其外。

芒福德

机器的神话技术与文明城市发展史

1.技术是生命形式的象征性表现。

技术时代的划分:

“始技术阶段是水和木材的复合体,古技术阶段是煤和铁的复合体,新技术阶段是电和合金的复合体。

2.同人类生活的多种需要和愿望相协调的民主的综合技术(或生命技术),充满人性的技术的原始形式;

以科学智力和大规模生产为前提,谋求经济增长、物质充盈和军事优势的单一技术,不符合人性的权力主义技术。

技术是推进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主要指印刷机、玻璃、钟表。

“是钟表,而不是蒸汽机,是近代工业的关键机器”。

技术发展需要社会支撑,“不管技术怎样完全依赖于科学的客观过程,技术不能像宇宙一样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

机器本身没有任何要求,不做任何承诺。

是人类的精神在要求和承诺。

3.当“包括了政治的和经济的、军事的、官僚主义和皇家的这些所有的组成部分时,我指的是‘巨机器’。

起源于这种巨机器的技术设备就成了‘巨技术’。

”“巨机器”的权力与权威来源于宇宙,其严重的社会缺陷被它在水利控制、食物生产和城市建设等对整个社会所做的贡献部分抵消。

4.“技术在西方达到如此无法抵抗的规模,部分原因是它起源于一个破碎的、单面的文化,然而它可以帮助扩大文化自身的领域,并由此建立一种更大的综合:

这样的话,它将给自身的毒药提供解毒剂。

”即以人及其生存为中心,用社会和文化来整合技术。

5.使用机器后的工业化过程不仅加重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且还加重了剥削的程度,对待人的生活如同对待追逐唯一具有现实价值的资本那样抽象。

工业化使劳动失去人性,带来非人道性和精神的匮乏。

随着机器生产的实行,劳动者的生活内容变坏,因为大机器时代只关心满足科技需求的功能,工厂中工人的命运是机械般的纪律和极大的劳动强度,人不再是积极主动的工具使用者,而是被动的、服务于机器的动物,技术进步的整个过程变得越来越强制、越来越集权主义、越来越非理性。

他还认为被工业文明塑造起来的新型的人,在追逐权利和金钱时蔑视一切,如饮食、家庭的眷恋、田园式的生活、健康和一切文明生活的正常的快乐,因此从人性上也趋于堕落。

马尔库塞

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

1.技术是一种历史的社会工程。

“技术始终是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设计:

一个社会和在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利益,总是要用技术来设计它企图借助于人和物而要做的事情”,这就使得“统治的某些目的和利益不是‘在后来’和从外面加于技术的,而是早已渗透进技术设备的构造中”。

2.“当技术成为物质生产的普遍形式时,它就制约了整个文化;

它设计出一个历史总体:

一个‘世界’”。

3.科技本身是一种统治手段,技术合理性就是统治合理性。

4.科技对人性的压抑主要表现在A科技成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人性压抑的根源;

B技术发展加重了异化劳动的程度;

C技术理性严重压抑了批判理性,人无法对社会批判。

5.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奴役的加强。

一是对人性的奴役:

当工业社会在“基本压抑”之外又强加给个人以“额外压抑”时,支配人们行为的“现实原则”就变成与人性背离的“操作原则”。

二是对思想的奴役:

当代人最大的问题不仅在意识形态的操纵和控制,更在于人们对这种操纵和控制毫无意识。

(技术对人的促逼、信息技术的副作用)

6.单向度的政治:

无产阶级失去了否定意识,虚假政治宣传大行其道,各阶级暂时联合。

单向度的思想:

高层文化完全丧失了对社会罪行进行揭露和批判的良知、自主性和理解力,实证哲学和分析哲学的思考方式本身也是单向度的。

单向度的人:

科技减少了肮脏、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人们提供大量消费品,人被虚假需要异化、扭曲。

7.重构批判理性,解放爱欲:

压抑的根源是统治制度,爱欲是人的本质。

整合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推翻统治利益,实现爱欲解放。

芬伯格

技术批判理论可选择的现代性追问技术

1.技术是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等结合在一起的工具化存在。

技术工具论和技术实体论都未探讨技术的可能,在两者看来,技术是既定的,人类无法改变。

2.技术中立论的四个论据:

技术作为一种纯粹的手段,可以被应用于任何目的;

技术与政治之间并无关联,无论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来讲都是这样;

技术的社会一政治中立性归因于它的“理性”特征和它所体现的真理普遍性;

技术的普遍性意味着同一度量标准可以被应用于不同的背景之中。

3.将技术客体和主体的功能构造过程称为“初级工具化”,而将客体与主体在现实网络和装置中的实现过程称为“次级工具化”,前者包括“去背景化”、“还原论”、“自主化”、“定位化”,后者包括“系统化”、“中介化”、“职业化”、“主动性”。

4.技术代码结合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本质上是一种用以解释技术的规则,不独立于背景,而是通过社会影响和冲突建立的技术设计标准,它完成两种功能,“分清允许的或禁止的行动。

”“将这些行动解释第一点的一定的意义或目的相联系。

5.技术民主化原则:

第一,技术发展不是单线的,有很多方向,能沿着不同的轨道达到更高的水平。

第二,技术发展决定于社会,社会由技术和其他因素组成。

包括微观政治层面,即技术本身的民主化,宏观层面则指要允许缺乏资金的、文化的或政治资本的行动者进入技术设计过程。

民主化的步骤包括:

技术争论、创新对话、参与设计、创造性的再利用。

6.技术工具论,即技术是中性的且能为人类所控制。

技术决定论,即人类非但不能控制技术,反而要受制于技术。

技术实体论,即承认技术是负荷价值的,但又认为技术是自主的。

人类对技术只能听之任之,而无力干预其运行。

技术批判理论,既承认技术有价值负荷,也认为人类可以控制技术。

技术本体论“技术是什么”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的问题。

有作者把它概述为:

“目前,分歧主要表现为物质手段说或物质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说与操作性(实践性)知识说的论争,表现为技术仅局限为自然技术或物质生产技术与技术包括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或人本技术的论争。

观点

技术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人工转换。

技术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的加工制作活动,这是技术的社会目的特征”;

又说:

“技术是实体性因素(工具、机器、设备等)、智能性因素(知识、经验、技能等)和协调性因素(工艺、流程等)组成的体系。

张华夏

技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一种由特殊的社会共同体组织进行的特殊的社会活动。

不过技术这种知识体系指的是设计、制造、调整、运作和监控各种人工事物与人工过程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的体系。

有时人们将各种人工制品也列入技术的范畴,那是因为,这些人工制品,例如生产的设备和科学的仪器被看作是物化了的知识或知识的(非语言的)物质的表达。

肖峰

广义技术:

使一切现象附带人工信息的过程,并使该现象产生变形(形态、形式、形状……)的结果

舒尔曼

我首先把技术定义为;

人们借助工具,为人类目的,给自然赋予形式的活动。

邦格

技术是这样一个研究和活动的领域,它旨在对自然的或社会的实在进行控制或改造。

”现代化技术分为“物质性技术”、“社会性技术”、“概念性技术”和“普遍性技术”四个分支。

许良

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改造白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方法都识等活动方式的总和.具体说来它至少包括以下三个不同的内容:

(1)制造工具、机器、各种用途的货物和日常用品的牛产技术,即与物质性、经济性的生产相关的技术。

(2)建立并规定社会关系和组织关系的组织技术或社会技术,如法律等。

(3)精神技术,在专门的科学部门.在哲学、语言和艺术创作中都会用到这些技术,它们给我们提供处理问题的模式,借助于这种技术.我们才能对世界、对人类以及我们自身有所了解,才能把握其间的意义和价值。

技术认识论

技术知识的特点:

其一,意会性其二,整合性其三,程序性其四,心智图像。

意会性技术的思维和实践特征:

1.私有性2.难言性3.情景性4.独创性5.文化内蕴性

技术认识的一般过程:

(一)技术问题的产生:

技术问题产生的机制与类型;

技术任务的提出,技术实践目标的确立

(二)技术设计:

广义的发明以及将发明变为具体技术产品的中介都包含设计,它是将技术任务加以具体化、细节化、可操作化。

(三)技术的评价:

既有对技术事先的评价(对技术后果的预测),也有对技术出现并产生效果后的后果评价,是技术决策中的反馈活动。

技术方法论

SST的三种方法:

1.利益(群体)分析方法(自行车、摩西的桥)2.系统分析方法(爱迪生案例)3.参与者-网络理论:

actor-network(法国电动汽车)/无缝之网

SST的核心概念:

1.解释的灵活性:

不同的社会群体对同一种技术有基本上不同的解释,导致不同的设计思路。

2.结束机制:

为了解决技术的“争端”,必须解决常识意义上的问题。

关键是相关社会群体是否视该问题得到了解决。

技术的稳定性只能被理解为被质疑中的人工制造物被看作与广泛的非技术和特殊的社会因素建立了联系,社会利益得到了一定的落实。

3.协商:

技术和技术实践是在协商中被建构起来的,这经常被看作是由各种参与者的社会利益驱动的过程,他们特别关心冲突的利益群体是如何达到问题的解决的。

4.对称分析:

对技术也要保持公平性,如不对技术特质和不同群体的技术态度作评价,对技术的发展严格按照不同操作子和社会群体的解释、协商和终止的过程来说明。

社会对技术的作用:

动力功能、目的功能、评价功能、选择功能、制约功能、调节功能

技术价值论:

技术的价值性是前置的还是后置的?

是动机性的还是后果性的?

是自主的还是赋予的?

“我们的体制——我们的习惯、价值、组织、思想的风俗——都是强有力的力量,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我们的技术。

“没有技术是独立存在的,在技术的周围是作为主人的组织和网络在设计它、制造它、扩散它、推进它和规范它。

假如我们要理解技术的命运,就必须理解这些制度的内部的外部的运动。

技术是包括科技文化传统在内的整体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技术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方向,不仅取决于客观规律,还动态地体现了现实的社会利益格局和价值取向;

社会建构论对技术形成的利益分析:

技术相关群体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

异化——疏远、使某物成为异己的——人的产物与自己的格格不入。

技术的异化本质是人性的异化,人性本身有内在的缺陷,必然通过技术外在表现出来。

雅斯贝尔斯认为:

“技术在本质上既非善的也非恶的,而是既可以用于为善亦可以用于为恶。

技术本身不包含观念,既无完善观念也无恶魔似的毁灭观念。

完善观念和毁灭观念有别的起源即源于人,只有人赋予技术以意义。

技术价值中立论强调技术的三种特征:

一是“工具手段”特征,二是“因果命题”特征,三是“相同效用标准”特征。

导致泰勒律令:

凡技术上可行的,都应当去做

戈菲(《技术哲学》):

技术总是一种个性的投射邦格:

“技术在伦理上绝不是中性的(像纯科学那样),它涉及伦理学,并且游移在善与恶之间。

马尔库塞:

一个社会和在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利益,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