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972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探放水作业规程文档格式.docx

且多暴雨,1963年8月5日一天内降雨量达136.3mm,一小时最大降雨量达46.6mm。

历年11月初至次年4月中旬为降雪期,一次最大降雪厚度25cm(1967年11月26日)。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22.8mm(4-7月蒸发量最大),年蒸发量最高为1874.1mm(1972年),最低为1180.6mm(1964年)。

年平均气温6.3℃,其中一月份最低,平均-9.2℃,七月份最高为19.8℃。

极端最高气温35.0℃(1981年5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为-32.1℃(1971年1月22日)。

全年无霜期平均为132天。

平均初霜期始于9月,最早9月2日(1980年),最迟10月13日(1984年)。

平均终霜期在5月中旬,最早4月14日(1986年),最迟6月4日(1960、1961年)。

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多西风,夏季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

历年平均绝对湿度7.59毫巴。

最大冻土深度110cm(1984年),10cm深土壤冻结始于11月27日,解冻日期平均为3月11日。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属多震区。

5、井田内及周边小煤矿开采情况

本井田内无小煤矿开采。

本井田西部与凤台一缘煤业有限公司相邻,东部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相邻。

第二节矿井概况

正邦煤业井田面积6.29km2,开采8号、15号煤层,矿井可采储量3396万吨。

井田内构造总体为单斜构造,地质复杂程度简单。

根据晋煤瓦发[2010]389号文的批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预测矿井规模达到120万吨/年时,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33.33立方米/分钟,相对涌出量为13.20立方米/吨,为高瓦斯矿井,15号煤层火焰长度分别为10mm,煤尘云最大爆炸压力0.66MPa,最大压力上升速率41.28MPa/s,煤尘云爆炸下限浓度20g/m3,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720℃,煤尘层最低着火温度280℃。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15号煤层吸氧量为1.04cm3/g,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

矿井现采用混合开拓方式,采取“两进一回”抽出式通风方式,采煤方法为综采放顶煤。

矿井布置有三条井筒,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

1、采掘系统

在15号煤层布置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

走向长壁后退式。

工作面长度:

150米,走向长度:

530米,采高:

2.6米,可采储量:

51万吨。

工作面支护:

ZF4400/17/30液压架,工作面SGZ764/264刮板运输机,顺槽SZZ800/250型转载机和SSJ1000/1*125可伸缩带式输送机。

工作面风量:

1800m3/min,负压通风。

204工作面已形成;

掘进工作面2个,分掘05回风运输顺槽及204高抽巷,支护形式:

金属树脂锚杆、菱形网。

运输顺槽断面:

10.4㎡,高抽巷断面:

5.76m2。

2、通风系统

地面主扇2台,型号:

FBCDZ-8-No25B,矿井实现二进一回,即主、副井进风,回风井回风,通风方式:

中央并列式,机械通风,矿井排风量:

7080m3/s。

风压:

1030Pa。

主扇采用双电源专用变压器供电。

掘进工作面局扇采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专用变压器供电,实现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主要通风机通过电机反转即可实现反风,反风系统安全可靠。

3、排水系统

主排水系统为一级排水,井底建有总容积1800m3的主、副水仓。

主排水泵房安装三台MDMD155-67B*5型多段离心式水泵,水泵为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

主排水泵流量QM=155m3/h,杨程HM=315m。

排水管路为2趟Φ159×

6无缝钢管,1趟工作,1趟备用。

排水管沿管子道、集中轨道下山、井底车场、副斜井敷设两趟到地面水池,将水排至地面。

吸水管采用无缝钢管Φ159×

6。

4、提升、运输系统

(1)主斜井:

采用锚喷、砌碹支护。

安装一部钢丝绳芯胶带输送机,运输量320t/h,带宽B=1000mm,带速V=2.5m/s,安装一部RJY30-22/860型架空乘人装置,钢丝绳直径18mm,运行速度1.1m/s,长度L=865.85m,运输能力180人/h。

(2)副斜井:

采用砌碹支护,长450m,倾角24.5°

提升机型号为JK-2.5×

2/31.5型矿井提升机,卷筒直径2500mm,卷筒宽度2000mm,减速比31.5,提升速度2.56m/s。

提升钢丝绳选用28NAT6V×

19+FC1770ZZ601.1323型。

5、供电系统

目前我矿为35KV双回路供电:

分别来自和顺35KV开闭所35KV不同母线,和顺开闭所分别来自云山220KV变电站、和顺110KV变电站,其中云山220KV供电为主供,供电可靠,一用一备。

地面35KV变电站,安装两台SZ9—6300/35的变压器,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采用10kV下井供电,下井电缆选用两回MYJV32-8.7/10,3×

95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细钢丝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1050m,经主斜井井筒敷设至井下中央变电所。

两回路电缆,同时运行,互为备用,当任一回电缆停止运行时,另一回可满足井下全部负荷用电。

井上、下变电所均已安装完毕运行正常,且各种保护设施齐全。

6、综合防尘、防灭火系统

(1)综合防尘: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采煤机安装内外喷雾降尘设施,放煤口及液压支架设有喷雾洒水降尘系统,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均设置风流净化水幕。

炮掘工作面采用湿式电钻凿眼,放炮采用水炮泥,放炮喷雾,炮后洒水降尘等综合防尘措施,以减少爆破及装载时的煤尘产生量。

建立了完善的井下洒水降尘系统,对井下各卸载、运输机转载点和其它可能产生煤尘的地点配备洒水管路和洒水器进行洒水降尘。

(2)隔爆措施: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在回采工作面和主要大巷安设了隔爆水棚。

(3)粉尘监测:

按设计要求配备了粉尘采样器、呼吸性粉尘采样器、测定仪等设备。

(4)防灭火系统:

按矿井扩建《安全专篇》设计要求,主要机电硐室均采用不燃性支护材料,使用阻燃、抗静电的胶带、风筒和阻燃电缆,井下敷设了消防洒水管路。

7、瓦斯抽放系统:

建立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站,安装两台2BEC--52型水环真空泵,配套电机功率250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担负矿井的瓦斯抽放工作。

每台泵的额定流量为175m3/min,矿井日混合抽放量在13万m3左右,平均日抽放纯瓦斯量在1.6万m3左右。

8、瓦斯监控系统

矿井采用KJ78N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装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设备开停传感器、负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馈电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

井上地面各主要机电设备、井下主要机电硐室,采掘工作面安设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

9、压风系统:

在风井场地,建压风机房一座,安装两台LU132-10型空压机,1台工作,1台备用。

其额定排气量:

20.3m3/mim,额定排气压力:

1.0MPa。

压风管路干管直径108mm,支管直径89mm。

第二章井田地质条件

一、地层及地质构造

(一)地层

本区位于沁水煤田的东北边缘,和顺普查勘探区中段。

本区赋存的地层由老至新有: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第四系地层。

现根据和顺普查区资料,结合生产揭露情况将井田内各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及其变化情况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下部为角砾状泥质白云岩、角砾状泥灰岩,底部为泥质灰岩夹薄层石膏带,中部为灰黄色厚层状泥灰岩夹豹皮状灰岩,上部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灰黄、灰色白云质泥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本组厚大于100m。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主要由浅灰、灰色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和1-2层深灰色透镜状石灰岩组成,夹1-2层煤线,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及G层铝土矿。

平行不整合覆于奥陶系灰岩侵蚀面之上,沉积厚度受奥灰侵蚀基准面控制。

厚13.21-33.98m,平均23m。

局部含有1-2层薄煤,均不可采,无经济价值。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由灰色砂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及煤组成。

主要灰岩有3层(K4、K3、K2),全区稳定,由北向南变厚,其下均直接压煤(11、13、14号),是很好的标志层,K4、K3灰岩可与西山东大窑、斜道灰岩相对比,K2灰岩相当于毛儿沟与庙沟灰岩合并层。

15号煤下之透镜状灰岩与吴家峪灰岩(L0)层位相当,81号煤上灰岩(南峪灰岩)相当于西山铁磨沟叠锥灰岩。

所含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81、8、9上、9、11、12、12下、13、14、15号等10层煤,15号煤层全区稳定可采,8号煤层属较稳定煤层,本区大部可采。

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厚105.75-139.59m,平均124m。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由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为本区重要含煤地层。

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2、3、4、5、6号共6层煤,4、5号煤层在本区内只有极少的可采点,均构不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可采区块。

底砂岩K7(阳泉称第三砂岩)厚0-20.93m,平均4.82m,为灰白色中细砂岩,局部相变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

全组厚40.15-67.85m,平均50m左右。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下段(P1x1):

厚度54.40-79.74m,平均62.70m。

为灰黄、灰绿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夹灰-深灰色砂质泥岩及泥岩,局部夹1-2层煤线,底砂岩K8以中-粗粒为主,局部相变为粉砂岩,厚0.61-28.78m,平均6.91m。

与下伏山西组地层连续沉积。

上段(P1x2):

厚度38.50-69.03m,平均54.30m。

为黄绿、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夹杏黄色砂质泥岩及薄层铝质泥岩,顶部为一层杂色铝质泥岩,铝质含量较高,具锰铁质鲕粒,称“桃花泥岩”,风化后呈紫色斑块,特征明显,可作为辅助标志。

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下段(P2s1):

下部为黄绿色中粗粒砂岩夹黄绿、黄褐色砂质泥岩、泥岩,上部以中细粒砂岩为主、夹薄层紫红色砂质泥岩,局部可见透镜状锰铁质结核及薄层。

厚148.02-192.35m,平均157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上段(P2s2):

底部狮脑峰砂岩(K12),一般由2-4层砂岩组成,厚10.90-41.08m,平均30.45m,为灰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中粗石英砂岩,间夹黄绿、褐黄色砂质泥岩,是良好的标志层。

其上以暗紫、紫红色砂质泥岩为主夹数层灰紫色细粒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7.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下部为浅灰、红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粘土夹棕色古土壤数层以及钙质结核层。

上部为灰黄、土黄色亚砂土、粉砂质土,局部含钙质结核。

红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

厚0-66.74m,平均36.54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8.第四系全新统(Q4)

为近代冲积、洪积、坡积物,分布在各大沟谷及山坡处,由土黄、淡红色亚砂土、砂土及浅灰色砂、砾石层等组成。

厚0-54.09m,平均11.63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二)含煤地层

本区含煤地层有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的下段。

其中:

太原组含有主要可采煤层。

本溪组、下石盒子组下段虽都含2-6层煤,但均未达可采厚度、无经济价值。

1.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本组主要岩性为灰色砂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石灰岩,含煤10层,其中可采煤层2层,为本区主要含煤层段,全组厚105.75-139.59m,平均124m。

属海陆交互相沉积,根据岩性、岩相可大体划为5个旋回。

全组又可划为两个含煤组(称下煤组和上煤组)。

下煤组:

K1砂岩底—K4灰岩顶,包括Ⅰ、Ⅱ、Ⅲ、Ⅳ旋回,厚约80m左右,含煤6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1、12、12下、13、14、15号,其中:

15号煤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未达可采厚度,无经济价值。

3层稳定的灰岩和1层透镜状灰岩反映出本段出现过三次广泛的海侵和一次局部海侵,体现了当时地壳振荡的频繁性。

底砂岩K1为浅灰色细粉砂岩,厚0-9.38m,平均2.38m,波状及缓斜层理,常相变为砂质泥岩,含粘土质及植物碎屑化石,属潮坪沉积。

其上出现了一次不太广泛的海侵,沉积了L0(相当于太原西山吴家峪灰岩)透镜状灰岩(旋回Ⅰ),海退以后,在广泛的滨海平原上形成了沼泽及泥炭沼泽,地壳的缓慢下沉与有机物的堆积速度相一致,形成了具有经济价值的15号煤层,之后,地壳振荡又趋频繁,出现了三次广泛海侵,沉积了K2、K3、K4灰岩和13、12下、12、11号煤层(旋回Ⅱ、Ⅲ、Ⅳ),均为不可采煤层。

灰岩全区稳定,是很好的对比标志。

K2灰岩为14号煤顶板,全区稳定,厚2.7-11.72m,平均6.94m。

由灰岩、泥灰岩及薄层硅质条带组成,为生物碎屑灰岩或泥晶灰岩,含蜓、腕足类、海百合茎等化石。

K3灰岩厚1.15-7.37m,平均3.12m,为13号煤顶板,含大量海百合茎,具水平层理、觅食迹及生物钻孔,为生物碎屑泥晶灰岩。

K4灰岩厚1-4.06m,平均2.46m,全区发育,为11号煤顶板,具水平层理及虫孔,含动物化石,为泥晶生物碎屑灰岩。

上煤组:

K4灰岩顶到K7砂岩底(第Ⅴ旋回),厚约44m。

由灰—灰白色砂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海相泥岩及灰岩组成,含煤4层,编号为81、8、9下、9号。

其中8号煤层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均无经济价值。

根据钻孔揭露,

将本段垂向层序特征自下而上叙述如下:

黑色泥岩、灰黑色砂质泥岩及灰色粉砂岩,含菱铁质结核及星散状黄铁矿,粉砂岩具水平和微波状层理,属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沉积。

由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和9、9上煤组成,含大量植物叶茎化石和菱铁质结核,水平及缓波状层理发育,属三角洲平原及泥炭沼泽沉积。

9号煤厚度变化较大,厚0-1.97m,平均0.72m,9上煤层厚0-0.80m,平均0.38m。

8号煤组,此段由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粉砂岩组成,含81、8号煤层,81号厚0-1.89m,平均0.65m,8号厚0.80-2.10m,平均1.17m。

其间的砂质泥岩、粉砂岩含大量完整植物化石及菱铁质结核,水平及微波状层理,属覆水沼泽及泥炭沼泽沉积。

综上所述,第Ⅴ旋回为一套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在三角洲平原上有两期河流沉积,出现过两次沉煤环境和一次局部海侵。

8、9号煤厚受河道砂体发育程度控制,海水侵入大体为东南方向。

2.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本组厚40.15-67.85m,平均50m左右,与太原组连续沉积,为三角洲沉积,划分为Ⅵ、Ⅶ、Ⅷ三个旋回,反映了地壳的三次升降。

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灰色中细粒砂岩及6层煤组成,其中3号煤较稳定,但该层煤在井田南部已剥蚀,在本次施工的四个钻孔中均见到3号煤层,厚度为0.75-0.79m,平均0.77m,为临界可采的贫煤。

其余均为不稳定薄煤层。

其底砂岩K7又称第三砂岩,厚0-20.93m,平均4.82m,为中—细粒岩屑石英杂砂岩,碎屑含量84%,杂基含量16%,碎屑中石英占87%,岩屑占8%,长石占5%;

颗粒次圆至棱角状、分选、磨圆中等,硅质胶结为主,交错层理,为分流河道沉积。

之后,为湖沼相、天然堤(S3)沉积,形成6、5、4号煤。

之后为泛滥平原沉积,河流作用加强,湖泊、沼泽时有发育,沉积了3、2、1号煤层。

到山西组后期,成煤环境越来越差,煤层薄且不稳定,对比困难。

山西组之上为下石盒子组底部的河流沉积。

(三)地质构造

1.区域地质构造

本区位于太行隆起及高平—长治—泽城—昔阳皋落断褶带的西翼,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地层走向总体显示为北北东,倾向北西西。

区内地层平缓,倾角一般6-12°

,在勘探区东北部及西部二、三叠系泥岩与巨厚砂岩接壤带,由于受泽城—皋落断褶带和沁水拗陷包括左权右匣一团壁断褶带影响迁就,倾角在20°

左右,最大达35°

以上。

从勘探区构造形迹的展露看,南部较北部简单,西部较东部简单,东部断褶并存,西部主要为宽缓、稀少的长轴褶曲,断层和褶曲走向基本平行地层走向,属典型的新华夏系构造,但亦有少数北西、北东东、近南北或东西向短轴褶曲和小断层。

2.井田地质构造

本井田总体上为一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13°

的单斜构造,井田南部发育一轴向北东-南西的背斜构造,井田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发现有两条断层,并发现有一个陷落柱。

F1正断层:

位于井田南部,落差8m,倾角65°

,走向南西-北东,倾向南东,井田内延伸350m,为8号煤层巷道揭露。

F2正断层:

位于井田东部边缘,落差11m,倾角65°

,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井田内延伸625m,为地质填图下推。

X1陷落柱:

位于井田南部,规模115×

65m,为井下巷道揭露。

井田内发育的正断层断距在8-11m之间,断距不大,发育的陷落柱规模较小,对煤层的破坏程度不大,但要注意隐伏构造的导水、透气事故。

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

综上所述,井田构造类型简单。

二、煤层及煤质

(一)煤层

1.含煤性

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太原组地层平均厚度124.00m,煤层总厚10.34m,含煤系数8.34%,主要含煤10层,自上而下编号为81、8、9上、9、11、12、12下、13、14、15号煤层,其中8号煤层(为本区的8号)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15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山西组地层平均厚度50.00m,煤层总厚3.02m,含煤系数6.04%,山西组含煤6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2、3、4、5、6号煤层,其中3号煤层位较稳定,但该层煤在井田南部已剥蚀,在本次施工的四个钻孔中均见到该煤层,厚度为0.75-0.79m,平均0.77m,为不可采煤层,其余均为不稳定的薄煤层。

2.可采煤层

8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顶部,81号煤层下约3m左右,K4灰岩上31.5m左右,本区利用的四个钻孔揭露均为可采,但井下巷道揭露,煤层厚度及夹矸厚度变化都比较大,井田南部井下揭露有因夹矸厚而造成的不可采区。

煤层厚度0.80-2.10m,平均1.17m,含夹矸1层,夹矸厚0-0.70m,为较稳定的全井田基本可采煤层。

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中砂岩或砂质泥岩。

15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下部,14号煤层下14.5m左右,下距K1砂岩约19.8m左右。

煤层厚4.25-6.94m,平均5.56m。

结构复杂,含夹矸2-4层,夹矸岩性为泥岩及炭质泥岩。

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或细砂岩,底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泥岩、粉砂岩。

为厚度、层位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1。

表1-2-1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m)

最小—最大

平均

煤层结

(夹矸层数)

煤层间距(m)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稳定性

8

0.80-2.10

1.17

简单

(1)

80.00-93.00

88.00

砂质泥岩

中砂岩

较稳定

15

4.25-6.94

5.56

中等

(2-4)

砂质泥岩细砂岩

粉砂岩

稳定

(二)煤质

1.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1)煤的物理性质及宏观煤岩类型

本区各可采煤层多为玻璃光泽或强玻璃光泽,少数为沥青光泽。

颜色多为黑色,条痕褐黑色,具条带状结构,贝壳及阶梯状断口。

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夹镜煤薄层或条带,宏观煤岩类型以光亮型、半光亮型煤为主。

(2)煤的显微组分含量

有机组分以镜质组为主。

无机组分含量一般<20%,以粘土矿物为主,少量为黄铁矿和碳酸盐矿物。

2.煤的化学性质、工艺性能

根据本次勘查的4个钻孔及401钻孔的煤质资料,结合该矿提供的煤质化验单,将该矿可采煤层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简述如下:

(1)8号煤

原煤:

灰分(Ad)为24.63-35.14%,平均为29.45%,水分(Mad)为0.1-0.86%,平均为0.40%,挥发分(Vdaf)为13.48-18.76%,平均为15.88%;

全硫(St.d)为1.35-3.63%;

平均为2.88%,发热量(Qgr.d)为21.98-24.95MJ/kg,平均为23.53MJ/kg。

浮煤:

灰分(Ad)为6.14-11.85%,平均为9.75%;

水分(Mad)为0.2-1.34%,平均为0.5%;

挥发分(Vdaf)为11.07-12.90%,平均为11.97%;

全硫(St.d)为0.77-1.28%,平均为1.02%;

发热量(Qgr.d)为33.05-33.70MJ/kg,平均为31.28MJ/kg;

粘结指数(GR.I)为0。

8号煤属中灰-高灰、中硫-高硫、低热-中热值的贫煤。

(2)15号煤

灰分(Ad)为14.42-31.32%,平均为22.86%;

水分(Mad)为0.12-0.86%,平均为0.32%;

挥发分(Vdaf)为11.41-21.12%,平均为15.06%;

全硫(St.d)为0.94-1.79%,平均为1.39%;

发热量(Qgr.d)为22.03-28.96MJ/kg,平均为25.74MJ/kg。

灰分(Ad)为4.77-9.13%,平均为6.57%;

水分(Mad)为0.17-1.41%,平均为0.51%;

挥发分(Vdaf)为10.01-10.25%,平均为10.11%;

全硫(St.d)为0.83-1.0%,平均为0.91%;

发热量(Qgr.d)为23.34-33.86MJ/kg,平均为30.26MJ/kg;

15号煤属低灰-高灰、中硫-中高硫、低热-高热值的贫煤。

3.可选性

本矿未做过煤的可选性试验,根据和顺普查勘探地质报告,仅作了西沟一坑的15号煤层的简选样试验,15号煤层精煤回收率等级为中等;

采用±

0.1含量法评价可选性等级为极难选。

4.煤质及工业用途评价

(1)煤质

(2)工业用途评价

本区的贫煤质量较好,其中现开采的15号煤层原煤发热量(Qgr.d)>

25MJ/kg,原煤灰分(Ad)<40%,全硫(St.d)<1.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