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明作业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7087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docx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文明作业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docx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

 

编制人:

复核人:

审核人:

 

临沂市兰田路桥有限公司

2016年月日

 

一、工程概况

国道G105线K2484+180涵洞维修位于国道G105线。

原址为跨径1.6×1.3m盖板暗涵。

现将旧涵填充,在旧涵上新建一座Φ1.8m圆管涵,涵长53m,与道路交角为900。

二、编制依据

1、国家建设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

2、广州市道路养护中心《道路养护维修作业安全规定》;

3、《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15);

4、经路政和交警部门审批通过的《交通疏导方案》;

5、经实地踏查了解施工路段的实际交通情况。

三、安全文明目标管理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标合格率100%,优良率80%,杜绝重伤以上事故,轻伤事故控制在2%以内。

四、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以施工员,安全员,技术员,班组长等参加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检查监督施工现场及班组安全制度的贯彻执行,做好安全生产日志,并对违反安全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罚,以公司安全生产副经理及质安部成员组成的公司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安全施工保证体系的管理,组织对安全隐患的突击检查。

工地安全检查小组,由项目部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担任领导,负责工地安全施工管理,并由专职安全员负责具体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班组施工管理兼职安全员,负责指挥班组工人的安全施工。

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

项目经理是安全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对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

项目安全管理将遵循预防为主,综合考虑的原则,从施工开始就把人力,物力综合加以考虑,着眼于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设置安全设备和必备的安全设施。

设立安全生产机构,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配专职安全员,负责日常检查,施工员也是现场兼职安全员。

同时加强现场的安全宣传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

秦承福

项目总工

徐若涛

材料员:

李永华

质检员:

朱春雷

施工员:

张志兴

安全员:

赵光路

各施工班组长

安全文明生产保证体系:

五、安全教育学习和技术交底

1、实行逐级安全文明技术交底制,由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详细安全文明技术交底,凡参加交底的人员要履行签字手续,并保存资料。

项目经理部专职安全员对安全文明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好记录。

2、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在本工程中的安全责任。

强化安全教育。

坚持“三级安全教育”,规范“三级安全交底”制度,施工中坚持“班组安全活动”制度,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三级教育,进场培训,施工期间进行安全培训,并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

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其措施如下:

3.1对所有从事管理和生产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文明施工教育,重点对专职安全员、班组长,从事特种作业的木工、电工、机械工、机动车辆驾驶等进行培训教育。

3.2未经安全文明施工教育的施工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不准上岗。

未进行三级教育的新工人不准上岗。

3.3特种工种的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考核、复核,严格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定》执行。

经过培训考核合格,获取操作证方能持证上岗。

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已取得上岗证的特种作业人员,要进行登记存档,对上岗证要按期复审,并要设专人管理。

3.4通过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提高职工遵守施工安全纪律的自觉性,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

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达到提高职工整体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的目的。

4、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项目部保证安全文明施工检查制度的落实,规定定期检查的日期和参加检查的人员。

项目部每周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

六、施工用电、防火管理

6.1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6.1.1、设置漏电保护器

(1)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至少应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的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做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2)开关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做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

(3)漏电保护器应安装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

(4)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使用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

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与0.1s。

6.1.2、电气设备的设置应符和下列要求:

(1)配电系统应设置室外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实行分级配电。

(2)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照明线路接线宜接在动力开关的上侧。

(3)开关箱应由末级分配电箱配电。

开关箱应“一机一闸一箱”,每台用电设备应有自己的开关箱,严禁用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两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

(4)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米,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米。

(5)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

不得装设在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烟气、蒸汽、液体及其它有害介质中,也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振动、液体侵溅及热源烘烤的场所。

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两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其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有碍操作、维修的物品。

(6)配电箱、开关箱安装应要端正、牢固,移动式的箱体应装设在坚固的支架上。

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3米,小于1.5米。

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下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6-1.5米。

配电箱、开关箱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铁板的厚度应大于1.5mm。

(7)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下底面,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

6.2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1)、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

(3)、建立安全检测制度,从临时用电工程开始,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

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等;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做好检测记录。

(4)、建立电气维修制度,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设备、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5)、建立工程拆除制度,建筑工程交工后,临时用电工程的拆除应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并须规定拆除时间、人员、程序、方法、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等。

(6)、建立安全检查和评估制度,施工管理部门和企业要按照JGJ59-8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7、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对临时用电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监护、维修分片、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辅以必要的奖惩。

8、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和各类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凡上岗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核发的上岗证书,严禁无证上岗。

6.3临时用电保护措施

1、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应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严禁设备带“缺陷”运转;

2、保管和维修所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3、暂时停用设备的开关箱必须分断电源隔离开关,并应关门上锁;

4、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做妥善处理后进行。

5、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5.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用电组织设计的全部资料;

2)修改用电组织设计的资料;

3)用电技术交底资料;

4)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

5.2安全技术档案应由主管该现场的电气技术人员负责建立与管理。

其中“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可指定电工代管,每周由项目经理审核认可,并应在临时用电工程拆除后统一归档。

6、临时用电要有专业电工管理,做到“一机、一闸、一电、一漏、一箱”,建立电工巡视维修保养记录,杜绝乱拉乱接和使用老化破损的电线。

6.4安全防火管理 

施工现场防火的安全管理 

1、施工现场第一负责人应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工作,建设单位应积极督促施工单位具体负责现场的消防管理和检查工作。

 

2、施工现场都要建立、健全防火检查制度,发现火险隐患,必须立即消除,一时难以消除的隐患,要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限期整改。

 

 3、施工现场发生火警或火灾,应立即报告公安消防部门,并组织力量扑救。

 4、根据“四不放过”的原则,在火灾事故发生后,做好现场保护并会同消防部门进行现场勘察的工作。

对火灾事故的处理提出建议,并积极落实防范措施。

 

5、施工单位在承建工程项目签订的“工程合同”中,必须有防火安全的内容。

 

6、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总平面图、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均要符合消防要求。

 

7、施工现场应明确划分用火作业、易燃可燃材料堆场、仓库、易燃废品集中站和生活区等区域。

 

8、施工现场夜间施工应有照明设备和减少噪音污染,保持消防车通道畅通无阻,并要安排力量加强值班巡逻。

 

9、施工作业期间需搭设临时性建筑物,必须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拆除。

不得在高压架空线下面搭设临时性建筑物或堆放可燃物品。

 

10、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指定专人维护、管理、定期更新、保证完整好用。

 

11、施工现场用电,应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加强电源管理,防止发生电气火灾。

 

12、冬期施工采用保温加热措施时,应进行安全教育;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巡逻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七、施工机械车辆设备安全措施

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获得相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或者驾驶证,方可独立操作施工机械,不准操作与操作证不相符的机械设备,严禁操作人员酒后或者带病操作机械。

在道路上进行施工时,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

发生交通阻塞时,及时做好分流、疏导、维护交通秩序。

施工机械应按其技术性能要求正确使用,不得使用缺少安全装置或者安全装置已失效的机械作业。

不操作带有故障的机械作业。

严禁拆除机械设备上的自动控制机构,力矩限制器等安全装置,严禁拆除检测、指示、仪表、报警及警示装置。

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前应查明行驶路线上的桥梁的承载能力及跨线桥的通行净空,确保机械设备安全通行。

操作人员必须注意做好机械设备工作前中后的检查,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使机械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

严禁机械运转中进行机械保养,修理工作,各种电器设备检查维修应断电后由专业人员实施。

对机械设备进行登记,检查,做好保养台账。

八、夜间及不良天气情况下安全措施

8.1夜间安全措施

本项目不安排夜间施工,但考虑到沿线车流量较大,现场主要做好夜间安全围蔽设施的维护。

8.1.1夜间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安全标牌、警戒灯等标志,标志牌具备夜间荧光功能,以保证过往车辆、人员的通行安全。

8.1.2建立交通安全设施巡查制度,每晚18:

00左右由巡视员对作业区的交通设施进行检查,对交通警示牌、导向牌破损、撞到或被污渍覆盖警示、反光效果不明显的立即维护好。

8.2雨天情况下安全措施

雨季施工前,应先收集及掌握本地区的气候水文情况,根据该地区气候特点和工程实际,制定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8.2.1在雨季来临之前,应提前与气象部门联系,提前获得施工段落的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做好施工安排;同时在摊铺现场准备防水彩条布,在恶劣天气突然来临时进行铺盖,保护施工现场。

8.2.2修建好临时排水措施,保持排水沟渠的畅通,尽量避免施工场地及其作业场地不受水浸。

8.2.3下雨时,增加交通巡视人员对安全设施早晚各一次巡查,出现交通警示牌、导向牌破损、撞到或被污渍覆盖警示、反光效果不明显的立即维护好。

8.3大雾天气安全措施

项目地处城区,交通量大,如遇大雾天气,交通转换处必须设置交通警告频闪灯,车道封闭上游过渡区布设夜间警示灯。

九、现场交通组织措施

1、根据现场勘察、总结,国道G105线K2484+180涵洞维修不进行交通管制。

2、安全保障措施

(1)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

(2)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必须穿着反光服在施工区域内作业,不得在通车路面上乱串,影响正常的交通流通。

(3)严格加强对施工运输车辆的管理,防止因施工运输车辆而引起的交通堵塞。

(4)各种材料、物品、设备分类存放,界限清楚,不能占用行车路面,对于洒落在行车路面上的物料,及时清理,确保行车路面安全、畅通。

(5)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防止因失火而造成交通堵塞。

(6)加强对全线的安全检查,确保安全设施齐全、有效。

(7)现场交通协管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自身的安全职责,不得随意离岗。

3、成立应急救援小组

本次施工地段交通压力较大,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有效地控制危险源点,积极预防事故的发生,同时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能随即做到联系通畅,指挥有序,施救及时,最低限度的降低事故损失,特成立应急救援小组。

1)、应急救援组组成

组长:

秦承福

副组长:

徐若涛

组员:

项目部人员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在发现施工路段交通事故时,立即向组长或副组长汇报,由组长或副组长立即上报公司、监理、业主及地方交通管理部门,如有人员伤亡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协调及救援。

2)、配备应急救援车辆一辆及相关救援设备

3)、应急响应

交通事故发生后,现场巡查安全员应拨打110报警,保护事故现场,如有受伤人员,在不给伤者带来二次伤害的情况下应迅速送就近医院抢救。

现场巡查安全员应向应急救援小组汇报现场发生的情况,应急救援小组应根据发生事故的情况、程度、地点采取对应的措施,并负责事故现场协助指挥交通,避免扩大事故的损失及交通堵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