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97324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蚌埠市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0.9%。

从蚌埠来看,大型零售业近年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在商贸流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纵向来看,以蚌埠商业最繁华的蚌山区为例,“十一五”期间前10户大型零售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06年的77089.32万元,猛增到2009年的145988.58万元,同比增长89.38%,税收收入也由2006年的1848.39万元,猛增到2009年的4444.84万元,同比增长140.47%,增幅迅速。

横向来看,据统计全市2009年商业零售业共计6900户,合计缴纳税收11209.4万元,其中全市前10户大型零售业合计缴纳税收3826.4万元,户数所占比例仅为0.15%,而税款所占比例高达34.2%,比重不断增强。

(二)国内外零售企业不断抢占市场

从2004年底,我国取消外资在华投资零售业的地域、数量、股权比例限制后,入驻蚌埠的国际知名连锁企业和国内大型连锁零售业正逐年增加,家乐福、沃尔玛、乐购、来雅百货、苏宁电器、国美电器、上海世纪联华等多家国内外企业纷纷落户蚌埠,蚌埠百货大楼、合家福超市、华运大卖场、新世纪国际购物中心、天洋交电、百惠国际购物中心等一批本土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三)多种零售业态相互补充

目前,蚌埠市零售业态结构发展正实现从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从综合百货向主题百货、从单体经营向连锁经营的转变,呈现出多业态互补共存的零售业态局面。

如蚌埠百大集团就由原来的单店百货大楼,发展为以零售为主业,业态分布上呈现现代百货连锁、百大合家福超市连锁、百大电器专业店连锁三轮驱动的格局,拥有蚌埠百货大楼、百大购物中心2家大型百货零售商场,18家合家福连锁超市和1家安徽百大电器连锁卖场。

(四)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成为企业核心

大型零售业大多采用先进的技术,广泛使用电子商务系统。

如网络版财务系统、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形成以信息处理为手段的商业自动化管理模式,并渗透到企业的购销、存储业务的各个环节,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大型零售商业经营模式分析

(一)零售业态构成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

依据《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国家标准,根据其经营方式、商品结构、服务功能,以及选址、商圈、规模、店堂设施、目标顾客和有无固定营业场所等因素将零售业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业态组织。

其中,大型零售业主要业态为:

(1)营业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

(2)对顾客实行会员制管理仓储会员店;

(3)营业面积在营业面积在6000-20000平方米的百货店、(4)以销售某类商品为主,体现专业性、深度性、品种丰富,选择余地大的专业店、(5)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包括大型超市、专业店、专卖店、饮食服务及其他店等20个以上租赁店的购物中心等。

(二)大型零售业经营模式

主要有自营、柜台租赁和品牌联营三种模式。

其中品牌联营模式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大型零售业所采用,渐成主流。

(1)所谓自营模式是指建立在“统一产权、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基础上,商场集中采购、进销分离,保有对商品与服务的完全经营自主权利,其利润来自于所经销商品的进销差价,省去许多中间环节;

其优势是采取构建差异化特色的经营方式,有效地削弱和降低商品的同质化程度,积极预防和避免因商品同质化而导致的商业恶性竞争;

其风险是商场自己对商品的销路负责,销售不畅的商品无法退回给进货厂商。

(2)所谓柜台租赁方式是指建立在“产权分散、经营分割、管理分化”基础上,其经营与管理相互分离的商业运营机制,商场主体以物业权属拥有者或控制者的身份,不是通过参与商品的流转和经营来求取商业利润,并不直接与商品生产商和商品消费者发生商品交易关系,而是凭借其对商业物业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垄断控制,通过简单的经营租赁形式来谋求源于商业利润中的商业地租。

事实上,柜台租赁模式下的各类大型零售商业,在这种经营环节的“简化”中,这些“大型商场”已经从产业属性上完全放弃或丧失了它原本的商业经营主体身份的资格和地位,不再像从前那样作为商业经营主体通过参与商品的流通经营。

(3)所谓品牌联营模式是指以招商的方式,引知名品牌进店,由各品牌生产商或代理商分别负责具体品牌的日常经营,由商场负责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统一形象、统一促销、统一收银,利润返点、保底抽成。

这种由品牌商控制进、销、存过程的“品牌联营”模式已经成为百货业态的主流盈利模式,大约占到百货店总销售额的80%-90%,“联营扣点”是其经营核心。

这种经销模式能够有效规避传统百货自营模式的种种经营风险,降低了财务费用,百货店无需自行采购商品,流动资金占用少;

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导购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厂商人员,直接带给百货店劳务成本的降低;

也很好地避免了一些滞销商品带来的过期过季商品的“去库存化”压力,除少量自营、代销商品外,百货店基本不存在库存问题。

第一、三两种模式直接涉及增值税管理,而第二种模式主要涉及营业税管理。

(三)大型零售业的结算模式分析

商场和供应商之间结算方式主要包括:

账期、翻单结算、送二结一、抽单结算和铺底等。

(1)铺底是供应商向卖场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这部分商品在合作期间不能结算。

(2)翻单结算即送第二单商品时结算上一单商品。

(3)抽单结算即按双方协商,按大致每个月的销售额抽单结算。

(4)实销实结,即按实际销售结算。

(5)实销月结,即按上月销售额结算。

(6)账期,按送货额结算,账期大多分为30天、60天、90天不一。

商场向供应商收取的终端费用主要包括新品进场费、条码费、陈列费、DM广告费宣传费、店庆费、节庆费、促销费、销售保底费、续签合同费。

这些费用有的和销售额挂钩,有的则属于一次性收取。

三、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分析

由于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与大型零售业多业态、长链条经营的复杂性,税收风险已经成为大型零售业诸多风险中的重中之重。

(一)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的特点

一是大型零售业组织构架庞大,经营管理复杂,税收管理难度大。

尤其是其中的上市公司、跨国集团点多、面广、线长,税源跨区跨省流动,核算地和经营地相分离,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大。

其自身管理在体制、空间上愈来愈强的整体性、集中性与税务机关仍然相对固化的属地管理所造成的局部性、分散性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由此形成的主管税务机关与其所管辖大企业之间在职能、信息、手段上的不对称、不平衡越来越突出。

二是大型零售业的税收博弈能力强。

由于企业集团组织体系庞大,生产要素跨地区流动和重组,财务高度集中,且财务人员素质和财务核算水平较高,其税收筹划和转让定价机制比较容易绕开基层税务机关在全国范围内隐秘地、灵活地进行安排,具有很强的税收博弈能力。

三是大型零售业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税收风险管理要求在理念上以事前预防和事中及时发现为主、在内容上以所得税为主、在手段上以优化服务和强化企业内控为主,与现有国税征管格局下以事后的管理检查为主的理念、以增值税为主的工作重点、以票控税为主要手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税收风险管理在职能整合、资源配置、人员建设上难以确定最佳的立足点和结合点。

(二)大型零售业主要税收风险点识别

与中小型零售业相比,大型零售业的税收风险通常不来自于做假账或者简单的账面差错,而更多地来源于相关管理层纳税态度和观念不够正确,相关内部控制的缺失或不够健全,税收政策理解存在差异,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异常压力等诸多方面。

一是增值税销售环节风险分析。

1.定价环节,存在关联企业间进行税收转移,造成税收与税源背离风险。

伴随大型零售业跨区域企业集团的迅速发展,我国境内形成了大批在管理、控制或资本等方面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内资关联企业。

受“总部经济”与地区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影响,或为把税收从高税负向低税负地区转移,为实现企业集团总体利益的最大化,或为获得招商引资财政奖励或基础设施配套、土地价格优惠的好处,这些关联企业在总机构的控制下,通过内部低价或高价销售,人为进行价格、利润转移,造成地区间的税收利益不均衡,在蚌埠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尽管按照征管法的规定“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若某一纳税人向其关联企业销售货物价格偏低,企业可能列举其成本较低等若干理由,很难被定性为“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税务机关很难进行合理调整。

尤其是针对内资企业税收转移问题所制定的税收规范性文件还比较少,基层税务机关在日常监管中缺乏可依据的法律规范。

2、POS系统环节,存在利用商业软件分流销售收入风险。

POS系统最基本功能为收取货款,为内部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一般是通过无缝连接的方式传输的,但并不是实时传输。

作为技术部门即信息中心,有权限、有能力对数据进行筛选、过滤、加工、提炼,存在修改原始数据的风险。

作为使用部门即财务部在月末是否一次性完整、真实从POS系统导入的收入数据存在疑问。

税务部门由于信息技术力量不足,难以及时监控,存在较大的税收风险。

3.购物卡销售环节,存在未及时做销售的风险。

随着大型零售业跨地域、跨行业发展,消费者购卡时,可能到外省、地市连锁企业使用,也可能用于购买商品等增值税项目或住宿洗浴、餐饮娱乐消费等营业税项目,结算环节复杂。

部分商超企业无论开具发票还是其他收据,均以避免销售收入重复记账或无法确定税种为由,不作当期销售收入入账,从而造成税款推迟实现或流失。

4.批量采购环节,存在少计销售风险。

有的大型零售业将部分商品不纳入商超管理系统,而另册管理,在企事业单位购买大宗货物时,如不需要发票,就不通过前台收款机销售,而直接从仓库提货,收取货款不计销售收入。

有的异地连锁超市之间调剂、调拨等商品时,不通过前台POS机,而在配货中心终端直接出货,不计销售收入。

5.出租柜台环节,存在隐瞒销售风险。

部分商超企业对外出租柜台和自营柜台相互交错,很难区分哪些是内部统一核算的,哪些是对外出租的,有些商超故意将统一核算的部分销售额作为租赁柜台的销售额,以达偷税的目的。

一些商超大多采取现金交易,商家和租赁者很容易串通一气,故意采取隐瞒销售收入的方式进行偷税。

二是增值税进项税额环节风险分析。

1.取得返利环节,存在未做进项转出风险。

一些大型零售业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贵宾卡返利、店庆费、幸运三十分等名目繁多的费用,对其中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的各种返还收入,未按平销返利行为的有关规定冲减增值税当期进项税额,而是按营业税的适用税目税率缴纳营业税。

一些采取“联营扣点”的企业故意将返利混淆为浮动租金,钻营业税和增值税税率差的空子。

2.农产品收购环节,存在虚开收购发票风险。

部分大型零售业对于购进的蔬菜、禽肉等鲜活农副产品,未按规定取得供应方开具的增值税发票,而在收购价格或数量上作文章,采取低价高开等方式虚开农产品收购凭证多抵税款。

3.进项发票抵扣环节,存在虚假抵扣风险。

有的大型零售业人为调节税负,取得抵扣联有选择认证,导致金税工程核查系统出现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滞留现象,滞留票份数较多且金额较大;

有的利用他人进货的进项税额抵扣凭证多抵进项税额;

有的利用“真票虚开”的运输发票虚假抵扣税款。

4.非正常损失环节,存在未做进项转出风险。

大型零售业因自身经营特点,经常存在商品丢失、被盗和损毁现象,有的未按规定及时足额做进项转出,有的将这些损失返回厂家,以补差的形式或以进货压价的形式进行隐形处理。

三是企业所得税环节风险分析。

1.隐瞒视同销售收入风险。

对大型零售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不做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处理。

2.虚增主营业务成本风险。

有的通过虚增库存商品及售价金额,致使商品销售后多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有的在年度终了不将商品进销差价冲减主营业务成本;

或通过人为降低进销差价率,或人为调减毛利率少冲主营业务成本;

或购会员卡优惠不符合销售折扣的规定,直接增加营业成本。

3.资产折旧违规摊销风险。

有的将资本性支出列费用,如购买的收款机、手机等作为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计入费用,申报税前扣除,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残值率的适用不得当;

有的购买的商誉、商标等无形资产未按规定的期限摊销;

有的将开办费、装修费用未按规定期限摊销。

4.虚增财务费用风险。

有的大型零售业存在在建工程,将本应资本化利息列入当期财务费用进行税前扣除;

有的对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不做纳税调整进行税前扣除;

有的对从关联方的借款,超过规定的比例在税前扣除;

对应由投资者个人负担的利益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四是消费税环节风险分析。

大型零售业涉及消费税的主要是在金银、铂金、钻石首饰零售环节,少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少交销售税。

五是发票管理环节风险分析。

1.利用“富余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风险。

大型零售业目前使用的发票主要有三种:

收银机开出的卷式发票、大额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开具卷式发票,如需要可根据卷式发票换开普通发票或者增值税专用发票。

由于大型零售业增值税交纳依据是实际的销售额,而不是开具发票的金额,申报数额往往大于开具发票的金额,因此产生“富余票”现象,为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提供了空间。

2.违规开具红字普通发票风险。

有的大型零售业销售商品时,开具普通发票或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生退货等情况时,直接以红字普通发票冲减销售收入和销项税,原开出的发票未收回,也无对方税务机关的进货退回折让证明单等有效证明。

3.关联企业互相虚开发票风险。

有些大型零售业下属独立核算的分公司之间没有发生购销业务,而相互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来调剂应纳税额,利用时间差来少缴纳增值税额;

有的为增加现金流量,虚增业企业绩,而采取对开发票,人为扩大销售额,存在“真票虚开”风险。

六是会计电算环节风险分析。

有些大型零售业在财务帐册数据管理上,实行高度集中化管理,其原始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均在总店,异地保管,连锁门店只负责货款结算和财务资料的传递,税务机关纳税检查时,需要到核算地开展工作,增加了税收成本;

有的使用的财务软件以及ERP管理软件种类多样,财务数据归集及生成方法不一致;

有的会计核算软件报送备案规定执行不到位;

有的财务软件允许设置多个“帐套”,分别进行加密,各“帐套”之间的会计资料(如记帐凭证)可相互传递、取舍,为企业设置多套帐偷税、逃避税务检查提供了便利。

七是企业内控环节风险分析。

目前许多大型零售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有的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制度,但都偏重财务报表目标,而不太重视涉税合规目标。

四、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管理对策

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大型零售业纳税遵从风险实施管理,收集风险信息,开展风险评估,实施针对性管理,帮助其建立税收风险防范体系既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大企业专业化税收管理的基础要求。

(一)税源管理专业化

认真研究大型零售业的行业特点、行业背景以及它的商业模式,根据历史的征管经验,找出带有共性的,而且是易发、多发、频发的税收风险点,系统研究防控策略,分经营业态研究制定征管办法,夯实大企业税收管理专业化的制度基础。

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全面改善大型零售业的税收遵从状况,使其成为诚信纳税的模范、引领遵从的模范,最后辐射带动中小商业企业和全社会税法遵从水平的提高。

(二)风险管理防控制度化

大型零售业税收风险的防控有两部分组成:

一是企业端风险的防控,即要落实总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在战略对话的基础上干预公司治理,帮助其完善内控机制,最大限度的把税收风险化解在企业的内部,化解在相关交易发生之前。

二是税务端风险的防控,即税务机关在受理企业的纳税申报之后,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依托信息化,建立快速、准确的分析评估机制,及时判别和发现风险点,并实施有效的控制。

要将控制重大税务风险摆在首位,着重关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和重点业务流程中的制度性和决策性风险,有针对性地关注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等操作层面的风险。

(三)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化

大型零售业的风险预警途径应是多元的,既靠计算机的数据比对,更靠专家职业经验的判断,既有上级机关识别发布,又有一线税务人员管理经验反馈。

建立风险特征库。

在深入研究和解剖行业税收风险、广泛收集风险管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指标设定、参数控制、模型优化,形成大型零售业风险特征库,持续、动态监控行业遵从风险。

对零售业的平均税负率、销售额变动率、进项税额变动率、进项税额组成情况、存货变动率、存货周转率以及销售毛利率等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以及时发现异常信息。

设计风险预警矩阵。

将大型零售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细分为采购付款、商品出入库、存货盘存、成本核算、销售收款和退款、货币资金和资本运作、关联交易、财产损失等多个环节,层层设立控制点和风险等级。

并选择遵从意愿差、风险等级高且改善不明显的企业,下户进行内部控制测试、税收检查、全面审计或反避税调查。

(四)风险管理手段信息化

鉴于大型零售业信息化发达,财务核算集中,应当在信息管税方面取得突破。

要依托安徽省国税局统一工作平台,建立和完善大企业税收数据运用加工平台,为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要大力拓展信息来源,尤其是拓展第三方的信息源,逐步解决征纳信息不对称的矛盾。

要研究企业的财务软件、ERP管理系统,制定统一的国家税控标准,用法律手段强制企业向税务机关开放核算软件的数据源代码,消除信息化壁垒。

(五)纳税服务个性化

系统地研究大型零售业的涉税需求,快速及时响应合理诉求,从政策层面和服务标准的统一性方面出发,整体地推进纳税服务工作。

建立大企业管理和服务团队,团队成员应由法律专家、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商业税收政策专家等组成,以提高大型零售业税源专业化水平。

借鉴国际经验及中国移动等大企业的经验,搭建大型零售业VIP纳税服务平台,设立客户经理、客户协调员等类似岗位,通过建立网站,开通信箱,设立QQ群,制作专业的纳税指南,及时发布涉税电子信息等方式,建立点对点的服务。

(六)风险应对措施多样化

重视关联交易监控。

要在大型零售业集团总部层面实施有效的反避税,利用预约定价安排、遵从保证协议等手段,加强关联申报管理,提前防范转让定价风险,提高反避税水平。

加强滞留存根联增值税专用发票检查。

要充分利用金税工程稽核系统,定期查询出滞留信息,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核查,有效降低大型零售业帐外经营、体外循环的税收风险。

推行金融制度的配套改革。

要扩大并完善我国金融运行的非现金结算方式,严格控制现金流量,减少大额现金交易,通过立法的方式,规定一定限额的经营结算必须通过银行开户管理,从而将企业的经营活动置于税收风险管理有效的监督之下。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