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97481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务总监培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发展模式对外贸依赖性还非常大,如果还希望用出口拉动的方式持续未来的挑战是比较大的。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战法雷同,参与全球竞争,思维方式同质化到了惊人的程度,几乎所有中国企业都是靠成本和价格,这种打发带着一系列问题。

从全球来讲几乎所有的行业,任何一个行业我们中国企业一旦成为主流玩家,这个行业投资价值基本上被灭掉了。

华为中兴也是一样,如果他们还是延续价格的打发那也得被灭掉,这个思维是可确定的。

所以,中国的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带来一系列的后遗症还是很多。

我们在行业成为主流玩家的同时,这个行业产生中产阶级的概念就没有了,把全世界的中产阶级都变成无产阶级。

我们的收入确实比国际提高了一些,收入的增加也不可能在我们国内形成中产阶级占大部分。

当然,这个思维有重大的调整,我们在全世界遭到抵制、抵触绝对不容易,因为我们的打法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国内来讲,我们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如何使一些行业打造一批中产阶级。

我们环保成本我们没有充分的考虑,环保成本考虑在内的话,我们的成本优势还有多少。

如果真正达到欧洲标准,还有多少企业还可以进入到全球成本竞争力。

我们的成本优势是建立在N多成本没有考虑的基础上,我们的资金成本是过去N年比较低的,所以中国融资成本比较低,带来N多的好处和一系列的问题,融资成本低大家不太关注管理、产生一系列的泡沫。

  所以中国制造的N多N多的成本是没有被充分考虑的,通用汽车,员工退休金和医疗保险每月在600到900美元,这是一辆车,这包括成本在内,我们成本的优势到底还有多大,值得我们反思一下。

我坚信政府包括我们社会给我们企业的压力环保也会越来越大,我觉得可能在这方面还会持续20年。

是不是有可持续性值得我们反思,有没有可复制性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你看中国企业到目前为止,能到中国成功地方程式复制到全球,危机对这些依赖性也会降低,中国企业成功模式有没有可能复制到其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我觉得挑战也是提到的内容,危机也是我们提到的内容,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可复制性,还有不可持续性也是值得我们考虑的。

  当然,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可能还是做的不够,因为最近金融风暴一年多企业家,媒体的朋友,包括全世界,未来的资本主义应该是什么样的,考虑到中国问题污染这么严重,甚至污染到了日本、到了韩国,其实我们中国制造N多成本没考虑在内我们自己也意识到了,全球也得意识到,也使我们的部分地区造成的污染带来的好处是全球分享的。

有些问题污染是比较严重的,由于污染带来的问题不止在中国,在全球也是,这些污染成本没有考虑在内,如果考虑在内成本肯定会增加。

  另外一点有一些污染,如果不在我们中国污染,有可能跑到印度、跑到越南去污染,笔记本电脑带来的一些污染的问题,如果全球不是统一标准的话,那中国要求高那就搬到越南去、柬埔寨去,这是选择一个点来污染,问题还是会存在的。

所以,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新的问题,我们中国面临全球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最近这两年时间一直强调,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有非常强大的造富功能,未来如果服务行业一步步放松管制那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造富功能会令全球震撼。

但是中国经济目前为止,打造伟大商业机构的功能还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中国如何能出一批像IBM、通用电器、三星,在主流行业、主流市场有重大作为的企业,为中国打造一批伟大的中产阶级,给员工平均5、6万工资,还可以为股东创造丰厚的回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伟大商业机构打造方面我们有太长的路要走,意识到我们GDP全球第二大,但是大和真正的强还是两回事儿。

  另外一点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世界企业的领军人物,印度人在世界500强打工打到一把手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人在这块不仅我们世界华人少之又少。

你看中国的企业应对全球化最大的挑战之一,没有团队,这块和印度相比,我们滞后一代甚至更长的时间。

如果应对全球的能力,对未来非常重要的话,中国最大的短板是这快。

以我为主的整合,只能管理非常简单的行业,比如石油挖出来了,没有品牌、渠道的问题,有品牌、渠道、研发,这种管理复杂的行业我们失败率非常大,尽管很重要目前点金成石。

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匮乏这支队伍,管理全球运营的队伍,在高端管理人才方面,我们非常之匮乏。

  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从月球看地球,1840年到现在,我们考虑很多问题都是从下往上看,西方的理论如何跟中国实践相结合,管理理论、科学技术都是一样。

这种思维100多年来我们争论中学为体还是西学为体,思维都是二流的,理想中没有超越和引领。

这是为什么美国做汽车做不过日本的时候,可以出Google、出微软、出芭比娃娃,给全世界带来了一系列的机会。

  所以对于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觉得我们中国有这个机会和能力,10年、20年以前不可能,现在有条件部分行业有可能,当然这个视点也很重要。

当然,你合作做出来一个示范效果。

永远是价值竞争这是一个死胡同,没有伟大的商业可以答声。

  第四个思维方式,超越经济思维观,大唐的朋友强调科技很重要。

我觉得如何超越科技,我们过于重视科技了忽视了其他,科技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没有核心技术怎么可能出现大唐,没有核心技术通用汽车怎么可能有发动机。

你看美国服务占了82%,可以出高盛,可以出星巴克,可以出沃尔马。

钢铁是很重要但是过于重视科技而忽视了其他,我认为这是我们必须要调整的一个思维方式,太重视科技而忽视了其他。

有N多东西不是有了核心技术就可以解决,很多装备业,售后服务的问题有了核心技术不挣钱何以为继,这也是一个超越的问题。

我们过去过于重视科技而忽视其他是我们潜在的问题之一。

  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是重视GDP全球第二大,但是我们在软的影响力方面我们和全球第二大的GDP的地位是不相称的,这一点我们学校也特别重视文化创意产业。

中国下一步要更好的发展,在全球更大的影响力方面,必须在软的方面占有比较大的影响力,文化创意产业要有较大的影响力,不仅在国内发展也要到全球发展,今年三亚论坛对文化创意产业也提了出来。

  一定要超越民族品牌,这我强调了N年,如果你过于重视强调民族品牌而忽视其他,你会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障碍。

将心比心,三星进入中国绝对不是我给韩国人创造民族品牌,丰田进入中国说我给日本创造民族品牌,这是找死。

在全球化的今天,过于强调民族品牌会树敌太多太多,全球化的今天要服务全人类,为全人类创造价值,否则就成为全世界抵制的对象不可能接受你,超越民族品牌非常非常重要,中国有可能出一批称霸世界的伟大商业,心撑不了天下是没有办法成了天下,很多东西没必要把全世界看成是你的,IBM是有可能,海尔也是有可能,从月球看地球全球都有可能是,没有东西之分,全世界都有可能,把全世界的资源都看成是你自己的。

这需要忘掉你是一个中国企业,这有可能成就一批伟大级的世界企业。

  另外一个重要的超越就是“家天下”,修身治国平天下,华人如何超越家所带来问题,家族企业全球也有着非常追求的影响,真正世界级的大国,工业强国他们出一批能够超越家族的商业企业非常重要。

这个不仅仅是企业的历史长河。

看微软就是很好的例子,微软比尔盖茨就没有把自己的董事长,总经理留给自己的儿子,是集天下的英才。

在主流行业,如果我们超越不了“家”的限制的话,华人企业在全球有重大突破概率是很小的。

所以我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是成就我们30年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下一步的发展中国真的要出一批伟大的商业机构,对“家”的超越至关重要。

否则就是“家”是足球队,把皇马扳倒是办不掉的。

  我看到日本、欧洲非常多的中小企业在缝隙市场有这么好的做法,一代代专注、一代代精细。

其实我们中国人做生意,梦想也有同质化之处,想为我创造财富,为我儿子、女儿留下财富,光宗耀祖,所以这个同质化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关注的是如何为股东创造价值,其实视野的狭隘一目了然,在金融风暴以前我就讲,美国人是为股东创造价值,马克思认为为员工创造价值,同样掉下来100块钱美国人认为100块钱给股东,而马克思就可能认为100块钱给员工,所以没有一个模式,我是反对任何模式,5年以前适合你现在不一定适合你,适合美国人不一定适合日本人。

但是管理的核心在全球视野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模式,一定要在全球视野之下,这么多选择之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

对标也很重要,盲目的指标甚至是自废武功。

  有希望,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不光关注财富创造,同样关注财富的使用,用之有道。

你看维也纳,奥匈帝国主宰欧洲几百年,有了钱以后他们留下了什么?

留下了N多超越时代的问题,这是我们企业家要考虑的,有了财富之后下一步要干什么,财富可以带来什么。

对世界文明进步起了非常大的作用,N代之后有了这么多财富真的是用之有道。

我到柏林开会,曾经去一个博物馆,N代家族收藏了那么多艺术品,捐给柏林市一个博物馆连一个雕塑都没有,看了之后我发自内心的感动,觉得他们对社区的关爱真的是用心来做的,这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一个和谐社会的建立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我这么多年看的越多,越发现,首先是心态的问题。

  最后一,世界欠我。

如果这个世界欠我的这个心态存在我们何以建立和谐社会?

我挣了20亿,我认为我可以挣100亿,如果政策向我倾斜一些我可以多挣80亿。

如果大家都这样想何以和谐?

全世界都欠我的。

如果我追求的梦想仅仅是为家创造财富,为我儿子、女儿创造财富,留下更多的财富,就更有可能巧取豪夺、不择手段,有可能忽视价值底线,有可能出现整个行业的沦陷,令人触目惊心,这东西心态改不了,不是一个流程问题,不是跟战略有关,不是定位就可以解决的。

30年巨大成就的今天,在N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反思,有些东西确实不可以再继续下去了,我们确实有条件,我们相当一部分人解决了温饱问题。

  所以有关心态方面最近写了N多文章,时间关系我就不跟大家分享了,随着中国企业现在是一个发展特别好的时期,金融风暴给我们带来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我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如果驾驭好这个机会,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是N多若意想不到的,影响力大带来的是责任,不仅是我们自己对自己有要求,全世界也会对我们有新要求。

在这种新的形式之下,我们也要反思一下发展模式,更好的面对未来,为我们国家复兴、为全世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做出我们的贡献。

所以最近两三年在全球学习,金融风暴带来的最大风险之一,无论怎样,我们企业家不能有自满的情绪,致胜未来最重要的一点,谦和的心态向全世界学习,你绝对不会输掉,我们的学校就是为企业家打造一个全球学习的平台,任何情况下学习。

“三人之行必有我师”我到俄罗斯学到了用心做事,看到了新德里是一个森林城市的时候,意识到他们比我们更能憋得住,到了澳大利亚、巴西,你看到他们森林干旱,说三年干旱第四年就过来了,不一定要南水北调。

心态的不同,对管理和政策会有重大的影响,也不是说他们是对的,我们是错的。

就是这种差异产生的,有了差异使得你有了反思,是不是我们的理念和心态就是唯一一条路,自己反思一下,过去是这样,未来有没有调整的机会。

我们现在有条件,全世界看了一圈,那些值得我们学习、反思,这样我们会更好,世界也会更好。

从更宽泛的角度讨论财富,我们学校特别重视金融和财富,原因之一是金融对国家发展非常重要,我坚信我们中国金融市场在未来5-10年发展空间巨大,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学校确实聚集了一批非常优秀的金融财务会计方面的专家,有些人参加了你们的讨论,齐教授、周春生教授。

今年到明年应该有三、四个金融学教授又会加入我们的学校,所以我们希望用今年到明年的时间,希望三大学科到世界前十,全世界学术影响力,金融是我们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我代表学校借此机会,谢谢诸多合作伙伴,也希望未来CFO考虑管理问题的时候更宽泛、历史的去考虑你们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或者是打击,谢谢。

首席财务官杂志主编兼出版人田茂永致辞

  田茂永:

非常感谢长江商学院的各位领导,以及在座各位CFO参加这届长江-TOPCFO国际财务管理峰会,今天本来是项兵院长演讲的,下午项院长将做一个新商业模式和新商业文明的演讲。

在这里,我代表主办方一起感谢大家的光临,另一方面也发表一下个人感想,站在这个展台上我有两个身份,我是首席财富管的主办人也是长江商学院EMBA十三期学员。

  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企业有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但财务现代化远远滞后于改革开放的过程。

到今天,我们的上市公司已经将近3000家,海内外加在一起,这样的庞大人群,现在需要讨论什么话题,还是简单的会计操作吗?

显然不是。

长江商学院、《首席财务官》杂志社联合办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我们聚焦在企业金融方面,希望给一个新的思考。

今天到结束的时候还有一个首席财务官高级管理课程,经过我们认真的,希望给大家带来更好的思考。

在此我就不占用大家过多的时间,希望大家在这一天里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谢谢大家

周春生教授围绕着“全面复苏下的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企业应对之道”的主题进行了深入阐释

EMBA导师周春生教授

复苏预期下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长江商学院EMBA学术主任周春生

周春生:

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沟通。

我简单谈一下个人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些看法,特别是我们在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全面复苏的条件下,究竟中国的经济将来如何转型,特别是经过这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以后,中国经济除了增长速度之外,转型究竟应该怎么做,以及我们企业应当在这个形势下怎么应对,特别是在企业的战略和投资,牵扯到CFO决策方面,我们如何应对。

  先谈谈我们经济的主要的变化,大家都知道,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2009年宏观经济主基调是保增长,2010年在保增长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究竟何去何从,特别是宏观政策方面,从目前中央有关经济工作各种会议、文件以及媒体的各种报道的情况来看,我想2010年中国经济主要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经济转型。

中国的转型包括很多方面,不单单是包括比如说我们已经喊了大概10多年的经济结构调整。

我记得我从美国回到国内来,几乎每年都会提到这个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等等。

这个工作显然还在喊,估计未来很多年还会谈这个话题,但我觉得我们的转型可能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产业结构转型,我们的转型包括整个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包括消费结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特别是需求结构怎么调整,特别是怎么持续扩大消费需求,优化内需和外需之间的比例关系,扩大内需怎么和稳定外需进行协调发展,这都是我们2010年以及今后几年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我们先看中国需求的情况,整个需求在这几年的变化。

大家知道这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经常讲三驾马车,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出口,另外是高速投资增长,或者投资需求。

在外需这方面,外需占中国GDP如果算顺差的话,出口和进口的差额,也就是我们讲的顺差大概占GDP的比重在6%左右,这个比重可能在未来要逐渐的下降,到3%左右。

2008年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将近3000亿美元,我们双边贸易总额是3300多亿美元,而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高大1700多亿美元,这个数字可以看出,其实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和中国从美国的进口这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实际上是倍数关系。

我们总共的贸易总额是3300多亿美元,总也就是说我们对美国的出口比进口多1700。

所以从这可以看到中国贸易顺差实际上绝大多数来源于世界上两个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欧洲。

  2009年当然因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出口下降了16%,在出口大幅下降的时候,中国经济保8大功告成,而且达到了8.7%的增长,确实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而这样来看,在2010年的时候,有很多人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在9%以上,甚至在10%以上。

这里当然我个人认为,2010年增长,我们的投资增长速度和09年相比会有所下降,但消费估计差不多能持平,但这里之所以大家相信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会比2009年更快,当然我觉得外贸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2010年中国的对外出口增长速度以及贸易顺差很难赶得上06、07年的水平,但由于2009年对外出口是较大幅度的负增长,无论如何大家相信2010年我们的对外贸易会有一定幅度的正的增长,所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然2010年要比2009年强烈的多。

  在这个背景之下,所以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整体上来看,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这也是大家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很重要的原因,2010年如果对搞金融的来说,可能担心的事情比2009年更多一点,因为经济的好转未必意味着整个金融市场的好转。

这两者之间实际上由于宏观政策滞后效应,这两者之间如果是同步来看,这两者并不完全吻合,这两者是存在时间序列上的关系,有时间上的差异,同时从两者来看也是背离的。

2009年是中国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一年,也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表现非常亮丽的一年。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没有悬念,但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悬念反而比2009年增加很多。

  尽管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外贸形势会比2009年要好,但2009年是非常特殊的年份,我们要想再次恢复到像08年以前的外贸增长速度,面临的挑战必然会越来越大。

所以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外需拉动的模式将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

如果我们顺差在GDP的比重逐渐的呈现递减的态势,那么中国经济如果长期要保持9%,甚至更高的增长速度,那么我们只能更多依靠内需。

而内需这个东西靠什么,在座很多都是搞财务的,我们要更准确的说,中国内需拉动到底靠的是什么?

宏观经济概念,需求分四大板块,一个是消费需求,一个是投资需求,一个是政府的支出,还有一个是外贸需求。

那么在这四个板块,前三者,消费、投资、政府支出都被视为内需。

所以我认为在这几年,我们国内各种机构、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国家经济工作部门都在谈拉动内需这个事情,我个人认为拉动内需这个概念我不能说是错的,但本身是不清晰的、不准确的,为什么这样讲?

因为我们的内需其实包括三大块。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都属于内需,那我们究竟拉动了哪块内需?

我觉得这一点非常有必要明确。

  如果是投资,大家知道,这些年中国投资一直是很旺盛的,投资需求在过去十年或者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或者再回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其实我们的内需当中投资需求一直是相当旺盛的,我们曾经很多的时候担心的是投资过热而不是投资不足。

所以从内需情况来看,投资这块我们没有必要拉动,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板,甚至我们的投资增长的速度经常比外贸增长速度还快一点,投资增长速度更多远超过消费需求增长的速度。

还有一块也应该属于内需,是政府的需求,大家知道这些年如果什么东西比中国的GDP增长还快那就是政府收入,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税收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那么相应的,我们政府支出的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增长速度,所以在我看来,中国政府支出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这句话可能政府不大爱听,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政府支出有没有自己连接的基础。

所以真正我们要拉动内需的,政府不需要拉动了,甚至政府需要更多的考虑如何提高政府支出效率方面的问题。

投资需求这块好象也不需要拉动,2009年当然政府在财政刺激方案更多的是拉动投资,2009年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而已,不是常态。

  我们先看一下投资部分,这几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基本保持在25%的水平,09年大家知道,因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因经济刺激措施,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要更快,远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左右的增长速度。

那么,由于投资的增长速度远超过消费的增长速度,最后导致我们的很多的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那消费增长速度赶不上投资增长速度,一部分产品只能用来出口,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出口也是中国投资高速增长的必然综合。

  另外一点投资增长太快引发的问题,也是我们2010年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宏观经济问题,就是产能过剩问题。

这个问题当然不单纯是一个宏观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微观层面的问题。

因为产能过剩最终表现为什么样?

我们的在座各位有许多的企业可能产能利用率的下降。

从长远来看可能影响投资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微观层面看会影响这些行业的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和运营效率。

按照相关商务部等等政府机构所公布的数据,在中国有一些资料的24个工业行业当中,有21个行业产能过剩,其中钢铁、造船、铝、电解铝、水泥、化工,甚至包括新型行业,像节能减排的多晶硅、风电设备的行业,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的现象。

这种产能过剩的现象,对我们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提升、未来的投资、生产效率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好的消息是什么呢?

最近相关数据,由于经济的复苏和产能过剩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当然在一定程度,这个问题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得到解决。

  当然产能过剩有它缺点,同时也有有利的一面,大家谈到今年的通货膨胀,因为去年大家都知道,中国实施了量化的、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们的信贷增长了将近9.6万亿人民币,那么自然而然的引发了大家对2010年通货膨胀的担心,所以去年秋季开始媒体就有很多报道通货膨胀预期的概念,以前我们经常讲控制通货膨胀,那么2009年下半年更多的是讨论政府怎么调控通货膨胀的预期,预期和通胀当然不是一回事儿。

产能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也正是因为如此,尽管2009年信贷大量投放,2010年中国信贷投放也不会少太多,但很多的学者、政府部门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还是显得比较有信心,必须吻合的,这里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说我们有着充足的产能,产能过剩就不容易发生供不应求的形象,供不应求当然会导致物价上涨,但中国很多行业既然产能过剩,所以只会供过于求,即便货币大量投放,大概也不至于发生恶性通货膨胀。

很多人预测通货膨胀2010年大概在2%、3%,而我们很多老百姓担心钞票大量的印刷、大量贷款投放导致通货膨胀,所以中国经济可能比西方经济会更复杂一点。

一方面我们大量的投放货币,另一方面我们又有充足的产能供应,产能供过于求,这两者使得在中国预测通货膨胀比在其他国家要困难的多。

这也增加了2010年中国经济运营的不确定性。

所以我们对通货膨胀的估计,如果按照搞金融的专业说法,就是期望值不高,预期的期望值不高,但波动性、方差较大,这是我认为2010年中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一个是产能过剩的现象明显,第二收入分配严重扭曲,这些年来,我们的财政收入、政府支出增长很快,相应来说,国民收入在GDP的比重是相对的降低了,而且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均匀。

第二劳动收入占GDP比重越来越少,从59%逐年下降到了47%。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国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收入也是每况愈下,所以整体上来讲,尽管从纵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