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7585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docx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docx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LT

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人。

毛泽东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都给刘邦以高度评价,认为他是"老粗出人物"、"听得进不同意见"。

……对他们的革命意志总是一种锻炼,……

--毛泽东评点《汉书·司马迁传》

 

●毛泽东说:

中国有两部大书--《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困境中写出来的。

……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必须是有才气和有志气的人。

 

●毛泽东对《史记》客观公正的写史态度和彪炳千秋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吹得越高,跌得越重,我是准备跌得粉碎的。

--毛泽东评点《后汉书·黄琼传》、《后汉书·李固传》

 

●1974年,毛泽东跟江青再次说到李固给黄琼的信,并在江青的信上批示说:

"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板),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数。

至嘱。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吹得越高,跌得越重,我是准备跌得粉碎的。

"意在批评江清没有自知之明和当时狂热的个人崇拜之风。

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

--毛泽东评点《三国志·武帝纪》

 

●魏武帝曹操,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几乎成了定论。

但毛泽东一分为二,既有对其雄才大略的肯定,又有对其不当之处的批评。

毛泽东对曹操的文采也是赞叹有加,对《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名篇曾经反复书写。

虚有其表。

--毛泽东评点《三国志·刘表传》

 

●三国人物中,毛泽东最瞧不起刘表,轻蔑之态,谥于言词。

刘表"长八尺余,姿貌甚伟",毛泽东迎文批道:

"虚有其表",道出刘表外貌伟岸,骨子里却优柔寡断的本质。

 

●毛泽东对此人为何如此轻蔑呢?

……但一穷二白古今是接近的。

所以这个《张鲁传》值得一看。

--毛泽东评点《三国志·张鲁传》

 

●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张鲁,是五斗米道的首领,在四川一带影响很广,以道教代替政府,颇得民心。

从这里可以看到后来的人民公社的一些影子。

毛泽东读此传时评语达1400多字。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

-毛泽东评点《南史·梁高祖本纪》

 

●毛泽东对梁武帝早年有比较清醒的政治头脑很是欣赏。

但对梁武帝中期以后,则认为有悲剧意味。

因为梁武帝在位长达48年,国内平静,实为休养生息,充实国力,以图统一大业之上好时机,然而他却日趋崇信佛教,崇尚空谈,一味仁厚,导致奸佞日进,良佐日远,最后竟被叛军围困,饿死乾净居殿,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岂不悲哉!

最宗亦豪杰哉。

--毛泽东评点《南史·曹景宗传》

 

●不善文墨的曹景宗在庆功宴上提笔赋诗,使满座皆惊。

其诗云:

"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意。

借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特地引用了这首诗,要求大家认真学习。

即使文化水平不高也可以写出好诗。

 

●毛泽东在赞扬曹景宗为豪杰之士时,又一分为二地对他好争功做了批评。

在邵阳之战后,有次曹景宗与韦睿玩掷骰子赌输赢的游戏,韦睿赢了,却故意让给曹景宗。

毛泽东批道:

"使曹景宗胜。

"曹景宗等在破敌之后,时常计较功劳,而韦睿却总是在后面。

毛泽东又批道:

"曹景宗不如韦睿远矣。

"笑里藏刀李义府。

--毛泽东评点《旧唐书·李义府传》

 

●毛泽东读史,爱憎分明,特别是对爱搞阴谋诡计的人,深恶痛绝,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李义府是一个专爱耍阴谋的人,毛主席说他"笑里藏刀"。

此后毛泽东又说:

"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

"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毛泽东评点《旧五代史·梁太祖本纪》

 

●五代十国,是中国继唐之后又一次隐入混战纷争的时代,各路"英雄"大显身手。

军事割据,王朝更迭,令人眼花缭乱。

在毛泽东看来,朱德纯属白手起家,且征途坎坷,与曹操相似,朱温勇于做法,又长于谋略,从弱小的地位逐渐变为强大。

后书多坏事,少读为佳。

--毛泽东评点《新五代史·刘寻传》、《新五代史·刘仁赡传》

●一个是略通兵书,有勇有谋,一个是一步百计,熟读兵法,结果胜败各异。

历史无时无刻不在启示着毛泽东。

1965年12月21日,他在杭州的一次谈话中说:

"国民党的军官,陆军大学毕业的都不能打仗。

而我们的元帅、将军,没有几个大学毕业,却能打胜仗。

"不书病,年五十。

--毛泽东评点《宋史·太祖本纪》

 

●透过史家的遮遮掩掩,毛泽东看到了宋朝初年一场血腥而隐秘的宫廷政变,由此引出"斧声烛影"、"金匮之盟"的历史故事,宋太祖越匡胤究竟是怎样死的呢?

这是一个历史的遗案。

不择手段,急于登台。

幽州之败。

--毛泽东评点《宋史·太宗本纪》

 

●对宋太宗,毛泽东的态度与史学家截然相反,认为宋太宗军事上没有什么见地,政治上又是"不择手段,急于登台。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评点《元史·太祖本纪》

 

●成吉思汗一生戎马倥偬,驰骋疆场,他的活动,在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无怪乎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称他为"一代天骄"。

不令诸子诸孙统兵作战,失策。

--毛泽东评点《明史·太祖本纪》

 

●毛泽东在《农民问题》讲课中说:

元末,朱元璋是一和尚,平时睡着了觉常作"天子"之形,郭子兴见而奇之,收为部下,后代郭子兴而起。

初犹能代表农民利益,以后遂代表地主的利益,故能贵为天子。

 

●毛泽东对朱元璋的才能也评价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