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763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命题人王祎审题人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西汉人严安说:

“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

B.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应予以彻底否定

C.秦的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秦的统一为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B.公元前三世纪晚期C.公元前二世纪前期D.公元前二世纪晚期

3.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直至深夜才能休息。

主要是因为()

A.“功过五帝,地广三王”B.“以至万世而为君”

C.“分天下为三十六郡”D.“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4.《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

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这段史料反映出秦始皇是一个()

A.杰出的政治家B.残暴的统治者C.伟大的战略家D.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奠基人

5.人们对秦始皇褒贬不一,但是大多数人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主要是因为他()

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首创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了万里长城,保护了中原的安宁

D.“焚书坑儒”,维护了思想统一

6.秦始皇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极其重大的影响,以下对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完成了统一,使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发展

B.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C.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D.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7.中国新闻网撰文《隋炀帝与唐太宗之异同》,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两位封建帝王。

李渊父子能够推翻隋朝的最主要原因是()

A.隋炀帝的残暴统治B.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

C.李渊父子军事实力强大D.李渊父子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8.四位同学围绕发动“玄武门之变”这件事,就如何评价唐太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请问你认同谁的观点()

A.李世民杀兄夺位,残忍至极,功绩再大,也不值得肯定

B.尽管李世民遭到李建成、李元吉的暗算,他也应该无条件避让

C.根据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原则,李世民根本无法继承帝位

D.尽管李世民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但这无法改变他是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历史地位

9.唐太宗说过“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反映出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D.休养生息的思想

10.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

导致唐太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智力衰退又不愿虚心纳谏B.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

C.骄傲自大,不思进取D.国力强盛且无外部威胁

11.有人这样评价中国古代某位皇帝:

“后世人君之德未有过焉者也……后世制度之美,莫能加也……至精至妙,后世人才之盛莫能及也”。

这位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12.少年康熙帝果敢与成熟的政治智慧首次得到表现的事件是()

A.14岁亲政B.除掉鳌拜

C.平定三藩之乱D.剿灭噶尔丹

13.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

这些举动表明康熙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4.“闽之海外有台湾……初为颜思齐问津,继为荷兰人窃据……(后)归于圣代,入版图而输赋税。

”这里的“圣代”是指()

A.汉朝B.唐朝C.元朝D.清朝

15.某校高二年级将举办“杰出历史人物”图片展。

小张找到“康熙大帝”像,他在康熙帝的主要事迹栏上写下了“少年果敢,制服权臣;当机立断,平定三藩;一鼓作气,消除割据;除恶务尽,平定叛乱”,但他觉得还不能全面展现康熙帝的功绩。

你认为下列主要活动可以作为图片展补充的是()

A.修筑驰道,巩固统一B.羁縻府州,形成制度

C.抗击沙俄,维护主权D.设台湾省,加强控制

16.右图是电视剧《宫》的宣传海报。

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军机大臣跪见皇上

②康熙宣布鳌拜罪状

③皇帝起用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平定叛乱

④皇帝下令发兵出击东突厥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

17.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A.是中央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B.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D.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18.清朝前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B.反对殖民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C.设置机构,处理民族事务D.册封少数民族领袖,加强管理

19.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

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20.钱穆在《孔子传》中说: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

A.整理编撰“六经”B.创立儒家学说

C.提倡“仁”的思想D.开创私学

21.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

这说明儒家()

A.用仁爱之心协调社会关系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注重美育的辅助作用D.注重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22.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

①以德治国②依法治国③轻徭薄赋④“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23.右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

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

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

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

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

24.右图为柏拉图的一部名著,书中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A.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

B.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C.理想国中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

D.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才能治国

25.下图两人分别是这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人物。

下列有关他们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B.都重视人治的作用

C.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D.创办学校,重视教育

26.尽管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人们还在热烈地讨论柏拉图这个人物,并且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

这种讨论()

A.在现代社会已毫无实际意义B.说明人们仍对柏拉图有浓厚的兴趣

C.将历史人物引入各学科研究之中D.证明柏拉图在历史上影响巨大

27.亚里士多德说:

“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

”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人是指城邦中的所有群体B.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

C.人的价值在于实现城邦的利益D.人不能单独的生活

28.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B.墨子C.伯里克利D.亚里士多德

29.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历代人读他的著作,都会为他的博学而感叹不已。

但他也犯过无知的错误。

他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多。

亚里士多德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

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A.他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B.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他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D.他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30.有关雅典黄金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希波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政治前提B.黄金时代时期,雅典的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

C.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进入黄金时代D.黄金时代雅典文化走向繁荣

31.1628年,克伦威尔首次被选入议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活。

此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B.新贵族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新贵族同专制王朝的矛盾D.英国同苏格兰的矛盾

32.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全歼王军主力,成为第一次内战转折点的战役是

A.马斯顿荒原战役B.纳西比战C.诺丁汉战役D.约克镇战役

33.克伦威尔说过:

“我宁愿要个穿着粗布上衣的下级军官,只要他懂得为什么而战并热爱他了解的东西,而不要一个你们称之为‘绅士’而其他什么条件都不具备的人。

”材料反映克伦威尔选拔军官标准是

A.出身于下层的普通百姓B.出身于乡绅

C.出身可以低下,但必须有才干D.能听从克伦威尔的指挥

34.克伦威尔在施政纲领中说:

“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同掌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批准才能生效。

”这表明()

①克伦威尔已经演变为封建专制君主②护国主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克伦威尔严格遵守了共和国原则④克伦威尔以此建立了个人独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5.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

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3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

“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他这句话是对()

A.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的抨击B.查理一世专制统治的批判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否定D.查理二世复辟统治的不满

37.“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

”“我最大的期望是看到人类的苦难——战争——自地球上消失。

”这两句话反映了华盛顿()

A.捍卫自由,避免战争B.坚持民主,警惕专制

C.不恋官位,不慕权势D.热爱国家,鞠躬尽瘁

38.英王乔治三世曾对华盛顿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啊,上帝!

如果这样做,他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他这样评价是因为华盛顿()

A.领导军队打败英国殖民军B.提出建立联邦的重要意见

C.拒绝了一些人的称王建议D.在战争胜利后毅然辞职

39.学者在评价近代某个西方国家时说:

“未有统领(指国家元首),先有国法。

”该国家应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

40.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

“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

”符合其“有所不为”的是()

A.反对美国独立之初的邦联制B.参与制定了联邦宪法

C.严词拒绝由他当国王的提议D.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

二.主观题:

(共40分,41题10分;42题15分;43题15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上农除末,黔首(指平民)是富。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日月所照,舟舆(指船和车)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

……忧恤黔首,朝夕不懈。

……举错(同“措”)必当,莫不如画。

——摘选自始皇二十八年《琅琊刻石》

材料二1973年8月5日,毛泽东作《读〈封建论〉呈郭老》(注:

指郭沫若)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多行秦政制,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1)指出材料一中的哪些内容符合秦始皇的历史事实。

(5分)

(2)材料二中的“焚坑事件”指的是什么?

毛泽东在诗中认为“焚坑事件要商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5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主席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

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崇尚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

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作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与老舍谈康熙》

材料二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

体群臣,子庶民。

保邦于未安,致治于未乱。

夙夜孜孜,寝寐不遑。

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熙帝面临和解决了的主要政治问题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解决这些问题的政治、经济条件。

(6分)

(2)材料二是康熙帝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过的一段话,据此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

(4分)结合康熙在平叛乱,御外敌,定边疆等方面的主要事例,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课本20页,自我测评)(5分)

4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伦威尔顺应士兵和广大民众的要求,把国王当作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公敌。

他在审判国王的特别法庭上,竭力向摇摆不定的法官们阐明处死国王的理由……最后不顾法官们的暧昧态度,并排除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封建势力的干预,亲自起草对国王执行死刑的命令。

——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材料二英国长老派(清教徒中的一派)代表人物巴克斯特说:

“(克伦威尔)本质上是诚实的,他一生中大部分的经历是虔诚的,有良知的,但在取得荣誉和功名后他堕落了。

他的宗教热情完全为野心所取代,而且随着成功逐渐发展。

当他的成就击败几乎所有对手时,他为那面临着他的最大诱惑所征服,正如他征服别人一样。

——王龙《李自成和克伦威尔的悲剧有何异同?

材料三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

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语曰:

“盖棺论定。

”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

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克伦威尔的主张是什么?

这一主张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5分)

(2)材料二中克伦威尔“在取得荣誉和功名后他堕落了”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6分)

(3)材料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依此观点指出材料一、二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是否矛盾?

并说明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4分)

 

北城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答题纸

二.主观题:

(共40分,41题10分;42题15分;43题15分)

41.

 

42.

 

43.

 

 

第一次月考历史题答案

41.答案:

(1)事实:

勤于政务,富于实干,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建设水陆交通网道,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确立一整套先进的制度、规范。

(5分)

(2)事件:

焚书坑儒。

理解:

秦始皇镇压反对派,控制思想,手段野蛮残暴,是对文化的摧残,对政治生活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但在当时条件下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

所以应辩证地看待这一历史事件。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