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课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98048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课稿Word格式.docx

《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课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课稿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分子与原子》的说课稿Word格式.docx

这样也分散、降低了第四单元的难度。

我们分析整节课的内容,不难发现,水是本节课的主角,以水的蒸发导入,品红地在水中扩散证明分子的存在,一滴水中的分子个数介绍分子的小,水的蒸发说明分子的运动,水与酒精的混合说明分子间的间隔。

  3、本课题的主线是什么?

(知识结构)课题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我认为以分子为主线,本课介绍了分子的真实存在,分子的性质,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顺便介绍了一下原子,因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实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认识分子的三大特点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2)充分发挥想像力,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分子的三大特点

  四、教学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表象,初步体会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六、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又提倡合作与创新来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习过程,在快乐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

  探究式式方法的指导。

  快乐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我曾设计了加热水,品红扩散,闻香水或氨水的气味、四组生活情景等导入方式,但最终我选择了用水、洒精、氨水的鉴别导入。

利用学生面前的三种无色液体,先让学生自学它们的物理性质,再利用所学性质进行鉴别。

即简便又效果明显,还能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

比出示单纯的语言、图片情景要深刻的多。

这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必然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

  2、由为什么能闻到气味自然过渡到物质的构成,即分子等微粒的真实存在的探究验证。

我选择了经典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因为它有颜色变化,对学生有视觉真实感。

而且有一个逐渐变小的过程,反应了物质的可分性,让学生建立物质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观念。

再让学生观察苯分子、硅原子图,这样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证明了分子的真实存在,可以说是物证、人证具在,由不得他不想念。

  3、由微粒图自然过渡到分子的第一特点----小。

在学生有一定

  认识的基础上介绍一滴水的分子个数,重点设计了一个数分子时间的猜想,意外的答案必然有深刻的记忆。

  4、通过拟人想像导入到分子的运动特点。

  (分子是性格活泼好动,还是文文静静)本环节还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氨分子扩散实验我把实验仪器做了一些改进,因为我校没有二十个能罩住两个小烧杯的大烧杯,所以我把装氨水的烧杯换成了小试管,蒸馏水换成自来水,这不影响实验效果。

我先让学生预习实验,问学生现有的仪器能完成该实验吗,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克服困难,改变实验装置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学生完成实验以后再分析实验现象,特别是什么使酚酞变红?

是氨水?

还是氨分子?

这个提问可以为下节课学习分子的定义做铺垫。

最后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再设计其它方案证明分子的运动。

  5、再通过拟人想像导入到分子间有间隔的特点(它们坐在教室里是亲密无间,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

)。

通过前两个探究实验的引导,现在放手让学生根据所给仪器和药品(注射器、量筒、气球、水等)自由设计实验证明。

我这节课的质量如何就看学生的表现了,这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

  6、练习(灵活安排)课件展示分子运动动画,问学生能得出什么信息?

来复习本节课的内容,这是一道信息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处理加工能力。

  7、学生自我参照评价(也可放在课外进行)化学课程标准的第一条建议中就是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第二点是对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该评价表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目标评价:

教学目标不是教师的专利,应变换评价的内容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对照目标进行评价,让他们关注知识以外的学习内容,加强今后学习的目的性,变无目的的学习为有意识有学习。

  ②学生为主体的评价:

以前我们的评价教师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我们要把评价的最高权利交还给学生,以落实“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一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即评价的主体也是学生,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同学的评价,都只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个参考条件,处于从属的、次要的地位。

评价的“终审权”是学生的,关键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我们常讲的“学生要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就应包括学生学会评价。

学生只有学会了评价,才能自觉矫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差,达到会学一理想的学习境界。

这是我的评价理与其它评价的第一个重要区别。

  ③参照性评价:

第二重要区别是评价标准以自我为参照,我们的很多学科进行了多年的分层次教学,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他们把学生人为的分为ABC等几个层次分别评价。

一个班有60个学生就应该有60个层次的评价标准,这样才是准确的评价。

制定60个标准不可能,所以教师先要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再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照评价内容进行参照性评价,重点是发现自己的收获,肯定自己的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标准。

  8、板书设计:

第一个学习内容是分子的真实存在?

是物质由分

  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

要证明分子的存在,必然要用到分子的后两个性质,会使教学内容重复,所以我选择了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

因为它能构成物质,所以真实存在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