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8073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docx

煤气柜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重大危险源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过程

1、煤气

标识

中文名

煤气

英文名

coalgas

分子式

混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

成份组成

主要成分

CO、CO2、H2、CH4、O2

化学类别

混合气体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特殊臭味的气体

主要用处

用于燃料和有机合成

危险性概述

侵入途径

吸入

安康危害

煤气有毒,长时间处于本品中或短时间处于高浓度本品中均有生命危险

燃爆危险

易燃易爆

危险性类别

第2.3类有毒气体。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颖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假如呼吸停顿,立即进展人工呼吸,并立即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有毒,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温有燃烧爆炸危险

灭火方法

按照规定储运;灭火剂为雾水状、泡沫、二氧化碳。

泄漏应急

处理

应急行动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附近一切火源,大量泄漏时要立即划出戒备线,制止一切车辆、行人进入,派专人负责控制所有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呼吸器,穿防护服。

设法切断气源,用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去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

考前须知

密闭操作。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最高允许浓度

中国:

MAC〔mg/m3〕30

前苏联:

MAC〔mg/m3〕20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

提供充分的部分排风和全面排风,消费、生活用气必须分路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平安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防护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施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进入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熔点〔℃〕

相对密度〔水=1〕

沸点〔℃〕

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1026.42(-173℃)

燃烧热〔kJ/mol〕:

12560~25120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闪点〔℃〕:

/

引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爆炸上限[%〔V/V〕]:

40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资料

包装

包装类别

II

危险货物编号

23030

储存

考前须知

严禁将易产生火星的工具带入气柜区,并严禁火种;管道走向要远离热源及电缆,阀门密封;严格人员、车辆出入制度,严格平安操作规程;气瓶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最高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验收时核对品名,检查钢瓶质量和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

运输时配齐必要的堵漏和个人防护设施。

2、一氧化碳

标识

中文名

一氧化碳

英文名

carbonmonoxide

分子式

CO

相对分子质量

28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处:

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复原剂。

危险性概述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安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病症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清醒后,约经2~60天的病症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

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

危险性类别

第类易燃气体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颖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顿时,立即进展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产物

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假设不能切断气源,那么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

应急

处理

应急行动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

考前须知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部分排风和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防止与氧化剂、碱类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装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

考前须知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制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最高允许

浓度

中国MAC(mg/m3):

 30

前苏联MAC(mg/m3):

 20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部分排风和全面通风。

消费生活用气必须分路。

呼吸系统

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防止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理化性质

Ph值:

 

熔点(℃

相对密度(水

沸点(℃

相对密度(空气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

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闪点(℃):

 <-50

引燃温度(℃):

 610

爆炸下限[%

爆炸上限[%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和反响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忌物

强氧化剂、碱类。

聚合危害

不聚合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无资料

LC50:

2069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与

慢性毒性

大鼠吸入~,4~8小时/天,30天,出现生长缓

慢,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增高,肝脏的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

氧化酶的活性受到破坏。

猴吸入,经3~6个月引起心肌损伤。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无资料

废弃处置方法

用燃烧法处置。

运输信息

包装类别

Ⅱ类包装

危险货物编号

21005

CAS号

630-08-0

UN编号

1016

包装标志

易燃气体;有毒气体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3、氢气

标识

中文名:

氢,氢气

英文名:

hydrogen

分子式:

H2

危规号:

21001

UN号:

1049

CAS号:

133-74-0

理化性质

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

-259.2℃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

沸点:

-252.8℃

相对密度〔水=1〕〔-252℃〕

〔-257.9℃〕

相对密度〔空气=1〕

临界温度:

-240℃

燃烧热:

241kJ/mol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闪点:

无意义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4.1%-74.1%

稳定性:

稳定

引燃温度:

400℃

禁忌物:

强氧化剂、卤素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宜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接触会剧烈反响。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假设不能立即切断气源,那么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美国TVL-TWAACGIH窒息性气体

安康危害

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木作用。

急救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颖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顿,立即进展人工呼吸。

就医。

防护

工程控制:

密闭系统,通风,防爆电器与照明。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防止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展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4、萘

标识

中文名

萘,并苯

英文名

naohthalene

分子式

C10H8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类别

芳香烃

成份组成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白色易挥发晶体,有温和芳香气味,粗萘有煤焦油臭味。

主要用处:

用于很内行染料中间体、樟脑丸,皮革、木材保护剂等

危险性概述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安康危害

具有刺激作用,高浓度致溶血性贫血及肝、肾损害。

急性中毒:

吸入高浓度萘蒸汽或粉尘时,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角膜混浊、头疼、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腰痛、尿频,尿中出现蛋白及红、白细胞。

亦可发现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炎,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脑病有肝损害。

口服中毒主要引起溶血和肝、肾损害,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肝坏死。

慢性中毒:

反接触萘蒸汽,引起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和血液系统损害。

可引起白内障、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炎病变。

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

燃爆危险

可燃

危险性类别

第4.1类 易燃固体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穿着,用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颖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顿,立即进展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易燃。

燃烧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烟雾。

与强氧化剂如铬酸酐、氯酸盐和高锰酸钾等接触,能发生强烈反响,引起燃烧可爆炸。

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到达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采用二氧化碳、雾状水、砂土灭火。

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泄漏物,小量泄漏:

防止扬尘,使用无火花工具搜集于枯燥、干净、有盖的容哭器中。

运至空旷处引爆,或在保证平安情况下,就地燃烧。

大量泄漏:

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

使用无火花工具搜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储存

考前须知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保持容器密封。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接控制和个体防护

最高允许

浓度

中国:

MAC〔mg/m3〕50

前苏联:

MAC〔mg/m3〕20

美国TVL-TWAOSHA 10PPA,  52mg/m3,ACGIH10PPM,52mg/m3

美国TVL-STELACGIH15PPM,79mg/m3

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部分排风。

呼吸系统

防护

高浓度蒸气接触可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面具。

眼睛防护

戴化学平安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浸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制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理化

性质

熔点〔℃〕

闪点(℃)

沸点〔℃〕

燃烧性

易燃

相对密度(水=1)

相对密度(空气=1)

引燃温度(℃)

526

最小点火能〔MJ〕

燃烧热(kJ/mol)

饱和蒸汽压(kPa)

〔52.6℃〕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爆炸下限(V%)

28~38mg/m3

爆炸上限(V%)

无资料 

自然温度〔℃〕

无意义

爆炸极限〔V%〕

无意义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无水乙醇、醚、苯。

稳定性和反响活性

稳定性

易燃 

禁忌物

强氧化剂

聚合危害

不聚合

运输信息

包装类别

危险货物编号

41511

CAS号

91-20-3

UN编号

1334

包装标志

8

包装方法

塑料袋、多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钢

5、煤焦油

标识

中文名

煤焦油

英文名

Coaltar

分子式

/

相对分子质量

/

外观与性状

黑色粘稠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危险性概述

侵入途径

吸入、经皮吸收。

安康危害

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及癌肿。

可癌肿。

可引起鼻中隔损伤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形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响。

假设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完毕。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假设已变色或从平安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雾状水、砂土、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熔点〔℃〕

无资料

闪点(℃)

<23

沸点〔℃〕

无资料

燃烧性

易燃

相对密度(水=1)

相对密度(空气=1)

无资料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6、氮

标识

中文名

氮;氮气

英文名

nitrogen

分子式

N2

相对分子质量

成份组成

主要成分

高纯氮≥99.9999%;工业级 一级≥99.5% 二级≥98.5%

化学类别

非金属单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处:

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用作物质保护剂、冷冻剂。

危险性概述

侵入途径

吸入。

安康危害

空气中含氮气量过高,使吸入氧气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燥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精神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旦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吸入高浓度,患者可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顿而死亡。

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假设从高压环境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造成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

危险性类别

第2.2类不燃气体。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颖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停顿时,立即进展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假设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泄漏应急

处理

应急行动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展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迅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

考前须知

密闭操作。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搬动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装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

考前须知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最高允许

浓度

中国:

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未制定标准

美国TVL-TWAACGH窒息性气体

美国TVL-STEL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

提供平安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

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防止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熔点(℃):

相对密度(水=1):

0.81(-196℃)

沸点(℃

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1026.42(-173℃)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147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

 无意义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意义

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

稳定性和反响活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废弃处置方法

允许气体平安地扩散到大气中。

运输信息

包装类别

危险货物编号

22005

CAS号

7727-37-9 

UN编号

1066

包装标志

不燃气体

包装方法

钢制气瓶

运输注意

事项

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平安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穿插;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铁路运输时要制止溜放。

根据?

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

〔安监总管三〔2021〕116号〕及?

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

〔安监总管三〔2021〕3号〕,工程中未涉及危险工艺。

消费过程危险性分析

1、中毒、火灾、爆炸

中毒、火灾、爆炸是煤气的三大特性,因此,本工程接触煤气作业易引起事故。

煤气柜储存区、加压区、脱萘装置区由于设备、管道、阀门等损坏、或密封不严密,或有毒气体报警装置失效,或人员操作不当、管理不善等引起煤气泄漏,就可发生中毒事故;当空气中煤气浓度到达爆炸极限时遇点火源〔明火、火花等〕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煤气柜、焦炉煤气储罐、脱萘塔等未按照要求检验,或在检验中漏检、错判,由于柜体、罐体裂纹造成煤气的泄漏,可引起现场人员中毒;如有毒气体报警装置失效,可引起更大范围的人员中毒事故;如煤气浓度到达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煤气柜、焦炉煤气储罐、脱萘塔等的密封装置、设备失效,造成煤气泄漏,可引起现场作业人员中毒;如紧急放散装置、或有毒气体报警装置失效,会引起更大范围的人员中毒事故;如煤气浓度到达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煤气柜气位上限报警装置失效,致使气柜超压煤气外泄,引起现场人员中毒;如紧急放散装置、或紧急迫断装置、或有毒气体报警装置失效,引起更大范围的人员中毒事故;如煤气浓度到达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4〕煤气管线上的蝶阀、闸阀、球阀、盲板阀、法兰等密封设施失效、失灵、缺陷,造成煤气泄漏,引起现场人员中毒;如紧急放散装置、或紧急迫断装置、或有毒气体报警装置失效,会引起更大范围的人员中毒事故;如煤气浓度到达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5〕煤气管道、氮气管道由于腐蚀穿孔、破裂或受到外力〔如地震、撞击等〕破坏,造成煤气、氮气的泄漏,可引起现场人员中毒、窒息;如煤气的紧急放散装置、或紧急迫断装置、或有毒气体报警装置失效,会引起更大范围的人员中毒事故;如煤气浓度到达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6〕煤气柜、管线等设备设施防雷防静电接地不良、或接地失效、或未设接地措施,可产生静电,如煤气泄漏并到达到达爆炸极限,可引火灾爆炸事故。

7〕处于有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内〔如:

煤气柜区域,煤气加压主厂房,煤气调压站、混合站,脱萘塔区域等〕的机泵等电气设备未采用防爆设计、或防爆失效、或防爆等级到不到要求,如煤气泄漏并到达到达爆炸极限,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8〕在防爆区域内私拉乱接非防爆电气设备,或在此区域内违章动火作业,如煤气泄漏并到达到达爆炸极限,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9〕操作人员违章作业〔如:

未采用不发火花的工具;未采取个人防护措施;进入煤气柜等受限空间作业未按规定清洗、置换、吹扫等〕,会引起人员中毒和火灾、爆炸事故。

10〕进入煤气柜区域人员违章抽烟、使用明火、打手机、穿带钉的鞋,如煤气泄漏并到达爆炸极限,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11〕煤气加压机密封不严密造成煤气泄漏,如有毒气体报警装置失效或通风设施故障、失效,会造成人员中毒和火灾、爆炸事故。

12〕排水器水封失效,或水封设施损坏,造成煤气泄漏,如排水器小房内通风不畅,可引起人员中毒事故和火灾、爆炸事故。

13〕煤气、天然气混合站、天然气二级调压站区域,如管线、阀门破裂导致煤气泄漏,可引起现场人员中毒事故;如紧急放散装置、或紧急迫断装置、或有毒气体报警装置失效,会引起更大范围的人员中毒事故;如煤气、天然气的浓度到达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灼烫事故

接自全厂低压蒸汽管网的蒸汽,温度200-250℃,为煤气柜区域各加压机、管道、阀门等提供蒸汽吹扫,并为排水点提供蒸汽伴热。

蒸汽管道保温层为复合硅酸盐,保护层为镀锌铁皮。

1〕蒸汽管道的温度检测装置故障、蒸汽压力过高,导致蒸汽管道破裂、蒸汽泄漏,可引起人员的高温灼烫事故。

2〕蒸汽管道因腐蚀破裂,或因外力〔地震、撞击等〕破裂,或阀门、法兰处密封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