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8569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4 大小:16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4页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4页
亲,该文档总共1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1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可编辑文档格式.docx

n斑蝥má

o

珊瑚shān蟋蟀shuà

i敛liǎn脑髓suǐ陌mò

人迹罕至hǎn

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

传授shò

u书塾shǔ

宿儒rú

蝉蜕tuì

人声鼎沸dǐng窦dò

u厥士jué

拗ǎo

倜傥tì

tǎng金叵罗pǒ盔甲kuī绣像xiù

锡箔xībó

3.指定学生朗读全文。

4.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

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

小结:

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

第10至第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5.布置作业

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会百草园的感情。

1.由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

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

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

三昧书屋的生活则是枯燥乏味的。

文章先后写了两种生活,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

第二部分(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枯燥的读书生活。

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⑴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

课文的第1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

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明确:

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

②理解:

“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这句话是“夕拾”,是从成人的眼光看当年的百草园。

“确凿只有”,断定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

“似乎”又是对上面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

这一方面表明由于“时间的流驶”,一些景致是否能够清楚的记得,不敢妄下结论;

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甩出一个“线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课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⑵请学生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迸行分析。

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

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②提问:

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莱畦,石井栏。

③提问:

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

美好呢?

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

百草园为什么是“我

那时的乐园”?

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

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④提问:

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人?

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人。

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棋,写的是春季;

鸣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写的是夏季;

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的是秋季。

这样写了春、夏、冬三季的百草园,而且还写了那么多、那么生动、形象的动、植物,错综交织,而又井井有条,描写出了百草园的可人。

⑤提问:

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

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

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⑥提问:

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祥精彩?

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

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

⑶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3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

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③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

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

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

其二,听长妈妈的故事后,“长草”是不去的,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围,极想得到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在百草园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这也符合儿童的探险猎奇、战胜邪恶的心理。

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诱导着儿童去涉足认识、了解它。

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⑷让学生齐读课丈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这两段写了什么?

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②让学生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③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

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

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

⑸指定学生朗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以此来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

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理。

②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

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

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

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

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

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

⑹布置作业

①背诵默写课文第2自然段。

②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③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三课时

三味书屋的单调陈设、枯燥生活、失败教育;

和百草图中情景构成的鲜明对比。

1.检查背诵、默写第2段。

2.进行新课。

⑴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1、12两段,边读过考虑:

①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

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②“我”对三味书屋和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三味书屋的陈设单调、沉闷。

三味书屋给作者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黑油的竹门”,多么沉重、压抑的颜色,它与百草园中的“碧绿”“紫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屋里的陈设就更单调了,只有匾和画儿,不象百草园中的生机勃勃。

鲁迅先生对这里极为熟悉。

寥寥几笔,三味书屋的环境、陈设,使读者有如目睹。

“我”对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先生是很尊敬的,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⑵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2段至末尾。

(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个读先生的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

教师提示:

对19段,要注意引号里的句子句逗应该是这样的:

“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上九,潜龙,勿用。

”“厥土,下、上错;

厥贡,苞茅、橘柚。

”朗读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在此文中写出了几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回答。

写出了五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

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

单调的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逃课到小园中去被先生批评;

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

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②在这五个方面中最使作者反感的是什么?

第一个是问“怪哉”是怎么回事。

先生说“不知道”,而且脸上有些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他)决不至于不知道……乃是不愿意说。

”——这是对压制学生求知欲的十分不满。

进了三味书屋就要非礼勿言、非礼勿视,要一心只读圣贤书。

可是少年鲁迅却问了读经以外的“怪哉虫”,这在老师的眼里简直是左道旁门,所以不予回答,而且有怒色了。

第二个是读书的内容和形式。

老师“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这书读得多没劲呀,是在老师的压力或命令下读的。

读的又是什么内容呢?

有的宣传“仁”这个虚伪的封建道德。

有的低级趣昧地取笑别人;

有的宣传迷信风水;

有的拼凑起讲古代税法的话;

这些令人难懂而又无用的书,读不成句,读错了也没有人纠正,只有死记硬背。

学生怎能感兴趣呢?

这和百草园中生动活泼的生活真是大相径庭!

③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

(学生讨论,回答。

当鲁迅提出“怪哉虫”的问题时,老先生有些“怒色”了,答以“不知道”!

当孩子们到三味书屋后的小园中去玩而被老先生发现时,只不过是“瞪几限”,大声道:

“读书!

”当学生惹他生气时,他有戒尺,但不常用;

他可以让学生罚跪,但他也不常用。

当他自己读书读到得意处时,他就微笑起来,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寿镜吾老先生秉性慈祥,酷爱读书,鲁迅先生是尊敬的。

可是他不自觉地为旧制度效劳,是旧教育制度的忠实执行者。

他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他没有象长妈妈那样能够抓住儿童的心,饱也没有象闰土的父亲那样耐心诚恳地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而是不看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拒绝学生的提问,泯灭他们的求知欲,这些都是错误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

尽管如此,他在塾师中是比较好的,对学生还“和蔼”,不常用戒尺与罚规,也正囚为他是比较慈祥的。

他尚且如此严格遵守封建教育制度,更何况其他人了!

所以鲁迅先生在“恭敬”的同时,也给予了恰如其分的批判与否定,以此来否定三味书屋的生活,否定旧教育的制度,寓意是十分深刻的。

④三味书屋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结论是肯定的,三味书屋的教育是失败的。

首先学生不喜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再有“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

还有“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

听说自己也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土地位了”——从同学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它培养出来的人,正是这种逐利趋势之徒,旧制度的维护者与社会基础。

这样的批判是很深刻有力的。

⑤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什么特点?

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小结:

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括的枯燥无味,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引导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总结)

提问:

作者把情趣盎然的百草园和枯燥无味的三昧书屋对比着写,表达了什么祥的中心意思?

作者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也表现了儿童对知识的追求,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作业布置

1、完成两本练习,本课生字词抄写两遍;

2、预习《最后一课》,先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我”的乐园

不必说:

莱畦、石井栏、

皂荚树、桑椹油蛉、蟋蟀、

春夏秋冬的景物单是……就有蜈蚣、斑蝥

百草园也不必说:

蝉、黄蜂、何首乌、木莲、

叫天子覆盆子

美女蛇的故事:

增添神秘色彩

冬天的游戏:

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扫、支、撒、系、牵、看、拉)

颜色:

黑油

环境严肃

陈设:

匾、画

只读圣贤书

三味书屋活动习字、对课枯燥无味

读书死记硬背

方正、质朴、博学——恭敬

老师不回答“我”的问题——不满慈祥和蔼,旧制度的卫道者——

戒尺、罚跪不常用——开明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失败的教育

板书设计

旁板:

碧绿、紫红、黄——色

视觉

高大、肥胖、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触觉:

光滑形

听觉:

长吟、低唱、弹琴——声

味觉:

又酸又甜——味

教学后记

提起鲁迅,我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这是上学期的《风筝》留给我们的印象。

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还有另外一道风景:

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

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用孩子的眼光探索他成长的足迹。

有意改变了以往习惯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放飞思维,自己拥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的思考空间,但引导上的要花更多的时间。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

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

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

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

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

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

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

”这是一处伏笔。

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

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

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一、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a.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b.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

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

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

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是的。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

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

世上只有妈妈好。

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小作文:

《世上还有爸爸好》

这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对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

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我”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

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3、丑小鸭

安徒生

1、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

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 

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1、介绍安徒生的生活经历,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2、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想,体会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一课时

自读课

一、导入:

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

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

---《丑小鸭》(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 

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

(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

讪笑 

吐绶鸡 

灯芯 

草 

铰链 

迸出

听写:

沼泽地 

嫉妒 

木屐 

飕飕 

讪笑

释义:

排挤 

来势汹汹 

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

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

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

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

(见彩图)

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

(指名回答)——( 

理线索)

以 

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