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防控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98648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防控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防控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防控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防控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防控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防控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防控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防控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据初步统计,2008年初其负债总计为1万多亿元,到2009年末,已攀升到7万亿元以上。

那么,政府在投融资的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风险呢?

这些风险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应采取哪些防控手段去积极地应对?

本文试图对上述几个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之内涵及其性质

所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就是指地方政府为了融资而组建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城建开发公司及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这些公司以土地等国有资源和资产作为抵押,必要时还会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的承诺,用地方政府隐性担保的方式,达到向银行借贷的目的,重点是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到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

 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其性质独特:

一方面,是由企业作为独立主体发行债券,发行债券的企业是债务的最终承担者;

而另一方面,发行债券的主体是由地方国资委100%控股,根据当地政府决策进行地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建设、融资、运营的企业,因此,它带有很明显的地方政府债务性质。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的风险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从雷曼兄弟到冰岛、希腊等国的债台高筑,无一不是债务偿还能力出现了重大问题。

应该指出,债务风险其实贯穿于金融危机的始终,这些都为经济学家敲响了警钟。

魏加宁日前在一个论坛上说:

“去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各类融资平台开始大幅度的增加,经我们调查发现,在今年前几个月的新增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贷款已流向了地方政府投融资的平台。

”因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增加的是政府的隐性赤字,所以在融资比较少时,往往未被人们察觉。

然而,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不断地扩大时,地方政府负债和银行不良贷款也会快速地增长。

根据监管部门的统计,去年全国共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3800家左右,总负债规模达5.26万亿元。

而中金公司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则披露,截至去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大约为7.2万亿元,而其中去年新增贷款额就为3万亿元。

如果按照这一速度发展下去,到2011年末,地方融资平台负债将达到10万亿元左右。

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测算认为,如果不加以重视,那么保守估计,不出三年融资平台负债总规模将可能翻番。

高负债很有可能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次贷危机在中国重演,绝非一句空话。

因此,面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风险,我们绝不能小视。

 三、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形成的原因

 近两年来,地方政府投融资的风险与日俱增。

经过认真地归纳整理,我们认为,形成投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

 1、央行、银监会对地方政府监管出现缺位。

200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这就像是为深受经济危机困扰的地方政府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于是,各地方政府均认为自己是具有组建投融资平台条件的,纷纷通过多个融资平台公司,同时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资金,这样就形成了地方政府多头举债。

而央行、银监会对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担保及承诺情况,并不十分清楚,或者根本就不清楚,甚至地方政府对自己的融资平台的负债情况也都不清楚。

这么多的不清楚,直接导致许多投融资项目收益不能覆盖成本,最后,这些“隐性债务”就必然会显性化,从而给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巨大压力,甚至不得不由中央财政和商业银行为其买单。

我们认为,央行、银监会对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是形成投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2、盲目的投资。

为了让百姓早日过上富裕生活、同时提升自己的政绩,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进行招商引资,在“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指引下,不看自身是否具备了条件,头脑发热,盲目地投资上项目。

有了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有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地方政府自然要抓住机会“大展鸿图”了。

各类项目纷纷上马,规模越做越大,有的财政配套资金与项目资金比例竟达到1∶10,债务率远远超过风险警戒线,于是,政府的债台越筑越高。

央行的调研结果显示,许多地方政府的负债额远远超过地方本身财政收入,甚至已经远远超过负债极限。

不做风险投资的科学论证,不顾自身经济的承受能力就盲目地投资上项目,同样是形成投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3、地方政府的非理性担保。

《预算法》严令禁止地方财政出现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

但是事实上,各级地方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在为某个项目以“财政出担保函或人大出承诺”的形式在变相地扩大赤字,并以各种形式举债度日或负债运行,而这些债务大多处于隐性状态。

举债资金的使用过程难以受到预算法规的约束,透明度和规范性均严重不足,这为我国的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最新的研究发现,未来许多地方政府的税收和土地财政,已无法保证融资公司债务的偿付。

但是,未来的债务到期后的担保承诺兑付,将使地方政府无法摆脱法律责任。

对那些中长期贷款和中长期债券,由于政府的债务担保不受预算法约束、不受外部的公开监督,那么,对于一些任期快要届满的地方行政首脑而言,只要能隐蔽性的借到钱来花,5年10年后的债务偿还,基本上将和现任的领导班子毫无关系了。

一纸担保,往往就是一张空头支票。

这种急功近利,不思后果,不负责任的做法,同样是形成投融资风险的原因之一。

四、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的防控手段

  1、要加大央行、银监会对地方政府监管的力度,要分类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

央行、银监会要对地方政府金融投资的风险加大监管力度。

国务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曾经建议,要规范和清理地方政府融资的平台,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于省市一级,财政收入比较稳定,偿还能力相对比较强的融资平台,经过必要的规范和清理之后,可以继续为其提供贷款支持,以便保证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工;

对于财政状况相对比较差的县一级的平台,应该尽量不提供贷款;

第二,投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必须与实体建设项目相结合,重点防范纯粹用来借钱的空壳公司;

第三,要对打包贷款,进行项目的清理,明确不同项目的偿还能力和风险水平;

第四,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手段。

对于一部分有现金流的投融资平台,可以适当地放开,通过如转让股份、转让资产等形式,使其继续健康地运行。

 2、加强对融资的管理。

银行金融机构要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分类管理,督促各金融机构及时出台新的贷款管理办法,改革信贷发放的流程,真正实行实贷实付制度,以确保信贷资金流入经济实体。

 3、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规模,遏制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要控制新开工的项目,要把政府投资的重点放在在建的项目、续建的项目、收尾的项目上。

也就是说,各地方政府要保持投资的合理规模,而不要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以遏制地方政府盲目地扩大投资。

这样既可以减轻地方投资的压力、筹措资金的压力,又可以减少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

 4、借鉴国外地方政府融资经验,推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工作健康发展。

学习借鉴国外地方政府融资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

在国外,市政债券的发行,同样是重要的融资工具。

经过多年的运转,有针对性地制定一整套的防范金融风险的法规。

因此说,国外的债券市场相对比较成熟,我们应该虚心地向人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制定一整套的适合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法规。

结论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提示,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风险管理”,这是央行在最新发表的《2010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强调的,也是下一阶段金融工作的重点。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

这说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监管力度,防范并化解投融资风险,已经刻不容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