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OQI指南电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9069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DOQI指南电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DOQI指南电子版.docx

KDOQI指南电子版

Revisedasof23November2020

 

KDOQI指南电子版

K/DOQI指南电子版

肾性贫血及其治疗反应对慢性肾衰患者(包括未透析、已透析患者及慢性移植肾疾病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QualityofLive,QOL)有着重要影响[1,2],其影响程度不亚于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感染和心血管并发症等。

肾性贫血若未治或治而不当,常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使患者预后恶化及QOL下降;反之,肾性贫血得到及时诊断及恰当治疗,则能阻止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QOL及生存率[2]。

自1986年临床开始应用EPO以来,肾性贫血的疗效总体上有了突破性的提高。

但是,由于医师之间认识不一致、各医疗单位临床实际操作不统一,肾性贫血的实际疗效差别较大,相当多的实际效果与“尽善尽美”理论境界相距甚远。

鉴此,美国全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在其早期DOQI(DialysisOutcomeQualitylnitiative)的临床实践指南中就将慢性肾脏病贫血的诊断与治疗列为重要部分之一[3],并于2000年依据1997—2000年间的最新相关医学文献对各指南条款进行重审修订[4]。

本文简介NKF于2000年修订的“改善肾脏疾病预后与生存质量的倡议”(NKFK-DOQI,2000)及其中“肾性贫血的临床实践指南”(NKFK/DOQI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anemiaofchronickindeydisease:

update2000)。

1关于K/DOQI及其前身DOQI

1997年由美国全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发起、安进公司教育基金等资助的改善透析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倡议方案(DOQI)正式出台,其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公开发表[4]。

这一初始方案的目的是统一临床实践透析疗法以进一步改进透析患者的预后及提高其QOL。

NKF组织各方面的资深学者组成四个专题工作组,采用已为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遁证医学方法[5],草拟各类相关指南条款,并进行三级编审(包括工作组的拟订、指导委员会的审查、听取公开意见,其中有多学科临床专科医师、护士及肾脏病患者的参与)而最终拟订,并根据最新研究文献定期审订更新。

对每一款(组)指南均交待拟订的背景或/和立论依据(包括对所依据文献的比较分析、依据的力度的讨论)或/和未来研究方向,其内容涉及了慢性肾衰(CRF)患者的营养、血透充分性、腹透充分性、血管通路及肾性贫血等问题[http:

Hb和/或Hct

红细胞指数

网织红细胞计数

铁代谢参数

血清铁

总铁结合力(TIBC)

铁蛋白饱和度

(TSAT=血清铁x100/TIBC)

血清铁蛋白

大便隐血

2.上述检查指标应在开始EPO治疗之前完成(观点)

红细胞指数、网织红细胞计数、铁代谢参数可用于排除非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多是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性贫血与铁缺乏、铝中毒或血红蛋白病有关。

大细胞性贫血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有关,也可能由铁过量和/或EPO治疗促进不成熟的网织红细胞进入循环。

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提示可能存在溶血性贫血,如溶血尿毒综合征引起的急性肾衰。

白细胞及血小板数目异常反应骨髓功能,如肿瘤或血管炎。

铁是Hb合成所必需的。

检测血清铁及TIBC可明确患者的铁利用度。

血清铁及TSAT反映近期可用于Hb合成的铁,而铁蛋白代表体内总铁储备。

任一指标降低均提示机体需补充铁以支持Hb合成。

25%~%的CKD贫血患者存在铁缺乏(TSAT小于16%和/或铁蛋白小于12mg/L)。

铁缺乏应明确原因,多由于血液丢失,大便隐血检查可明确胃肠道出血。

平均Hb浓度小于280g/L为低色素性红细胞(平均红细胞的Hb含量<26pg)。

在欧洲最佳临床指南条款中,低色素性红细胞的百分比,也被列入了慢性肾衰贫血的评估系列中。

正常人中的低色素性红细胞百分比不到%。

但这项检查在临床上尚未广泛使用,故未列入指南之内。

铁不缺乏的CKD患者,除EPO缺乏外应排除其它导致贫血的原因。

纠正可逆转原因有临床及经济意义。

如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导致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与EPO缺乏所致贫血相似。

如无可逆转的原因,则考虑EPO缺乏是贫血主要原因,应予EPO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减轻贫血所致的各种生理异常、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指南条款三:

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

如果根据“指南条款二:

贫血的评估”进行检查后未发现除CKD外的其它致贫血原因,加上患者的血清肌酐(SCr)大于L,那么贫血最可能的原因是EPO缺乏。

临床无需测定患者的血清EPO水平。

肾性贫血的检查流程图(附图)为SCr大于L的贫血患者提供了检查指南,也为较低肌酐水平的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的CRF患者提供了检查指南(证据)。

肾性贫血可发生在SCr>L甚至更低时。

虽然肾功能损害越重发生贫血的可能及严重程度越大,但成人肾功能受损程度与Hb及Hct并不完全平行,同一SCr水平者的Hb相差很大。

儿童患者的Hct与SCr水平间可能存在线性关系。

肾性贫血不应与其它慢性疾病混淆,后者的炎症因子直接抑制内源性EPO产生及红细胞合成。

稳定透析的血透患者也可检测出循环中存在的微量细胞因子,但这种无炎症反应的状态下细胞因子水平对EPO的效应无影响。

非肾性贫血患者的血清EPO代偿性升高,而肾功能不全的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者极少有血清EPO升高。

因此,开始EPO治疗之前及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清EPO水平无任何指导意义。

4.2目标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

指南条款四:

EPO治疗的目标Hb水平/Hct[8,9]

Hb(Hct)的目标范围应该是Hb110~120g/L(Hct33%~36%)(证据)。

这一目标是EPO治疗的目标而不是输血的指征(观点)。

在最早的EPO治疗临床研究中(III期临床研究),血液病学家指出Hct应达正常值,而肾脏病学者认为低水平更合适,最终300多名参加III期研究的患者Hct实际达到33%~38%。

而1989年6月FDA通过EPO时,FDA所定的目标Hct为30%~33%。

1994年增至30%~36%。

USRDS(unitedstatesrenaldatasystem)的资料表明,EPO治疗达到Hct仍偏低%),43%的患者Hct仅30%,1997年平均Hct增至%,尽管透析前及透析前的目标Hct定为36%。

事实证明Hct增高后,患者的各种生理指标如氧利用、肌肉力度及功能、认知能力、脑生理功能、心功能、性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9]。

为了确定目标Hb水平及Hct,贫血专题组回顾审核了既往已发表的研究,比较Hb100~110g/L(Hct30%~33%)与高水平患者组间的差异。

与高水平组比,Hb<110g/L(Hct<33%)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增高。

新近研究认为,Hct正常或接近正常更合适。

对伴心脏病者来说,较高的目标Hb或Hct是否合适尚不能确定。

由于相关文献并未按性别分类研究,所提供的Hb及Hct对男女性患者均适用。

当Hb小于100g/L时,患者的预后往往差。

与Hb113g/L的多囊肾患者相比,Hb99g/l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透析患者存活期短,但PDK本身的预后可能就不同于其它疾病组。

有研究表明,Hb110g/L组较Hb100~110g/L者存活率并无改善,而多数研究表明,Hb及Hct水平越高,存活率越高。

但伴心脏病者并不一定如此。

在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EPO治疗的目标Hb及Hct能常规地保持这一水平及医疗补偿制度有关,在发展中国家常规实施可能有较大实际困难[10]。

4.3铁治疗[11,12]

指南条款五:

铁代谢的评估

铁代谢状态必须采用转铁蛋白百分饱和度(TSAT)及血清铁水平来监测(证据)

指南条款六:

目标铁代谢水平

1.CKD患者必须有充足铁以便Hb或Hct达到并保持在110~120g/l或33%~36%之间(证据)

2.为达到并保持上述目标Hb或Hct,患者必须服用铁剂以保持TSAT大于20%,且血清铁蛋白大于100mg/L(证据)

1.对TSAT大于20%且血清铁蛋白大于100mg/L的贫血(Hb或Hct分别<110g/I或33%)血透患者来说,及对需要大剂量EPO治疗才能保持Hb或Hct在110~120s/L或33%~36%的各类患者来说,其首次疗程的铁剂治疗(8到10周内静脉注射铁剂1g)的反应必须得到密切观察(观点)。

如果患者对上述首次疗程的铁剂治疗的反应是Hb与Hct均未增加,且铁蛋白与TAST水平亦无上升,则应在不改变EPO剂量的同时再予一疗程的静脉铁剂治疗(观点)。

第二疗程结束后若Hb、Hct无上升,而TSAT,或铁蛋白有所上升,则应将静脉铁剂用量减至能保持TSAT大于20%及血清铁蛋白大于100mg/L的最小量(观点)。

反之,若EPO治疗剂量不变、上述任一疗程的静脉铁剂治疗之后Hb或Hct出现上升时;或EPO治疗剂量减少,而Hct能保持稳定时,那么8~10周内再注射铁剂1g是合情合理的,其目的是达到并保持Hb或Hct在110~120g/L或33~36%之间(观点)。

2.如果TSAT的升幅大于50%或/和血清铁蛋白已升至800mg/L以上水平时,CKD患者的Hb或Hct治疗后上升的可能性很小,或在减少原有EPO剂量的条件下进一步保持原有Hb或Hct水平的可能性很小。

指南条款七:

铁代谢的监测

1,在EPO治疗初及增加EPO剂量时,静脉补铁者应每月复查一次TSAT及铁蛋白,而静脉补铁者至少3个月测一次,直至达到目标Hb、Hct。

2,达到目标Hb、Hct后,至少每3月复查—次TSAT及铁蛋白。

3,每周静脉补铁量小于100mg时,不需为了获得更精确的铁代谢指数而停药2周。

4,如静脉补铁每周大于1000mg,在复查铁代谢指标前应停药2周。

5,未接受EPO治疗且TSAT20%、铁蛋白100mg/L的CKD患者应每周3~6个月评价一次。

 

指南条款八:

铁剂的服法[13,14]

1.为保证CKD患者达到并保持Hb在110~120g/L(Hct在33%~36%),EPO治疗的同时必须服用铁剂以防缺铁及保持适当铁贮备。

(证据)

2.口服补铁时,成人每日服用元素铁至少200mg,儿童每公斤体重每天服元素铁2~3mg。

3.成年的CKD患者、家庭血液透析患者及腹膜透析患者单纯口服铁剂时可能仍不能满足适当铁代谢的需求(证据)。

因此,可(在初次试用25mg后)采用一次性静推500~1000mg右旋糖酐铁(严格注意部分国产静脉注射铁剂的不耐受),视需要可重复给药。

至2000年元月前,没有人推荐一次大剂量静推葡萄糖酸铁。

(观点)

4.血透患者试用口服铁剂补铁治疗的方案目前是可接受的,但口服铁剂不能保持TSAT>20%、血清铁蛋白>100mg/L且Hb达到110~120g/L或Hct在33%~36%。

(证据)

5.要保持Hb在110~120g/L(Hct在33%~36%)之间,大多数血透患者需要定期静脉注射铁剂。

(证据)

6.静脉补铁可按多种方案进行。

如果TSAT<20%且/或血清铁蛋白<100mg/L,贫血专家工作组推荐成年患者每次透析时静脉注射100mg共10次或每次125mg共8次(观点)。

如果TSAT仍然<20%或/和血清铁蛋白仍然<100mg/L,建议按上述方法再用一疗程。

一旦TSAT≥20%且血清铁蛋白≥100mg/L,静脉注射铁剂的推荐剂量为每周25~125mg(参见“指南条款六:

目标铁代谢水平”)(观点)。

每周三次至每两周一次静脉给药以便12周内铁剂补充的总量达到250~l000mg,这种间隔方案也都是可取的。

(观点)

7.当TSAT达到20%~50%、血清铁蛋白达到100~800mg/L时,多数患者的Hb能达到110~120g/L(Hct达到33%~36%)(证据)。

当患者的TSAT>50%或/和铁蛋白>800mg/L,应停用静脉铁剂,

停用期可达3个月,其间若再用静脉铁剂治疗,必须先复查铁代谢指标(观点)。

当TSAT降至50%以下且血清铁蛋白降至800mg/L以下,可恢复静脉补充铁剂,每周一次,剂量减少1/3~1/2。

8.达到目标Hb/Hct水平及铁贮备后,血透患者静脉注射铁剂的维持剂量为25~125mg/周不等。

目的是通过每周静脉补充一定量的铁剂以保证血透患者在安全且稳定的铁代谢水平上保持目标Hb/Hct。

在维持治疗过程中,至少每3月对铁代谢水平监测一次,监测的指标是TSAT及血清铁蛋白。

(观点)

9.需要采用静脉铁剂维持的CKD患者无需口服铁剂治疗。

指南条款九:

试用量静脉铁剂的用法[15-18]

首次静脉滴注右旋糖酐铁之前,应静脉注射一次试验剂量为25mg的右旋糖酐铁(成年患者)。

体重在10kg以下的儿童为10mg,在10~20kg的儿童为15mg。

如无快速过敏反应发生,以后常规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时无需再做过敏实验。

按包装说明,右旋糖酐铁应缓慢静推,每分钟不超过1ml。

(观点)

成人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铁之前,也应当用25mg作一次试验。

如无快速过敏反应发生,以后常规静脉补葡萄糖酸铁时无需再做过敏实验。

按包装说明,试验用的葡萄糖酸铁应当稀释于50ml注射用生理盐水中,静滴60min。

另外,按包装说明,葡萄糖酸铁对儿童患者是否安全有效尚未确定。

静注右旋糖酐铁及葡萄糖酸铁均会发生急性副作用。

而静注右旋糖酐铁还可能引起迟发性副作用。

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不到1%,严重过敏反应极少见。

静滴右旋糖酐铁致死者临床报道极少,而葡萄糖酸铁尚无致死性报道。

有多种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易对右旋糖酐铁发生急性副作用。

过敏反应多发生于静滴后数分钟内,静推肾上腺素、苯海拉明及皮质激素后很快好转。

试验量铁剂静滴后应观察15~60min,确保没有过敏反应发生。

指南条款十:

口服补铁

口服补铁时,成人患者应每日分2~3次共服元素铁200mg,儿童用量为2~3mg/L(kg·d)。

空腹且不同时服其他药物时,口服铁剂吸收最好。

(观点)

在CKD及腹透患者每日铁丢失量很少时,每天口服200mg元素铁即可补充丢失的铁并保证有正常的造血。

红细胞生成亢进时,也包括EPO治疗时,肠道铁吸收就增加。

而当铁蛋白大于100mg/L、TSAT>20%时,肠道铁吸收就减少到很低的水平。

口服的铁剂应为铁盐形式,如硫酸铁、富马酸铁、葡萄糖酸铁,价格较为便宜。

口服铁剂前2h或服后1h进食可影响铁吸收,磷酸铝吸附剂也可降低铁吸收。

口服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小剂量多次服用,或睡前服用。

总之,指南条款五至十讨论了保证有效RBC生成的补铁问题,包括“何时补”、“补多少”及“如何补”。

1993年,50%以上的美国CDK患者存在缺铁的问题,在目前中国CKD患者中,缺铁可能更严重。

监测铁代谢的最佳指标包括TSAT[TAST=血清铁x100/总铁结合力(即循环中的转铁蛋白)]及血清铁蛋白,前者主要反映RBC生成中可即时利用的铁,而后者更主要地反映铁贮备,两者同时大幅下降者缺铁可能性大,而两者不明显下降者炎症性铁利用障碍可能性大。

EPO治疗后血清铁蛋白继续下降多说明是铁缺乏,如果血清铁蛋白绝对上升而TSAT猛然下降则说明是炎症性铁利用障碍。

对于CKD患者来说,TAST<20%时即说明绝对性缺铁,不过部分患者即使TSAT<20%仍能维持Hb在目标范围。

在欧洲,低色素红细胞百分比(<10%)也用于判断铁代谢状态。

而骨髓活检不便于用来反复监测铁代谢。

成年CKD患者在三个月内Hct由25%提升至35%所需铁剂的总量为1000mg,其中600mg用于RBC合成,另400mg补充持续性失铁,达到目标Hct后每三个月的补铁量为400~500mg。

有人提出在EPO治疗之前,应先补铁将TSAT提升至25%-35%及血清铁蛋白提升至200-400mg/L。

静脉补铁优于口服补铁,前者可节省EPO用量及增加(或许有独立的作用)EPO效应。

对大多血透患者来说,只有静脉补铁才能满足达到及保持目标Hct的要求,极少部分血透患者以及较多腹透及非透析患者采用口服补铁也能达到并保持目标Hct。

关于铁过量的认定在CKD患者中仍然是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尚没有公认的界定指标,多数含铁血黄素沉积症者为输血所致(其TAST多超过80%),TAST超过50%是否有害尚未证实,而目前临床上无需将TAST提升至50%以上。

血清铁蛋白保持在300-800mg/L的透析患者并不发生铁过量相关并发症。

一旦TAST及铁蛋白超过上述范围,应停用静脉铁剂,因为铁过量可能增加感染的机会,长期血透患者的肝脏损害应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

4.4EPO的应用

EPO刚用于临床时,因为不能肯定它是否有效及其有效剂量是多少,所以首先采用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用药,以便让100%的EPO完全吸收且直接到造血组织中发挥作用。

此后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皮下注射EPO较同等剂量静脉用药的有效血药浓度持续时间更长,所以EPO多采用皮下注射。

皮下用药较静脉用药更有效,鉴于此,贫血组专家推荐皮下注射为EPO的最佳给药方法。

指南条款十一:

EPO的服用途径

1,CKD患者及腹透患者应采用皮下注射EPO。

(观点)

2,血透患者的最有效EPO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观点)

3,皮下注射EPO时,每次的注射部位应轮换变动(观点)

同样地达到相同目标Hb水平,皮下给药较静脉给药要节省EPO15%—50%,多数CRF患者及腹透患者不接受静脉给药。

因血透患者静脉给药更方便,部分患者不接受皮下注射且不考虑EPO费用问题,EPO静脉给药未尝不可。

在发展中国家,EPO的用药途径应尽量采用皮下注射。

另外,适当增加给药频度可能提高EPO的效果,同等剂量的EPO分每周三次注射较每周一次更好,但每天注射并不一定比每周2~3次好。

指南条款十二:

EPO的起始用法

1.皮下注射①成人患者皮下注射EPO剂量应为80~120U/(kg·周)(通常为6000U/周),分为2~3次给药。

②与5岁以上的儿科患者及成人患者相比,5岁以下的患儿通常需要更大剂量(300U/Kg·周)。

2.静脉用药血透患者若开始EPO治疗时就采用静脉给药,其剂量应为120~180U/(kg·周)(通常是9000U/周),分3次给药。

指南条款十三:

改静脉注射EPO为皮下注射

1.血透患者在改静脉注射EPO为皮下注射时,若Hb及Hct尚未达到目标值,应将其每周静脉用药的总量分2~3次皮下注射。

2.血透患者在改静脉注射EPO为皮下注射后,自Hb及Hct达到目标之日起,皮下注射EPO的剂量应为原每周静脉用药总量的三分之二(观点)。

再往后的剂量应根据“指南条款十六:

EPO剂量的调整”作相应的调整。

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皮下EPO用量较静脉用量小,但临床上仍有较大的个体差别。

因此改换EPO给药途径后,对血透患者皮下注射EPO的治疗反应必须得到严密监测,其剂量调整做到个体化,避免过高的Hb水平。

如果换成皮下注射后,维持目标Hb及Hct的皮下注射剂量较原静脉用药剂量还大时,应再恢复静脉注射。

指南条款十四:

启用或转用皮下注射EPO的策略为使更多的患者接受皮下注射EPO,下列策略可供采用:

(观点)

1.患者开始透析后,继续采用皮下注射EPO的给药途径。

2.向透析患者宣教皮下注射的优点(既省钱又更有效)。

3.制订科室通行制度,规定所有血透患者一开始就用皮下注射,并统一注射时间。

4.采用最小口径的注射用针(如29号针)。

5.采用多种剂量规格的含苯乙醇的EPO。

6.将每周总剂量分次注射(每次注射体积越小,不适感越小)。

7.每周总剂量小的患者应采用每周一次注射的方法。

8.在上肢、大腿及前腹壁等部位轮换注射。

9.只要有可能,就应鼓动患者自己注射EPO。

指南条款十五:

EPO治疗过程中监测Hb及Hct

自治疗开始起或自EPO剂量调整之后,直至稳定的目标Hb/Hct、及EPO用量达到之前,对患者的Hb/Hct应每1~2周监测一次。

稳定的目标Hb/Hct一旦达到及EPO用量确定之后,应对患者的Hb/Hct每2~4周监测一次。

指南条款十六:

调整EPO剂量

如果在开始EPO治疗后或在增加EPO剂量后,Hct在2~4周内的升幅<2%,则EPO用量应增加50%。

如果开始EPO治疗或增加EPO剂量后,Hb(Hct)每月上升的绝对值超过30g/L(8%),或Hb(Hct)超过目标值,则EPO的每周剂量应减少25%。

EPO的每周剂量调整后,每次给药剂量及每周给药频率也作相应调整。

(观点)

EPO给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反应作个体化调整,从EP0的治疗反应来看,患者可分为快反应型与慢反应型,前者在常规剂量的EPO治疗后,Hb及Hct于1月内上升幅度达到8%或超过目标值,而后者则在治疗后Hb及Hct缓慢上升,所以有人主张前者在达到或超过目标值后应停用EPO治疗1~2周,而后EPO用量改为原剂量的75%,或EPO注射频率下调。

如果暂停EPO后Hb及Hct上升速度明显下降,而致Hb出现大幅起伏。

因此多数学者主张对快反应者采用减量或延长给药间期方案。

指南条款十七:

皮下用药不能耐受者改静脉用药

血透患者不能耐受皮下注射EPO时应改为静脉用药。

静脉注射EPO用量应比原皮下用量高出50%,或直接按120~180U/(kg·周)(通常为9000U/周)分三次给药。

(观点)

指南条款十八:

EPO腹腔内用药

不能采用皮下注射及静脉注射EPO的腹透患者可考虑腹腔内用药。

腹腔给药时要求腹腔中透析液已排空或残贮很少。

腹腔注射所需剂量可能大于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的剂量。

(证据)

腹腔中注射EPO可能为透析液所稀释,从而延缓了EPO的吸收。

出于这一原故,腹腔注射EPO的剂量要大于静脉及皮下注射的剂量。

而腹腔中贮有较多透析液时注射EPO可能造成未吸收的EPO随透析液排出而浪费。

指南条款十九:

围手术期及并发性疾病时EPO用量

当患者接受手术、合并重症急性疾病或因急性失血需输血时,需调整EPO用量。

发生感染、肿瘤及慢性炎性疾病时,或在手术以后,机体对EPO的反应会发生改变。

具体情形下如何调整尚无确定方案。

功能的肾移植术后,通常在8~30天移植肾分泌EPO才恢复正常,此前是否该用EPO治疗亦无资料支持。

手术或其它可预料的失血合并症发生前加大EPO用量的做法也开始有证据支持。

EPO不敏感

95%的患者静注EPO450U/(kg·周)或皮下注射EPO300u/(kg·周)4~6月后,Hb及Hct水平明显上升,提示铁储备充足。

当铁储备充足时予以上剂量的EPO仍不能达到目标Hb及Hct者视为EPO不敏感。

指南条款二十:

EPO治疗不敏感的原因[19,20]

EPO治疗不敏感的最常见原因是缺铁。

铁储备已补足仍对EPO治疗不敏感者,应考虑以下原因:

1.感染或炎症(如透析通路相关的感染、外科性炎症、AIDS、SLE)

通过细胞因子影响EPO疗效,可检测C反应蛋白(CRP)推测其影响:

去除感染灶可恢复EPO效应。

以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感染和CAPD患者的腹膜炎最常见。

2.慢性失血

是临床上应考虑的常见原因,通过引起缺铁而致EPO不敏感。

3.纤维性骨炎

纤维性骨炎的纤维化程度与EPO的敏感性呈反比。

因红骨髓组织纤维化所致。

4.铝中毒

仅延长达到目标Hb的时间,并不影响EPO的治疗反应。

5.血红蛋白病(如:

a及b型地中海贫血,镰刀状细胞性贫血)

a及b型地中海贫血、镰刀状细胞性贫血对EPO反应不敏感,即使大剂量长疗程使用EPO,效果仍然不佳。

这类疾病在亚洲更多见。

6.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尽管多数研究表明,EPO发挥疗效并不需要额外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但EPO不敏感者加用叶酸及维生素B1,有利于EPO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叶酸及维生素B12不足时,EPO治疗可能引起巨细胞血症(未成熟网红细胞入血)。

不过,铁负荷过大也能引起巨细胞血症。

7.多发性骨髓瘤

文献中有部分患者对EPO反应较差。

8.营养不良

低白蛋白血症的透析患者通常合并Hb下降,这类患者常有慢性炎症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