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9474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A.森林中所有的城市B.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C.地球上所有的人类D.地球上所有的水体及水生生物

2.麦田里的杂草和小麦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有()

A.竞争关系B.捕食关系C.合作关系D.分工关系

3.生物的多样性是指(  )

①物种多样性②数量多样性③基因多样性④环境多样性⑤细胞多样性⑥生态系统多样性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⑤

4.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

蚯蚓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土壤

20只

阴暗

适宜

一层湿土

20只

明亮

适宜

一层干土

A.蚯蚓数量B.光照条件C.温度D.土壤

5.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一结果说明

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6.为研究饮水机中细菌的生存条件,有人将同一桶纯净水每隔3天,分别从冷水口和热水口接等量的饮用水,测定细菌数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测定时间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

冷水口细菌数

34

560

935

1220

热水口细菌数

15

3

25

46

A.若用饮水机只喝冷水,应尽快将整桶水喝完

B.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C.本实验只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

D.冷水口接的饮用水中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

7.小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那么这种细胞肯定不是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B.苹果的果肉细胞

C.菠菜的叶片细胞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8.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

可判断放大倍数最大的物镜是()

A.

B.

C.

D.

9.将死亡的细胞浸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IP)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着色,但将IP注入到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因此可将IP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定.其鉴别的根本原理是(  )

A.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阻止IP进入

B.活细胞的细胞壁能够阻止IP进入

C.活细胞的细胞核能够分解IP

D.死细胞核活细胞细胞核内所含的物质不同

10.“克隆羊”是取出A羊的体细胞核,放入除去细胞核的B羊卵细胞中,形成的融合细胞,经早期胚胎发育后植入C羊体内发育成小羊,则该小羊的长相与(  )羊相似。

A.A羊

B.B羊

C.C羊

D.不能确定

11.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正确的分裂顺序为()

A.a→b→c→dB.a→c→b→dC.c→d→b→aD.a→c→d→b

12.乐乐帮妈妈切菜,不小心割破手指流出了血液

,血液在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13.杜鹃是一种只产卵不孵卵的特殊鸟类,杜鹃花(俗名映山红)则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

下列关于杜鹃与杜鹃花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杜鹃和杜鹃花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杜鹃具有保护、营养等组织

C.杜鹃花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D.杜鹃花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14.现在正是芦柑上市的时节。

在一箱芦柑中,最先腐烂的往往是那些果皮有破损的,这说明果皮的重要功能是()

A.保护果实的内部B.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C.为果实提供营养D.进行细胞分裂

15.要使叶片中的绿色褪去,下列哪个装置是正确的?

()

A.

B.

C.

D.

16.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来自绿色植物哪项生理活动所储存的能量?

()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17.植物的呼吸作用在什么部位进行?

()

A.茎B.叶C.果实D.所有活细胞中

18.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A.水和无机盐B.有机物C.适宜的温度D.充足的光照

19.下图是小麦根尖的结构图,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A.①B.②C.③D.④

20.暴雨过后菜地积水,导致菜苗烂根,主要原因是土壤中

A.温度过低B.养分流失

C.光照不足D.氧气不足

21.绿色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生长发育

22.种子的结构中一般都具有的结构是()

A.种皮和胚B.种皮和胚乳C.胚和胚乳D.子叶和胚

23.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

A.子叶B.胚乳C.胚芽D.种皮

24.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的是(  )

A.胚芽B.胚根C.胚轴D.子叶

25.能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平衡的是绿色植物的()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二、判断题

26.根据“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步骤图,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a步骤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

(______)

(2)b步骤用黑纸从上下两面遮住叶片的一部分,是为了设置对照。

(______)

(3)d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将变蓝。

(______)

(4)该实验的变量是光。

(______)

三、综合题

27.根据向日葵叶片的横切面图回答:

(1)叶片的[①]无色透明,外壁上有一层角质层,它属于_________组织。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它包括[2]___________和[3]_______________。

(3)光合作用制造的_________通过[____]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的。

28.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_____.

(2)盖好盖玻片后,进行染色时应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_____.

(3)染色后,某同学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

①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_____.

②从A→C需要调节显微镜的_____(填结构名称).

③在视野C中,细胞内着色较深的结构是_____.

29.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中(A)___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含有能吸收光能的色素,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它能使植物呈绿色。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_____和(④)_____。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_。

(4)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有机物和(②)_____。

30.根据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该实验中,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____________。

(2)向广口瓶加清水后,发现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还应设计一个相同的装置,只是在装置内应装__________的种子,才能与第一个装置形成____________。

(4)该实验说明种子萌发时会______________。

31.请据番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示意图回答:

(1)A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_________、充足的_________和适宜的________。

(2)B中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分别是通过根的____________、茎的____________、叶的_____________等结构进行的。

(3)C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

(4)D是由C中的_______发育而来,C发育成D之前必须经过______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

32.有天然“氧吧”之称的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茂密,是一座“绿色水库”。

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即使在干旱季节,由于山中植被茂盛,形成特殊的气候条件,小雨也经常不断。

梅花山还是避暑胜地,山中气候凉爽,空气清新。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梅花山号称“氧吧”的原因是保护区中大量的植物利用太阳能,通过______________制造了较多的氧气。

(2)夏天,山中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这主要得益于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作用。

(3)茂密的森林对水分的吸收和散失促进了生物圈的__________。

(4)为了增加我国森林面积,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______”。

大家应该积极参加这项活动,亲手建设美好的绿色家园。

33.梅花开于岁末春初,雪魄冰魂,铁骨丹心,有花魁之誉,故而轩轩特别喜欢梅花。

他发现梅花还没长叶就先开花了,于是思考:

花芽的萌发是否也和种子的萌发一样不需要光呢?

轩轩设计了一个实验进行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①在腊月准备两盆生长状态相似的梅花,选择其中一盆覆盖黑塑料袋,另一盆不覆盖黑塑料袋,两盆梅花都放置在阳台上;

②定期给两盆梅花浇同样多的水,观察花芽的生长状况;

③春节前后,两盆梅花同时绽放出许多花蕾,并陆续开了花。

此情此景可谓是花开艳丽,香飘四溢;

请根据上述实验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轩轩同学做的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

(2)通过实验结果,轩轩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_____。

(3)有同学认为两组实验所用的梅花都只有一盆,存在较大的偶然性,但老师解释说实验对象并不是整盆梅花。

请你分析老师的话,指出为什么上述实验已经排除了偶然性:

____。

四、实验探究题

34.某地发生多起造纸厂废水灌溉事件。

农民用未处理的造纸厂废水灌溉菜地,导致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发生变化。

小明为了探究造纸厂废水是否影响菜豆种子的发芽率,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1)作出假设:

_____。

(2)方法步骤:

①取两个培养皿分别标号A、B,每个培养皿底部垫有两层纱布,将200粒大而饱满的菜豆种子平均放入A和B中

②A培养皿中倒入适量不含造纸厂废水的清水,向B培养皿中倒入_____。

③将A、B两个培养皿放在适宜种子萌发的相同环境下培养,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7天,记录菜豆种子的萌发情况。

④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菜豆种子发芽率:

A培养皿中的菜豆种子发芽率是93%,B培养皿中的菜豆种子发芽率是34%。

(3)小明将该实验重复做了多次,其目的是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的方法步骤,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造纸厂废水_____菜豆种子的发芽率。

(5)根据上述实验,请你给造纸厂提出治理建议:

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详解】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2.A

【分析】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

A.麦田里的杂草和小麦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竞争关系,A符合题意。

B.捕食关系即吃和被吃的关系,如鸟和虫之间,鸟吃虫,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捕食关系,B不符合题意。

C.合作关系如蚂蚁搬运菜青虫、蜜蜂守卫蜂巢,C不符合题意。

D.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具有分工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C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多样性。

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4.D

【分析】

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光照。

除“光照”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如温度、土壤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

所以,这个实验设计应修改的内容是:

将土壤条件统一设置成一层湿土。

【学科网考点定位】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照实验的设置,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必须熟记并掌握。

【详解】

5.B

【分析】

生物的生存既受环境的影响,也会改变环境,根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解答。

【详解】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是因为工业区附近的海域的海水中的砷含量增高,这个区域内的生物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时,会逐渐积累有害物质,导致海蛇蛇皮中砷的含量增高,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6.C

【解析】

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

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从表格中看出,第4天冷水口细菌数大量增多,因此若用饮水机只喝冷水,应尽快将整桶水喝完,故A正确;从表格中看出,冷水口细菌数比热水口细菌数多,因此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故B正确;本实验不仅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还能探究温度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而不是只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故C错误;从表格中看出,冷水口接的饮用水中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故D正确。

故选C。

【学科网考点定位】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

7.D

【分析】

植物细胞的结构有: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

动物(人)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通过比较人体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判断一个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只要有细胞壁就不是动物细胞。

【详解】

AB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苹果的果肉细胞、菠菜的叶片细胞均属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故ABC不符合题意。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没有细胞壁,D符合题意。

故选D

8.A

【分析】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成像清晰时,物镜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成像清晰时,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也越远。

【详解】

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物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清楚标本时,其镜头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也越近。

因此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反之则相反。

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物镜与玻片距离最近,说明其放大倍数最大。

故选:

A。

【点睛】

只有记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9.A

【分析】

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了,使得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

一般地说,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所以在细胞中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细胞膜。

【详解】

水溶性染色剂(IP)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

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IP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可能是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IP进入,也可能是活细胞能分解IP但将IP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不可能是活细胞能分解IP,综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IP进入。

故选:

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是一种选择性的渗透膜。

10.A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详解】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小羊多莉虽然是由C羊分娩出来的,但长相却一点也不像C羊,原因就是因为小羊的细胞核不是由C羊提供,而是来自于A羊,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内,该克隆羊表现出的性状应与A羊的性状相同。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核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A羊提供细胞核。

11.D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

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

从图中看出新形成的细胞和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详解】

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加倍即a,然后细胞核由一个均等分成两个即c,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即d,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b,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

因此,表示分裂过程的顺序正确的是a→c→d→b。

故选:

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过程。

12.B

【解析】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

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故选B.

【学科网考点定位】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名师点睛】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结合题意,据此解答.

13.B

【分析】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保护、营养等组织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杜鹃属于动物,具有上皮、结缔、肌肉和神经组织,B错误。

杜鹃花属于被子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C正确。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杜鹃花属于植物,无系统,D正确。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区别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4.A

【分析】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详解】

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所以在一箱芦柑中,最先腐烂的往往是那些果皮有破损的,这说明果皮的重要功能是保护果实的内部。

故选:

A。

【点睛】

掌握保护组织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5.C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实验要点: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

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因此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应该隔水加热,所以图中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C。

故选:

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酒精脱色的方法。

16.A

【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详解】

A.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A正确。

B.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错误。

C.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C错误。

D.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物,D错误。

故选:

A。

【点睛】

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为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

17.D

【分析】

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是组成植物体的所有的细胞。

【详解】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只要任何活的部分都需要能量,就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

关键抓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只要是活的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

18.A

【分析】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详解】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的水分充足时,植株才会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会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和运输,因此“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故选:

A。

【点睛】

理解掌握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