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954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docx

乡镇工作新闻报道2对考试超有用

四川洪雅县:

“四真”行动扎实开展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在“为民服务先锋行动”中,洪雅县33名县级领导、109个单位、6000余名干部深入142个村、1048个村民小组,以“四真”之举扎实做好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面对面”结对,在联系群众上动真情。

全县各单位根据干部实际情况,按照“联系点—村民小组—责任区—联系户”的网络划分,划组分包联系村各个村民小组,每名干部在小组内负责一个责任区,责任区内确定1—2户联系对象定点包户,实现联系一户、辐射一片。

深入联系村与群众开展面对面结对认亲,向群众发放印有干部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的“连心卡”,与群众签订服务承诺书,分线深入联系户入住结亲,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活动中,6000名干部与7200名群众结成对子,发放“连心卡”3.6万张。

“心贴心”交流,在融入群众上用真心。

大力开展“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干部自带行李、自费食宿入住农家,白天入户了解、走访调研,夜间与群众共话家常、共商农事,通过与群众“零距离”对话座谈、与村组干部和党员“零距离”沟通交流,在真心融入群众中了解本村本组真实情况。

要求干部认真记录民情日记,坚持边走、边看、边问、边议,将了解到的民情一一记录在册,由各单位统一建立民情台帐,确保村情、组情、户情、诉求“四清楚”。

目前,全县6000名干部深入走访农家4万户、9万余人次,覆盖全县农户总数的70%,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5000余条。

“手拉手”解困,在服务群众上用真意。

采取“1+1”或“1+2”方式对联系村贫困党员、特困户、五保户、困难家庭等给予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倾斜与帮扶。

针对群众实际困难,在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技术服务等方面,积极为群众牵线搭桥、提供支持。

县政府办公室开展向特困家庭送温暖活动,15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与余坪镇福宝村25户贫困家庭结对,送去急需农用物资价值5000余元;当得知瓦屋山镇射亭村在校大学生何玉华罹患白血病时,县规划局职工现场捐款2900元;县人社局在乡镇开展就业巡回招聘会7场,开办免费就业技能培训班9期。

“实打实”行动,在帮扶群众上动真格。

针对联系村组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部门自身职能特点,通过送项目、送资金、送信息、送岗位、送培训、送技术、送文化、送卫生、协助抢种抢收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帮扶行动。

县教育局拟每年投入3万元,恢复瓦屋山镇雷坪小学1—2年级教学点,解决移民子女上学难问题;县交通局启动汉王乡王沟村5公里村道硬化工程,解决村民长期出行不便问题;全县1460户养殖户、720户林竹户、560户种植户得到专业技术指导,1300户有产业发展意向的农户得到专业指导建议,拟落实各类帮扶资金500余万元。

尚义县14个乡镇扎实推进基层建设年活动

长城网张家口2月27日电(李宏通讯员杨景瑞)在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中,尚义县14个乡镇根据各自特点,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推进活动开展,呈现出各具特色初见成效的局面。

石井乡突出抓好“五个结合”,确保基层建设年活动有成效。

驻村帮扶工作一是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二是与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三是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四是与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五是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结合。

下基层工作队通过采取下乡“结对子”、进村“找对象”、上门“认亲戚”的方式,建立“帮带式”和“联带式”联合党小组50个,结成“1+1”帮扶对子1200对。

52名市县乡驻村工作人员努力做好“民情日记”、建户情台账,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套里庄乡突出“四围绕、四着力”措施,推进基层建设活动向深度发展。

一是围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着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二是围绕引导农民增收致富,着力发展农村经济;三是围绕加快幸福乡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是围绕促进农村民主和谐,着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套里庄乡针对自我条件和产业基础,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具有本乡特色的主导产业项目,实现“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

八道沟镇按照“四个一”工作法,争取多为群众办实事。

“四个一”即:

突出基层群众的一个主体地位、围绕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一个中心、抓住为民办实事一个关、,确保排查一批矛盾纠纷。

特别在为民办实事上,下基层工作队深入体察民情,真心了解民意,用心理解民困,充分发挥下基层部门的优势,积极争取资金,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湖北罗田县:

以文建明工作法加强基层党委建设

湖北罗田县坚持把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作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以学为基础、以真为导向、以活为根本,以新为目标,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活动取得了显著实效。

落实精神突出“学”。

罗田县委及时召开全委会,传达中央和省、市委相关文件精神,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明确要求各乡镇将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列入乡镇领导班子议事日程,做到书记抓、抓书记。

全县12个乡镇分别召开党委会和机关干部大会进行专题学习和安排部署。

同时,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指导乡镇学习“文建明工作法”制度,并通过“干部夜校”、送教下乡、远程教育等多种平台,使乡村干部准确把握工作法的精神实质。

凤山镇党委组织开展了“学习文建明,我该怎么做”专题大讨论,匡河乡党委组织开展了“远学文建明、近学黄政齐”征文活动,乡镇党委班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整体能力得到增强。

抓好推进突出“真”。

为将学习推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该县坚持把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与创先争优活动、“治庸问责”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三联四帮创五好”、“五亮五比五创”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行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五议五公开”工作法,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成员开展治庸问责,实行“五讲五评五考”,对考评结果较差的对象进行诫勉谈话乃至行政调离,树立了“领导在一线指挥、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的良好工作作风。

学用互促突出“活”。

积极引导农村基层干部活学活用“工作法”,为学习好文建明发展“百姓经济”的做法,该县在农村大力推行“支部+协会+党员中心户”党建工作模式,初步达到了基层党支部引领、经济协会支撑、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目标;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县乡部门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帮扶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在技术、人才、资金、项目、信息上的优势,积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资出力出策,全力帮扶,不达标不脱钩。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帮扶资金近350万元,当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00余万元,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过5万元的村有了大幅度提升。

健全机制突出“新”。

为确保“文建明工作法”常学常新,该县立足长远,注重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了《罗田县乡镇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在全县组织开展党员队伍“抓两头”活动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建立了走访调研制度,明确要求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深入农户家中调查走访,及时了解老百姓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了乡镇党委议事决策监督机制,健全了调查研究、内部研讨、咨询论证、反馈调节的决策程序;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结合“三万”活动,通过“千名干部下基层”形式,建立起了以乡镇党委为龙头、村党组织为基础、村干部为骨干、覆盖全体群众的网络化服务联系机制。

全县1000多名进村入户党员干部帮助整建后进村级党组织47个,走访座谈群众2万多农户4万多人,征求各类意见、建议1000多条,为群众解决难题600多个,办好事、实事1200多件。

林芝地区将全面加强“三农”工作

本报八一2月27日电(记者段敏)日前,记者从林芝地区农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林芝地区将力争粮食产量达到7.6万吨,油菜产量达到0.4万吨,蔬菜产量达到3万吨;牲畜存栏达到74万头(只、匹),牲畜出栏21.46万头(只),出栏率达到29%;肉、奶产量分别达到1.42万吨和2.92万吨,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18亿元,多种经营收入达到6.25亿元。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林芝地区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坚持“提升一产”不放松,切实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

一是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

农作物计划播种面积32.6万亩,粮、经、饲比例调整为60∶20∶20。

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

二是推进农业高产创建示范工作,总面积为6万亩。

力争粮食单产每亩提高2公斤以上,油菜单产提高5%以上。

三是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工作,建立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10个。

四是大力抓好畜禽标准化创建示范活动。

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力争新创建1个自治区级和2至3个地区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五是加强渔业资源管理,继续做好林芝地区特有鱼类繁育及增殖放流工作。

六是全面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及防控工作,确保禽流感、口蹄疫应免率达100%。

坚持产业发展不放松,切实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

林芝地区将坚决扶植和发展壮大各县主培产业,促进特色农牧业大发展、大收益;紧紧围绕农牧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主培产业,继续实施“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工程,发展1个特色产业专业乡(镇)和4个特色产业专业村;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加工值,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争取达到30%;着力提高农牧民组织化水平,重点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

坚持项目建设不放松,切实提高农牧业基础设施水平。

一是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库建设。

二是扎实抓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三是加强项目后续管理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后续管理机制,不断提高项目后期管理水平。

坚持科技创新不放松,切实提高农牧业科技水平。

一是抓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

力争在全地区建立“一个主导产业、一位首席专家、一条技术路线、一支技术队伍、一块示范基地”的农技推广新机制。

二是全力加强良种工程建设。

今年计划在波密县、林芝县、察隅县建立良种繁育基地8643亩,其中青稞4300亩,小麦4343亩。

三是加快推进农机化建设步伐。

力争作物机械化耕、种、收面积达到57.5万亩,三项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58.9%以上。

四是加大农牧业科技教育培训力度,今年计划培训新型农牧民和实用人才3000人。

坚持抓执法监管不放松,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农牧业标准生产体系建设,强化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工作。

二是抓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完备的农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

坚持抓生态建设不放松,着力提高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是切实抓好草场承包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

争取早日将各项补助资金兑现给牧民群众。

二是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力度。

加大退牧还草、人工种草、草原鼠虫草害治理等项目的建设和后续管理力度,加强草原资源管理、草原执法和草原防火工作。

三是加强冬虫夏草采集管理工作。

进一步规范采集行为,维护采集秩序,确保虫草采集区域社会局势稳定和农牧民收入有效增加。

“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系列报道之问题透视

伴随着农村环保工作的不断推进,现实矛盾和困难逐步凸显。

政府财力有限,相当一部分村庄经济薄弱,起步投入不足;工程资金难到位,后期运营管理跟不上,工程效果受影响;投入多、补贴少,技术操作不够成熟,农民积极性不高。

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解决之道在哪?

不少地方正在上下求索。

生态眼

该是城市反哺农村的时候了

资金缺口已然成为农村环保工作的瓶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诟病。

那么,究竟该由谁来为农村环保埋单?

要想厘清资金来源,就要分析清楚农村环境问题凸显的根源。

尽管不少人对农村有这样那样的非议,对农民的环境意识和文化素质存在质疑,但我们却必须正视问题的根源:

我国特定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农村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深层原因。

农村为何总差钱?

根源在城乡二元结构。

多年的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对农村环境的长期忽视,使农村环境问题在历史的积淀中错综复杂。

农村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与之相随的也是巨大的牺牲。

从农产品“剪刀差”到农民工的廉价劳动力,再到正在进行的土地占用,农村为城市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这些代价已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国家也已经实施了农产品价格补贴、取消农业税等多种措施来补偿农村,但还有相当残酷的现实被很多人所忽视,即环境代价以及代价背后的环境不公。

最初的环境不公主要体现在农村环境资源被公共占有上。

为了城市发展,农村的环境资源无偿地为城市服务了百十年。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农村的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

几乎没有有效的经济手段可以对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部分给予一定补偿,对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收取一定费用。

为了城市人能喝上干净的水,水源地所在农村不能建任何工厂,牺牲了许多经济发展的机会,可却很少有下游城市给上游农村补偿;为了城市人能呼吸上新鲜的空气,一个城市需要自身面积几倍大的农村缓冲区来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却几乎没有城市为农村的努力做出支付;为了城市环境更美好,农村腾出了大片土地建设垃圾填埋场,接纳了城市的垃圾,却换来了城市的嫌弃。

随后的环境不公主要体现在产业转移和现代工业对农村的侵蚀上。

快速的农村城镇化进程和产业梯级转移,给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却没能带来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农村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相当多的人以农业为生,很多农村无论在绝对意义还是在相对意义上,都处于贫困状态,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生活压力。

为了日子更好些,农村也将视野投向了招商引资,可却在无知和急迫中面对着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以及随之而来的污染转移。

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在农村悄然兴起,而来到农村的往往是被城市抛弃的重污染企业,他们布局分散、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在农村的管理缺陷和执法漏洞下,肆意糟蹋着农村的生态环境。

一个年缴税费仅60万元化工厂排出的污水,就可以使附近上千名农村居民的饮用水遭受严重污染,上百亩良田被毁绝产。

日益严重的污染只能导致更大的污染治理资金缺口,恶性循环让农村环保工作陷入僵局。

而与污染相对应的环境治理投资倾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环境不公。

前些年,我国的污染防治资金几乎全部投向工业和城市,将农村遗忘在发展的角落。

城市环境污染不断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近几年的中央财政“以奖促治”确实给农村筹资送去了曙光,但相对于全国60万个行政村,40亿元的专项资金在某种意义上仍然是杯水车薪。

这3方面的历史性环境不公,是农村环境陷入困局的根源。

而今,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反哺农村的时刻到了。

农村开展环保工作的钱从哪里来?

应该从城市来。

怎么来?

需要政府主导实行财政转移支付。

事实上,为了筹措资金,也有不少农村在尝试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可成效仍不够明显。

环境保护尤其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自然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也就不强。

而纵观国际社会,各种市场化的实践也很活跃,但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不发挥主导投资责任和作用。

政府可以直接提供,也可以采用给予补助的方法通过市场提供,还可以利用政策引导市场提供,但政府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

城市反哺农村,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思路,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只是这种反哺必须由政府来主导,应当是政府行为。

如果违背规律,该反哺却不反哺,或者延迟反哺,城乡差距越拉越大,那么不仅农村的生态环境会恶化,最终城市乃至整个社会都只能为曾经的短视埋单。

直面问题:

资金不足

资金缺口影响有多大?

云南部分项目后期运行管理难持续

云南省共有13万个自然村、3000多万农村人口。

作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需要多少资金?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重点推进九大高原湖泊(滇池、洱海、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程海、泸沽湖,以下简称“九湖”)沿湖494个村落环境综合整治。

各级政府认为这项工作对湖泊水质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部分项目因资金短缺而影响运行管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记者近日到玉溪市江川、华宁、澂江3县采访,明显感受到了资金投入不足带来的诸多现实难题。

■资金未到位

□10个项目达458万元

“九湖”流域有3238个自然村,农村人口约301万人。

按照《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沿湖村落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九湖”沿湖涉及55万人的494个沿湖直排村落和主要入湖河道直排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投资(静态投资)为110983.89万元,持续近3年(即2009年~2011年)。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各级政府通过多种途径积极筹措资金,然而,在实践中,部分项目资金难以全部到位的情况一直存在。

记者在一份抚仙湖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项目进展月报表上看到,涉及玉溪市江川、华宁、澂江3县沿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一五”规划项目共有10个,批准或计划总投资2006.07万元。

截至201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541万元,累计到位资金1547.83万元。

未到位资金458.24万元,约占计划总投资的23%。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九湖”流域各级环保部门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克服了许多实际困难,采取各种措施,想方设法确保这10个项目全部按期完工,并顺利通过了竣工验收。

■资金有缺口

□项目后期一直无法移交

据了解,《方案》提出的2011年“九湖”沿湖村落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很具体,如农村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处理率达到7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和清运率达到85%、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等。

当前,在“九湖”沿湖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尽管云南省各级政府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明确等种种原因,部分项目后期运行管理经费仍难尽快落实,要如期完成综合整治目标困难重重。

在澂江县,位于抚仙湖沿湖的有4个村庄,分别为立昌村、兜底寺村、大前所村、矣旧上村。

在这几个村,共有4个已完工的项目,后期运行管理经费至今没有到位。

另1个工程为抚仙湖北岸梁王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已于2010年10月29日通过竣工验收,但也仅有一年的后期运行管理费用。

目前,这5个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直无法移交,项目由环保部门建设、环保部门管理的尴尬局面依然存在。

澂江县环境监测站站长马彦华认为,资金投入缺口过大,是当前沿湖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遇到的最大难题,尤其是表现在项目的后期运行管理中。

因此,经费严重缺乏的问题亟待解决。

据工作人员介绍,资金方面的另一个问题是,因租地、施工等费用上涨,项目实际投入比批复的项目资金数额增大,入不敷出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给当地政府增加了不小的压力。

■筹资缺渠道

□中央资金有限,仍以地方为主

长期以来,为保护治理“九湖”,当地政府和群众付出了艰辛努力,在一定时期内,沿湖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均受到一定影响,投资能力普遍偏弱。

据了解,在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顺利完成《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云南省明确这批项目资金筹措以地方为主、省级适当补助,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

省级配套资金渠道主要是整合各部门的专项资金,包括环保、农业、水利、林业、爱卫会等方面,或者设立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

地方上除配套一定的资金支持外,还安排农户投工投劳,提供项目建设用地。

当前,为进一步加快“九湖”沿湖村落环境综合整治,云南省正在积极挖掘潜力,通过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把农村环保投入列入年度预算等多种措施,千方百计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来源保障。

各级政府治污投入不断加大,群众积极筹资出力,突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保障瓶颈正在迎来新的机遇。

典型经验:

筹资模式

怎么拓宽农村环保资金渠道?

武进村企结对、镇企共建,完善多元融资机制

中国环境报通讯员吴向共见习记者李莉记者闫艳高杰

如何打倒资金不足这只“拦路虎”,确保整治资金渠道畅通?

资金如何用得恰到好处?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不断探索,实践出了切合实际和具有特色的“武进版本”。

■筹资:

村企“喜结良缘”

□2000家企业与70%行政村结对

武进区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竖立在村里不同场所的“功德碑”。

这些“功德碑”上记录的是企业出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的“功德”。

记者发现,民营经济几乎占据了武进区经济的半壁江山。

这些与家乡有着割不断的血缘、亲缘、地缘之情的大批民营企业家,纷纷走向了新农村建设的台前。

2008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在武进区展开,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以产业带动型、合作开发型、资金帮扶型等8种形式,实现项目带村、产业联村、村企结合、整村推进。

据了解,3年里,共有2000多家企业与武进区70%的行政村“喜结良缘”,结对实施项目达1058个,资助资金达2.6亿元,规模前所未有。

■用资:

工程治理

□从资金援助到共谋发展

村企结对解决了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而资金的用途自然也是武进区人民所关心的问题。

污水处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

记者了解到,武进区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营的投资“老板”并不全是当地政府,而是注入了各类资本。

据统计,在武进现有的乡镇污水处理厂中,一种名为股份制的运行模式尤为特殊,如武进区遥观镇前扬污水处理厂就由4位民营企业家共同投资建设,利益同享,风险共担,这种模式在武进区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在雪东村的农民休闲广场上,57岁的赵大娘说:

“以前这里垃圾到处乱堆,苍蝇漫天飞,河水又脏又黑。

村里花钱整治,没要我们出一分钱。

现在环境好了,到晚上,村里人都来这里跳舞呢。

“我们村的共建资金有100多万元。

”雪东村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

■创新:

镇企共建

□整合资源开展软硬件建设

今年,武进区还将推出“城乡共建光彩行动”,大力推进“镇企结对”活动。

镇企结对共建时间原则上为两年,结对形式将采取一镇一企、一镇多企、一企多镇等方式进行,统筹资源整合,根据项目落实结对企业,建立合作共建关系。

“城乡共建光彩行动”将着力引导企业全力支持各镇开展国家卫生镇、国家生态镇、园林小城镇等创建工作,支持各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提升行动;同时鼓励企业共同参与新农村提升工程,进一步深化村企结对共建工程,继续完善新农村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村庄生态的协调发展,改善新农村软件环境建设。

工程特写:

沼气建设

建设热遭遇使用冷?

河北沼气池使用率仅一半,探索产业化初见成效

中国环境报记者徐俊华周迎久

在农村沼气建设上,河北省的建设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但是,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不少地方的沼气池使用率仅有50%。

■问题:

缺原料少服务

□现状:

已建沼气池利用率50%

张家口市自2000年开始实施以农村沼气池建设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沼气建设步伐很快。

宣化县至今一共建有约3000个沼气池,其中包括农户、大棚种植户和养殖户等。

然而,大部分农户使用一年后基本停用,大棚种植户和养殖户在继续使用,使用率仅为50%左右。

康保县共建七八千个沼气池,一年后的使用率降至50%左右。

“导致沼气池利用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北方气候寒冷、温度低,以张家口市为例,全年平均气温9.8℃~12.8℃,而沼气最佳发酵时间一般在5月~10月,这段时间温度最适中。

由于冬季产气率偏低,农户使用沼气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九三学社河北省委的一位专家分析道。

这位专家指出,这两年,农村生产结构在发生变化,导致一些农户自养家畜越来越少,沼气的原料不足。

与此同时,后续的技术服务没跟上也是原因之一,“三分建池七分养护”。

河北省虽然建立了一些后续服务网点,培养了一些后续服务人员,但尚处于摸索阶段。

■问题:

投入大补贴少

□现状:

建池积极性不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沼气建设上也面临新问题。

补助标准偏低的问题普遍存在。

河北省农村户用沼气投资平均每户约为30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