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956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docx

经典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练习题

圣匀新教育中心比例的应用练习题

姓名___年级___得分___

1小华看一本书,每天看15页,4天后还剩全书的

没看,这本故事书是多少页?

2小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还多21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少6页,还剩下172页,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3惠华百货商场运到一批春秋西服,按原(出厂)价加上运费、营业费和利润出售.运费是原价的

,营业费和利润一共是原价的

,已知售价是123元,求出厂价多少元?

4菜园里西红柿获得丰收,收下全部的

时,装满3筐还多24千克,收完其余部分时,又刚好装满6筐,求共收西红柿多少千克?

5建筑工地需要一批水泥,从仓库第一次运走全部的

,第二次运走余下的

,第三次运走(前二次运后)又余下的

,这时还剩下15吨水泥没运走.这批水泥共是多少吨?

6某人在公共汽车上发现一个小偷向相反方向步行,10秒钟后他下车去追小偷,如其速率比小偷快一倍,比汽车慢

,则追上小偷要多少秒?

7A有若干本书,B借走一半加一本,剩下的书,C借走一半加两本,再剩下的书,D借走一半加3本,最后A还有2本书,问A原有多少本书.

 

参考答案:

1.分析:

每天看15页,4天看了15×4=60页.解题的关键是要找出这60页相当于全书页数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全书的

没看,已经看了的是全书的

,60页与全书的

直接对应,全书的页数就可以顺利求出.

解:

①看了多少页,15×4=60(页)

  ②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③这本书有多少页?

 

(页)

  综合算式:

(页)

答:

这本故事书是150页.

2.分析:

要想求这本书共有多少页,需要找条件里的多21页,少6页,剩下172页所对应的百分率.也就是说,要从这三个量里找出一个能明确占全书的几分之几的量.

画线段图:

解:

 

 =264(页).

答:

这本故事书共有264页.

3.分析:

设出厂价(原价)是“1”,那么售价是原价的

,它相当于123元,

如上图可以得出解答:

 

=108(元).

答:

春秋西服每套出厂价是108元.

4.解法1:

分析:

可以从“收下全部的

”着手,其余部分必然是

.总千克数的

是6筐,依据这个对应关系,总筐数就是

筐.收下全部的

就是

筐.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

筐比3筐多

筐,这个

筐正好是24千克,“量与百分率”的关系已经直接对应,求每筐的千克数的条件完全具备.

解:

其余部分是总千克数的几分之几:

  西红柿总数共装了多少筐:

(筐).

  收下全部的

应装多少筐:

(筐).

  

筐比3筐多多少筐:

(筐).

  每筐是多少千克:

(千克).

  共收西红柿多少千克:

(千克).

  综合算式:

      

      =

(千克).

答:

共收西红柿384千克.

解法2:

(以下列式由学生自己理解)

 

(千克).

答:

共收西红柿384千克.

5.

分析:

上图中有3个相对各自讨论范围内的单位“1”(“全部”、“余下”、“又余下”).依据逆向思路可以得出,最后剩下的15吨对应的是“又余下”的

,因为求出“又余下”的吨数60吨(即“又余下”含义中的1个单位是60吨).这60吨对应的恰是“余下”的

,这样可以求“余下”的吨数90吨(即“余下”含义中的1个单位是90吨).这90吨恰是“全部”的

.至此这批水泥的全部吨数可以求出.

列式:

  

  =150(吨).

6.分析与解答这是一个追及问题,因此求追上所花时间必须求出相距距离及它们速度差.相距距离是因为车上之人与小偷反向走了10秒钟产生的.而速度差是易求的.

设小偷速度为

,某人追赶速度为

,由于人比汽车慢

,所以汽车速度为

,即是

,所以相距距离是

,所以追上所花时间是

(秒).

答:

追上小偷要110秒.

7.解法1:

列方程求解,设A原有

本书,

 分析:

B借走了:

    C借走了:

    D借走了:

    最后A剩下了:

由条件知:

    

       

(本).

答:

A原有50本书.

解法2:

用倒推法解.

分析:

A剩下的2本应是C借走后剩下的一半差3本,所以C借走后还剩下

即10本,这10本又是B借走后剩下的一半差2本,所以B借走后剩下

即是24本,这24本是A原有书的一半差1本,这样A原有书为

即A原有书50本.

综合算式:

答:

A原有50本书.

 

正、反比例的意义

2一条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

2:

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

5:

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3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2:

3,现在再加入6克锌,共得新合金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

4师徒两人共加工零件168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5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完成任务时,两人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5洗衣机厂计划20天生产洗衣机1600台,生产5天后由于改进技术,效率提高25%,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6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14:

5,如果长减少13厘米,宽增加13厘米,则面积增加182平方厘米,那么原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参考答案:

1.分析以上每题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那么怎样来确定这两种量成哪种比例或不成比例呢?

关键是能否把两个相关的变量

或用

来表示,其中

是定量.如果不能写出这两种形式,或只能写出加减法关系,那么这两种量就不成比例.例如①

,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④制造每个零件用的时间×零件数=总时间,总时间一定,制造每个零件用的时间与要制造的零件总数成反比例.③路程一定,已走的路程和未走的路程是加减法关系,不成比例.

解:

成正比例的有:

1、7、8、15

  成反比例的有:

2、4、5、6、9、11、14

  不成比例的有:

3、10、12、13.

2.分析要求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必须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此人走上坡路用了多少时间,必须知道走上坡路的速度(题中每小时行3千米)和上坡路的路程,已知全程60千米,又知道上坡、平路、下坡三段路程比是1:

2:

3,就可以求出上坡路的路程.

解:

上坡路的路程:

(千米).

  走上坡路用的时间:

(小时).

  上坡路所用时间与全程所用时间比:

  走完全程所用时间:

(小时).

答:

此人走完全程共用

小时.

3.分析要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必须分别求出新合金内铜和锌各自的重量.应该注意到铜和锌的比是2:

3时,合金的重量不是36克,而是(36-6)克.铜的重量始终没有变.

解:

铜和锌的比是2:

3时,合金重量:

36-6=30(克).

  铜的重量:

(克).

  新合金中锌的重量:

36-12=24(克).

  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

12:

24=1:

2.

答:

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1:

2.

4.分析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5分钟,每分钟可加工

个零件,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每分钟可加工零件

个,师徒两人效率的比是

,由于两人的工作时间是一定的,根据

=工作时间(一定),工作量与工作效率成正比例.

解法1:

设师傅加工

个,徒弟加工

个.

(个).

答:

师傅加工108个,徒弟加工60个.

解法2:

由于师、徒两人工作效率的比是

,那么他们工作量的比也是

,因此师傅工作量是徒弟工作量的

(倍),徒弟的工作量为1倍量.

=60(个),(徒弟)

(个),(师傅)

解法3:

师傅每分钟加工

个,徒弟每分钟加工

个,用相遇问题思考方法可求出两人各用了多少分钟.然后用师、徒每分钟各自的效率,分别乘以540就是各自加工零件的个数.

(分钟).

(个),(师傅)

(个),(徒弟)

解法4:

按比例分配做:

(个),(师傅)

(个),(徒弟)

5.分析这是一道比例应用题,工效和工时是变量,不变量是计划生产5天后剩下的台数.从工效看,有原来的效率1600÷20=80台/天,又有提高后的效率80×(1+25%)=100台/天,从时间看,有原来计划的天数,要求效率提高后还需要的天数.

根据工效和工时成反比例的关系,得:

提高后的效率×所需天数=剩下的台数.

解法1:

设完成计划还需

天.

答:

完成计划还需12天.

解法2:

此题还可以转化成正比例.根据实际效率是原来效率的

倍,把原来效率看成“1”,实际和原来效率的比是

.因为工效和工时成反比例,所以实际与原来所需时间的比是4:

5,如果设实际还需要

天,原来计划的天数是20-5=15天,根据实际与原来时间的比等于实际天数与原来天数的比,可以用正比例解答.设完成计划还需

天.

解法3:

(按工程问题解)设完成计划还需

天.

6.画出图便于解题:

解法1:

BC的长:

182÷13=14(厘米),

   BD的长:

14+13=27(厘米),

   从图中看出AB长就是原长方形的宽,AD与AB的比是14:

5,

AB与BD的比是5:

(14-5)=5:

9,

AB的长是

(厘米),

AD的长是

(厘米),

原长方形面积是42×15=630(平方厘米).

答:

原长方形面积是630平方厘米.

解法2:

设原长方形长为

,宽为

.由图分析得方程

则原长方形面积

(平方厘米).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

1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需12无完成,乙丙两队合作需15天完成,甲丙两队合作需20天完成,如果由甲乙丙三队合作需几天完成?

2师徒二人合作生产一批零件,6天可以完成任务.师傅先做5天后,因事外出,由徒弟接着做3天.共完成任务的

.如果每人单独做这批零件各需几天?

3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12天,乙单独完成需9天.若甲先做若干天后乙接着做,共用10天完成,问甲做了几天?

4一件工作甲先做6小时,乙接着做12小时可以完成.甲先做8小时,乙接着做6小时也可以完成.如果甲做3小时后由乙接着做,还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5筑路队预计30天修一条公路.先由18人修12天只完成全部工程的

.如果想提前6天完工,还需增加多少人?

6蓄水池有一条进水管和一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进水管需5小时.排光一池水,单开排水管需3小时.现在池内有半池水,如果按进水,排水,进水,排水…的顺序轮流各开1小时.问:

多长时间后水池的水刚好排完?

(精确到分钟)

7一件工作,甲5小时先完成了

,乙6小时又完成了剩下任务的一半,最后余下的部分由甲、乙合作,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8甲、乙二人植树.单独植完这批树甲比乙所需要的时间多

,如果二人一起干,完成任务时乙比甲多植树36棵,这批树一共多少棵?

9加工一批零件,甲、乙合作24天可以完成.现在由甲先做16天,然后乙再做12天,还剩下这批零件的

没有完成.已知甲每天比乙多加工3个零件,求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10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8小时完成.若甲先做1小时,然后乙接替甲做1小时,再由甲接替乙做1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问完成任务时,共用了多少小时?

参考答案:

1.分析设这项工程为1个单位,则甲、乙合作的工效为

,乙、丙合作的工效为

,甲、丙合作的工效为

.因此甲、乙、丙三队合作的工效的两倍为

,所以甲、乙、丙三队合作的工效为

.因此三队合作完成这项工程的时间为

(天).

解:

(天).

答:

甲、乙、丙三队合作需10天完成.

说明:

我们通常把工量“一项工程”看成一个单位.这样,工效就用工时的倒数来表示.如例1中甲乙两队合作的工时为12天,那么工效就为

,它表示甲乙两队一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2.分析设一批零件为单位“1”.其中6天完成任务,用

表示师徒的工效和.要求每人单独做各需几天,首先要求出各自的工效,关键在于把师傅先做5天,接着徒弟做3天转化为师徒二人合作3天,师傅再做2天.

解:

师傅工效:

  徒弟工效:

  师傅单独做需几天:

(天);

  徒弟单独做需几天:

(天).

答:

如果单独做,师傅需10天,徒弟需15天.

3.分析解答工程问题时,除了用一般的算术方法解答外,还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解:

设甲做了

天.那么,甲完成工作量

,乙做的天数

,已完成工作量

,因此

,两边同乘36,得到:

答:

甲做了4天.

4.分析设一件工作为单位“1”.甲做6小时,乙再做12小时完成或者甲先做8小时,乙再做6小时都可完成,用图表示它们的关系如下:

由图不难看出甲2小时工作量=乙6小时工作量,∴甲1小时工作量=乙3小时工作量.可用代换方法求解问题.

解:

若由乙单独做共需几小时:

6×3+12=30(小时).

  若由甲单独做需几小时:

8+4÷3=10(小时).

  甲先做3小时后乙接着做还需几小时:

(10-3)×3=21(小时).

答:

乙还需21小时完成.

5.分析由18人修12天完成了全部工程的

,可通过18×12求出用一天完成

工作量共需要的总人数,也可通过18×12求出用一人完成

工作量共需要的总天数.所以由

求出1人1天完成全部工程的几分之几(即一人的工效).

解:

①1人1天完成全部工程的几分之几(即一人的工效):

  ②剩余工作量若要提前6天完成共需多少人:

=36(人).

  ③需增加几人:

36-18=18(人).

答:

还要增加18人.

6.分析与解答①在解答“水管注水”问题时,会出现一个进水管,一个出水管的情况.若进水管、出水管同时开放,则积满水的时间=1÷(进水管工效-出水管工效),排空水的时间=1÷(出水管工效-进水管工效).

  ②这道应用题是分析推理与计算相结合的题目.根据已知条件推出水池中的水每2小时减少

.水池中有半池水即

,经过6小时后还剩

.如果按进水,排水的顺序进行,则又应进水1小时,这时水池内共有水

.如果按每小时

的流速排出需要经过

(小时),共用的时间为

(小时)=7小时54分刚好排完.

7.分析这道题是工程问题与分数应用题的复合题.解题时先要分别求出甲、乙工作效率,再把余下的工作量转化为占单位“1”(总工作量)的几分之几?

解:

甲工作效率:

  乙工作效率:

  余下部分甲、乙合作需要几小时:

(小时)

答:

还需要

小时才能完成任务.

8.分析求这批树一共多少棵,必须找出与36棵所对应的甲、乙工效差.已知甲比乙所用的时间多

,可以求出甲与乙所用的时间比为4:

3.当工作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工效与工时成反比例,甲与乙的工时比为

,所以甲与乙的工效比是3:

4.这个间接条件一旦揭示出来,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解:

设己所用时间为“1”,甲的时间是乙的

(倍),则甲与乙的时间比是4:

3.

  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所以甲与乙的工效比是时间比的反比,为3:

4.

  共植树多少棵:

(棵).

答:

这批树一共252棵.

9.

分析欲求这批零件共多少个,由题中条件只需知道甲、乙二人每天共做多少个即可,然后这就转化为求甲、乙两人单独做各需多少天,有了这个结论后,只需算出3个零件相当于总数的几分之几即可.由条件知甲做16天,乙做12天共完成工程的

,也即相当于甲乙二人合做12天,另外加上甲又做4天共完成这批零件的

;又知道甲乙二人合做24天可以完成,因此甲单独做所用天数可求出,那么乙单独做所用天数也就迎刃而解.

解:

甲、乙合作12天,完成了总工程的几分之几?

甲1天能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

乙1天可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

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个).

答:

这批零件共360个.

10.分析要求共用多少小时?

可以设想把这些小时重新分配.甲做1小时,乙做1小时,它们相当于合作1小时,也即是每2小时,相当于合做1小时.这样先大致算一下一共进行了多少个这样的2小时,余下部分问题就好解决了.

解:

①若甲、乙两人合作共需多少小时?

   

(小时).

  ②甲、乙两人各单独做7小时后,还剩多少?

   

  ③余下的

由甲独做需多少小时?

   

(小时).

  ④共用了多少小时?

   

(小时).

答:

共用了

小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

1、填空

1、表示()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

 3、在比例5∶10=3∶6中,()和()是外项,()和()是内项.

 4、写出比值是2的两个比:

()∶(),()和();组成比例是().

 5、把3×6=2×9改写成比例是().

二、判断

 1、因为5a=6b,所以a∶b=6∶5.()

 2、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

三、选择

 1、下面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A10∶12=35∶42  B20∶10=60∶20

  C4∶3=60∶45 D35:

7=15∶3

 2、能与0.14∶0.1组成比例的是()

  A0.8∶0.25    B28∶20

  C0.5∶0.75     D14∶1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两个比相等

 2、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

 3、5和610和3

 4、2∶14∶22∶1=4∶2

 5、3∶2=9∶6

二、判断

 1、√  2、√

三、选择

 1、B  2、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