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9798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docx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

摘要

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在工业化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主要是工业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三大污染更加严重,进而给甘肃省经济带来了损失和危害。

环境污染问题不仅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那么如何处理工业化水平和环境污染的关系,这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第一部分引言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介绍甘肃省工业化水平与环境污染的概况分析。

第三部分介绍了文章的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并以1990-2014年的数据用ADF检验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甘肃省工业化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水平的增加显著扩大了环境污染。

因此,政府加大干预力度,加强排污管制,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型化产业,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融资的力度,强化公众监督机制来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

[关键词]甘肃省;工业化水平;环境污染

 

GansuProvinceEnvironmental

PollutionAnalysisBasedOnIndustrializationLevelOfPerspective

ABSTRACT

TheecologicalenvironmentisfragileinGansuprovince,theenvironmentalpollutionproblemsinthedevelopmentofindustrializationaremainlyindustrialwastegaspollution,waterpollutionandsolidwastepollution.Inrecentyears,withthespeedingupofindustrializationdevelopment,thethreemajorpollutionaremoreserious,whichhavebroughtthelossanddamagetotheGansuprovince'seconomy.Theenvironmentalpollutionproblemsarenotonlyhindering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economyandsociety,butalsoseriouslyendangeringpeople'shealth.Sohowtodealwith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industrializationlevelandpollutionoftheenvironment,thathaveanimportantsignificanceon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theeconomicdevelopmentinGansuprovince.

Thefirstpartistheintroduction,introducingthebackgroundoftheselectedtopicandthesignificance,theresearchstatusathomeandabroad.ThesecondpartintroducesindustrializationlevelandpollutionoftheenvironmentinGansuprovince.Thethirdpartintroducesthedatasourceandtargetselection,usingADFtestandcointegrationtestandGrangercausalitytestforlevelsofindustrializationwiththedatafrom1990to2014inGansuprovince.Thepaperhavecarriedontheempiricalanalysistotheinfluenceofenvironmentalpollution,theresultsshowthattheincreasingindustrializationleverhassignificantlyincreasedthepollutionoftheenvironment.Therefore,thegovernmentshouldincreasetheintensityofintervention,strengtheningpollutioncontrol,optimizetheindustrialstructure,developnewindustries,andpromot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progress,developcirculareconomy,broadenthefinancingchannels,aimedtoincreasethestrengthoftheinvestmentandfinancing,strengthenpublicoversightmechanismstoreduceenvironmentalpollution,hasimportantsignificance.

[keywords]Gansuprovince;Industrializationlevel;Theenvironmentalpollution

目录

一、引言1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

1.选题背景1

2.研究意义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

1.国内研究现状2

2.国外研究现状4

二、工业化水平与环境污染的概况分析5

(一)甘肃省工业化水平发展概况分析5

(二)甘肃省环境污染概况分析7

三、甘肃省工业化水平与环境污染的的实证分析9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搜集9

(二)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11

1.模型构建11

2.平稳性检验11

3.协整分析12

4.格兰杰因果检验13

(三)实证结论13

四、工业化进程中治理环境污染的对策建议14

(一)政府加大干预力度,加强排污管制14

(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型化产业15

(三)推进科技进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16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7

(五)强化公众监督机制17

(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融资的力度18

参考文献19

基于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分析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己成为当今全球最重大的问题。

人们意识到如今的工业化道路是违背持续化发展道路,这种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高速增长的工业发展模式,将使人类的生存难以为继,要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必须提倡保护环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

由于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没注意保护环境,导致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环境污染问题频繁发生,中国现己成为世界第一温室气体排放国。

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中国传统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必须进行改变,优化原有产业结构,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低的发展道路,实现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使二者达到双赢。

甘肃省“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奋斗目标初步考虑为:

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辐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生态空间管治、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取得重要突破、环境资源审计、环境责任考核逐步探索开展;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

规划聚焦的重点工程领域和方向包括环境质量改善和提标、主要污染物减排、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基础保障、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行动体系建设等八方面。

其中,环境质量改善和提标中又细化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三方面的改善项目,具体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地下水污染修复和超采控制等;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清洁能源替代、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集中供热、面源污染综合整治、煤炭清洁利用;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等级划分,受污染场地、耕地治理与修复,土壤环境保护等。

2.研究意义

甘肃省地处西北,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结构脆弱,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日新月异,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且农村人口基数较大,这又给资源的分配、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压力,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在其快速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

甘肃省经济发展若不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这将意味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

那么如何处理工业化水平环境污染的关系,对甘肃省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注意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后,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甘肃省环境污染的问题,找出工业化水平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从而提出对甘肃环境保护更为有利的意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一些学者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产业结构等因素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如李斌、赵新华(2011)将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并利用37个工业行业2001-2009年工业废气排放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业结构演变与技术进步对减少工业废气排放的贡献,研究发现,生产技术进步、污染治理技术在废气减排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工业经济结构的演变则对工业废气的减排产生的作用不显著,相对于2001年甚至加剧了环境污染。

李妹(2011)利用2004-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MM方法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废气污染呈负相关关系,与废水污染呈正相关关系,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缓解废气污染。

谭飞燕、张雯(2011)利用测算的省级CO2排放数据,考察了产业结构变动对其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产业结构的工业化进程与CO2排放呈正相关关系。

高峰、俞树毅(2014)利用200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计算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分析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并从结构性影响因素的角度,选取了对外开放程度、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等因素对环境污染的综合影响。

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人均GDP与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之间满足EKC假定,且进入下降通道,即经济发展会逐步降低其环境代价;工业化进程对西部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有积极作用,对外开放程度、国有投资比重和城镇化进程则有消极影响。

童纪新、朱园(2015)基于江苏省1985-2013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双向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

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并且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大于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江苏省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工业固体废弃物,而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污染物为工业固体废弃物(抑制)和工业废气(促进)。

鹿晨昱,王春娟等(2015)通过运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结合修正后的laspeyres方法,将以污染物为表征的环境压力分解为人口、经济、技术3种驱动因素的影响。

据此对庆阳市2000-2013年间污染型环境压力的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2000-2013年间,庆阳市由污染物排放所产生的环境压力主要是由废水和工业废气所致,且环境压力在后期表现出持续增大的趋势。

2.国外研究现状

MariaLlop(2006)对西班牙1995-2000年的环境污染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环境因素的投入产出法来研究污染强度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第二产业中重化工的比重降低会降低污染强度。

Fostenetal.(2012)通过运用1830开始的英国的数据,采用非线性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人均GDP之间均呈现出“倒U型”关系,当均衡偏离长期的EKC曲线时,其调整具有不对称模式,这可能与环境规制和技术因素变化有关。

Saboorietal.(2012)运用1980-2009年马来西亚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ARDL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方法对EKC假说是否成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CO2排放与GDP之间均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上述两者间不存在短期的因果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存在着经济增长对CO2排放的单向因果关系。

查阅已有文献,发现这些研究的地域主要是全国范围,或者某个发达省份,对甘肃省的研究较少。

甘肃省工业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工业化阶段的测度,工业化结构研究,工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工业“三废”排放量与治理等方面的研究;甘肃省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对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少,特别是对工业化水平视角下的环境污染研究成果更不多见。

二、工业化水平与环境污染的概况分析

(一)甘肃省工业化水平发展概况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甘肃省工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工业在甘肃省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甘肃是一个以国有工业为主体,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典型的重型工业结构省份。

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62.0亿元,比上年增长6.8%;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7.0%,轻工业增长6.2%。

从重点支柱行业看,有色、机械、食品石化行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5%、12.5%、10.1%、8.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建材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0.6%;电力、煤炭、冶金行业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3.8%、6.2%和8.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亏损72.3亿元。

1990-2014年甘肃省第二产业产值逐年增长,尤其是2008年以后快速增长,如图1所示:

图1甘肃省1990-2014年第二产业产值

目前甘肃省仍以传统工业为主,呈现明显的重工业型特点。

追溯全省工业发展历程可知,甘肃省工业主要依托原材料和能源开发起步,具体包括冶金、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上述产业构成全省支柱产业。

2014年全省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28.1亿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741.9亿元,轻工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仅为15.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过对比说明全省工业结构中重工业优势明显,轻工业发展缓慢,工业的增长主要依靠由原材料加工业为主的重工业拉动。

在甘肃省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国民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244.80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6836.82亿元。

2014年,第一产业产值为900.76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为2926.4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3009.61亿元,三次产业产值分别较1990年增加14.06倍、29.76倍和37.43倍。

表11990-2014甘肃省产业结构

年 份

生产总值(万元)

第一产业(万元)

第二产业(万元)

第三产业(万元)

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

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1990

242.80

64.06

98.33

80.41

26.38

40.50

33.12

1991

271.39

66.55

111.91

92.93

24.52

41.24

34.24

1992

317.79

74.20

128.66

114.93

23.35

40.49

36.17

1993

372.24

87.43

159.96

124.85

23.49

42.97

33.54

1994

453.61

103.87

198.67

151.07

22.90

43.80

33.31

1995

557.76

110.65

256.83

190.28

19.84

46.05

34.12

1996

722.52

188.12

311.98

222.42

26.04

43.18

30.78

1997

793.57

190.21

337.79

265.58

23.97

42.57

33.47

1998

887.67

202.76

373.43

311.48

22.84

42.07

35.09

1999

956.32

191.84

410.07

354.42

20.06

42.88

37.06

2000

1052.88

194.10

421.65

437.13

18.44

40.05

41.52

2001

1125.37

207.96

458.08

459.34

18.48

40.70

40.82

2002

1232.03

215.51

501.69

514.83

17.49

40.72

41.79

2003

1399.83

237.91

572.02

589.91

17.00

40.86

42.14

2004

2005

1688.49

1933.98

286.78

308.06

713.30

838.56

688.41

787.36

16.99

15.93

42.24

43.36

40.77

40.71

2006

2277.35

334.00

1043.19

900.16

14.67

45.81

39.53

2007

2703.98

387.55

1279.32

1037.11

14.33

47.31

38.35

2008

3166.82

462.27

1470.34

1234.21

14.60

46.43

38.97

2009

3478.07

497.05

1585.59

1395.43

14.29

45.59

40.12

2010

4135.86

599.28

1937.39

1599.20

14.49

46.84

38.67

续表1

2011

5002.41

678.75

2304.67

2018.99

13.57

46.07

40.36

2012

5675.18

780.50

2548.75

2345.93

13.75

44.91

41.34

2013

6330.69

844.69

2745.35

2740.65

13.34

43.37

43.29

2014

6836.82

900.76

2926.45

3009.61

13.18

42.80

44.02

数据来源:

《甘肃发展年鉴2015》

近年来甘肃省加快了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步伐不断在加快,但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效益低,2014年高科技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的2.5%;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优势不明显。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共109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仅3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不均衡,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科技成果相对较多,占高新技术领域项目数的40%左右,其次是农业,约占30%,而贴近工业产业调整的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信息技术分别仅占5%左右。

(二)甘肃省环境污染概况分析

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人口大国,社会的发展需要资源的大量开采,资源的过度开采与粗放式的加工生产导致了社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安定,所以现如今的首要问题是解决环境污染,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建设健康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现今的甘肃省是属于我国的重工业地区,甘肃省在过去几十年的建设中,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但是,伴随经济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甘肃省现今及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甘肃省属于欠发达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省份。

近年来,依托西部大开发,甘肃省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传统工业的发展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所以工业发展过程中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要改变这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互相矛盾的窘地。

1990-2014年甘肃省工业废气排放量逐年增加,特别是2011年增加迅猛,2013年开始出现了减少的局面,如图2所示:

图2甘肃省1990-2014年工业废气排放量

2014年,甘肃省工业废气排放量12290.35亿立方米。

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57.56万吨,比2013年增加2.43%。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7.70万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9.86万吨;全省氮氧化物排放量41.84万吨,比2013年下降5.55%。

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27.96万吨,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1.62万吨,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12.26万吨;全省烟(粉)尘排放量34.58万吨。

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26.09万吨,生活烟(粉)尘排放量7.64万吨,机动车烟(粉)尘排放量0.85万吨。

2014年,甘肃省废水排放量65973.23万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742.25万吨,占29.92%;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6208.55万吨,占70.05%;集中式治理设施废水排放量22.43万吨,占0.03%。

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

量排放量8.86万吨,氨氮排放量1.18万吨;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41万吨,氨氮排放量2.08万吨。

2014年,甘肃省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为6140.54万吨,综合利用量、贮存量、处置量分别为3086.26万吨、1013.74万吨、2044.09万吨。

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5万吨,综合利用量、贮存量、处置量分别为9.81万吨、6.37万吨、19.83万吨。

三、甘肃省工业化水平与环境污染的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搜集

甘肃省工业废气排放量相对于废水和废物的排放量更为严重,所以本文选取甘肃省历年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作为甘肃省环境污染的被解释变量,记为GAS。

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主要通过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化水平等指标来衡量。

考虑到甘肃省的具体情况和数据的可得性,选取产业结构作为衡量工业化水平的指标。

衡量产业结构的指标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各个产业的资本数量总额及占比和就业人数的多少及占比;另一类是各产业所创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