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9884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水生生物学:

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2、藻类:

藻类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的孢子和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3、:

指水域中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的数量和重量。

4、水华:

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5、赤潮:

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6、藻殖孢:

是蓝藻无性繁殖过程中生成的一种短丝体,与藻殖段不同之处是外部具有厚而有层理的胶鞘包围着,形如含一藻殖段的孢子,位于母株分枝顶部,萌发时胶鞘的一端或二端破裂,发展成新个体。

7、假空泡:

又称伪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

特征:

在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具有蛋白质膜,能透过空气,但不能透水,内含氮等混合气体并可与水中溶解气体保持动态平衡。

8、壳缝:

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

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9、复大孢子:

硅藻特有的一种繁殖细胞。

硅藻细胞进行分裂繁殖时,所产生的2个子细胞中,一个以母细胞的上壳为上壳,故与母细胞同大,一个以母细胞的下壳为上壳,故略小于母细胞。

所以,经过多代细胞分裂后,部分后代细胞变得越来越小。

但有时可形成特殊的孢子而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称复大孢子。

10、似亲孢子:

某些藻类进行无性繁殖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动孢子。

因其形态和母细胞相似而得名。

见于绿球藻属、小球藻属等。

11、接合生殖:

是静配子接合,即静配同配生殖,它由两个成熟的细胞发生接合管相结合或由原来的部分细胞壁相结合,在接合处的细胞壁溶化,两个细胞或一个细胞的内含物,通过此溶化处在接合管中或进入一个细胞中相接合而成合子。

12、生活史:

藻类生长、繁殖的整个过程。

二、填空

1. 藻类具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同化产物绿藻为淀粉、裸藻为副淀粉、硅藻为脂肪.

2.易形成赤潮的海洋藻类主要有蓝藻,硅藻,金藻,甲藻。

3.因蓝藻的细胞中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所以称它为原核生物;其色素均匀的散步在周围的原生质中,也就是说它是一类有色素而没有色素体的藻类。

4.主要分布于淡水中的羽纹硅藻纲分为(5)个目,其中最常见的是无壳缝目,单壳缝目,短壳缝目,双壳缝目,管壳缝目。

5.轮藻门雌性生殖器官为藏卵器,雄性生殖器官为藏精器.

6.能行接合生殖,细胞壁上具有微孔的属于结合藻纲鼓藻目。

7.衣藻模式图

1.鞭毛

2.细胞前端

3.伸缩泡

4.眼点

5.细胞核

6.色素体

7.蛋白核

三、选择题

1.光合作用的产物为副淀粉的藻类是:

(C)

A.甲藻B.蓝藻C.裸藻D.绿藻

2.在繁殖过程中,出现特殊的复大孢子繁殖的藻类是:

(A)

A.硅藻;B.鞘藻;C.蓝藻;D.刚毛藻

3.下列具2条等长顶生鞭毛的藻类(属)是:

(B)

A.扁藻;B.衣藻;C.裸藻;D.裸甲藻

4.没有细胞核的藻类为:

(A)

A.蓝藻;B.甲藻;C.金藻;D.裸藻

5.金藻门中有一些种类具有细胞壁,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C)

A.藻胶B.纤维素C.果胶质D.淀粉

四、简答题

1、绿藻门的体制有哪些,试举1-2例。

答:

(1)单细胞类型,如衣藻;

(2)群体类型,如空球藻,盘星藻;(3)胶群体类型,如胶囊藻;(4)丝状体类型,如水绵,刚毛藻;(5)膜状体类型,如石莼,浒苔。

(6)异丝体类型,如毛枝藻。

(7)管状体类型,如松藻

2、蓝藻异型胞的形成及其主要作用。

答:

异形胞来自正常的营养细胞,正常营养细胞的贮存物质溶解、色素变淡、增厚包被变圆,即变为折光率强的异形胞。

作用:

异形胞是蓝藻的固氮场所(因为异形胞中为厌氧环境)。

异形胞在藻丝用藻殖段进行营养繁殖上重要作用。

有些种类异形胞与厚壁孢子的形成有关系。

3、蓝藻和细菌在细胞结构、功能上有哪些异同点?

答:

相同点:

两者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黏质缩氨酸,都没有真核只有原核。

没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没有色素体,线粒体和内质网体,能适应高温。

不同点:

蓝藻的机体比细菌复杂而呈现出的多样性,且细胞没有鞭毛,细胞内有叶绿素a,并具有类囊体和藻胆素,光合作用过程中放氧等。

4、简述紫菜的生活史

5、简述多甲藻的板式1P,4’,2-3a,7’’,3G,5’’’,2’’’’,6V的含义。

五、试制检索表

1、硅藻门分目检索表的制作

1(6)花纹呈同心的放射状排列,不具壳缝或假壳缝

2(3)细胞圆盘形、鼓形、球形、圆柱形。

壳面多为圆形圆筛藻目

3

(2)细胞长圆柱形或盒形

4(5)细胞长圆柱形,冠壳轴很长,具间生带根管藻目

5(4)细胞形似面粉袋,盒形,各角具有突起盒形藻目

6

(1)花纹左右对称,羽状排列,具有壳缝和假壳缝

7(8)细胞壳面无壳缝或具假壳缝无壳缝目

8(7)细胞壳面具壳缝

9(10)细胞仅一壳面具壳缝,另一壳面具假壳缝单壳缝目

10(9)细胞壳面均具壳缝

11(12)壳缝不发达,很短,仅位于壳面两端的一侧短壳缝目

12(11)壳缝发达,贯穿壳面

13(14)壳缝线形,位于壳面中轴区双壳缝目

14(13)壳缝管状,为管壳缝,常位于壳缘管壳缝目

2、附加思考题(试制检索表分清以下藻目)

多甲藻目、色球藻目、团藻目、石花菜目、短壳缝目、双壳缝目、盒形藻目、双甲藻目、圆筛藻目、单壳缝目、绿球藻目。

轮虫动物

1.的含义是轮虫,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头冠,咀嚼器和原肾管。

2.轮虫的排泄器官为原肾管,其末端有焰茎球。

3.水生浮游性的种类常具各种棘突和附属肢。

4.4种轮虫头冠的主要特征(任意4种)。

旋轮虫型:

2叶轮盘,左右对称。

须足轮虫型:

头冠周围具一圈较长发达的围顶纤毛。

猪吻轮虫型:

口围区纤毛发达,头部腹侧具一片椭圆形的纤毛区。

晶囊轮虫型:

头冠宽阔,具一圈发达的围顶纤毛,其在背腹中央间断。

巨腕轮虫型:

头冠具两圈纤毛,口和围口位于两圈纤毛环间下垂部分。

聚花轮虫型:

纤毛环呈马蹄形。

胶鞘轮虫型:

头冠呈宽漏斗形,周缘形成1、3、5或7个突出的裂片,裂片上射出刺毛。

5.组成咀嚼器的四种骨板分别是:

砧基、砧枝、槌钩、槌柄

6.写出槌型、枝型、槌枝型、杖型、钳型咀嚼器的类型。

槌型:

咀嚼板粗壮结实,槌钩弯转,中央部裂成长条齿,横置于砧板上。

枝型:

砧基与槌柄高度退化,砧枝缩小成三棱形长条,槌钩发达,为半圆形的薄片,其上具许多平行的肋条。

槌枝型:

槌钩为长条齿组成,槌柄分三段,短而宽阔,砧基短粗,砧枝呈长三角形,内侧具细齿。

杖型:

砧基与槌柄均细长,呈杖或棒型,砧枝三角形,槌钩具1-2齿,能伸出口外。

钳型:

砧枝长而弯,内侧具齿,砧基段,槌柄、槌钩长,交错形成钳状,可伸出口。

7.不混交雌体:

原体腔动物轮虫类的生活史中能产生需精卵的一种雌性个体。

8.孤雌生殖:

轮虫不混交雌体产生非需精卵,染色体数为2n,不经受精和减数分裂直接发育为非混交雌体,以此进行生殖循环,直到环境不良时进行有性生殖。

9.轮虫休眠卵的意义有哪些?

●卵壳保护,在媒介的作用下,轮虫具有广阔的分布范围。

大多数轮虫为世界性广分布种。

●休眠卵经受精后赋予新的活力,萌发出的雌体的繁殖能力特别旺盛。

●休眠卵便于保存和运输,可作为“种源”进行规模化培养。

10.绘图表示单巢轮虫的生活史。

11.轮虫动物臂尾轮科具槌型咀嚼器,须足轮虫型头冠。

12.轮虫动物臂尾轮科的种类多,数量巨大,极为常见,请任写该科下三个属的名称:

狭甲轮属、鞍甲轮属、鬼轮属、臂尾轮属、裂足轮属、平甲轮属、须足轮属、龟纹轮属、龟甲轮属、叶轮属、水轮属。

轮虫臂尾轮科的种类多,数量巨大,极为常见,下列哪项是不属于该科的种类:

A.狭甲轮属B.臂尾轮属C.龟纹轮属D.长足轮属

13.轮虫动物臂尾轮科臂尾轮属的种类,身体前端总具1-3对棘刺,足不裂开。

14.轮虫95%为淡水种类。

第六章环节动物门

1.同律分节:

自由生活的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和结构基本相同的体节构成,称同律分节。

2.异律分节:

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

3.下列哪项不是环节动物的疣足的作用:

游泳、气体交换(呼吸)、感觉。

A.游泳B.气体交换C.排泄废物D.感觉

4.真体腔又称裂体腔或次生体腔,其来源为:

中胚层裂开形成。

5.排泄器官为后肾管,主要作用为:

排泄代谢废物。

6.环节动物形成纵贯全身的链状神经系统。

7.环节动物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阶段。

第七章节肢动物门

1.盐卤虫:

;枝角类:

;桡足类:

;糠虾类:

;磷虾类:

;端足类:

;十足类:

;甲壳纲;

2.节肢动物具有混合体腔,并与循环系统直接相连,腔内充满血液,特称血腔。

3.枝角类又称溞,是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种幼鱼、鲢鳙鱼的重要饵料。

4.枝角类第二触角发达为主要运动,胸肢4-6对为滤食器官。

5.枝角类的肛门陷:

正对肛门处或在肛门的前端背侧向内凹入。

6.枝角类中肠前端左右两侧具一对耳状物,称为盲囊,机能为分泌消化酶。

7.枝角类排泄系统,幼体为触角腺,成体为颚腺。

8.枝角类生殖时产生两者卵:

夏卵和冬卵。

9.枝角类分类依据:

头部:

颈沟的有无;吻的有无及其大小与形状;单眼的有无和大小;第二触角的刚毛式;壳弧的形状。

躯干部:

壳刺的有无;壳瓣表面是否具花纹或小刺;胸肢的数量和形状;后腹部的形态及其结构。

(任写两种)

10.桡足类又称为蚤,大多生活于海洋。

11.桡足类身体分为前体部(宽的头胸部)和后体部(狭的腹部),以活动关节相连。

12.第一触角发达,常为运动和执握器官。

13.幼体变态发育:

无节幼体、桡足幼体阶段。

14.由于愈合的原因,桡足类身体分11个体节,生殖节为第一腹节(该节的顺序和位置)。

15.桡足类胸部附肢包括颚足和胸足,胸足共5对,前4对结构相同,第5对雌体左右对称,雄体不对称,是分类的依据。

例如:

雄性哲水蚤右肢的内外肢皆短小,左肢变成了执握器。

16.哲水蚤和猛水蚤的生活习性分别为浮游和底栖生活。

17.十足目分为:

游泳亚目和爬行亚目。

游泳亚目分为三派:

真虾派、对虾派和猬虾派。

18.头胸甲覆盖全部胸节的种类为:

A.磷虾目B.糠虾目C.端足目D.口足目

19.十足目共有21个体节,头胸腹分别各6、8、7。

20.十足目头胸甲发达,包被头胸部所有体节;胸肢8对,前3对为颚足,后5对为步足。

蟹类腹部附肢大多退化。

21.简答:

十足目的外部形态特征

身体分节、附肢也分节;体被甲壳;身体两侧有成对的附肢;两性性征明显

22.虾类雌雄个体的生殖孔分别位于第3、5步足基部。

23.虾类雌性交接器又称纳精囊,位于第4、5步足基部间的胸甲上。

24.虾类雄性交接器由第1腹肢特化而成,呈筒状。

25.蟹类腹部退化称为蟹脐。

其雄性腹肢退化,仅存第1、2对腹肢,形成交接器;雌性第2至5对腹肢存在,密生刚毛,用于附着并抱持卵子。

26.器官-窦腺复合体:

位于虾蟹类的眼柄内,器官为神经内分泌细胞集群,窦腺非腺体,为神经-血器官;器官分泌神经内分泌物质蜕皮抑制素()与性腺抑制素(),由神经纤维导入窦腺,储存其中。

27.虾蟹类幼体发育每蜕皮一次,变态一次,其中对虾类幼体发育的阶段:

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后期幼体(十足幼体)。

蟹类为:

蚤状幼体、大眼幼体。

28.虾蟹类生活特点:

底栖、群栖生活,且昼伏夜出。

29.虾蟹类摄食特点:

大多为杂食性,有抱食行为,且不能驯化摄食。

30.蜕壳生长是虾蟹生长的前提条件,因此,其生长模式为阶梯式。

31.雄虾会在雌虾蜕皮后新壳未成熟前与之交配,叫生殖蜕皮。

32.下列哪种不是对虾属的种类:

A.日本囊对虾B.斑节对虾C.墨吉对虾D.刀额新对虾

33.长臂虾科为真虾派的主要科,生活于生活于淡水、半咸水或海洋中,下列生活长臂虾科种类,生活于海水中的为:

A.小长臂虾B.脊尾白虾C.秀丽白虾D.青虾

34.爬行亚目分为四派,通常所说的蟹类如中华绒螯蟹属于:

A.螯虾派B.龙虾派C.短尾派D.异尾派

35.下列种类幼体直接发育为成体的为:

A.糠虾目B.磷虾目C.口足目D.十足目

36.口足目俗称虾蛄。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

[mə'lʌə];双壳类:

['ɪvæ];腹足类:

['ɡæəəə];头足类:

1.软体动物门大多生活在海洋,陆生种类仅限于肺螺亚纲的一些种类。

2.软体动物门身体通常分为5部分:

头、足、内脏囊、外套膜、贝壳。

3.软体动物的体腔退化为围心腔。

4.软体动物为索状神经系统;腹足纲神经索一般扭转成8字形;头足类发达,头部神经节集中于食道周围。

5.软体动物幼体发育一般经过担轮幼虫、面盘幼虫,淡水蚌类还经过钩介幼虫。

6.三大典型贝类是指:

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

7.腹足纲的贝壳分为螺旋部和体螺层两部分,其头部一般发达,腹面具口,内有颚片和齿舌。

8.鲍鱼的外壳是名贵的中药材,称石决明。

9.钉螺和锥螺贝壳的形状分别为:

塔形和锥形。

10.软体动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为:

A.腹足类B.头足类C.瓣鳃类D.掘足类

11.前鳃亚纲贝壳发达,后鳃亚纲不发达或退化,下列属于后鳃亚纲的种类为:

A.圆田螺B.环棱螺C.螺蛳D.泥螺

12.下列不属于肺螺亚纲的种类为:

A.静水椎实螺B.圆扁螺C.沼螺D.萝卜螺

13.双壳类两侧对称,具两片贝壳,头部退化,身体腹面具有斧状的足,外套腔内有瓣状的鳃;因而其又称为无头类、斧足类和瓣鳃类。

14.铰合部:

软体动物壳顶附近的背缘上常有齿和齿槽构成的部位。

15.双壳类方位的辨别方法有哪些?

包括前后方位、左右和背腹方位辨别?

16.贻贝目贝壳呈楔形,铰合齿退化,韧带细长,足细长呈柱状,鳃瓣状。

多数栖于浅海,以足丝附着。

17.湖沼股蛤又称为淡水壳菜,常在淡水湖泊中大量繁殖。

18.的典型特征为贝壳厚,两壳不等,一般右壳较平,左壳较凸。

壳背缘直,具有长短不等的耳状突。

内面珍珠层厚,具珍珠光泽。

壳表具生长纹、鳞片或放射肋。

无前闭壳肌。

足细长,足丝发达,固着生活种类退化。

19.珍珠贝目下珠母贝属、栉孔扇贝属、扇贝属、日月贝属、牡蛎属等科属检索表。

1(8)贝壳无内韧带,具壳耳

2(3)贝壳形状不规则,壳耳不等大,不具粗的放射肋,珍珠光泽强

…………………………珍珠贝科,珠母贝属

3

(2)贝壳呈扇形,左壳前后壳耳近相等,一般具粗的放射肋,无珍珠光泽

…………………………扇贝科

4(5)贝壳前端具有足丝孔…………………………………栉孔扇贝属

5(4)贝壳前端不具足丝孔

6(7)贝壳表面具放射肋……………………………………扇贝属

7(6)贝壳表面无明显的放射肋……………………………日月贝属

8

(1)贝壳具内韧带,无壳耳,以左贝壳固着生活

…………………………牡蛎科,牡蛎属

20.牡蛎属贝壳中、大型,形状不一,左壳面具粗的放射肋,右壳面成鳞片板状。

21.无齿蚌又称河蚌,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

22.文蛤壳顶近背缘有许多带锯齿状或波纹状的褐色花纹。

23.缢蛏属壳长筒形,质薄,从壳顶至腹缘中央有一斜沟。

穴居泥滩,是重要养殖贝类。

24.下列双壳类的生活与栖息习性。

25.双壳类食性主要为虑食性。

26.下列选项不是双壳类经济用途的为:

A.食用B.指示海流C.药用D.装饰品

27.头足类体左右对称,分头、足、躯干三部分。

28.四鳃亚纲如鹦鹉螺具外壳,二鳃亚纲的枪形目和乌贼目具内壳,而八腕目则无。

29.头部发达,有一对发达的眼;足着生头部,特化为腕和漏斗。

直接发育。

30.头足类的腕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四鳃亚纲具90多条,八腕目具8条,枪形目和乌贼目具10条。

腕通常又分触腕和生殖腕。

31.触腕:

在枪形目和乌贼目的第3、4对腕之间有1对是专门用来捕捉食物的触腕。

比较狭长,可以完全缩入基部的触腕囊中。

触腕上通常具有1个很长的柄,柄的顶端呈舌状;内生吸盘,有时还有钩,主要用来攫取食物,称为触腕穗。

32.乌贼目的俗名为:

A.鱿鱼B.墨鱼C.柔鱼D.章鱼

棘皮动物门

1.幼体两侧对称,成体辐射对称(次生性)。

2.棘皮动物特有的结构为水管系统和管足。

3.棘皮动物具内骨骼,突出体表,形成棘刺。

其起源于中胚层,有许多钙质的骨片组成。

4.下列棘皮动物中,其腕愈合消失的种类为:

A.海星B.海蛇尾C.海百合D.海参

5.棘皮动物的体腔为真体腔,在无脊椎动物中最发达,包括:

围脏腔、围血系统、水管系统。

6.棘皮动物门的循环器官为血系统和围血系统。

7.后口动物:

胚胎发育过程中原来的胚孔(原口)发育为成体肛门,口由原肠孔(原口)相对的一端形成,具此种发育方式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

毛颚动物

身体细长、似箭、较透明、左右对称故称箭虫;身体前端具有颚刺(内骨骼)所以又称毛颚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