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990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敬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敬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敬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敬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敬结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敬结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敬结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敬结题报告.docx

《敬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结题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敬结题报告.docx

敬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内课外

阅读衔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敬柏根

课题组成员:

龙晓丽吴新发

课题立项编号:

2014-XMJKYB-83

单位名称:

新密市苟堂镇关口小学

完成时间:

2015年5月

 

小学语文课内课外阅读衔接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中国人读书越来越少。

据调查,我国民众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有4.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

据《莱茵时报》报道:

中国识字国民中只有51%的人读书,比五年前下降了8.7%,几乎一半的识字中国人不读书,保持阅读习惯的只有5%左右。

人们纷纷推说没有时间,只想娱乐休闲,网上阅读完全替代了深层次的潜心阅读和思考。

在大环境下,青少年的读书状况也不容乐观。

新课标规定小学生的阅读总量不低于145万字。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越来越得到。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们学校语文课外阅读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

1.学生的阅读比较单一、兴趣不是很广。

2.由于我们地处农村,受父母的影响,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大的阅读量阅读习惯和阅读量不理想。

3.课外阅读时间得不到保障。

4.纵观我校现在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零食等方面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5.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使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一直徘徊不前。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和思考,综合有关课外阅读的相关研究成果,还要继续进行引导与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研究。

探索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意义:

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课堂上学生思维不开阔,语言贫乏、阅读理解、习作、口语交际等能力较差的现象,学生的语文能力上不去。

尽管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下了不少功夫,对课堂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改尝试,但收效甚微。

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模式,形成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提高教师指导课内外阅读的能力,通过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辨别鉴赏能力,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促进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营造校园阅读文化氛围,浓厚校园文化积淀。

二、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14年6月——2014年8月)

1积累和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有关材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做好笔记。

2制定研究计划,策划调查问卷。

3总结结题

(二)实践阶段:

(2014年9月——2015年3月)

1、开始行动研究,师生共读,收集系列数据,采撷各种信息源,为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打下基础;

2、深入分析,进行行为实践,知行结合,评价反思,改进措施;在教学中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策略,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课堂指导模式,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3、完成教学论文、案例、阶段性总结、过程资料的收集等。

结题阶段(2015年3月~2015年5月)

(1)、反复实验,修正方案,概括整理研究成果,撰写有关论文

(2)、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

(3)、完成教学论文、案例、实验报告、结题报告、资料收集等。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

敬柏根在教学中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策略。

负责人:

龙晓丽吴新发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课堂指导模式

负责人:

龙晓丽吴新发冯淑霞李志红等老师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实施阅读评价,促进阅读习惯养成.

负责人:

敬柏根撰写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

(4):

具体措施:

①.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并了解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情况,分析研究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②.在教学中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策略,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课堂指导模式,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课堂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全体课题研究人员在日常教学中,认真钻研文本,阅读相关资料,寻找出各册教材的课内阅读点与课外衔接拓展内容,并列出计划表,使课题的研究扎根在课堂。

③在校内举办阅读课教研周活动,全体课题研究人员认真参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上课的老师,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另一方面,听课的老师认真记录并分析。

教研周结束后,还开展了研讨活动,反思课堂教学,探讨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研究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联系的途径和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④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交流会议,课题组教师提出大量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大家结合实际研究工作交流各自的经验,解决问题和疑惑。

⑤课题组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⑥想方设法,有效利用已有书籍资源,积极拓宽可阅读书籍资源。

打破局限,全班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好书共分享”交换活动,使学生手中已有的好书有机会被更多人阅读。

我们发动学生每人拿出一至两本书,聚少成多,建立班级图书角。

并选择几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做好图书的出借、归还登记工作,班级同学之间互相换书看,这样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面大大增加了,同时也没有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

组织学生去学校阅览室阅读。

(5)实施阅读评价,促进阅读习惯养成。

我们不光以活动的形式激发阅读兴趣,而且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进行阅读考核评价。

课题组建立并实施包括检查、倾听、评价、奖励等部分组成的评价体系。

检查。

检查读书笔记和课内与课外阅读记录,日记等,各班级对学生的阅读数量、质量进行检查登记。

倾听。

个班举办阅读交流会,听学生谈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感受,他们交流、讨论中的发言和朗读水平,由老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打分。

评价。

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评价他们的自由写作情况,采用“课外阅读竞赛”的形式,定期地出综合性的试题。

考察察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在阅读过程中素养的提高情况。

奖励。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综合评定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还进行班级、校园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我们的做法是广泛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产生“需要”,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在活动中,我们努力为学生搭建阅读展示的平台。

“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苏霍姆林斯基主张)。

(一)、举办读书节活动。

举办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交流读书心得。

(二)、举办读书笔记展示会,把优秀的读书笔记展出评比,供同学交流、欣赏。

(三)、开展美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阅读竞赛等。

  

(四)、开展“好书漂流活动”,让更多的同学看到更多更好的书。

(五)、每日午间,开设午读课,学生自读,老师带读,其乐融融。

(六)、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开设“好书赏析”等栏目,全校师生共同欣赏一篇好文。

 

(七)、开展各类读书征文活动,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2014年9月——12月开展“书香伴我成长”阅读活动,构建“书香校园”。

(九)、提倡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并写好共读感悟

四、研究成效

通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组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

具体表现如下:

一.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课题的实施,使得教师们的教学观念转变了,不再“唯书本为中心”,更多地树立起“教材是个例子”的观念,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方式,质量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教师评价学生从单一的看学生课本知识掌握的情况转向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一)认识到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个人行为,而是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的国家要求。

(二)认识到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额外负担,而是与课内学习平起平坐的份内任务。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关系

是课外阅读的基础、支撑

是课内阅读的拓展、探究

内容

少而精

精而广

时间

硬性规定,他人安排

有弹性,自我安排

形式

导学

自学

作用

学得越好,课外越有时间读,

越有兴趣读,越有收获

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关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支撑是课内阅读的拓展、探究

内容少而精精而广

时间硬性规定,他人安排有弹性,自我安排

形式导学自学

作用学得越好,课外越有时间读,越有兴趣读,越有收获

读得越好,课内智力背景越广,知识掌握越牢,越轻松,

(三)认识到课内外阅读,是需要老师做出表率,与学生共同成长的阅读。

在教学相长中提升了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厚实了教师的文化底蕴,在研究实践中掌握了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方法,形成了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

二、探索了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研究了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内容与方法,打通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联系的途径和方法。

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难点、疑点,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材料,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阅读、比较、分析、整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由古及今、由物及我、由人及己的自塑性拓展,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对课本素材的理解,形成另一种认识,另一种思维。

这样,不同角度的几个信息在教学中形成合力,有助于学生对阅读文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

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

这种阅读一般在课堂内进行,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准备相关的资料发给学生,或指定学生翻阅相关的书。

学生通过阅读,联系教材的上下文的意思,实现“无师自通”的目的。

课内外阅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词汇理解能力方面,成效特别显著。

同时坚持多读多背,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水平。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内外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类作文训练,学生把课外书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写作能力也获得了提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作品在各级各类报刊中发表。

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

因为每读一篇好文章,都能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到自己的偶像,并会以他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奋斗。

阅读激励了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努力进取。

五、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一).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文本的各种课外拓展普遍感兴趣,但不会自主地衔接。

这就需要教师在方法上更要予以指点,保证课题教学的质量。

只有教师在整合方法,包括整合策略和思维路径上,点拨到位,指导得当,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才会目的性强,有价值。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要适时、适度。

(二).“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让很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都树立起语言和文化的积累意识。

但是教学时什么时候衔接课外的阅读材料,在哪里拓展,衔接什么内容,无一不依赖于教师深厚的文化功底,否则不用说去衔接,即使把这些材料摆在那里,也不知该如何与教材的内容相融合。

所以要想衔接得合理有效,巧妙无痕,教师首先要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让自己先“厚实”起来,才能信手拈来。

(三).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黄全明主编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浙江教育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