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0159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docx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人物篇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

文帝拜释之为廷尉。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

释之治问。

农人曰:

“县人来,闻跸,匿桥下。

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释之奏当:

“此人犯跸,当罚金。

”上怒曰:

“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释之曰: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

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上良久曰:

“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跸:

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拜释之为廷尉()

(2)使骑捕之,属廷尉

(3)此人亲惊吾马()(4)民安所厝其手足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

译文:

(2)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译文:

12.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4分)

答:

(二)(16分)9.(4分)拜:

任命,授给官职;属:

同“瞩”,委托、交付;惊:

使……受惊,惊吓;厝:

放,放置。

(每个1分)10.(2分)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每处1分)11.(6分)

(1)(3分)我认为皇帝的队伍走过去了,从桥下出来后,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跑开。

(得分点:

“以为”“既出”“走”,句子通顺,意思正确)

(2)(3分)如今有照法律应像这样判决,如果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这样我们的法律就不能被人民信服。

(得分点:

“是”“更”“信”,句子通顺,意思正确)12.(4分)(4分)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2分)。

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1分);秉公执法(依法办事)(1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17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

②畚锸,箕畚铁锹。

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轼诣武卫营▲(4)卒全其城▲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译文: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译文:

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17分)9.答:

⑴散步,漫步⑵只,只是⑶到……去⑷最终,终于10.答: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⑴译句:

(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

⑵译句:

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⑶译句:

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12.答:

⑴宦途失意的苦闷。

⑵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参考译文】调任徐州知州。

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

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

苏轼说:

“富人出去了,百姓

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

”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

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

“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

”卒长说:

“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

”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

始,一直连接到城墙。

苏轼把家安置在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水再来。

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2016·湖北省宜昌卷】

一、纵情诗酒真名士,安贫乐道醒世人。

(18分)

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

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

和悦的样子。

②畜:

通“蓄”。

③徽:

系琴弦的绳子。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尝()愠()辍()但()

7.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

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2分)

例句:

高卧北窗之下。

答句: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译文:

10.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

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

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2分)

答:

11.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

(2分)

答:

一、纵情诗酒真名士,安贫乐道醒世人(18分)6.(4分)尝:

曾经愠:

生气,发怒辍:

停止但:

只,只要(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

)7.(2分)“未尝有喜愠之色。

”或“每朋酒之会。

”(任意答对一句得全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

)8.(3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断句三处,断错一处扣1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断句的掌握情况。

)9.(3分)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

(译句顺畅得1分。

重点关注“萧然”“穿结”“箪”“宴如”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情况。

)10.(2分)“大适融然。

”或“未尝有喜愠之色。

”(任意答对一句得全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前后联系,上下融会的理解能力。

)11.(2分)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答对一句得1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联系人物性格,理解文言词句的能力。

【2016·湖北省孝感卷】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

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

[乙]

高祖①曰: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

“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

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

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

高祖臣子。

③略:

攻占。

④降:

投降。

⑤天下:

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⑥子房:

西汉名将张良。

⑦连:

率领。

`

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先帝称之曰能吾能用之

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此所以失天下也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所降下者因以予

之收而攻蕲,蕲下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文: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译文:

12.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甲

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13.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

答:

10.

(1)(2分)解析:

A顶中前一个“能”是“能干”之意。

后一个“能”是“能够”之意。

B项中前一个“为”是“披”之意。

后一个“为”是“替、给”之意。

C项中前一个“所以”是“……的原因”。

后一个“所以”是“用……的方法”。

D项“下”都是“攻下”之意。

11.①因此先帝才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您。

(共2分。

得分点:

简拔.选拔;遣,絡予)②(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

(共2分得分点:

而.却;予,給)12.C(3分)解析:

“要求”与“义正辞严”不合文意。

13同:

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共2分,只谈•“重视人才”或“知人善任”得1分)

异:

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1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17题。

(10分)

$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

“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注释】①姥(mǔ):

老妇。

②篚(fěi):

圆形竹筐。

③真草:

楷书,草一书。

④抗:

抗衡,相当。

⑤耽:

沉溺,沉迷。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善鸣,求市未能得()

(2)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3)当举群相送耳()(4)使人耽之若是()

15.“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

(1)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译文:

(2)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译文:

17.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10分)14.(2分)

(1)善:

擅长(善于)

(2)就:

前往(去,接近,靠近)(3)举:

全(全部)(4)使:

假使(假如,如果)(每小题分)15.(2分)C

^

16.(4分)⑴王羲之前往看鹅,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2分)

(2)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年看重,都是这类情况。

(2分〉“皆此类也”意译为“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亦可。

17.(2分)B

【附译文】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

就带着亲友去观看。

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

天。

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

道士对他说:

“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

”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

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

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

他的书法在当时就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車情很多。

王羲之常自称:

“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

和张芝的草书相比,如同大雁排行。

”又曾经给人写信说:

“东汉张芝临池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2016年江西省

【2016·江西卷】

(二)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8-11题。

(12分)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

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半日,谢去。

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

“去未”答曰:

“已去。

”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

文度曰:

“故应让杜、许⑦。

”蓝田云:

“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

“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

“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

名述,袭爵蓝田侯。

后文的“文度”为其子。

②鸡子:

鸡蛋。

③筯(zhù):

筷子。

④内:

通“纳”。

⑤啮(niè):

咬。

⑥事行便拜:

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

⑦故,或许。

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

⑧堪:

能够胜任。

⑨定:

到底。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复于地取内/口中B.啮破/即吐之C.谢无奕/性粗强D.事行/便拜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

(1)瞋()

(2)数()(3)阙()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译文:

(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译文:

11.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答:

(二)8.【答案】A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

(1)瞋(同“嗔”,发怒意思)

(2)数(诘责,数落)(3)阙(缺少)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1)【答案】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

(2)【答案】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11.【答案】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参考译文】

王蓝田性子很急。

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

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

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

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

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

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

的小官吏说:

“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

“已经走了。

”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

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

他儿子王文度说:

“本来应该让给杜许。

”王

述说:

“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

“怎么不胜任!

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说:

“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

杨继盛七岁失母。

庶母妒,使牧牛。

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

因语兄,

请得从塾师学。

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

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

家贫,益自

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

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

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

召番人谕之,咸服曰:

“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

”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

①典史:

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

②杂番:

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

③鬻[yù]:

卖。

④仰:

依赖、依靠。

⑤我曹:

我们。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

(1)心好之()

(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

%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译文:

16.“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

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

(2分)

答:

14.

(1)爱好、喜欢

(2)选拔、挑选

15.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

16.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

【2016·湖南省长沙卷】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

禾日:

“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

”首抗疏⑥劾贯。

复劾经臣:

“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

“碎朕衣矣。

”禾言:

“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日:

“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

“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

增加防守兵力。

②格:

搁置。

③表里为奸:

内外呼应做坏事。

④搢绅:

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

⑤迁给舍:

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

⑥抗疏:

上书直言。

⑦宦寺:

宦官。

⑧曹:

辈,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

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例句:

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宋何罪之有(《公输》)

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每小题3分)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

15.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6分)

12.B【解析】A.松弛/放下;B.有的人;C.佩服/动词,穿戴;D.根本/本来。

13.B【解析】A.代词:

指“这种景况”;B.助词:

的;C.宾语前置的标志;D.音节助词,不译。

14.

(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2)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15.

(1)陈禾品质:

有先见之明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刚正不阿

(2)进谏方式:

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

、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的讽喻。

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

(3)开放题:

赞成邹忌。

原因:

采用委婉地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

赞成陈禾。

原因:

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河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2题。

(15分)

浙江嘉兴

浙江金华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

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

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

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

并加礼辟

,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

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萇

隐处也。

二年,伯珍移居之。

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

家甚贫窭

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

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

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

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辟:

征召(为官)。

龙丘萇:

人名。

窭:

贫穷。

1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2分)

"

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伯珍少孤贫(▲)

(2)学书无纸(

▲)

(3)山水暴出(▲)(4)建武四年,卒(▲)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21.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二)(10分)

18.(2分)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19.(4分)

(1)小时候

(2)写字(书法)(3)突然(4)去世

|

20.(2分)徐伯珍把床叠架起来,坐在上面,诵读不停。

21.(

2分)示例:

不为名利等外物所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江苏扬州市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

书过目,辄焚弃,曰:

“已在吾腹中矣。

”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

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

以试悦。

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

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

使者至,问:

“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

之,曰:

“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

”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

悦怒曰:

“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

与若期,三日后来,渎

则不来矣。

”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

三日来见,长揖使者。

使者怒,悦脱帽竟去。

使者下阶谢,乃已。

所著书,颇行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