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0214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docx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数学学科第五单元备课

 

年级组:

三年级

备课人:

部燕飞

时间:

二〇一五年四月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线和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初步认识了角,学习了锐角、钝角、直角、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后面继续学习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重要基础。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安排画一画、比一比、做一做、量一量等丰富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他们的联系和区别;知道角的特征;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认识周角和平角,知道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直线、射线、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角,认识周角和平角,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难点:

认识周角和平角,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学措施:

1、灵活应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

2、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4、以原有的认知为基础,引导学生在新的生活中建构新的认知。

课时安排:

6课时

 

高新区第八小学备课活页

总第()课时

课题

5.1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认识

第()课时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直线、射线、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

难点

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能在认识射线的基础上建立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修改

一、实物导入,引出新课

看一看,比一比:

拿出一根线,用双手捏住线的两头,拉紧。

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线都是直直的。

二、探究与发现,新知讲授

1、探究直线、线段、射线的特征

(1)既然今天要研究的线都是直直的,那就先请出我们的“直线派”掌门人——直线师傅!

(课件演示)

你所认识的直线是怎么样的?

它有什么特点?

直线两个端点无限长

看直线的演示图:

感受一下直线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

因为直线是无限长的,事实上每一条直线都是画不完的,所以我们只要画其中的一部分表示就可以了。

当有需要的时候,还是可以延长的。

(2)在直线上任取两点,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变成了什么?

 

变直了。

 

生认一认

 

生说一说。

 

线段

线段两个端点有限长

线段与直线有什么联系?

(课件演示)

(3)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新的线,称为射线。

射线一个端点无限长

课件演示: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4)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有一些线可以近似的看成是射线。

比如说广场里射向夜空的激光灯的光线,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说一说吗?

(请生说一说)

课件出示:

手电筒、汽车灯、太阳发出的光线等。

(5)下列各图哪些是射线,哪些不是射线?

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异同点?

练习题:

区分三种线。

2、完善角的认识

从一点出发画了那么多射线,其实从一点出发引出的每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图形,叫做角。

什么是角?

角各部分的名称?

角通常用哪个符号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

(1)找生活中的角,说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题目:

判断下列各图是不是角?

(加深巩固角的概念)

数一数:

有几个角?

三、总结收获,运用新知

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说说线段的特点。

 

说说射线的特点。

闭上眼睛想象,体验向一端无限延长。

 

合作交流,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学生以当小老师的形式进行汇报。

 

高新区第八小学备课活页

总第()课时

课题

5、2、1角的度量

第()课时

知识与技能:

通过比较角的大小,体会统一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会度量角的大小,会利用量角器画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难点

会度量角的大小,会利用量角器画角。

会利用量角器画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修改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1、关于角,你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板书:

顶点、边、锐角、直角、钝角。

) 

2、通过预习,你又知道了哪些关于角的知识?

板书:

∠1 读作:

角一 

3、想一想,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呢?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量角器  

这里有两个角,∠1和∠2。

有办法比较出它们到底谁大,大多少吗?

 

(1)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在量角器上找到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和内圈刻度、外圈刻度。

 

(3)内圈的刻度0~180度是从左到右排列的还是从右到左?

外圈呢?

 

提问:

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角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角的大小与两边开口大小有关,与边长短无关。

 

学过锐角、直角、钝角。

 

认识了平角、周角。

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 我们可以读作“角一”。

 角的大小能度量吗?

角的单位是什么?

度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

 

(用量角器量一量) 

学生:

量角器中心;内外刻度线; 0度刻度线。

3、建立1 °角的概念。

 

(1)量角器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角。

计量角大小的单位就是度。

  多媒体演示1度角。

4、认识几度角。

(多媒体辅助教学)  

(1)(开口向右的30°角)问:

这是多少度的角?

你是怎么知道的?

 

追问:

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你读的是哪一圈刻度,从哪开始读?

(2)读出(开口向左)50、 125°的角。

 (读的是哪一圈,从哪开始?

) 

分别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读的,读的是哪一圈刻度?

  三、尝试量角,探索量角的方法 

1、现在就请大家来量量∠1和∠2,究竟哪个大,大多少度?

 

小结:

 度量角的方法:

 把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

  把其中的一边与量角器的0刻度线对准。

  从0刻度线数到边角的另一边所在刻度,读出角的度数。

 

2、、(开口向下的角)你会量吗?

 

四、巩固练习 

1、第三题:

读出每个角的度数。

 

2、判断量角的方法对吗?

(1)中心不重合

(2)边线不重合 (3)读错度数

五、全课小结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右往左从0~180度, 外圈刻度从左往右从0~180度。

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首先判断这是一个锐角,再从它0刻度边读到另一边所在的刻度。

正好是30°。

 

 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指名在黑板上边演示,边讲解。

) ∠1=60° ,∠2=70°。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并在角的内侧标出度数。

 

学生交流,想办法,可以旋转纸把角的方向摆成常见的样子,或是旋转量角器。

高新区第八小学备课活页

总第()课时

课题

5、2、2角的认识

第()课时

知识与技能:

认识周角和平角,知道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难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

认识平角和周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修改

一、导入

想一想,你学过那些关于角的知识?

二、新课

1、你会画一个40°的角吗?

讨论:

怎样利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先画一条射线,接着量角器中心与射线端点重合,0°刻线和射线重合,对准指定的度数画一个点,然后从射线的端点起,通过所画的点再画出一条射线。

2、认识周角、平角。

拿出我们制作的活动角,固定活动角的一边,慢慢转动活动角的另一边,你能发现什么?

各种角都有哪些特点?

(板书:

锐角、直角、钝角)

当转到两条边在一条直线时,这还

 

学生回答

 

学生尝试画角

 

学生摆弄活动角,发现角的特点

 

是一个角吗?

(具备角的特征,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转动角的一边,当转到两条边重合时形成的角是周角。

注意区分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的不同。

3、角的大小关系。

(多媒体出示:

平角)同学们刚才读出了锐角、钝角的度数,(

哪位同学能读出它的度数呢?

 

这是一个平角。

它的大小是180°。

 (板书:

平角=180) 

这两位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知道了平角是180°,请你猜一猜周角是少度?

 (板书:

周角=360° )

你在量一量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多少度的呢?

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1周角=2平角=4直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三、练习

1、P49,T5利用活动角,进一步巩固认识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2、P49,T6说说分针时针形成的的角是什么角。

四、小结:

学生总结。

 

不管是从左边外圈0刻度开始读到另一边是180°,或者从右边内圈0刻度开始读到另一边也是180°。

 

周角是360°。

因为平角是半圈,周角是旋转一圈,有两个平角,两个180°也就是360°。

  

高新区第八小学备课活页

总第()课时

课题

5、3线和角练习

第()课时

知识与技能:

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认识,清楚他们的联系和区别;巩固角的特征;熟练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巩固认识周角和平角,清楚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直线、射线、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

难点

巩固对周角和平角的认识,熟练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熟练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修改

一、复习导入:

想一想,线和角这一单元你都学了哪些知识?

有几个信息窗?

每个信息窗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二:

练习:

1、第4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口答

仔细观察这几个角,它们的位置一样吗?

不同位置的角,我们应该怎样来量?

指出:

不论角的位置如何,量角时都要注意“两重合,一看数”,注意要分清是看外圈的刻度还是内圈的刻度。

2、第5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回答

从量角器哪一边看起,看哪一圈刻度?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量角器?

3、第6题:

下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正确

 

第4题在看度数时,要着重让学生观察。

 

吗?

交流判断结果

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请大家用正确的方法再量一次

学生操作,互相检查

4、第8题

集体读题,明确要求

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请量一量图中每个角的度数

指名口答

你有什么发现(主要应该是角的情况)

(引导初步感知三角形内角和)

5、第9题:

出示队旗图,你有什么发现?

估计一下图中的三个角各有多少度?

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验证一下自己估计的对不对?

用量角器分别量三个角并填表

比较估计与测量结果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第6题要注意结合正误辨析,让学生明确正确摆放量角器的方法。

 

第9题在估计与测量之后,要让学生比较自己的估计与实际测量结果之间存在多大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