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0326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济宁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轮质量检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本体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

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

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要意义。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

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

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

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

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

(取材于姜朝阳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可以更广泛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污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垃圾量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递增。

采用科学的手段消纳这个极大的污染源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保护课题和社会经济课题。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前提。

在我国城市垃圾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含有许多可再利用的物质,如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

通过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可将之再利用,转化为商品,变废为宝,创造出新的价值,成为环境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可促进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进程,有力地促进废弃物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垃圾处理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在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下发展,也要靠政府的投资及财税政策扶持。

生产单位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主力军,也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者和受益者。

例如在产品包装上,生产单位应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并标注宣传环保理念及分类回收方式的字样,加强对消费者的环保教育,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府可以向企业征收产品包装税,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重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效率。

(取材于赵雪梅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旧金山是美国第一个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的城市,强制性要求企业和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并通过调控垃圾清运费来鼓励和督促居民减少生活垃圾。

日本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市民如违反分类规定乱扔垃圾,就会被拘捕并处以巨额罚款。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通过立法对投放垃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必由之路。

当前,“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虽然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表示理解和支持,但还没有养成习惯,实际践行度普遍较低,立法强制施行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经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

该《条例》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可处以罚款。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

“处罚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明确垃圾分类是法定的职责,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应该依法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从该《条例》施行三个多月的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对市民生活习惯形成了巨大冲击。

为达到更好的效果,上海市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多渠道全覆盖宣传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准确地参与垃圾分类。

同时,社区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档案,以实现生活垃圾投放可追踪溯源,责任落实到一户一家。

垃圾分类正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步入对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行列中来。

(取材于王薇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但只要投放到了正确的位置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

B.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证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的。

C.推进垃圾分类,必须通过立法手段迫使居民改变原有的习惯。

D.材料三最后一段用“必答题”为喻,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更大。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认为,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城镇居民的责任大于农村居民。

B.材料二用数据表明,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的环境意识减弱了。

C.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生活垃圾是有再生经济价值”的看法一致。

D.两则材料都认为垃圾分类工作要依赖民间力量,减少行政干预。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的好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废弃物

B.可以杜绝城市污染

C.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D.可以促进技术发展

4.根据三则材料,概括推进垃圾分类的意义。

(4分)

5.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公众、企业和政府分别做出哪些努力?

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

(6分)

(二)现代文阅读

(本小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

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

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

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

不可能!

杀下去一半。

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

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

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

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

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

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

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

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

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

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

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

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

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

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

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

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

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

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

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

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

“料”是指人的品质。

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

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

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

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

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

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

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

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

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

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

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

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

他便微笑着反诘:

过年能不回家吗?

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

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

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

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

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

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

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

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

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

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

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

心里不由感慨:

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

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

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

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

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

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

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建华在与老黄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按常规出牌;老黄作交代,他也要反着来。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刘建华不满我们将其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

B.“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蛊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刘建华回家过年,说初十回来,初十那天果然回来了;最后也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

这些优秀品质是作者予以充分肯定的。

D.小说赞美了刘建华这一类进城务工农民工的优秀品质,也展示了他们的缺点,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群体的复杂情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小说开篇对主角刘建华眼睛的描写,着力突出了其“亮”和“尖刻”,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为写下文他与我们发生冲突做了铺垫。

C.本文善于运用优美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种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

D.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

8.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9.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目。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

太祖即位,端知浚仪县,同判定州。

端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十年,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

秦王廷美尹京,会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

“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

今主留务,非所宜也。

”廷美由是恳请从行。

太宗欲相端,或曰:

“端为人糊涂。

”太宗曰:

“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决意相之。

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

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

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

“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

”准遂告其故。

端曰:

“何以处之?

”准曰:

“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

”端曰:

“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

”入曰:

“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

‘愿分我一杯羹。

’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

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

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

”太宗曰:

“然则何如?

”端曰:

“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

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

”太宗抚髀称善曰:

“微卿,几误我事。

”遂用其策。

其母后终老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

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谋立故楚王元佐。

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

“宫车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

”端曰:

“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

”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节选自《宋史·吕端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B.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C.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D.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押班”指朝会领班,起于唐;宋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B.“纳款”指向敌人投降归顺;纳款请命,意为投降朝廷并请求归附。

C.“起居”指每五日群臣随宰相入见皇帝,其制始于后唐明宗,宋沿袭之。

D.“晏”指平;“宫车晏驾”,宫车平稳出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端为政清正简要,颇得民心。

他在蔡州担任知州时,因为政绩良好,当地的官员和百姓希望吕端能留任。

B.吕端为相持重,颇识大体。

他先当上宰相,担心寇准心中不满,奏请皇上同意寇准参与执掌宰相事务。

C.吕端察事以微,思虑深远。

太宗本想杀死李继迁的母亲,吕端知晓后,劝谏太宗不杀她且善养她,后来因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

D.吕端行事果断,大事审慎。

太宗驾崩,吕端感觉不对,当即关押继恩;真宗垂帘接见大臣,吕端确认是真宗本人,才率众跪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

(2)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

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

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

14.太宗和寇准商议要杀李继迁的母亲,吕端是怎么说服太宗改变主意的?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

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5.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首两句,愁绪已出,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

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

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16.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诗中有许多诗人直抒胸臆、表明心志的句子。

请写出诗人表明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奢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

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丰富多彩了。

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

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都展现在木版年画上。

特别是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

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

所以,年画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的重要平台。

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

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在。

至于那种绘声绘色地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

(),

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

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

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民间。

18.标有序号的四句话,标点符号错误的一句是()(3分)

A.

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

B.

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

C.

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

D.

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工具。

B.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C.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平台。

D.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始作俑者B.农民是木版年画的销售者

C.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D.农民是木版年画的消费者

21.下图是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图形标志。

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图标点击可拉伸)(5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在传统的人机交互系统中,用户身处真实世界中,通过鼠标、键盘、显示器等传统设备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进行交互,①_____________。

而在新开发的虚拟现实系统中,用户被完全包裹在计算机生成的世界中,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仿佛融为一体。

置身于虚拟世界中的用户,②_______________,而是通过更为自然而友好的交互方式与虚拟世界进行互动。

研究人员为了增强人机交互的效果,③_______________,来更好地实时监测参与用户的行为,并对其行为作出反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60分)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勤奋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类似的励志标语也经常出现在毕业班里,提醒学生不能在勤奋拼搏的年华选择安逸。

可学习中的一些现象令人困惑,有的学生埋头题海整日刷题,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一味用搜题软件帮助自己答题,却忽略对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将劳逸结合当作懒散的理由,反而嘲讽那些成绩暂时不够理想却坚持勤奋学习的同学……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勤奋学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济宁一中2017级高三二轮复习质量检测二(2020.3.12)

1.答案 C

解析 A项说法绝对。

B项结论不当,公众欠缺环境意识并不能证明政府工作模式是错误的。

D项以必答题为喻,是为强调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公众的责无旁贷,而不是凸显立法范围更大或者说与立法范围没有必然的联系。

2.答案 C

解析 A项偷换概念,意识不等于责任。

B项因果不当。

D项“减少行政干预”不合文意。

3.答案 B

解析 B项它并不能“杜绝城市污染”,只能是“减少城市污染”。

4.答案 ①培养个人文明,强化公众环保意识和责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②促进经济文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提升城市、社会文明,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让城市环境更优美。

()

5.答案 ①公众方面:

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愿意付出;提高对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的掌握水平;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

②企业方面:

以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管理;提升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水平,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政府方面:

制定垃圾处理相关产业政策、投资及财税政策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扶持;通过立法和执法对垃圾投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对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

6.答案 B

解析 “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错,原文只说“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并没有交代老黄真的走了。

7.答案 C

解析 本文隽秀凝练的语言风格。

8.答案 ①技术精湛,认真敬业。

②热爱生活,讲求条理。

③执拗狭隘,狡黠尖刻。

9.答案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②在叙事中夹杂着“我”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在塑造人物的同时表达“我”的看法。

③结尾的“纪念”印证了开头他给“我”的“尖刻”的感觉,使人物隐伏的性格变得清晰具体。

10.答案 D

解析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多有异议”语意相连,不可断开,排除A、B两项。

“详酌”是“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