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042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

《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docx

小学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制度2篇附申请表

xx初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制度(正式版)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对学习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为了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提前申请

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电话手表)带入校园。

如果确实有需要将手机(电话手表)带入校园的,须经家长同意并提出书面申请后方可带进校园。

二、申请程序:

家长(监护人)根据“申请书”模板手写“申请书”亲自交给班主任(疫情期间,可以由学生带,但必须将学生带的“责任书”拍照发给家长(监护人)核实“申请书”内容及家长(监护人)签字的真实性)→班主任审核签字同意→交安全办备案。

三、统一管理

学生进校后,将手机(电话手表)统一交由各班主任管理,未经班主任允许,学生不可私自取回。

四、及时联系

班主任确保与家长的联系方式畅通,便于家长联系学校;家长如遇到紧急情况,请与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联系,班主任要及时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保证家校应急联络;学生需要联系家长,在班主任或科任教师知晓情况下,可借教师电话进行联系。

五、作业管理

学校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应通过课堂板书或口头表述方式给学生当面布置作业,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六、教育引导

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电话手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七、家校沟通

家长以身作则,在正确使用手机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一起了解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八、违规处罚

首次违规,班主任予以批评教育,并通知家长加强管理;再次违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予以纪律处分。

xxx初级中学2021年6月1日

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申请表

老师:

本人是班学生,为便于与家庭联系,特申请携带手机进校园。

本人保证遵守学校的以下规定:

1.进校门后主动关机,放学出校后方可开机,手机班主任保管。

2.如遇特殊情况向班主任说明情况后可以使用手机,使用后必须关机。

3.校园内不拿出手机玩耍,不在同学间交流手机信息,影响学风。

4.如违反以上规定,接受班级、学校处理并将手机交还父母,不带手机到校。

申请人签名:

家长签名:

申请时间:

xx小学学生手机进校园使用管理制度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对学习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为了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施原则

1.以正面引导为主,惩罚批评为辅,家校合作共建和谐校园。

2.本文件中所针对的电子产品包括手机、智能电话手表、平板、游戏机等一切电子设备

二、校内管理

1.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电子产品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2.确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手机,需经老师同意、并由家长提出书面申请,老师报告学校德育处备案,方可带进校。

3.进校后手机由老师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放学时再取回。

如发现学生在校期间,未经允许使用手机,班主任老师有权将学生手机代管并及时告知家长;其他学校管理人员、任课老师、教职工发现学生使用手机,有权询问情况,并及时将情况通报给班主任。

4.其他电子类产品(智能电话手表、电脑、平板、游戏机等)使用要求参照手机使用的方法。

三、校外建议

1.周一至周五,无特殊需要,不使用手机。

2.周末或节假日期间,不是以学习为目的的使用手机,每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不超过一小时。

3.浏览健康安全的网站,不沉迷游戏、不散布负面言论或者谣言。

4.尽量以运动或者纸质阅读代替电子产品的使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制度于2021年6月1日开始试行,学校拥有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

xx小学

2021年5月31日

 

温馨提示

尊敬的家长朋友,亲爱的同学们:

手机最初和最核心的功能,是用来沟通和联系的,它不应该是上课把玩分散注意力的玩具,不应该是随意录音和偷拍照片的工具;更不该是互相攀比的道具。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财产、身心健康,请你们和手机保持距离,科学交友。

如果有急事要联系孩子,学生联系爸爸妈妈,第一时间和老师倾诉和沟通才是最佳办法!

在手机面前,让我们们学会自律自爱,争做新时代“责”“仁”好少年。

x市x小学学生手机管理制度

为预防全校学生沉迷网络和游戏,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负措施的通知》(xx(2018)2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xx函(2021)3号)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一、提前申请

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如果确实有需要将手机带入校园的,必须经过有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后方可带进校园。

二、统一管理

学生进入校园后,将手机统一交由班主任管理,放在指定位置,禁止带入课堂及其他场合,未经允许,不可私自取回。

若有瞒报者,一经发现,无论是否使用,学校立即给予收缴代管。

三、人文关怀

确保学生与家长的联系方式畅通,便于家长联系学校,家长如遇到紧急情况,请与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师联系,班主任及时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保证学校应急联络。

1.设立校内公共电话。

各级部办公室各有一部。

需要配备的请与总务处联系。

2.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

班主任向家长公开联系电话,并确保电话畅通。

3.全体教职工(含教师、保安、保洁人员等)承诺为学生打电话提供便利。

泰山小学学生不论在校内校外,需要打电话时随时可以向任何一位老师或职工求助,老师或职工一定能够满足学生打电话的需求。

四、作业管理

学校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应通过板书方式给学生当面布置作业,指导学生养成及时记录作业的习惯;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五、教育引导

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活动、倡议活动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家校协作

教师、家长以身作则,在正确使用手机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学生一起了解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督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七、遵纪守法

遵守法律和师德规范。

注意保护学生财产和个人隐私,不得动用学生电话,不得侵犯学生隐私。

注意讲究工作方法,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

xx市xx小学学生手机进校园申请审批表

2021年6月

申请学生

所在班级

班主任

家长姓名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

申请理由

手机类型

智能机□ 老人机□ 电话手表□ 其他□ (勾选√)

申请承诺

1.手机不进入课堂,仅在申请使用时段使用手机,其它时段手机关机,统一放在保安室手机(电话手表)保管箱内。

2.手机仅放学时拿回,出校门后方可开机。

3.手机带入校园需要服从学校统一管理。

在个人使用保管期间,一切损失损坏等情况,由个人承担后果。

4.如违反以上规定,接受班级、学校处理并将手机交还家长,不带手机到校。

 

 

申请承诺人:

         申请承诺家长:

申请承诺时间:

审批意见

班主任意见

学校意见

学生手机带入校园管理规定及制度

  手机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然而,由于部分手机网络传播不良和低俗信息,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弊端已显得十分突出,影响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督促学生科学使用手机,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学校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携带、使用手机。

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将手机带进校园的,必须履行相关手续并符合以下规定。

  第二条手续办理与承诺

  1.学生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家长签字同意,报班主任登记。

  2.承诺遵守本规定的各项条款,文明使用。

  3.承诺学生自行妥善保管手机,因保管不善造成手机丢失或损坏,由学生本人自行负责。

  4.学生在校违规使用手机所引发的一切不良后果由学生本人及家长承担。

  第三条使用规定

  1.不在教学时间(早读、正课、晚自习)内使用手机。

  2.不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等教学场所内使用手机。

  3.熄灯就寝后不使用手机。

  4.考试过程中不携带、不使用手机。

若因未留意而携带手机,应主动交监考教师。

  5.在教学时间内、教学区域内、熄灯就寝后关闭手机。

  6.仅限于使用手机的通讯功能,不得利用手机聊天、接收或传播不良信息、考试作弊等。

  7.家长因重要紧急事项联系学生,必须在学生休息时间内进行。

教学时间内、熄灯就寝后,可与班主任或宿舍管理员联系。

  8.学生手机号应在班主任处准确登记。

  第四条检查

  1.学校各处室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宿舍管理员、学生会团委会干部有权检查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学校各处室干部、班主任有权在教学时间内、熄灯就寝后抽查学生手机状态,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五条违反本规定的处理办法

  1.违反本规定的,第一次由班主任批评教育,并通报家长;第二次政教处进行全校通报批评,手机由家长领回,重新申请并经批准后方可携带使用;第三次给予警告及以上纪律处分,当学期内不得重新申请使用。

  2.考试过程中携带或使用手机,按作弊对待,依据我校《学生违纪处罚办法》处理。

  3.违反本规定情节严重或认错态度差,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

  第六条附则

  1.本规定由政教处、团委组织实施,解释权属学校政教处。

  2.本规定执行情况纳入班级量化考核,每发生一次违规现象,扣班级量化考核分0.5分。

  3.本规定自20xx年5月1日起试行,并根据试行情况逐步修订完善。

  学生使用手机的十大危害

  进入信息化社会,手机逐渐成为中学生的新宠。

现在学校内使用手机的情况有愈演愈烈之势。

要想管理好学生带手机的问题,我们应该了解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家校合力管理方能奏效。

学生带手机,归纳起来“一利十弊”。

一利是方便了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但弊要多得多,可概括为十弊:

  1、频繁用机,损害身心健康。

手机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其功能的。

手机传送的电波辐射,或多或少地要被人体吸收。

科学实验表明,频繁而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

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丧失、睡眠紊乱、心理烦躁、头痛等。

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机能还不健全,手机辐射危害身体发育,造成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明显下降,免疫功能失调。

  2、考试作弊,败坏考风学风。

在学业成绩检测时,有的学生通过手机舞弊,弄虚作假,欺骗家长,欺骗老师,自欺欺人,严重危害教学秩序,败坏考风学风,以致不思进取,不专心学习,成绩下降,升学无望。

  3、黄色泛滥,不利成人成才。

手机上网、QQ聊天、网络游戏、不良短信,以及黄赌毒严重毒害青少年。

尤其是黄色信息、黄色网站等对涉世不深的学生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个别学生就是受不健康内容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成绩直线下降,有的甚至违纪违法,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4、破坏校纪,影响教与学。

学生用手机躲在被窝里收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不仅影响自己休息,还干扰他人休息,严重影响第二天学习效率。

课上手机响起来,更会扰乱教学秩序,影响听课效率,蔑视教师劳动。

不仅老师反感,其他同学也极其反感。

  5、亲情疏远,教育虚无飘渺。

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依靠手机对学生进行遥控管理,这样势必减少对学生面对面的教育机会,减少家长与老师直接的交流与沟通。

家庭教育由实变虚,由直接变间接,由亲近变疏远。

家庭教育的缺位,会给学生成长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6、乱交朋友,情感纠纷不断。

学生之间有事无事打手机,相隔一步之遥也打手机,同学之间的猜疑,与异性同学交往,很多都是因手机而起。

手机已成为中学男女生交往过密的帮凶,加速了中学生社会化。

有些学生甚至与社会闲杂人员有联系,校外朋友一声呼唤,便谎称有病请假。

这些都给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带来很大麻烦和障碍。

  7、配带手机,学生安全无保障。

一些学生在回家路上玩手机,不注意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在路上玩手机,还给一些不法分子造成了可趁之机,学生往往被骗、被打、被抢。

寄宿生的手机放在寝室内,稍不注意,就可能被他人拿走。

个别学生还利用手机纠集同学和社会闲散人员打架,严重违法违纪。

  8、手机消费,加重家庭负担。

有些同学玩手机到了疯狂的地步,打电话、发短信那是家常便饭。

有的学生手机费用极其高昂,少的百元,多的达数百元。

中学生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消费,也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大大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培养。

  9、炫耀攀比,助长享乐思想。

有手机的学生到处炫耀,相互攀比,看谁的手机档次高。

没有手机的学生羡慕有手机的学生,总是找出若干理由,要求家长为之配备手机。

学生既矛盾又痛苦,认为社会很不公平,容易产生怨恨和报复心理,轻则厌学违纪,重则违法犯罪。

  10、分散注意力,学业成绩下降。

调查发现,配有手机的学生,大多数有上课玩手机的习惯。

课间就那么几分钟也要玩玩手机,对手机十分牵挂与着迷。

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听讲、学习。

手机进校园申请制度管理办法

依照教育部“五项管理”有关精神,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学习的环境。

新学期开始,学校将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

为此,特制定本规定。

请各年级各班宣传到位,严格执行本规定。

一、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

1.手机辐射危害学生健康。

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机能还未发育健全,手机辐射会危害学生发育,影响身体健康,造成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的明显下降,使听觉受损,免疫功能失调。

2.手机中的不健康内容毒害大。

手机上网、QQ聊天、网络游戏、电子书等功能,以及不良短信,手机黄、赌、毒等,严重毒害青少年学生。

3.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

课堂上手机铃声、听音乐、收发短信等,均会扰乱教学秩序,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利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很轻易地作弊,败坏考风,中学生男女交往过密的帮凶,严重影响学业。

4.影响学生学习和休息。

学生深夜躲在被窝里玩手机,严重影响了自己和他人的休息,降低了学习效率。

5.危及学生的人身安全。

学生通过手机可以很便捷地引来社会闲散人员,容易滋生事端,引发安全隐患。

6.助长学生的攀比之风。

学生比手机好坏,助长攀比之风,滋生享乐思想。

二、管理办法

1.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学生在校园内任何场所不得使用手机。

一经发现,所有行政干部、值班人员、班主任、任课老师等都有权收缴手机,收缴的手机统一交教导处保管,学年结束时由家长来校领取。

2.凡携带手机进校园者,一律给予严重警告纪律处分,经教育仍不改正者,学校将给予记过、记大过及以上处分。

老师在收缴手机的过程中,若学生不给予配合,老师可联系教导处,教导处德育工作人员有义务及时协助老师进行处理,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该生记过及以上处分。

3.各年级各班务必加强管理,将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列入班规,由纪律委员负责监督本班学生遵守学校手机管理规定,一旦发现有人违反规定,立即报告班主任进行处理。

4.与学费减免、奖助学金、学生个人评优和班级考评相结合。

违反手机使用管理规定的,取消其所有资助和奖励资格,每人次扣除班级考评分5分(班主任积极配合,主动上报的除外)

5.学校设立手机管理举报电话,举报一经查实,每人次扣除班级考评分5分(班主任积极教育整改的除外)

6.收缴的手机的领取程序。

学年结束时由学生本人写出申请书(500字以上),班主任提出意见,经教导主任签字同意后,由学生家长来校领取。

三、家长与学生联系方式

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如果家长确实需要与孩子联系,一是可以与孩子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联系,二是可以向学校提出在校使用手机的书面申请。

学生手机进校申请表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

本人是_______年级______班_________学生家长_________,已经仔细阅读了学校有关带手机入校的规定,现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为便于与家庭联系,特申请携带手机进校园。

保证遵守学校的以下规定:

1、进校门后主动关机,放学出校后方可开机,手机在校时交由班主任保管。

2、如遇特殊情况需向班主任说明情况后可以申请使用手机,使用后必须关机,然后交给班主任保管。

3、校园内不拿出手机玩耍,不在同学间交流手机信息,影响学风。

4、如该生违反学校规定违规使用手机,愿意接受学校规定处分。

申请人签名:

家长签名:

申请时间:

______年_____月____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