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0432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docx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docx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分析

学校:

中国地质大学

学院:

数理学院

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

123072

姓名:

张乐

指导老师:

杨逑

【摘要】清洁发展机制简称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减排机制,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减排核证单位;碳金融;碳排放权交易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150多个国家经过长达七年的谈判,于2005年正式实施了《京都议定书》,截止到2008年5月,已有18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这项协议。

《京》规定了各国所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如果协议国家超过所规定的排放量,则需要购买超过的部分,如果低于所规定的排放量,则可以出售剩余的部分。

因此刺激了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和碳排放交易的产生。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中间机构参与其中,碳金融由此发展起来。

碳金融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的总称。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二氧化碳)、CH4(甲烷)、N2O(氧化亚氮)、HFCs(氢氟碳化物)、PFCs(全氟化碳)、SF6(六氟化硫)这六种,由于碳交易体系中,其他五种温室气体必须换算成CO2,由此碳金融主要是指与CO2相关的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如直接投融资、碳交易中介服务、碳指标交易、碳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等等。

一、碳金融在中国的机遇

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是《京》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减排机制。

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效率高,新能源和新技术被大量采用,进一步减排成本大;而发展中国家减排技术落后、能源粗放开采、利用效率低,存在巨大的减排空间。

同一减排单位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因此CDM市场得以迅速发展。

简言之,就是发达国家用“资金+技术”换取自身很难再减下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权;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可以通过CDM项目获取的减排核证单位(CERs)换取发达国家的资金和

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

近年来,我国CO2排放量大,占发展中国家排放总量的50%,全球排放总量的15%。

与此同时,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每年减排1亿到2亿CO2当量温室气体的潜力,拥有巨大的减排储备,可为全球提供一半以上的CDM项目。

因此中国将会成为碳排放交易的巨大市场。

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和商人也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碳排放权越来越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二、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碳减排交易的现状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没有被《京》纳入强制减排计划中,但却一直通过CDM项目参与碳排放市场交易。

我国的CDM项目很早就进入了实施阶段,如2003年开工的小孤山水电站、2004年开工的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等。

近两年来中国在CDM项目及核证减排量(CER)供应量方面已领先全球。

截至2010年3月17日,中国已累计批准2443个CDM项目,国内已获得签发的减排量占全球的48.35%,减排量和项目数均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成为CDM市场的主体。

在北京环境交易所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参与CDM项目成功的案例很多,如浙江南派服饰有限公司应用纳利斯蒸汽节能器和“一汽三用”技术对原蒸汽系统进行了改造,有效地解决了以前蒸汽热能损失严重的问题,改造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其中单件西服耗煤下降31.28%,水耗下降30.46%,电耗下降27.65%;年可节约煤炭183吨,节约用水1678吨,

节约用电7888千瓦时。

再如科瑞莱节能环保空调在广东省东莞凌力电池有限公司的应用等等。

中国正在加紧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目前已建立了几所能源交易所,其中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还推出了我国首个自愿减排标准——熊猫标准。

规定了自愿减排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内容。

熊猫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完善国内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三、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的企业在国际碳减排交易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且每个月都有几十个项目在申请,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中国的CDM项目的发展现状与它的发展潜力还相差很远。

比较显著的问题是中国的CDM项目审批通过率低、CERs定价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做有:

(一)CDM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力度不够,对CDM了解不足,不知道其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很多相关领域和人员没有动起来,没有得到私人部门的广泛参与,相关的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以及咨询机构还比较少,即使有,也不够专业,对相关知识了解不足,而CDM项目申请程序复杂、涉及的事项较多、开发期限长、交易规则很严格,非专业机构很难具备开发能力,企业CDM项目的申请、评估、计量、监管等急需要中介机构的帮助,完善的中介服务是降低申请难度,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另外参与到其中进行科学方法研究的专家学者也还比较少。

(二)我国目前的CDM市场交易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际上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有欧洲CO2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除了这两个最大的交易体系外,还有英国排放交易体系(UKETS)、日本自愿排放交易体系(JVETS)、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计划(NSWGGAS)。

而中国作为最大的CDM项目供应方,目前也只有刚成立不久的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及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规模小,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应的政策和法

律框架还不完善,咨询、监测、考核办法还不完善。

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成熟,与国际接轨的碳交易市场平台是目前中国的迫切需要。

(三)CDM项目的申报程序复杂

CDM项目开发时间长、风险因素多,且资金和技术存在“额外性”(资金额外性是指投资不应以减少发达国家已承担的任何国际资金义务为前提。

技术额外性是指该技术应领先于东道国的同类技术。

)使得CDM项目需要经历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

我国CDM项目申请需要先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签署意向书?

技术引进?

环境评估?

经贸委立项?

发改委审批?

第三方认证?

联合国登记),然后再向联合国申报(由12人组成的委员会集体表决,如果有三人以上反对,则无法通过。

项目核查?

项目融资?

监测?

核实?

签发CERs),程序冗长,据一项分析显示,CDM项目从设计到最终核准签发一般要8-12月时间,因此带来审批能否通过的不确定性、未来能否获得一定量CERs以及政策变化的三重风险。

(四)CDM项目高额的交易成本

CDM项目复杂的申请程序,带来较高的交易成本(据估计,对于一个大型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而言,交易成本有可能高达20万,25万美元)。

此外,由于目前中介机构发展不完善,可能会在材料准本和核查中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或者提供虚假信息,这无形中更加大了市场的交易成本。

(五)融资渠道的局限

融资问题是涉及到项目能否启动、能否顺利完工的关键。

很多国内的CDM项目就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而中断,完善的融资渠道是有助于我国产生更多的CDM项目,帮助我国在碳金融交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目前项目期间融到持续的资金是很头疼的事情。

可以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有限,即使有,条件也比较苛刻,同时也面临着项目收入与还款时间不匹配的一系列问题。

(六)金融衍生产品的缺失

金融衍生产品有助于CDM项目的风险对冲,有助于CERs的合理定价,也有助于CDM项目得到广泛部门的参与。

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碳期货、期权、直接投融资以及碳指标交易为一体的碳金融体系,而在中国,燃油期货是目前中国市场唯一的在运行的能源期货品种,碳金融市场还只是停留在项目层面上,金融衍生产品严重缺失。

(七)来自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的压力

虽然截至2010年4月29日,中国政府已批准了2443个CDM项目,其中只有787个在EB成功注册,得到CERs签发的只有218个。

近日,我国74个CDM项目正面临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简称EB)的“特别审查”。

(八)CDM项目产生的CERs的交易价格问题

碳金融市场可分为基于配额的市场和基于项目的市场。

基于配额的市场是交易双方关于配额的买卖。

我国碳排放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交易,是指交易双方通过项目的开发,使得排放水平低于基准线,获得认证减排单位(CERs)。

由于CDM项目开发周期长以及具有未来碳减排量的不确定性等风险因素,使得CDM项目所产生的CERs价格理应略低于在

一级市场上直接配额交易的价格。

但是由于我国碳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使得中国企业在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没有碳市定价权,最终的成交价格与国际上直接配额交易的价格相去甚远,远远低于合理价位。

国际上碳排放交易价格一般在每吨17欧元左右,而国内的交易价格在8~10欧元左右,不及欧洲二级市场价格的一半。

因此,争取中国在碳金融领域的定价权已刻不容缓。

四、相关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中介市场

加大CDM项目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迅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和咨询人员,持证上岗,加大对于中介咨询服务机构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对各地区的CDM项目进行统一的管理,避免各自为政,建立网络服务,用来提供信息服务和推广示范项目。

中介市场是开展CDM机制的关键,应鼓励民间机构和金融机构进入,重视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和交易中介的作用,允许金融中介参与CDM项目的开发和交易。

另外,吸取此次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教训,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相应监管机构的监管也要跟上,防止金融泡沫的恶性循环。

(二)建立统一的碳金融市场交易体系

中国的这几所交易所应避免各自为政,应加强合作,探索碳交易制度和标准,借鉴巴西、印度、洪都拉斯等国家的方法学,制定统一的项目设计指南,整合各种资源和信息,共同应对中国企业在国家碳排放交易中遇到的问题,团结合作,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交易平

台,增强在国际碳交易定价的主动权。

将金融机构吸纳进来,开展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募集碳基金,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碳排放权交易期货品种,完善碳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不管是对冲商还是投机商,都会对碳金融市场走向成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鼓励中介机构及私人的参与。

政府机构可以建立专门的主管机构,各级地方政府相应地建立分主管机构,负责本地区CDM项目的统一管理,增加项目审批通过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发挥项目潜力,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碳减排交易的积极性。

(二)降低CDM项目的审批风险,提高审批通过率

CDM项目审批程序复杂、周期长,审批通过率低,面对这些问题,除了要统一我国的碳金融交易体系、政府部门统一管理、完善中介服务等以上提到的措施外,企业要随时关注国家政策,开发CDM项目要与我国贸易友好的国家合作,降低围绕碳减排形成的新贸易摩擦和金融摩擦带来的风险;或者与其他CDM项目捆绑申报,增强审批通过的可能性;再者选择技术比较成熟的项目开发。

(三)降低交易成本

对于企业,在项目的基准线选取、监测计划、减排量测量等方面可以学习示范企业的经验;积极寻求政府及有关机构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有效借助政府或机构的力量和资源,大大提高项目的效率和申请成功的可能性,降低交易成本。

上面提到的与本国贸易往来密切的国家合作;小企业、小项目打捆申请等方法同样可以适当降低交易成本。

(四)完善CERs定价机制

近日北京环交所推出了中国低碳指数,涉及太阳能、风能等九个部门,有利于促进中国CERs定价机制的完善。

不仅完善的碳交易市场有利于CERs价格的提升,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的发展也有利于发现CERs的真实价格。

另外中介机构可以集中收购CERs,然后集中卖给需求方,增强讨价还价的能力。

(五)完善CDM项目的融资渠道

1、银行贷款、自有资金、募股融资或债务融资是最常见的方式。

随着CDM国内市场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银行或投资机构参与其中;股本融资相比于债务融资风险要小,然而适当的债务融资可以产生杠杆效应。

2、获得世界银行碳基金的支持。

目前世界银行掌管着各类基金,其中有专门针对中国的碳基金,企业可以寻求政府特定机构或中介组织的帮助,从而获得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

3、企业可以面向社会募集碳基金,企业用自身良好的信用私募碳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

政府、中介或社会福利组织也可以参与募集,增加信用额度。

4、产品支付。

项目业主与贷款者签订远期合同,贷款者约定购买企业未来一定数量的产品,用这些产品的未来收益来偿还贷款。

5、杠杆租赁。

CDM项目所需要的专业设备可以采用杠杆租赁的方式获得,这种“分期付款”的方式相当于获得了资金的使用权。

6、项目资产证券化。

CDM项目以出售CERs获得未来收益为保证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从而获得融资。

这种方式由于项目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等风险因素,因此需要金融机构给予的信用保证。

目前这种方式在发达国家有所应用。

(六)完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衍生产品参与者和交易规模在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碳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碳金融不能只局限于项目层面,相关的衍生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期货、期权等)要陆续发展起来,对于完善碳金融体系、提高碳市定价权、加速企业资金流动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来自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对未来的展望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个国家经济开始放缓,一些国家很可能由长期的环境关注转变为短期的经济生存,对全球碳排放市场有一定冲击。

表现为一些银行退出碳金融市场或者信贷压缩,很多减排项目很难获得资金支持,碳金融创新活动开始放缓,自愿减排市场参与者也在减少。

尽管如此,随着经济的复苏,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纷纷筹建国内碳排放市场,奥巴马总统上台后也对碳减排给与充分的重视并做出承诺。

各个国家纷纷表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这无疑为全球碳排放市场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

虽然《后京》时代带来了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但降低温室排放、节能减排已成为必然趋势。

而中国作为最大的CDM项目的提供国,必将成为碳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对于中国的企业的而言,应开发适合的CDM项目,积极投身于国际减排贸易中,抓住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与此同时,国家应积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的交易平台、建立低碳专项基金、开展自愿减排交易试点,完善碳减排定价机制和碳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逐步完善我国的碳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期刊论文冒晓立.MAOXiao-li金融危机对中国发展碳金融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四川环境2009,28(6)

2.期刊论文张茉楠碳金融能否成为全球货币金融新体系的起点-中国经贸2009(23)

3.期刊论文成万牍我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经济2008(6)

4.期刊论文韩言铭碳金融渐行渐近-中国科技财富2010(3)

5.期刊论文贾健发展低碳金融支持低碳经济-金融与经济2009(10)

6.期刊论文司徒秋玲.徐烨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市场问题的思考-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

7.期刊论文陈柳钦低碳经济:

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

8.期刊论文徐楚锟论银行在实现节能减排中的支持作用-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2009(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