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大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0457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历史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历史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历史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历史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国历史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国历史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国历史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国历史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国历史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国历史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国历史大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国历史大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国历史大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国历史大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国历史大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大全.docx

《中国历史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大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历史大全.docx

中国历史大全

  一、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这是指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

这段历史时期,历经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一)原始社会

  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1OO多万年。

按生产力和考古学的划分,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按古人类学家的划分,则分为猿人、智人两个阶段;按社会组织则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阶级、没有剥削。

众多的原始社会遗址表明,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多元的。

  

(二)夏、商、周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

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6世纪,商汤****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它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人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人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夏、商、周这一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甲骨文和金文,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代表。

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埋藏。

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出现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二、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9年)

  秦驻时期是封建制度得到巩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一)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有:

建立****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力口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筑长城;进军和开发岭南。

  

(二)两汉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称帝,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的强盛局面。

  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汉宗室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刘秀以“柔道”治天下,加强中央集权,减轻农民负担。

经过多年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公元208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80年至316年中国再次统一。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进人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南方则是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

4:

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又为北齐代替,西魏为北周所篡夺。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为“北朝”。

420年,刘宋取代东晋,此后南方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三、隋唐(581年至907年)

  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重要发展,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一)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

  隋唐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极为重要的统一封建王朝。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隋朝时开凿了古代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

隋速亡后,唐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完善了****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唐朝的社会发展,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则开创了“开元盛世”的良好局面,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

  

(二)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交通便利,统治阶级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使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出现繁荣。

  (三)辉煌灿烂的文化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在魏晋南北朝发展的基础上,文化进入了辉煌灿烂的高峰期。

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呈现出全面繁荣景象。

天文、历法方面,在隋唐时期发展成熟,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并创制了系统周密、符合天文实际的《大衍历》,表明了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

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将近五万首,其中著名诗人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

  四、五代、辽、宋、夏、金(907年至1271年)

  这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各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一)政治状况

  朱温于907年建立后梁,此后在50余年中,中原地区相继更迭为唐、晋、汉、周,与此同时,在南方和北方,先后并立的有10个汉族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在此期间,北方的契丹建立辽。

960年北宋建立后,在20多年中,消灭了地方割据政权,完成了中原和南方的相对统一。

中国境内辽、宋、西夏鼎立女真兴起后,先后灭辽和北宋,出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

  

(二)经济的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南北经济都有了较大进步,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

  (三)少数民族政权与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并立,其间有战有和。

少数民族统治的边疆地区,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

在与中原封建王朝的和战中,接受了中原先进文化,加快了本地区的发展和交流。

在和平时期,通过榷场等形式,加强了双方经济的交流。

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民族融合也进一步得到加强。

  五、元、明、前清(鸦片战争以前,1271至1840年)

  这是我国古代再度形成大一统局面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一)政治状况

  元、明、前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再度形成大一统局面的时期。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巩固,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基础。

元、明、清又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

其间三朝虽都有过强盛阶段,但并未改变整体衰落的总趋势,这种衰变表现在政治、经济、阶级矛盾、对外关系和思想文化诸方面。

  

(二)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活跃,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到明中期以后,随着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棉纺织业兴起,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元朝统一后,实行行省制度,有效地行使了国家管理。

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版图,元政府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元朝在云南等周边地区设行省,在澎湖设巡检司。

明清时,我国政府通过反击外来侵略的战争,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

  (四)对外关系

  元朝疆域辽阔,国力强大,对外交通发达,元朝统治者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主动。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元朝和朝鲜、日本经济文化联系密切。

元朝和欧洲、非洲经济文化交往空前繁盛。

《马可波罗行纪》对中国富庶的描述,成为新航路开辟的诱因之一。

明清时期,在对外关系上与隋唐宋元相比,失去了主动性。

由于实行闭关政策,封建统治者对已勃兴的西方资本主义不了解,中西发展有了差距,中国处境日益被动。

  (五)文化成就

  这.一历史时期,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科学技术仍走在世界前列,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

出现了明代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这是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还有明后期徐光启的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以及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等总结性的科学巨著。

元朝最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是赵孟頫,他的画有“神品”美誉。

江南画坛出现了以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为代表的“吴派”。

清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是“扬州八怪”,其中郑板桥的兰竹图尤为有名。

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总的来说是承古萌新,文学艺术繁荣兴盛,科技由发展而停滞;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加强。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终结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发生、发展到胜利的历史。

  一、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农民战争时期。

  

(一)鸦片战争

  迅速成长的欧美资本主义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围绕着疯狂的殖民扩张要求和落后的闭关政策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最终以鸦片问题为矛盾的爆发点,引发了鸦片战争。

  

(二)太平天国运动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武装起义,封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宣布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二、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到义和团运动失败(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

  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直居主导地位。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派别都做出了反应,但除了洋务运动受到朝廷的支持,取得了实际的一些成效之外,其他变法、运动多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面,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发展,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统治阶级内部也再现了分化。

  三、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五四运动前(20世纪初至1919年前)

  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西文化碰撞和新旧文化并存时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民主与共和成为当时两大思潮,中国的近代化加快。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阶级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四、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失败(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

  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从南昌起义到七七事变(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

  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之间的矛盾。

但自1931年后,随着日本侵华步骤的加快,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六、从七七事变到抗战胜利(1937年至1945年)

  这是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广大人民群众与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的矛盾虽存在,但一直居于矛盾的次要地位。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亡到振兴的转折点。

  七、从抗战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5年9月至1949年1o月)

  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即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了******政权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同美国支持的******政权之间的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曲折发展历史,是中国进人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

按照历史发展,中国现代史分为下列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12月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第二阶段,从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开始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时期。

第三阶段,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遭受严重挫折时期。

第四阶段,从1976年10月“文革”结束至今,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主义时期的历史。

按照历史发展,中国现代史分为下列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12月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第二阶段,从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开始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时期。

第三阶段,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遭受严重挫折时期。

第四阶段,从1976年10月“文革”结束至今,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主义时期的历史。

按照历史发展,中国现代史分为下列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12月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第二阶段,从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开始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时期。

第三阶段,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遭受严重挫折时期。

第四阶段,从1976年10月“文革”结束至今,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古代作家及代表作>>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左丘明(前556—前451)春秋时代鲁国人,著名史学家,据说他是《左传》《国语》两书的作者。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孙子(约前551—前479年)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又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著有《孟子》一书。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

代表作《庖丁解牛》等。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尊号“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他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子(前280—前233)名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等。

  吕不韦(前292—前235)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

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列子(约前649—前606年)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被道家尊为前辈。

著有《列子》8篇。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其余三位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英国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意大利诗人但丁)。

他的代表作是用楚辞形式写的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日子。

为纪念这位伟大诗人,是日定为“端午节”。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

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代表作《过秦论》等。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历尽艰辛撰成《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等。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今陕西咸阳)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经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

  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魏文帝。

三国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论。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

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干宝(283—351)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作者。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

《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编撰的《后汉书》。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刘勰(465—520)字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郦道元(470—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成《水经注》40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钟嵘(约468—518)字仲伟,南朝梁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王勃(650—675)字子安,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文《滕王阁序》等。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杨炯(650—692)初唐四杰之一,名作有《从军行》。

  卢照邻(约635—约689)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长安古意》等。

  骆宾王(约640—687)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在狱咏蝉》等。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

所作有《回乡偶书》等。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唐代诗人。

他的《凉州词》《登鹳雀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孟浩然(689—740)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

《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出塞》都很有名。

  王维(701—761)字摩诘,世称王右丞。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送元二使安西》《观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作品有《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

  高适(700—765)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

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

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

《黄鹤楼》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安史之乱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组诗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还有写身世之慨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

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唐代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渔歌子》等。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又称韩文公。

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文有《陋室铭》,其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脍炙人口。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是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钱塘湖春行》等。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捕蛇者说》,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代文学家。

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

代表作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等。

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著有《乐章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

名词《渔家傲》反映了边塞生活。

名文《岳阳楼记》千古流传。

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

著有《嘉祐集》,《六国论》入选中学教材。

唐宋八大家之一。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

官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谥号文,也称王文公。

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

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其作《梦溪笔谈》是用笔记文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其文明白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

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

南宋民族英雄、军事家、词人。

其代表作《满江红》传唱千古。

  陆游(1125—1207)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

诗作近万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