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0486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docx

土方平衡调配施工方案

附图1:

3000KN/m强夯布点图。

26

附图2:

边坡放坡处理图。

27

工程预算…………………………………………………………………………………………28

 

项目一期土地平整

土方平衡调配及施工方案

第一章项目背景

第一节编制依据

<<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二节区位解读

一、地理区位

二、交通区位

第二章现状分析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地形地貌

本片地处黄河北岸高阶地区域,由于长期受地表水流强烈侵蚀切割,阶地地貌形态除局部存在有残留的高阶地平台及冲积二元结构外,其实已演变为黄土丘陵地貌的一部分。

地形特点是梁峁平缓,沟间宽浅、沟坡陡峻、相对高差不大,多在百米以内。

沟道进入南部黄河入口处,地貌以阶地为主,侵蚀沟道切割较深,多已基岩外露,将阶地分割成互不相连的板块,并不断侵蚀蚕食。

本区总的地势北高南低,现状用地高程范围在1513.36-1790.68米之间,最大高差277.32米。

土壤母质全系第四纪黄土,土层深厚,多在数十米之间,易于开发利用。

土壤以黄绵土为主,也有灰钙土分布,ph值8.2微碱性反应。

有机质含量较低,一般不足1﹪,速效磷17ppm,速效钾106ppm,全氮含量0.76‰缺氮少磷钾较富,肥力不足。

土壤通透性能好,发苗快、后劲不足、遇水易湿陷,给灌溉造成一定困难。

项目南部(一期)为黄土台地区,区内主要的建筑设施、果园地、耕地位于该区,地势低缓总体向南倾斜,坡度5-10度左右,地形多呈台阶状,相对平坦。

项目北部(二期)为黄土梁峁区,海拔1600-1720m,黄土堆积厚度30-50m(黄土之下有厚3-10m的砾卵石),该区不宜规划可能导致高切坡、深开挖的建设项目。

现状用地中坡度在8度以下的可建设区域约170万平方米,占总用地的29%,其余用地均需进行大力改造方可进行建设;用地中阳坡、半阳坡约占总用地的64%,日照条件优。

二、气象水文

为大陆性温带半干旱气候区,总的特征是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强烈、温差大、日照时数长等。

根据象站多年资料统计,该地区光照资源充足,日照百分率59.48﹪。

年日照2607小时,年辐射129.7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9.1℃,≥10 ℃活动积温2389℃,昼夜温差大,平均日较差12.9℃,平均无霜期177天。

,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为39.1℃和-23.1℃;多年平均降雨量316.7mm,最大为546.7mm(1978年),最小为189.2mm(1980年);年平均蒸发量1438毫米,干旱指数为4.4。

项目区河流均属黄河支流水系,无常年性地表径流沟谷,主要沟谷河流有黄河一级支流大浪沟和二级支流石沟。

以上两沟谷发育于黄河北黄土丘陵区,属季节性流水沟谷,沟谷来水量受降水量多寡的控制,一般在夏、秋季节遇强降水和连续降水时,沟内有洪流出现,并于泥石流相伴。

大浪沟发源于皋兰县什川乡杨洼掌疙瘩,自北而南流经评估区东侧,在青白石一带汇入黄河。

石沟是小砂沟的支沟,发源于城关区青白石乡石沟村。

三、工程地质

项目区地处中川隐伏基底隆起带和皋兰褶皱带的结合部位,周边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但区内地质构造不发育;区内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地貌,细划分为黄土丘陵梁峁、阶状台地两个亚类种,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现状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采空区及黄土湿陷。

土地整平方式为挖山填沟,既挖除控制高程以上的山体,回填至控制高程以下的沟谷中,控制高程以上的山体主要岩性为黄土、砂岩等,由于岩性的差异,其开挖方式或回填方法也不尽相同。

黄土及松散的砂砾岩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挖运,填方区机械整平和压实的方法经行施工;结块的砂砾岩采用爆破松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挖运至填方区用强夯加固的形式进行施工,规划区基岩岩性一般为砂岩,透水性较差;对于基岩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挖掘,必须有效控制填料粒径,以减少颗粒之间的孔隙,防止地面沉降。

在回填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填料,都应保证回填密实,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项目区大小沟谷数条,较大型的沟谷有大浪沟、石沟等,是地表洪水和地下径流的主要排泄通道;石沟年平均径流量19.4×104m3。

五十年一遇最大洪峰流量92.7m3/s。

一百年一遇最大洪峰流量113.6m3/s。

在填挖过程中,应保证其地表水及洪水的排泄,如被堵塞后,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且包兰铁路从中通过,填挖方不可能使包兰铁路改线,这样势必在铁路两侧形面高边坡,施工过程中还应考虑边坡的稳定性问题。

中、小型的沟道开挖回填最好从分水岭开始,依次向下游推进,否则在其回填过程中,地表洪水排泄不畅,地表水下渗,会使沟道内地下水富集,产生液化震陷或地基不均匀沉降。

项目区出露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粉土、黄土、卵石、古近系砂岩。

规划区大部分地基土为盐渍土。

粉土及马兰黄土层为湿陷性土,湿陷等级为Ⅳ级(很严重),湿陷深度大于21米。

项目区地基土的平均最大干密度为1.695g/cm3,最优含水量为16.55%。

项目区内地下水类型分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

由于现沟谷地下水位埋深与开挖标高相差很大,因此对项目区工程建设影响较小。

项目区内现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黄土湿陷等地质灾害,滑坡、崩塌经开挖回填后将对工程建设没有影响;在沟谷的回填过程中可能会引发或加剧泥石流易发性,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采空区位于黄土层以下,在地基的回填过程中应加以处理,否则会给今后的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工程地质资料部分来源于《坪规划园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该报告也指出本次调查方法简单,调查精度有限,建议在土地平整后,进行工程设计的地质勘察工作。

四、生态环境

该流域天然植被属荒漠草原,以旱生草本和小灌木为主,分布有阿盖蒿,短花针芽、女蒿、红砂、野枸杞、白刺、冰草、骆驼蓬、菌陈蒿等。

覆盖度很低,一般阳坡上仅有15﹪左右,阴坡在30﹪上下。

现状用地中人工植被面积较少,植物群落相对单一。

南部坪地区域的现状植被主要以苹果、梨、桃等果树为主,在村庄周边零星分布有一些菜园和耕地,北部山体区域则主要以人工草地为主和极少的由人工种植的刺槐所形成的疏林。

部分地区不合理的取土采石、开挖坡脚等破坏植被的人类活动也较为严重。

第二节现状建设情况

项目范围用地内村落建筑主要以当地特色的四合院为单元体,按自然聚落呈聚集分布,建筑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平均层数1.5层,零星分布有些简单的构筑物及已损毁建筑,无保留价值。

总拆迁量约为11.5万平方米,安置面积小。

用地内有两处220KV高压输电线从中穿过,配电线的架设较为混乱,存在安全隐患;人口较为集中的村落,现有的通讯设施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但设施相对简陋。

第三节现状交通

一、对外交通

本片区对外交通基础较薄弱,使得青白石孤立于几大城市板块之外。

现有道路主要有:

柳忠高速公路——现状道路路基宽24.5米,双向4车道,路面状况较好。

向北直达中川机场。

盐什公路——现状道路况较较差,是项目区与城区联系的通道。

二、内部交通

项目区内现状路网,南部(一期)区域较为密集,北部(二期)区域较为稀疏。

路网中除主要道路的路面进行了硬化以外,其它均为土质路面,土质路面约占总用地范围内道路面积的80%,不具备再利用价值,道路系统需重新梳理。

第三章项目一期土地平整

第一节一期概述

项目一期位于开发建设南部片区,面积约为286.3公顷,合4294亩,包含规划的都市时尚运动片区、新城中心片区、果园台地片区、丝路艺术旅游片区、彩陶文化体验片区、乡村安置片区、滨水花园片区和休闲商务片区。

此部分建设用地条件较好,交通相对便捷,场地改造工程量小,施工周期短,项目设置完整。

第二节工程量及土方调配

一、工程量

根据《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的测绘地形图测算,一期工程量:

挖方18199118m3,填方30858669.20m3,二期挖方65510236.00,填方28406691.00,一二期合计挖方83709354.00m3,填方59265360.20m3,但一期土地平整工程量与一、二期总工程量相比较挖方很小,填方很大。

由于填方在施工时应考虑到分层压实,应计入1.1的压实系数。

一期挖方:

18199118m3,填方:

30858669.20×1.1=33944536.41m3,需外借土方:

15745418.41m3。

外借土方由二期调入。

二、标段划分

依据地形测绘图及地形图现状,本着便于管理,互不干涉,运输道路畅通,运距最短,工程量基本均匀的原则。

一期标段划分应南北纵向划分,共划分五个标段,各标段划分区域为:

一标段:

(X=48601.6236,Y=56962.9770)、(X=48601.6236Y=55255.2124)线以东,(X=48010.6277,Y=56356.8128)点以西。

东西宽度591米。

二标段:

(X=48601.6236,Y=56962.9770)、(X=48601.6236Y=55255.2124)线以西,(X=48841.6236,Y=56962.9770)(X=48841.6236,Y=55161.7688)线以东。

东西宽度240米。

三标段:

(X=48841.6236,Y=56962.9770)(X=48841.6236Y=55161.7688)线以西,(X=49169.8075,Y=56962.9770)、(X=49141.6236,Y=55016.2925)线以东。

东西宽度300米。

四标段:

(X=49169.8075,Y=56962.9770)、(X=49141.6236,Y=55016.2925)线以西,(X=49501.6236,Y=56962.9770)、(X=49501.6236,Y=55384.7520)线以东。

东西宽度330米。

五标段:

(X=49501.6236,Y=56962.9770)、(X=49501.6236,Y=55384.7520)线以西,(X=50124.4060,Y=56683.6604)点以东。

东西宽度620米。

各标段工程量见下表。

一期土地平整标段划分及工程量表单位:

m3

标段

填方

填方*1.1

标段内挖方

平均运距

外借土方

平均运距

1标

6709074.23

7379981.65

4390415.00

1.0Km内

2989566.65

1.6Km内

2标

6475315.93

7122847.52

1771891.00

1.2Km内

2316491.35

1.7Km内

3034465.17

2.4Km内

3标

6301885.78

6932074.36

2979892.00

1.3Km内

3952182.36

2.4Km内

4标

5874264.53

6461690.98

3175008.00

1.0Km内

3286682.98

1.6Km内

5标

5498129.00

6047941.90

5881912.00

1.0Km内

166029.90

1.2Km内

合计

三、工期要求

工期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施工。

四、土方平衡

根据《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的测绘地形图测算,本项目规划区内填挖工程量如下:

序号

区域

填方(m3)

填方*1.1

挖方(m3)

外借(+)

外运(-)

1

一期

30858669.20

33944536.41

18199118.00

+15745418.41

2

二期

28406691.00

31247360.10

65510236.00

-34262875.90

3

三期

62099227.34

68309150.07

16255407.00

+52053743.07

合计

+33536285.58

依据上表中数据,结合现场全场地考虑土方平衡问题,一期挖方18199118.00m3,填方30858669.20m3×1.1=33944536.41m3,填方欠缺33944536.41-18199118.00=15745418.41m3,欠缺的土方应从二期挖方区域内调入。

二期填方量较小,只有28406691.00×1.1=31247360.10m3,挖方量大,挖方65510236.00m3,二期土方除本区域平衡31247360.10m3,调入一期15745418.41m3外,剩余65510236.00-31247360.10-15745418.41=18517457.49m3的土方调入三期工程中,建议调入三期工程西南角的回填区,将剩余土方调入三期西南角的目的有二,一是腾开二期工程的施工用地,二是目前从二期调入的运距最短。

二期工程土方调配完后三期工程尚需68309150.07-18517457.49-16255407.00=33536285.58m3的土方。

缺方待三期工程施工时再予以考虑。

在土方平衡过程当中,本着运距最短、最经济、便于协调管理、施工方便于修建各自运输道路的原则对本区域内的土方进行调运平衡。

一期工程中,一标段区域内土方平衡4390415.00m3,平衡后欠缺2989566.65m3,从二期A(X48931.624,Y56962.977)、B(X48378.446,Y56962.977)、C(X48931.624,Y57846.638)、D(X48840.498,Y57788.573)的区域内调入,平均运距1.6Km。

二标段区域内平衡1771891.00m3,平衡后欠缺5350956.52m3,从二期A(X,48931.624,Y,56962.977)、B(X48378.446,Y56962.977)、C(X48931.624,Y57846.638)、D(X48840.498,Y57788.573)的区域内调入2316491.35m3,平均运距1.7Km;从A(X48931.624,Y58010.573)、B(X48931.624,Y57307.636)、C(X49105.243,Y57337.636)、D(X49081.624,Y58092.976)的区域内调入3034465.17m3,平均运距2.4Km。

三标段区域内土方平衡2979892.00m3,平衡后欠缺3952182.36m3,从二期A(X49051.624,Y57757.636)、B(X49321.624,Y57757.636)、C(X49322.571,Y58117.636)、D(X49081.624,Y58096.771)区域内调入,平均运距2.4Km。

四标段区域内土方平衡3175008.00m3,平衡后欠缺3286682.98m3,从二期A(X49358.974,Y57187.636)、B(X49739.488,Y57187.636)、C(X48741.624,Y57517.636)、D(X49471.624,Y57517.636)的区域内调入,平均运距1.6Km。

五标段区域内土方平衡5881912.00m3,平衡后欠缺166029.90m3,从二期A(X49358.974,Y57187.636)、B(X49739.488,Y57187.636)、C(X49501.624,Y56962.977)、D(X49837.724,Y56962.977)的区域内调入,平均运距1.2Km。

第四章土方施工

第一节技术指标

一、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按照“从高到低、分层开挖”的原则,每层开挖深度不应超过2米。

二、土方回填

1、回填按照从低处往高处分层回填的原则,回填厚度每层不大于30cm,压实系数≧90%,回填土最优含水率控制在16.55%为宜。

2、回填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

3、本项目回填区回填深度最深达60米,建议回填深度超过5米的区域,每回填4米厚,采用1500KN.m强夯重锤满夯一遍,锤印搭接1/3。

其作用是加速回填区的土方下沉,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要求。

三、挖填结合部处理

1、挖填结合部要将挖方区开挖成宽度不小于1米的台阶,台阶应从挖方区边缘向山体倾斜15°。

2、挖填结合部当回填区每上升4米时,对上一层的填方区土面标高至向下4米的土面区边沿与山体之间的结合部范围内进行3000KN.m强夯处理,布点形式采用梅花形。

其作用是以增加挖方区和填方区的整体性。

具体布点见附图1。

四、对特殊土体的处理

1、滑坡体:

对填方区的滑坡体处理,挖除滑坡体,对滑坡面应根据滑坡面具体情况,查清滑坡原因后,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处理。

对一般滑坡体在挖除滑坡体后,对滑坡面经行开挖台阶,与回填区的土方同时回填至土面设计标高。

挖填结合部当回填区每上升4米时,对上一层的填方区土面标高至向下4米的土面区边沿与山体之间的结合部范围内进行3000KN.m强夯处理。

对于特殊滑坡体应进行专家论证,确定施工方案。

2、崩塌:

在填方区的崩塌体,在回填之前应挖除崩塌体,挖除至原始的与山体牢固结合的部位。

挖除崩塌体后,对挖除面应放1:

1坡度,每4米一个台阶,台阶宽度不少于2米,台阶坡度从外向里倾斜15°。

回填后,挖填结合部当回填区每上升4米时,对上一层的填方区土面标高至向下4米的土面区边沿与山体之间的结合部范围内进行3000KN.m强夯处理。

3、泥石流:

铲除泥石流根源,对以往泥石流所形成的土体,应选择性的进行回填,不能用作回填的土体运至回填区外。

对铲除泥石流根源如泉眼等用盲沟将水排至回填区外。

4、采空区:

对发现的较大的采空区,挖除上层覆盖物后,用碾压的形式进行处理。

对较小的不便于碾压的采空区,挖除上部覆盖层后,抛填至地面高度,用3000KN.m~4000KN.m的强夯方法进行处理。

第二节项目机构

为便于现场施工管理,设立项目总指挥长,负责项目现场一切事务,机构图如下:

 

第三节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前,根据建设单位所提供的勘测结果和施工设计图纸,会同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对测量结果进行复测并验收。

复测成果符合精度要求后,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进行后续工作。

一、施工控制桩的布设

1、为便于施工和确保测量精度,现场设置施工控制桩,埋设位置选在宜通视、便于实测保存的稳定位置上,尽量避开施工车辆经常通行的地方,做到不影响施工。

2、施工控制桩采用永久性的砼标石。

标石高度应高出完工后的场地高程5~10cm。

埋设深度不少于80cm。

3、现场架设围护栏,加强控制桩的保护,定时对控制桩进行复测,防止点位发生变化。

如因工程需要移动点位,须及时报请监理批准。

二、平面控制测量

1、施工控制桩测量

1.1平面控制网采用Ⅱ级建筑方格网,边长100米,拟轴线法测设。

1.2确定大的方格网后,再加密小方格网。

2、施工放线定位测量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对标段内施工区域进行定位放线,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核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

第四节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法

一、施工道路修建及排水

1、施工道路

施工单位应对现场进行勘踏,根据地形确定施工道路,各标段修筑施工道路不能相互之间有交叉干扰,施工运输道路应依据“线路最短、尽量取直”的原则选线修筑,宽度不小于8m,纵坡不大于15°。

修筑完成后报请业主和监理机构进行验收。

2、现场排水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对施工期间的现场排水应做出排水方案报监理及指挥部审批,批准后方可施工。

二、土方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准备工作

2.1各标段项目管理机构

设项目经理、副经理、项目总工及满足本项目运转的管理机构,配备满足项目正常运转的合格人员,建立保证本项目工程质量的质量保证体系和项目管理体系。

2.2场地清理

2.2.1根据进度安排,按照要求的深度和范围,分期分批进行场地清理工作。

2.2.2在清理现场中若发现较大坑穴,应将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材料回填、找平,并压实到规定的要求。

若有较大、较深的采空区,拟采用填料强夯的处理方法。

2.2.3排除土方施工区域的积水,以免施工过程中妨碍施工,影响工程质量。

2.2.4场地清理后,测量员将以30m×30m方格网重测土面标高,并将填挖断面和土方调配图提交监理工程师核签后,方可进行土方挖填。

2.2.5用推土机清除土方施工区域的草皮、腐植土等有机物,每间隔100m推成一堆,运到甲方指定的地点。

2.3施工试验区

2.3.1对填、挖作业区的各类土壤,在现场测定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自然密实度,并按照压实度的要求,进行土方碾压的试施工,确定各类土方每层虚铺厚度和不同型号压路机的碾压次数。

试验段应根据现场情况,选定100m×100m的范围内进行,试验施工成果应为指导以后大面积施工的依据。

2.3.2在采用强夯处理的区域,强夯施工前,选定50m×40m大小的两块区域进行3000KN.m和1500KN.m的强夯试夯区域,以此试夯数据确定强夯参数,做为指导以后强夯施工的依据。

3、施工方法

3.1土方开挖

3.1.1土方开挖前,为确保不破坏地下埋设物,施工单位应与指挥部、监理部共同探明作业区地下埋设物的基本情况,待探明作业区地下埋设物的基本情况,经指挥部、监理部确定后再进行机械挖土作业。

3.1.2开挖中如发现土质性质有变化时,及时提出处理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3.1.3开挖土方地段有含水层时,在开挖该层土方前,应采取排水措施后进行开挖。

3.1.4开挖应按先高处后低处,逐层向低处开挖的原则进行挖土作业。

3.2填方施工

3.2.1填筑要点

自卸汽车运土,推土机初平,平地机整平,洒水车增湿,振动压路机压实。

为确保施工质量,应在施工环节上加强管理,上道工序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在施工的全过程当中,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程序进行组织施工。

三阶段:

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工序)验收阶段。

四区段:

填筑——整平——碾压——检测。

八流程:

施工准备——软基填筑试验——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机械碾压——检验签证——场地修整。

3.2.2填方施工前作业区的草皮土、种植土、腐植土、树根、淤泥等以及各种建、构筑物应清除干净。

3.2.3在填挖过程中,应保证其地表水及降水的排泄,回填区要设排水渠,回填面要有坡度,坡度向排水渠方向倾斜,施工面不能有坑洼,以免坑洼处在雨后形成积水。

中、小型的沟道开挖回填从分水岭开始,依次向下游推进,否则在其回填过程中,地表洪水排泄不畅,地表水下渗,会使沟道内地下水富集,产生液化震陷或地基不均匀沉降。

在填方前应对原地面进行平整、压实,达到密实度要求后再进行填方。

原地面压实影响深度不小于30cm。

3.2.4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

3.2.5大面积填土时利用自卸汽车运输土方。

运输车辆在土基上行走时,不允许集中在一条线路上行走,必须分散避免土基产生塑性破坏。

3.2.6回填区的边坡应采取放坡加台阶的形式,坡脚处应采取防冲刷措施(见附图2),具体方法由设计院确定。

在全国的高填方工程实例当中,放坡应采取1:

1的放坡系数,每上升若干米增设宽5米的平台,平台内靠坡脚处用浆砌片石修筑排水沟一道。

排水方向场内集中排水沟倾斜。

坡脚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