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0567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深圳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叶肉细胞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内,在类囊体上分解ATP释放能量

B.叶绿体内,在基质中依靠酶催化产生CO2

C.线粒体内,H2O中的O可参与构成CO2

D.线粒体内,H2O中的H可参与构成C6H12O6

2.以下利用相关材料能够达到相应目的是(  )

A.以洋葱表皮为材料,观察染色体数目

B.以蓝藻与衣藻为材料,提取叶绿素

C.以肺炎双球菌为材料,观察中心体

D.以蛔虫受精卵为材料,观察染色体联会

3.人体内肌糖原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生成乳酸,并进入肝细胞转变成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酶可催化肝糖原转化成葡萄糖,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胰高血糖素能抑制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

B.胰岛素能提高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

C.肌细胞中控制葡萄糖﹣6﹣磷酸酶的基因不表达

D.肌糖原与肝糖原都可以直接转化为血糖

4.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合理的是(  )

A.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植物的发育从根本上说是激素调节的结果

C.生长素与赤霉素能够协同促进果实发育

D.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存在反馈调节

5.正常情况下,DNA分子在细胞内复制时,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NA结合蛋白(SSB)能很快地与单链结合,防止解旋的单链重新配对,而使DNA呈伸展状态,SSB在复制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下列有关推理合理的是(  )

A.SSB是一种解开DNA双螺旋的解旋酶

B.SSB与单链的结合将不利于DNA复制

C.SSB与DNA单链既可结合也可分开

D.SSB与单链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6.如图有关人类单基因遗传系谱图中,第Ⅲ代患病概率最低的是(标记阴影的个体是患者,其余为正常)(  )

A.AB.BC.CD.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10分)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水分、温度与氧气等条件.

(1)水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有  、  等.

(2)不同温度条件下,致使种子的  不同,其萌发的速率也不同.

(3)花生种子萌发时的耗氧量  (答“大于”或“小于”)等质量的水稻种子,原因是  .

(4)如果萌发过程缺氧,将导致种子萌发过程受阻甚至死亡,原因是  .

8.(9分)某湖泊生活有浮游生物,鲢鱼、鳙鱼、鲫鱼与青鱼等多种生物.

(1)该湖泊中所有的鱼类一(答“能”或“不能”)称为一个生物群落,理由是  .

(2)该湖泊中的生物的分层分布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3)青鱼与鲫鱼的食性相似且生活在水体的底层,两种鱼的种间关系是  .

(4)该湖泊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

9.(10分)某种抗原与人体皮肤再次接触后,可刺激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产生过敏反应.相关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肽(NP)既能干扰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作用,又能促进组织胺的合成.请回答.

(1)NP能与吞噬细胞表面的  结合,干扰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进而引发T淋巴细胞分泌的  减少,导致机体的  免疫能力降低.

(2)过敏反应  (答“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是  :

人体内NP含量的增加对过敏症状有  (答“加重”或“减缓”)的作用.

10.(10分)奥利亚罗非鱼(甲)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尼罗罗非鱼(乙)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ZW、XX与WX的个体都表现为雌性,ZZ,ZY,ZX,WY与XY个体表现为雄性,它们都是可育的.

(1)选取甲中个体与乙中个体作为亲本杂交.

①甲×乙→F1,F1只有一种性别,则甲、乙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依次分别为  .

②甲×乙→F1,F1雌:

雄=1:

3,则子代中含Y染色体个体的概率为  .

(2)利用上述F1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的雄性个体,与甲乙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的亲本杂交,后代全为雄性.这些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11.(15分)某研究小组从泡菜浸泡液中分离出两种不同的乳酸菌(植物乳酸杆菌与布氏乳酸杆菌),并探究接种不同乳酸菌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请回答.

(l)分离与纯化细菌的接种方法有  ,通过观察菌落的  (至少答3点)特征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2)泡菜发酵过程中,分析图中第1~2天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原因是  ;第2~5天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原因是  .

(3)制作果酒时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  ,制作腐乳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  等物质.

(4)泡菜制作与果醋制作的最终产物是  (答“单一”或“多种”)组分.

 

【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一般情况下,细胞内DNA合成除了主要途径以外还有一条辅助途径,而骨髓瘤细胞没有此辅助途径,DNA合成的主要途径可以被氨基碟呤阻断,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1)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B淋巴细胞的原因是  ,选用骨髓瘤细胞的原因是  .研究发现,被激活的B淋巴细胞内含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这与  的功能相适应.

(2)加入适量氨基碟呤的培养基称为  培养基,氨基喋呤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淘汰  细胞.

(3)诱导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常用的化学试剂是  .对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需要适CO2,CO2的作用是  .

 

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叶肉细胞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内,在类囊体上分解ATP释放能量

B.叶绿体内,在基质中依靠酶催化产生CO2

C.线粒体内,H2O中的O可参与构成CO2

D.线粒体内,H2O中的H可参与构成C6H12O6

【考点】3J: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与物质变化;3O:

细胞呼吸的过程与意义.

【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综合图解:

【解答】解:

A、叶绿体内,在类囊体上合成ATP,在叶绿体基质分解ATP释放能量,A错误;

B、叶绿体内,在基质中依靠酶催化消耗CO2形成三碳化合物,B错误;

C、线粒体内,H2O中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其中的O可参与构成CO2,C正确;

D、线粒体内,H2O中的H在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可见其中的[H]可参与构成H2O,D错误.

故选:

C.

 

2.以下利用相关材料能够达到相应目的是(  )

A.以洋葱表皮为材料,观察染色体数目

B.以蓝藻与衣藻为材料,提取叶绿素

C.以肺炎双球菌为材料,观察中心体

D.以蛔虫受精卵为材料,观察染色体联会

【考点】4B: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2F:

观察线粒体与叶绿体;3I: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6B: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分析】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蓝藻与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与低等植物细胞;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解答】解:

A、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故不能观察染色体数目,A错误;

B、蓝藻与衣藻中均含有叶绿素,故可以用来提取叶绿素,B正确;

C、肺炎双球菌是细菌,没有中心体,C错误;

D、蛔虫受精卵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联会存在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故以蛔虫受精卵为材料不能观察染色体联会,D错误.

故选:

B.

 

3.人体内肌糖原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生成乳酸,并进入肝细胞转变成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酶可催化肝糖原转化成葡萄糖,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胰高血糖素能抑制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

B.胰岛素能提高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

C.肌细胞中控制葡萄糖﹣6﹣磷酸酶的基因不表达

D.肌糖原与肝糖原都可以直接转化为血糖

【考点】DB:

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正常人体内相同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主要原因是相同的来路与去路相对稳定,血糖的来路主要有三个,即糖类的消化与吸收、肝糖原分解与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的去路也有三个,即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与肌糖原及转化为非糖物质.

【解答】解:

A、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故能促进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A错误;

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故能抑制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B错误;

C、据题干可知,肌糖原不能转化为血糖,需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生成乳酸,并进入肝细胞转变成葡萄糖,故肌细胞中控制葡萄糖﹣6﹣磷酸酶的基因不表达,C正确;

D、肌糖原不能直接转化为血糖,D错误.

故选:

C.

 

4.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合理的是(  )

A.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植物的发育从根本上说是激素调节的结果

C.生长素与赤霉素能够协同促进果实发育

D.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存在反馈调节

【考点】C7:

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植物的生长发育与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如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当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数值,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增高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

2、植物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并已经发挥作用就会失活,激素是信息分子,不能提供能量,不能起催化作用,只是对细胞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解答】解:

A.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而是发挥调节作用,A错误;

B.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

C、生长素与赤霉素能够促进果实发育,属于协同作用,C正确;

D、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微量高效的物质,植物体内激素的调节与动物激素一样存在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

C.

 

5.正常情况下,DNA分子在细胞内复制时,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NA结合蛋白(SSB)能很快地与单链结合,防止解旋的单链重新配对,而使DNA呈伸展状态,SSB在复制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下列有关推理合理的是(  )

A.SSB是一种解开DNA双螺旋的解旋酶

B.SSB与单链的结合将不利于DNA复制

C.SSB与DNA单链既可结合也可分开

D.SSB与单链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考点】7C:

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

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

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

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解答】解:

A、根据题干中“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NA结合蛋白(SSB)能很快地与单链结合”,说明SSB不是一种解开DNA双螺旋的解旋酶,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与单链的结合将利于DNA复制,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与DNA单链既可结合也可分开,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是一种DNA结合蛋白,故与单链的结合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错误.

故选:

C.

 

6.如图有关人类单基因遗传系谱图中,第Ⅲ代患病概率最低的是(标记阴影的个体是患者,其余为正常)(  )

A.AB.BC.CD.D

【考点】A4: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

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

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

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

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

相关基因均用A、a表示.

A、根据双亲都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第Ⅲ代的父亲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AA、

Aa,母亲的基因型为Aa,因此第Ⅲ代患病的概率为

B、根据双亲都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第Ⅲ代的父亲、母亲的基因型及概率均为

AA、

Aa,因此第Ⅲ代患病的概率为

C、根据双亲都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且患者均为男性,说明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第Ⅲ代的母亲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XAXA、

XAXa,父亲的基因型为XAY,因此第Ⅲ代患病的概率为

D、根据双亲都患病,但有正常的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第Ⅲ代的母亲的基因型为Aa,父亲的基因型为aa,因此第Ⅲ代患病的概率为

因此,患病概率最低的是B.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10分)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水分、温度与氧气等条件.

(1)水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有 作为溶剂 、 参与化学反应 等.

(2)不同温度条件下,致使种子的 酶活性与呼吸强度 不同,其萌发的速率也不同.

(3)花生种子萌发时的耗氧量 大于 (答“大于”或“小于”)等质量的水稻种子,原因是 花生种子脂肪含量相对高,氢的含量高,氧的含量相对低(水稻种子中糖类含量相对多,氧的含量相对高,氢的含量低) .

(4)如果萌发过程缺氧,将导致种子萌发过程受阻甚至死亡,原因是 种子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能量少(不能满足生命活动需要),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

【考点】1T: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1O:

脂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分析】水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形式

自由水

结合水

定义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含量

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95%

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功能

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②参与生化反应

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④运送营养物质与代谢废物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联系

自由水与结合水能够随新陈代谢的进行而相互转化

【解答】解:

(1)水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有作为溶剂、参与化学反应、运送营养物质与代谢废物等.

(2)不同温度条件下,致使种子的酶活性与呼吸强度不同,其萌发的速率也不同.

(3)花生种子脂肪含量相对高,氢的含量高,氧的含量相对低,因此与水稻种子比较,花生种子萌发时的耗氧量大于等质量的水稻种子.

(4)如果萌发过程缺氧,种子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能量少(不能满足生命活动需要),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这将导致种子萌发过程受阻甚至死亡.

故答案为:

(1)作为溶剂、参与化学反应等

(2)酶活性与呼吸强度

(3)大于花生种子脂肪含量相对高,氢的含量高,氧的含量相对低(水稻种子中糖类含量相对多,氧的含量相对高,氢的含量低)

(4)种子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能量少(不能满足生命活动需要),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8.(9分)某湖泊生活有浮游生物,鲢鱼、鳙鱼、鲫鱼与青鱼等多种生物.

(1)该湖泊中所有的鱼类一(答“能”或“不能”)称为一个生物群落,理由是 不能,该生物群落包括该湖泊中所有生物 .

(2)该湖泊中的生物的分层分布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垂直 结构.

(3)青鱼与鲫鱼的食性相似且生活在水体的底层,两种鱼的种间关系是 种间竞争 .

(4)该湖泊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丰富度 .

【考点】F5:

群落的结构特征;F7:

种间关系.

【分析】1、群落:

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构成生物群落,可以理解为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所有生物的总与;

2、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许多的栖息空间与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群落中各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3、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解答】解:

(1)该湖泊中所有的鱼类不能称为一个生物群落,因为群落是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所有生物的总与.

(2)该湖泊中的生物的分层分布现象,与光照有关,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3)青鱼与鲫鱼的食性相似且生活在水体的底层,相互之间争夺食物与生存空间,两种鱼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4)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的丰富度.

故答案为:

(1)不能,该生物群落包括该湖泊中所有生物

(2)垂直

(3)种间竞争

(4)丰富度

 

9.(10分)某种抗原与人体皮肤再次接触后,可刺激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产生过敏反应.相关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肽(NP)既能干扰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作用,又能促进组织胺的合成.请回答.

(1)NP能与吞噬细胞表面的 特异性受体(受体或糖蛋白) 结合,干扰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进而引发T淋巴细胞分泌的 淋巴因子 减少,导致机体的 特异性或细胞与体液 免疫能力降低.

(2)过敏反应 不属于 (答“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是 没有通过反射弧 :

人体内NP含量的增加对过敏症状有 加重 (答“加重”或“减缓”)的作用.

【考点】E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E7: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分析】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2、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解答】解:

(1)根据题意可知,“NP能干扰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作用”,即NP能与吞噬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干扰免疫细胞的识别作用进而引发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减少,导致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而过敏反应没有通过反射弧,因此过敏反应不属于反射;“NP能促进组织胺的合成”,因此人体内NP含量的增加对过敏症状有加重的作用.

故答案为:

(1)特异性受体(受体或糖蛋白)淋巴因子特异性或细胞与体液

(2)不属于没有通过反射弧加重

 

10.(10分)奥利亚罗非鱼(甲)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尼罗罗非鱼(乙)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ZW、XX与WX的个体都表现为雌性,ZZ,ZY,ZX,WY与XY个体表现为雄性,它们都是可育的.

(1)选取甲中个体与乙中个体作为亲本杂交.

①甲×乙→F1,F1只有一种性别,则甲、乙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依次分别为 ZZ、XX .

②甲×乙→F1,F1雌:

雄=1:

3,则子代中含Y染色体个体的概率为 

 .

(2)利用上述F1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ZY 的雄性个体,与甲乙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XX 的亲本杂交,后代全为雄性.这些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X、XY .

【考点】8A:

伴性遗传.

【分析】性别决定的方式中,XY型的性别决定,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Y,ZW型的性别决定方式中,ZZ是雄性个体,ZW是雌性个体.

【解答】解:

(1)①奥利亚罗非鱼(甲)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性是ZZ,雌性是ZW,尼罗罗非鱼(乙)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雌性是XX,雄性是XY,ZZ×XX→ZX,都表现为雌性,ZW×XY→ZX、ZY、WX、WY,ZX、ZY、WX为雌性,WY为雄性,因此甲×乙→F1,F1只有一种性别,则甲、乙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依次分别为ZZ、XX.

②由①分析可知,ZW×XY→ZX、ZY、WX、WY,WX为雌性,ZX、ZY、WY为雄性,雌性:

雄性=1:

3,子代中含有Y染色体的个体是ZY、WY,占

(2)由

(1)中的分析可知,子一代雄性个体的染色体组型是ZX、ZY、WY,其中ZY与性染色体组型为XX的个体杂交,后代的染色体组型是ZX、XY,都表现为雄性.

故答案为:

(1)①ZZ、XX

(2)ZYXXZX、XY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11.(15分)某研究小组从泡菜浸泡液中分离出两种不同的乳酸菌(植物乳酸杆菌与布氏乳酸杆菌),并探究接种不同乳酸菌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请回答.

(l)分离与纯化细菌的接种方法有 平板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 ,通过观察菌落的 形态、大小、隆起及颜色 (至少答3点)特征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2)泡菜发酵过程中,分析图中第1~2天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原因是 细菌大量繁殖,将泡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由于蔬菜表面带有微生物,腌制初期不抗酸的微生物大量繁殖) ;第2~5天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原因是 乳酸菌分解亚硝酸盐,乳酸含量增加(pH值下降),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 .

(3)制作果酒时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 酵母菌 ,制作腐乳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 蛋白酶与脂肪酶 等物质.

(4)泡菜制作与果醋制作的最终产物是 多种 (答“单一”或“多种”)组分.

【考点】K5:

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K8:

制作泡莱.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C6H12O6

2CO2+2C2H5OH+能量.2、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与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与脂肪酸.

3、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

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骏业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解答】解:

(l)分离与纯化细菌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隆起及颜色等特征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2)泡菜发酵过程中,由于蔬菜表面带有微生物,腌制初期不抗酸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将泡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因此图中第1~2天亚硝酸盐含量升高;乳酸菌分解亚硝酸盐,同时乳酸含量增加(pH值下降),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因此第2~5天亚硝酸盐含量减少.

(3)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制作腐乳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与脂肪酶等物质,其中脂肪酶能将脂肪分解为甘油与脂肪酸,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与小分子的肽.

(4)泡菜制作与果醋制作的最终产物是多种组分.

故答案为:

(1)平板划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形态、大小、隆起及颜色

(2)细菌大量繁殖,将泡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由于蔬菜表面带有微生物,腌制初期不抗酸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乳酸菌分解亚硝酸盐,乳酸含量增加(pH值下降),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

(3)酵母菌蛋白酶与脂肪酶

(4)多种

 

【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一般情况下,细胞内DNA合成除了主要途径以外还有一条辅助途径,而骨髓瘤细胞没有此辅助途径,DNA合成的主要途径可以被氨基碟呤阻断,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1)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用B淋巴细胞的原因是 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